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局外人 > 第75章 湖畔暖阁议沙海 四进寿宴忆故人

四合院局外人 第75章 湖畔暖阁议沙海 四进寿宴忆故人

    108墅的书房内,厚重的窗帘半掩,隔绝了午后的燥热。

    肖镇坐在宽大的书桌后,面前摊开的是小儿子肖承功熬夜整理出来的《口外镇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

    纸张边缘有些磨损,上面用略显稚嫩却工整的字迹,密密麻麻写满了设想、数据和手绘的示意图。

    肖承功坐在下首的沙发上,脊背挺得笔直,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盖上。

    他确实晒黑了不少,原本白皙的皮肤如今是健康的古铜色,脸颊甚至有些脱皮的痕迹,嘴唇也因干燥有些开裂。

    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在风沙中磨砺出的坚韧和热忱。

    坐在他两侧的,是大哥肖承梁和五哥肖承勋。

    承梁一身剪裁得体的商务休闲装,气度沉稳;承勋则显得更随意些,眉宇间带着对弟弟的关切。

    “爸,大哥,五哥,”承功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急切,“规划纲要您们都看过了。口外镇的问题,根子在基础设施太差,留不住水,挡不住风沙。

    没有路,好东西运不出去;没有稳定的水源和防风固沙的屏障,什么产业都发展不起来,乡亲们只能靠天吃饭,苦得很。”

    他指着图纸上标注的几个重点区域:“当务之急,一是修路!把口外镇和县道、省道高效连接起来,打通‘毛细血管’。

    二是引水渠和蓄水池系统,利用好雨季有限的降水。

    三是大规模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和草方格网格,这是生存的基础!

    等基础打牢了,才能发展沙地特色种植,比如耐旱的枸杞、沙棘、肉苁蓉,还有生态养殖。

    我们有优质的羊绒和滩羊,品质非常好,就是运不出去,卖不上价……”

    肖镇仔细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承功的思路虽然还显青涩,但方向是对的,带着一股扎根泥土的务实劲儿,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份心系百姓的责任感。

    “承功,”肖承梁开口了,声音平稳有力,“你的想法,我和承勋在路上大致交流过。

    神龙基建的主业就是基础设施。

    你规划里的这条连接线,以及镇域内的骨干道路网,可以纳入榆林地区整体交通提升改造项目的一部分。

    我们神龙旗下港城创业银行被允许进去内地在经营,目前在试点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地方基础建设,尤其是欠发达地区。

    榆林方面有这个需求,神龙基建有实力承接,创业银行可以提供融资方案。”

    他看向肖镇,“爸,这个模式是可行的,既能解决地方财政压力,又能引入专业力量高效建设。”

    肖镇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承勋:“生态投资这块呢?”

    肖承勋笑了笑,带着点跃跃欲试:“爸,承功的想法和我之前考察的几个生态农业项目很契合。

    他提到的枸杞、沙棘,都是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双高的作物。

    我旗下的生态农业投资基金,完全可以对口外镇进行定向投资。

    技术支持、种苗供应、保底收购、品牌打造和销售渠道,我们可以一条龙支持。

    前期重点是防风固沙林带建设和沙化土地治理,这本身就是生态投资的重要方向。

    等环境改善了,特色种养殖业自然水到渠成。

    承功有这股劲儿在基层抓执行,我这边提供资金和市场保障,成功的概率很大。”

    书房里安静下来,只剩下承功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他看着两位哥哥,眼中充满了不敢置信的惊喜和感激。

    他原本只想着能拉点投资修一小段路,或者搞个小规模的试点,没想到哥哥们一出手,就是系统性、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肖镇的目光在三个儿子脸上缓缓扫过。

    承梁的格局与金融手段,承勋的专业与市场眼光,承功的实干与担当……这一刻,他心中涌起的欣慰压过了之前的疲惫。

    肖家的下一代,正在各自的领域里成长、担当,并且懂得守望相助。

    “好。”肖镇最终沉声开口,一锤定音,“承梁,神龙基建和创业银行尽快与榆林方面对接,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把路修好,把水留住。

    承勋,生态投资要跟上,技术、资金、市场都要落实到位,既要生态效益,也要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承功,”

    他看着小儿子黝黑而充满希冀的脸,“你是项目落地的核心,要扎根下去,协调好各方,特别是基层的乡亲们。

    记住,发展是为了人,要让口外镇的百姓,因为你们的努力,日子真正好起来!”

