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3:回到被陷害前 第526章 津门洋货市场
“老猫,到了地方,记得打个电话回来报平安。不管事情成与不成,安全最重要。”
到了火车站,刘安平拍了拍老猫的肩膀。
老猫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站在一旁的杜小兰,眼睛里含着泪。
虽说,杜小兰年纪也不小,且老猫以前都在部队,本不该像现在这样哭哭啼啼的。
但或许是家里突遭大变,杜小兰越发的粘着她哥了。
老猫摸着自己小妹的脑袋,“好了,都这么大姑娘了,还哭呢。哥去几天就回来了,你就在家等着哥回来。”
没一会儿。
老猫上了火车。
刘安平与杜小兰站在月台上,目送着载着老猫的火车离去。
“安平哥,余杭那边安全吗?”
火车已经没了影,杜小兰抬起头,睁着一双大眼睛,看向刘安平。
刘安平微微一笑,“你放心吧,以你哥的本事,到哪里都是安全的。”
余杭安不安全,刘安平不知道。
毕竟,在当下的这个年代,总有一些不好的人,以及不好的事。
但他相信,以老猫的本事,在哪都没有问题。
回到小四合院。
杜小兰就开始忙了。
其实,小四合院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忙。
可杜小兰总能找到事情做。
比如打扫卫生,比如擦拭桌椅等等。
刘安平看着杜小兰一回到家就闲不住,轻笑一声,摇了摇头,“小兰,你有没有想过再去读书?”
刘安平的突然问话,杜小兰拿着扫把愣愣的站在院子里。
杜小兰早已没再上学。
当初,她父母还健在时,她就已经在帮着家里干活了,干的也都是一些农活。
从她那双粗糙的手就能看出来。
十五岁的年纪,一双手就已经粗糙的如四五十岁的农民的手一样。
杜家条件并不是很好。
再加上又是农村的。
在当下这个年代,农村人基本都被钉死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想要有个出路,唯读书一条路。
但是,读书也并不是谁家就能供得起的。
先不说学费了,要是家里缺少一劳动力,口粮都有可能会少去好大一部分。
不过,随着分田到户之后,这样的情况也在渐渐发生改变。
再者,政策也越来越明朗化,越开放化。
农村人的思想,也开始慢慢的在变化。
杜小兰愣愣的看着刘安平,小脑袋里在回忆着她之前上学的画面。
过了好半天。
杜小兰的眼睛突然红了,“安平哥,我都不上学好几年了,都不知道书本该怎么打开了。”
刘安平瞧着杜小兰那红红的眼睛,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
刘安平记得。
当初在芙蓉县时,杜小兰跟他讲过,她只读到初一,就辍学了。
“你现在年纪还小,我倒是觉得,你还可以继续去上学。到时候,我给你找个学校。现在,你就可以把书本重新拿起来了。小学的,还有初一的,都好好学一遍,等下半年,直接上初二。”
刘安平也没打算跟老猫商量。
先把这事定下来,等老猫回来后,再跟他说。
毕竟,读书是大事。
杜小兰眼睛放光。
不过,她眼睛里的光只是闪了一下,就消失不见了。
“安平哥,我不想上学了。我都好几年没有上过学了,而且我们还欠着你好多钱呢。安平哥,要不,你也给我找个活干吧,我什么事都能干。”
刘安平微微愣了一下。
‘唉!!!’
‘这小丫头还真是懂事的让人心疼啊。’
刘安平听阿什跟他提过,他拿了两千块钱给老猫。
所以,他一听杜小兰这么一说,心里顿时觉得有些心疼这个小丫头了。
刘安平走了过去,摸了摸杜小兰的脑袋,“挣钱的事情啊,就交给你哥吧,你就不要去操这个心了。而且,你们也没有欠我的钱,那是我提前支付给你哥的工资。”
“安平哥,你不要骗我了。那可是两千块呢,而且我们还住在你这里,吃住都花着你的钱。我跟我哥都商量好了,等过段日子,我们就去找个便宜的房子,搬出去住。”
杜小兰抬着脑袋看着刘安平,眼睛里很是坚定。
刘安平一听,心里又是一阵叹气。
‘唉!’
