八零后考清华:我靠读书报恩全家 第73章 代写家书
对林东升来说,这一周他过得比较煎熬,第一次意识到流言蜚语是如此无聊和可怕。
关键是,听上去那么离谱的事情,居然还有很多人会信。
也许,他们并不是相信,只是更喜欢传谣,能借机收获一个又一个震惊的眼神。
好在周末很快就到了,他骑着心爱的小红车,一个人慢慢地欣赏着路边的风景。
春天虽然杂草丛生,但满眼都是绿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果苏文浅的消息没有问题,一等奖也是不错的,一千块省着用,也能够他用上很久。
不过,按惯例,他肯定会上交一半贴补家用。
刚开始,和他一路同行的学生还比较多,骑行越久,路上的同学越少。
骑到离林家村还有三公里左右时,已经没有人再和他同行了。
这时,他又开始想念起有孙超陪伴的日子,至少路上不会那么孤单,还有人能陪他再多走上一段。
突然,他看到路边有三个十八、九岁的青年,正在向着这边张望。
林东升顿时心生警觉,下意识地放慢了速度。
“你是去街上的吗?”一个长头发的青年大声问道。
“你们有什么事?”林东升隔着十多米远,就主动将自行车停了下来,没敢继续靠近。
“我们想借你的车子用一下,把我们带到前面的街上。”长发青年说道。
“我的车带不了三个人。”林东升说道。
“带一个就可以,他的脚有点伤,走不了路。”对方说道。
“可我也带不动你们成年人啊。”林东升说道。
“没事,我带你。”对方说道。
听到这里,林东升心里已经有了判断,这三个人十有八九是想抢他的车。
之前他也听说有同学的新车被人抢了。
这些家伙也不是什么好人,而是把车直接抢了卖掉,然后拿钱去打游戏机。
街上就有一家新开的游戏厅,这些人平时没事做,花销大,又贪玩,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可以。”林东升点了点头,装出一副乖巧的样子。
他将车慢慢骑过去,就在对方三人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猛地加速。
“靠!一起追!”三个人见状,立马拔足逛奔。
林东升则是骑得飞快,一口气冲出老远,终于是将三人远远地甩开了。
“最好别让老子见到你,见到你,下次揍死你……”风中,林东升隐隐还能听到三人的谩骂声。
等到自己彻底脱离了危险,林东升才暗松一口气,刚才那一阵子,他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至于对方的威胁,林东升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一般他周一上学的时候,起得很早,特别是春天,天还没亮,就要出发了,他不信那三个懒种能起那么早。
至于周五放学,万一他们到时不在呢?而且,自己回来的时间也并不规律。
到家之后,林东升也没和父母提起这事儿。
他们每天的烦心事已经够多了,林东升真的不想再因为这些小事去打扰他们。
看到一周未见的儿子,两人都很开心,又在饭里用酒杯煮了一勺猪油,方便他等下拌饭吃。
很多孩子读个书让父母操碎了心,但他们的孩子,成绩非常不错,总是能带回来惊喜,这也是他们最欣慰的事情,觉得是老天对他们苦难生活的安慰和嘉奖。
“爸,妈,我这周又发表了一篇稿子,拿了85块……”吃饭的时候,林东升向父母分享喜悦。
“真不错,后面还有吗?”林有财问道。
“不一定呢,现在上稿太难了,竞争激烈,对了,我这周还代表学校去市里参加初中生作文竞赛了。”林东升又说道。
“我儿子就是厉害,能拿奖吗?”李小兰问道。
“应该能吧,但具体能拿多大的奖,不太知道。”林东升说道。
“能拿奖就行,你打小作文就不好,现在有这么大的突破,得感谢你姐,是她们经常给你带故事书回来。”李小兰说道。
“是的,故事书挺好看的,对了,二姐的理发店开起来了没有?”林东升问道。
“还没呢,听说手续相当麻烦,还在跑,只能先在原来的师傅那里做着。”林有财说道。
“二姐那么勤快,上手也快,是不是师傅舍不得她走啊?”林东升。
“有这方面的原因,而且师傅也对她说,如果真想开店,得离她十里地,不能在她附近。”林有财。
“师傅是怕被二姐抢了生意吗?那她的手艺得有多差啊,这么不自信。”林东升笑道。
“也不能这么说,会了徒弟,饿死师傅,手艺活本来也没有太多的秘密,你姐如果开在附近,会分走一部分客源,人家肯定不同意啊,咱不能做那种没良心的人。”林有财说道。
“也对。”林东升点头。
“儿子,吃完饭帮我写封信给你大姐。”李小兰叮嘱道。
“好的,打算写什么内容?”林东升问道。
“还没想好,到时我说一句,你写一句。”李小兰说道。
听到这话,林东升一下皱起了眉头,“妈,写信一般是用书面语,你说的都是土话,我还得想办法翻译出来,不然没法写,我按大概意思帮你写好就行了。”
“土话也是字,你自己很多字不会写,说明积累还不够,人家教书先生那里,啥字都能写,从来不叫苦。”李小兰说道。
“人家不会写的都悄悄给你换了,你也不知道啊。”林东升垂头丧气地回道。
吃完饭,林东升收拾完桌子,擦干桌上的油污,又垫了一个干净的化肥袋子,这才端坐在饭桌前严阵以待。
“欣欣啊,听你爸说,你谈了个男朋友,还是个大学生,最近怎么样了?成没成?”