    “是!爸!我保证!”肖承功激动地站起来,声音洪亮,带着浓浓的榆林口音,腰板挺得笔直,仿佛在荒漠中立下军令状。

    肖承梁和肖承勋也相视一笑,眼中是兄弟间的默契与支持。

    七月的京城,暑气渐浓。但创新中心108墅湖畔,却是一片绿意盎然、清风送爽的景象。

    人工湖畔的草坪被精心修剪过,搭起了喜庆又不失雅致的凉棚。今天是肖家真正的大家长,肖征将军的七十寿辰。

    凉棚下,长长的餐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摆满了精致的菜肴和鲜花。

    肖家老老少少几十口人,济济一堂。

    陈雪茹和李小云罕见地维持着表面的平和,各自招呼着自己这边的亲戚。

    肖镇和肖曙兄弟俩陪在寿星肖征左右。肖征穿着一身崭新的军绿色便装,胸前没有佩戴任何勋章,但那股子从枪林弹雨里淬炼出的威严和刚毅,依旧让人肃然起敬。

    他精神矍铄,脸上带着难得的、舒心的笑容,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

    孙辈们是最活跃的。肖承栋和黄云裳的儿子肖铭允已经能跑能跳,正追着肖承勋家的龙凤胎肖铭彤、肖铭智玩耍。

    肖橙渝抱着刚三个月大的儿子刘瑞星,轻声哄着。

    肖橙玥和孔潍州安静地坐在稍远一点的位置,但眼神交流间充满温情。

    肖瑾和丁曙光也来了,虽然嘴上说着丁克,但看着满地跑的小娃娃,眼神也柔和不少。

    老七肖承志远在西南轮战未能赶回,但特地发了电报贺寿。

    最小的肖承功也特意从榆林赶了回来,虽然晒得最黑,但精神头十足,正小声地跟大哥承梁、五哥承勋确认着项目细节,脸上是掩不住的兴奋。

    气氛热烈而融洽。霍叔叔、刘菊香等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朋友也以私人身份前来贺寿,与肖征老战友们坐在一起,回忆着往昔峥嵘岁月,谈论着国家的发展变化,笑声朗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肖征端起一杯清茶,看着眼前这满堂儿孙,脸上的笑容慢慢沉淀下来,化作一种深沉的感慨。

    他放下茶杯,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肖镇的脸上,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今天,看到你们都在,我这心里头,热乎,也踏实。”他顿了顿,眼神似乎穿透了时空,望向了更远的地方,“就是……突然想起你肖镇你爹娘了。”

    提到早逝的大哥肖正堂和大嫂文云淑,气氛瞬间安静下来,连玩闹的孩子似乎都感受到了什么,安静了许多。

    肖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继续说道:“镇娃子你爸妈走得早,没看到今天这光景,没看到儿孙满堂,没看到你们一个个都出息了……”

    他看向肖镇,眼神里带着询问和一种深切的怀念,“镇娃子,我记得你提过,要拍个电影,纪念你娘她们那一批在陪都时候被日本人大轰炸遇难的事?叫……《大轰炸》?”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肖镇身上。肖镇心头一热,喉头有些发紧。

    他正想回答,坐在稍远一桌、负责管理传媒业务的肖镇二女儿肖橙夏已经站了起来。

    肖橙夏穿着一身得体的套装,气质干练而优雅。她快步走到爷爷肖征身边,声音清晰而恭敬,带着传媒人特有的专业感:

    “爷爷,您记性真好!就是《大轰炸》,讲的就是奶奶她们在渝州大轰炸期间,为了保护学生、坚持教育火种不灭的故。

    项目进展很顺利,由凤凰国际传媒集团联合国内几家顶尖制片厂共同出品,剧本打磨了很久,拍摄已经全部完成,现在正在紧张地进行后期剪辑和特效制作。”

    她微微躬身,向爷爷,也向在座的家人长辈们汇报道:“按照目前的进度和全球发行计划,我们预计会在今年圣诞节期间,全球同步上映!

    奶奶们和遇难老乡们的故事,还有那个时代无数像奶奶一样的故事,一定会感动全世界的观众!”

    “圣诞节……全球同步……”肖征喃喃重复着,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先是有些许茫然,随即慢慢舒展开来,最终化为一个欣慰的、带着无尽追忆的笑容。

    他点点头,目光再次投向远方,仿佛看到了那个在硝烟弥漫的渝州,在简陋校舍里,在敌机呼啸声中,依然挺直脊梁、守护着孩子们读书声的年轻身影。

    “好,好……”肖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满足,“到时候,咱们都去看。让你娘……让你们奶奶,在天上,也看看。

    看看这太平盛世,看看这满堂的儿孙……她拼了命守护的东西,没丢!”

    湖面上吹来一阵凉爽的风,拂过每个人的心头。

    寿宴的热闹仿佛在这一刻沉淀下来,化作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缅怀和对今日团聚的无限珍惜。

    肖镇看着亲叔叔眼中闪烁的泪光,看着周围家人动容的神色,心中百感交集。

    国之重器,家之温情,血脉相连的记忆与传承……这一切,都在这七月的湖畔,交织成一幅厚重而温暖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