‘等老猫回来后,我得好好跟他谈一谈。’
刘安平也能理解老猫兄妹二人的心思。
自己帮了他家这么多,老猫兄妹心里定然会过意不去,怕欠自己太多。
甚至。
几天前,阿什说起电器生意时,老猫还主动把这事揽过去。
刘安平知道,老猫这是想帮自己。
甚至,老猫在决定去余杭前,他的心里都没有底。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后。
刘安平跟杜小兰交待了一声,就驱车去了黄金龙的宅子。
因为,阿什电话过来说,说要带他去见一个人。
电话里,阿什也没说要去见谁,只是说要见的那个人,应该能帮他们弄到电器什么的。
“对方是什么人啊?”到了黄宅,刘安平直接问道。
阿什拉着刘安平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回应道:“一个津门人。听说,能耐不小。不知道你听没听过津门场?”
“津门场?那是什么玩意?”刘安平摇头。
二人出了黄宅,上了车。
阿什一边开车,一边解释,“津门场就是一个场地,离津门港口不远。津门场内,有不少洋货。听说,那个津门场,就是今天我们要去见的那个津门人弄的。”
刘安平微微一愣。
他想起前世他所知道的一些事情。
津门的洋货市场。
阿什所说的津门场,就是津门洋货市场的前身。
津门洋货市场,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一直是附近这一片倒爷的圣地。
行内人都清楚。
北有津门洋货市场,南有沙头角。
‘原来阿什说的津门场,是未来的那个洋货市场啊。’
刘安平心里动容了。
当他想起津门洋货市场后,他就觉得今天要去见的那个人,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了。
三个小时后。
阿什带着刘安平来到了津门的一个街道。
当刘安平一进那个街道,抬眼一瞧,心里笑了。
“这里就是津门场了。不过,现在大家都还是小打小闹,而且上面有时候也会查。所以,大家也都是聚在这里商谈,等商谈结束后,就会去他们藏货的地方验货。”阿什指着街道里那些三五成群的人,给刘安平介绍了起来。
刘安平微微点了点头,“那在这里的这些人,都有些什么货?量大吗?”
阿什领着刘安平继续往前走。
“什么货都有,但量都比较少。况且,真要是量大的话,谁会在大街上谈啊。”
到了火车站,刘安平拍了拍老猫的肩膀。
老猫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站在一旁的杜小兰,眼睛里含着泪。
虽说,杜小兰年纪也不小,且老猫以前都在部队,本不该像现在这样哭哭啼啼的。
但或许是家里突遭大变,杜小兰越发的粘着她哥了。
老猫摸着自己小妹的脑袋,“好了,都这么大姑娘了,还哭呢。哥去几天就回来了,你就在家等着哥回来。”
没一会儿。
老猫上了火车。
刘安平与杜小兰站在月台上,目送着载着老猫的火车离去。
“安平哥,余杭那边安全吗?”
火车已经没了影,杜小兰抬起头,睁着一双大眼睛,看向刘安平。
刘安平微微一笑,“你放心吧,以你哥的本事,到哪里都是安全的。”
余杭安不安全,刘安平不知道。
毕竟,在当下的这个年代,总有一些不好的人,以及不好的事。
但他相信,以老猫的本事,在哪都没有问题。
回到小四合院。
杜小兰就开始忙了。
其实,小四合院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事情可忙。
可杜小兰总能找到事情做。
比如打扫卫生,比如擦拭桌椅等等。
刘安平看着杜小兰一回到家就闲不住,轻笑一声,摇了摇头,“小兰,你有没有想过再去读书?”
