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怨灵 第351章 针脚里的期待
热门推荐:
得到金手指的我还觉醒了X级天赋
女神给我花一块,系统返现一万倍
云关村的风流事
啥?队友住在阿卡姆疯人院?
我在港岛混,就靠兄弟多!
【王俊凯】与你相遇真好
七零,救个人怎么就要结婚了
我!丧尸母体,开启末世纪元
名义:拒绝梁璐,靠钟小艾镇汉东
“这是给您未来的孩子准备的吗?”苏晓指着外套内侧的标签,上面用金线绣着“家”字。
林砚之的指尖抚过那行针脚,金线在晨光里泛着暖光,像母亲当年给她缝棉袄时,总爱在领口偷偷绣的小太阳。她忽然想起母亲的相册里,有张她满月时的照片,襁褓边缘绣着朵极小的野菊,针脚松松垮垮,是刚学绣花的母亲绣的,父亲总打趣说像只胖蝴蝶。
“等有了孩子,要教他认野菊的品种。”林砚之将小外套叠成方块,放进母亲留下的樟木箱。箱子底层铺着层野菊梗编的席子,梗上还留着被顶针扎出的细孔,是母亲当年特意做的,说能让布料染上花的清香。箱角藏着个布偶,是她小时候的玩具,布偶的衣服上补着无数补丁,每个补丁都绣着野菊,像件微型的百衲衣。
苏晓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个锦囊,里面装着枚银质的长命锁,锁身上刻着野菊图案:“外婆说这是沈师傅二十年前托她保管的,说等砚之姐有了孩子,就把这个交出来。”长命锁的挂钩处缠着根金线,线头处拴着枚极小的银顶针,正是林砚之小时候总偷戴的那枚。
顶针落在樟木箱上的轻响,混着窗外卖早点的吆喝声。林砚之想起母亲总说,孩子的第一件衣服要自己纺线,“棉花里要掺点野菊梗,这样穿在身上,连打哈欠都带着花香”。她翻开母亲的纺线日记,最后一页画着个小小的婴儿,躺在野菊丛里,旁边写着:“要绣件会长大的衣服”。
“该把锁挂在樟木绷架上。”
林砚之将长命锁系在绷架的横杆上,金线在风中轻轻摇晃。苏晓举着相机拍照时,发现锁身的反光里,竟映出母亲绣谱上的野菊图案,像谁把时光折了个角,让过去和未来在光影里重逢。小姑娘忽然指着照片里的绷架:“您看,顶针的影子和长命锁的影子,连起来像朵完整的花!”
午后的阳光晒得工作室暖洋洋的,林砚之找出母亲的量尺,尺身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从她出生时的身长,一直记到十八岁。最末行的刻度旁,母亲用红笔写着:“下一个刻度,等我的小外孙”。量尺的木缝里卡着根野菊茎,茎上还留着被顶针扎出的小孔,像串未说出口的期待。
苏晓抱着堆婴儿布料走进来,是茶寮老板娘寄来的,“她说沈师傅早就备好了这些,说要等个晴天,教未来的妈妈怎么绣婴儿鞋”。布料上印着淡紫色的野菊,是雁荡山特有的品种,林砚之摸着布料边缘的暗纹,发现是用无数“小”字连成的,像无数细碎的祝福。
“该学绣婴儿鞋了。”
林砚之将布料铺在樟木绷架上,银顶针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当第一针穿过鞋底时,窗外的野菊突然簌簌作响,像是无数双小鞋在轻轻走动。她想起母亲说过,婴儿鞋的针脚要松些,“要给脚留着长大的空间,就像给日子留着期待的余地”。
傍晚整理母亲的针线篓时,林砚之发现个红布包,里面是双极小的虎头鞋,鞋底用金线绣着“平安”二字。鞋里藏着张泛黄的信纸,母亲的字迹写着:“等我的砚砚当了妈妈,就知道当年缝这双鞋时,针脚里全是心跳”。信纸的边角处,贴着片干缩的野菊瓣,是她出生那天采的。
