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幽谷怨灵 > 第374章 宇宙第一页的针脚

幽谷怨灵 第374章 宇宙第一页的针脚

    门楣下的木牌仍在风中轻摇,第十块“星海同辉”的金线在月光里闪闪发亮,像在说:故事还长,我们的针脚,才刚缝到宇宙的第一页。

    周明的女儿从太空站传回新的消息时,工作室的屏幕上正播放着星轨图。她把母亲铜顶针的分子结构数据,转化成了一组星图坐标,“看,太奶奶的牵挂在猎户座上”。屏幕里,七颗亮星连成枚顶针的形状,针孔处的恒星正发出温暖的光,像母亲当年未完成的最后一针。小砚的玄孙举着顶针模型,在星图前跑来跑去,银环的碰撞声里,混着卫星信号的滋滋声,像段正在宇宙间生长的针脚。

    玻璃罐里的顶针已增至两千枚,从母亲的铜环到刚满月的新生儿银圈,在恒温展柜里轻轻晃动,像串被时光打磨的星辰。博物馆的导览机器人,每天都会给参观者讲同一个故事:“1978年,有位沈姓师傅说,好的针脚要能缝住时光。”有天机器人突然卡顿,反复播放着顶针的碰撞声,维修人员打开机箱才发现,里面卡着片野菊瓣,像谁悄悄塞进去的牵挂。

    深秋的雁荡山,野菊文化节推出了“星际绣布”活动。全球的传承人通过网络,在虚拟布面上共绣野菊,针脚数据实时上传至太空站。周明的女儿在失重环境下,用特制绣针完成了花心部分,“这针要藏着地球的温度”。当虚拟野菊完成的瞬间,雁荡山的野菊田突然亮起灯光,在大地上勾勒出朵巨大的花,与星空中的顶针星图遥遥相对。

    工作室的屋顶花园,新添了座“光棱塔”,能将顶针的碰撞声转化成激光,射向星空。小砚的玄孙总爱在夜晚启动设备,看着绿色的光束划破夜空,“这是给太奶奶的信”。有次光束照射的方向,恰好掠过国际空间站,周明的女儿在日志里写道:“今天收到了地球的针脚,带着野菊香。”

    林砚之的绣谱复刻本,被送上月球博物馆那天,小砚带着全家来到发射基地。隔着防护栏,他们举着顶针向火箭挥手,银环的碰撞声里,混着十代人的呼吸,像首被岁月拉长的歌谣。少女突然指着火箭的尾焰,“太奶奶的针脚在发光!”果然,焰光里的金色纹路,像母亲绣在旗袍上的野菊茎。

    玻璃罐里的顶针突破一万枚时,小砚收到封特殊的信,来自位火星基地的研究员。“我在火星土壤里,发现了类似野菊的孢子。”信里夹着张照片,红色的沙土上,有枚顶针形状的印记。小砚把照片贴在母亲的绣谱最后,旁边写着:“牵挂真的能发芽。”顶针从指尖滑落在展柜上,轻响里混着博物馆的空调声,像无数个声音在遥远的时空里回应。

    夜风穿过门楣时,十块木牌的金线在月光里交织,光网中的野菊影子与星轨重叠,一千枚顶针的碰撞声、激光塔的嗡鸣、卫星的信号声,都被网在里面,像段流动的宇宙史诗。小砚望着展柜里的顶针,突然看见母亲的绣谱在光影里翻动,最后一页的“让牵挂继续发芽”,正对着星空的方向,金线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门楣下的木牌仍在风中轻摇,第十块“星海同辉”的金线格外明亮,像在说:我们的故事,才刚写到宇宙的第一页,而针脚的尽头,永远有新的牵挂在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