刘安平的突然问话,杜小兰拿着扫把愣愣的站在院子里。
杜小兰早已没再上学。
当初,她父母还健在时,她就已经在帮着家里干活了,干的也都是一些农活。
从她那双粗糙的手就能看出来。
十五岁的年纪,一双手就已经粗糙的如四五十岁的农民的手一样。
杜家条件并不是很好。
再加上又是农村的。
在当下这个年代,农村人基本都被钉死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想要有个出路,唯读书一条路。
但是,读书也并不是谁家就能供得起的。
先不说学费了,要是家里缺少一劳动力,口粮都有可能会少去好大一部分。
不过,随着分田到户之后,这样的情况也在渐渐发生改变。
再者,政策也越来越明朗化,越开放化。
农村人的思想,也开始慢慢的在变化。
杜小兰愣愣的看着刘安平,小脑袋里在回忆着她之前上学的画面。
过了好半天。
杜小兰的眼睛突然红了,“安平哥,我都不上学好几年了,都不知道书本该怎么打开了。”
刘安平瞧着杜小兰那红红的眼睛,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
刘安平记得。
当初在芙蓉县时,杜小兰跟他讲过,她只读到初一,就辍学了。
“你现在年纪还小,我倒是觉得,你还可以继续去上学。到时候,我给你找个学校。现在,你就可以把书本重新拿起来了。小学的,还有初一的,都好好学一遍,等下半年,直接上初二。”
刘安平也没打算跟老猫商量。
先把这事定下来,等老猫回来后,再跟他说。
毕竟,读书是大事。
杜小兰眼睛放光。
不过,她眼睛里的光只是闪了一下,就消失不见了。
“安平哥,我不想上学了。我都好几年没有上过学了,而且我们还欠着你好多钱呢。安平哥,要不,你也给我找个活干吧,我什么事都能干。”
刘安平微微愣了一下。
‘唉!!!’
‘这小丫头还真是懂事的让人心疼啊。’
刘安平听阿什跟他提过,他拿了两千块钱给老猫。
所以,他一听杜小兰这么一说,心里顿时觉得有些心疼这个小丫头了。
刘安平走了过去,摸了摸杜小兰的脑袋,“挣钱的事情啊,就交给你哥吧,你就不要去操这个心了。而且,你们也没有欠我的钱,那是我提前支付给你哥的工资。”
“安平哥,你不要骗我了。那可是两千块呢,而且我们还住在你这里,吃住都花着你的钱。我跟我哥都商量好了,等过段日子,我们就去找个便宜的房子,搬出去住。”
杜小兰抬着脑袋看着刘安平,眼睛里很是坚定。
刘安平一听,心里又是一阵叹气。
‘唉!’
‘等老猫回来后,我得好好跟他谈一谈。’
刘安平也能理解老猫兄妹二人的心思。
自己帮了他家这么多,老猫兄妹心里定然会过意不去,怕欠自己太多。
甚至。
几天前,阿什说起电器生意时,老猫还主动把这事揽过去。
刘安平知道,老猫这是想帮自己。
甚至,老猫在决定去余杭前,他的心里都没有底。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后。
刘安平跟杜小兰交待了一声,就驱车去了黄金龙的宅子。
因为,阿什电话过来说,说要带他去见一个人。
电话里,阿什也没说要去见谁,只是说要见的那个人,应该能帮他们弄到电器什么的。
“对方是什么人啊?”到了黄宅,刘安平直接问道。
阿什拉着刘安平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回应道:“一个津门人。听说,能耐不小。不知道你听没听过津门场?”
“津门场?那是什么玩意?”刘安平摇头。
二人出了黄宅,上了车。
阿什一边开车,一边解释,“津门场就是一个场地,离津门港口不远。津门场内,有不少洋货。听说,那个津门场,就是今天我们要去见的那个津门人弄的。”
刘安平微微一愣。
他想起前世他所知道的一些事情。
津门的洋货市场。
阿什所说的津门场,就是津门洋货市场的前身。
津门洋货市场,从八十年代末开始,一直是附近这一片倒爷的圣地。
行内人都清楚。
北有津门洋货市场,南有沙头角。
‘原来阿什说的津门场,是未来的那个洋货市场啊。’
刘安平心里动容了。
当他想起津门洋货市场后,他就觉得今天要去见的那个人,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了。
三个小时后。
阿什带着刘安平来到了津门的一个街道。
当刘安平一进那个街道,抬眼一瞧,心里笑了。
“这里就是津门场了。不过,现在大家都还是小打小闹,而且上面有时候也会查。所以,大家也都是聚在这里商谈,等商谈结束后,就会去他们藏货的地方验货。”阿什指着街道里那些三五成群的人,给刘安平介绍了起来。
刘安平微微点了点头,“那在这里的这些人,都有些什么货?量大吗?”
阿什领着刘安平继续往前走。
“什么货都有,但量都比较少。况且,真要是量大的话,谁会在大街上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