夜风穿过门楣时,长命锁在樟木绷架上轻轻摇晃。林砚之摸着婴儿鞋上的针脚,听见顶针落在布料上的轻响,混着野菊瓣落地的声音,像谁在说:看,我们用针脚织的期待,早就藏在时光里,等一个新的生命,来踩响回家的花径。
林砚之的指尖抚过那行针脚,金线在晨光里泛着暖光,像母亲当年给她缝棉袄时,总爱在领口偷偷绣的小太阳。她忽然想起母亲的相册里,有张她满月时的照片,襁褓边缘绣着朵极小的野菊,针脚松松垮垮,是刚学绣花的母亲绣的,父亲总打趣说像只胖蝴蝶。
“等有了孩子,要教他认野菊的品种。”林砚之将小外套叠成方块,放进母亲留下的樟木箱。箱子底层铺着层野菊梗编的席子,梗上还留着被顶针扎出的细孔,是母亲当年特意做的,说能让布料染上花的清香。箱角藏着个布偶,是她小时候的玩具,布偶的衣服上补着无数补丁,每个补丁都绣着野菊,像件微型的百衲衣。
苏晓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个锦囊,里面装着枚银质的长命锁,锁身上刻着野菊图案:“外婆说这是沈师傅二十年前托她保管的,说等砚之姐有了孩子,就把这个交出来。”长命锁的挂钩处缠着根金线,线头处拴着枚极小的银顶针,正是林砚之小时候总偷戴的那枚。
顶针落在樟木箱上的轻响,混着窗外卖早点的吆喝声。林砚之想起母亲总说,孩子的第一件衣服要自己纺线,“棉花里要掺点野菊梗,这样穿在身上,连打哈欠都带着花香”。她翻开母亲的纺线日记,最后一页画着个小小的婴儿,躺在野菊丛里,旁边写着:“要绣件会长大的衣服”。
“该把锁挂在樟木绷架上。”
林砚之将长命锁系在绷架的横杆上,金线在风中轻轻摇晃。苏晓举着相机拍照时,发现锁身的反光里,竟映出母亲绣谱上的野菊图案,像谁把时光折了个角,让过去和未来在光影里重逢。小姑娘忽然指着照片里的绷架:“您看,顶针的影子和长命锁的影子,连起来像朵完整的花!”
午后的阳光晒得工作室暖洋洋的,林砚之找出母亲的量尺,尺身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从她出生时的身长,一直记到十八岁。最末行的刻度旁,母亲用红笔写着:“下一个刻度,等我的小外孙”。量尺的木缝里卡着根野菊茎,茎上还留着被顶针扎出的小孔,像串未说出口的期待。
苏晓抱着堆婴儿布料走进来,是茶寮老板娘寄来的,“她说沈师傅早就备好了这些,说要等个晴天,教未来的妈妈怎么绣婴儿鞋”。布料上印着淡紫色的野菊,是雁荡山特有的品种,林砚之摸着布料边缘的暗纹,发现是用无数“小”字连成的,像无数细碎的祝福。
“该学绣婴儿鞋了。”
林砚之将布料铺在樟木绷架上,银顶针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当第一针穿过鞋底时,窗外的野菊突然簌簌作响,像是无数双小鞋在轻轻走动。她想起母亲说过,婴儿鞋的针脚要松些,“要给脚留着长大的空间,就像给日子留着期待的余地”。
傍晚整理母亲的针线篓时,林砚之发现个红布包,里面是双极小的虎头鞋,鞋底用金线绣着“平安”二字。鞋里藏着张泛黄的信纸,母亲的字迹写着:“等我的砚砚当了妈妈,就知道当年缝这双鞋时,针脚里全是心跳”。信纸的边角处,贴着片干缩的野菊瓣,是她出生那天采的。
夜风穿过门楣时,长命锁在樟木绷架上轻轻摇晃。林砚之摸着婴儿鞋上的针脚,听见顶针落在布料上的轻响,混着野菊瓣落地的声音,像谁在说:看,我们用针脚织的期待,早就藏在时光里,等一个新的生命,来踩响回家的花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