林东升艰难地“翻译”完母亲的家乡语,突然惊喜地问道:“大姐有男朋友了?”
“是呢,听说是黑龙江的,在江城读建筑学。”李小兰说道。
“建筑学?那个不是有手就会吗?村里出去打工的,多半在搞建筑。”林东升不解地问道。
“人家有学问的人,学的东西能一样吗?你先别打岔,我说啥,你就写啥……”李小兰不满地说道。
“我虽然是写信的工具,但也是人,也有好奇心的。”林东升委屈地说道,说完,又继续写。
最后,母亲絮絮叨叨了两个小时,林东升却只写出了一封八百字的信。
“下周记得把信带到镇上寄了,对了,多装一张空白信纸,回头你爸会在里面藏一百块钱,她现在谈男朋友了,花销肯定更大一些。”李小兰叮嘱道。
“她自己不是有工资吗?”林东升问道。
“那不一样,这是咱们的一份心。”李小兰说道。
“那我要是将来谈了朋友,你们也会给钱吗?”林东升问道。
“我打断你小子的狗腿!毛都没有长齐,还想学别人谈朋友!”林有财听了,毫不客气地骂道。
关键是,听上去那么离谱的事情,居然还有很多人会信。
也许,他们并不是相信,只是更喜欢传谣,能借机收获一个又一个震惊的眼神。
好在周末很快就到了,他骑着心爱的小红车,一个人慢慢地欣赏着路边的风景。
春天虽然杂草丛生,但满眼都是绿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果苏文浅的消息没有问题,一等奖也是不错的,一千块省着用,也能够他用上很久。
不过,按惯例,他肯定会上交一半贴补家用。
刚开始,和他一路同行的学生还比较多,骑行越久,路上的同学越少。
骑到离林家村还有三公里左右时,已经没有人再和他同行了。
这时,他又开始想念起有孙超陪伴的日子,至少路上不会那么孤单,还有人能陪他再多走上一段。
突然,他看到路边有三个十八、九岁的青年,正在向着这边张望。
林东升顿时心生警觉,下意识地放慢了速度。
“你是去街上的吗?”一个长头发的青年大声问道。
“你们有什么事?”林东升隔着十多米远,就主动将自行车停了下来,没敢继续靠近。
“我们想借你的车子用一下,把我们带到前面的街上。”长发青年说道。
“我的车带不了三个人。”林东升说道。
“带一个就可以,他的脚有点伤,走不了路。”对方说道。
“可我也带不动你们成年人啊。”林东升说道。
“没事,我带你。”对方说道。
听到这里,林东升心里已经有了判断,这三个人十有八九是想抢他的车。
之前他也听说有同学的新车被人抢了。
这些家伙也不是什么好人,而是把车直接抢了卖掉,然后拿钱去打游戏机。
街上就有一家新开的游戏厅,这些人平时没事做,花销大,又贪玩,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可以。”林东升点了点头,装出一副乖巧的样子。
他将车慢慢骑过去,就在对方三人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猛地加速。
“靠!一起追!”三个人见状,立马拔足逛奔。
林东升则是骑得飞快,一口气冲出老远,终于是将三人远远地甩开了。
“最好别让老子见到你,见到你,下次揍死你……”风中,林东升隐隐还能听到三人的谩骂声。
等到自己彻底脱离了危险,林东升才暗松一口气,刚才那一阵子,他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至于对方的威胁,林东升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一般他周一上学的时候,起得很早,特别是春天,天还没亮,就要出发了,他不信那三个懒种能起那么早。
至于周五放学,万一他们到时不在呢?而且,自己回来的时间也并不规律。
到家之后,林东升也没和父母提起这事儿。
他们每天的烦心事已经够多了,林东升真的不想再因为这些小事去打扰他们。
看到一周未见的儿子,两人都很开心,又在饭里用酒杯煮了一勺猪油,方便他等下拌饭吃。
很多孩子读个书让父母操碎了心,但他们的孩子,成绩非常不错,总是能带回来惊喜,这也是他们最欣慰的事情,觉得是老天对他们苦难生活的安慰和嘉奖。
“爸,妈,我这周又发表了一篇稿子,拿了85块……”吃饭的时候,林东升向父母分享喜悦。
“真不错,后面还有吗?”林有财问道。
“不一定呢,现在上稿太难了,竞争激烈,对了,我这周还代表学校去市里参加初中生作文竞赛了。”林东升又说道。
“我儿子就是厉害,能拿奖吗?”李小兰问道。
“应该能吧,但具体能拿多大的奖,不太知道。”林东升说道。
“能拿奖就行,你打小作文就不好,现在有这么大的突破,得感谢你姐,是她们经常给你带故事书回来。”李小兰说道。
“是的,故事书挺好看的,对了,二姐的理发店开起来了没有?”林东升问道。
“还没呢,听说手续相当麻烦,还在跑,只能先在原来的师傅那里做着。”林有财说道。
“二姐那么勤快,上手也快,是不是师傅舍不得她走啊?”林东升。
“有这方面的原因,而且师傅也对她说,如果真想开店,得离她十里地,不能在她附近。”林有财。
“师傅是怕被二姐抢了生意吗?那她的手艺得有多差啊,这么不自信。”林东升笑道。
“也不能这么说,会了徒弟,饿死师傅,手艺活本来也没有太多的秘密,你姐如果开在附近,会分走一部分客源,人家肯定不同意啊,咱不能做那种没良心的人。”林有财说道。
“也对。”林东升点头。
“儿子,吃完饭帮我写封信给你大姐。”李小兰叮嘱道。
“好的,打算写什么内容?”林东升问道。
“还没想好,到时我说一句,你写一句。”李小兰说道。
听到这话,林东升一下皱起了眉头,“妈,写信一般是用书面语,你说的都是土话,我还得想办法翻译出来,不然没法写,我按大概意思帮你写好就行了。”
“土话也是字,你自己很多字不会写,说明积累还不够,人家教书先生那里,啥字都能写,从来不叫苦。”李小兰说道。
“人家不会写的都悄悄给你换了,你也不知道啊。”林东升垂头丧气地回道。
吃完饭,林东升收拾完桌子,擦干桌上的油污,又垫了一个干净的化肥袋子,这才端坐在饭桌前严阵以待。
“欣欣啊,听你爸说,你谈了个男朋友,还是个大学生,最近怎么样了?成没成?”
林东升艰难地“翻译”完母亲的家乡语,突然惊喜地问道:“大姐有男朋友了?”
“是呢,听说是黑龙江的,在江城读建筑学。”李小兰说道。
“建筑学?那个不是有手就会吗?村里出去打工的,多半在搞建筑。”林东升不解地问道。
“人家有学问的人,学的东西能一样吗?你先别打岔,我说啥,你就写啥……”李小兰不满地说道。
“我虽然是写信的工具,但也是人,也有好奇心的。”林东升委屈地说道,说完,又继续写。
最后,母亲絮絮叨叨了两个小时,林东升却只写出了一封八百字的信。
“下周记得把信带到镇上寄了,对了,多装一张空白信纸,回头你爸会在里面藏一百块钱,她现在谈男朋友了,花销肯定更大一些。”李小兰叮嘱道。
“她自己不是有工资吗?”林东升问道。
“那不一样,这是咱们的一份心。”李小兰说道。
“那我要是将来谈了朋友,你们也会给钱吗?”林东升问道。
“我打断你小子的狗腿!毛都没有长齐,还想学别人谈朋友!”林有财听了,毫不客气地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