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整治全院,都跪求原谅 > 第351章 这是咋了?

四合院:整治全院,都跪求原谅 第351章 这是咋了?

    “哎呀妈呀!”老太太一惊,赶紧把耳机摘下来,摇了摇,“这是咋了?怎么突然就听不到了!”

    院子里顿时静了几秒,然后贾张氏最先反应过来,冲上前去一把接过耳机,嘴里还故作惊讶地嚷嚷:“哎呀,这不是才买的吗?这么快就坏了?”

    她边说边翻看着耳机底部,表情假得让徐峰差点笑出声来。

    “老太太,我看你那天摔了一跤,耳机是不是也跟着摔了?这玩意儿也忒金贵,不禁碰啊。”她舌头灵得像抹布,话说得滴水不漏,可眼底那抹心虚的闪光,还是逃不过徐峰的目光。

    聋老太太皱着眉头,努力把耳机翻过来,又试了试,还是没有反应,顿时急得脸都皱成了一团麻花:“徐峰说这玩意儿可经摔呢!你别唬我,我这耳朵才刚刚舒服几天,就又吵起来了?”

    贾张氏赔着笑,眼里却闪过一丝凶光:“不是我说你,老太太,你耳朵要是再不行,咱也得去看看大夫。这电子东西,哪儿能说用就用。”

    徐峰靠在窗边听得清清楚楚,心中冷哼一声:“还真是舌头利索得很,可惜不是对人说点好话。”

    许大茂不知从哪拎着一篮子苹果过来,刚好撞见这一幕。他站定看了会儿,然后小声嘀咕了一句:“这耳机好好的咋就坏了?不会是有人动手脚吧……”

    贾张氏一听,立马瞪了他一眼:“你这话什么意思?我像那种人吗?”

    许大茂抿了抿嘴,没再吭声,只把苹果放下转身走开。他虽嘴上不说,可眼神里那一抹狐疑,已经在院子里像投下一块石子,在平静的水面激起了涟漪。

    徐峰轻轻收起日记本,心中已有计较。他不急,院子里的戏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一场热闹刚刚拉开序幕,他要等的,不过是那个人人都坐在看台上、灯光打亮的瞬间——到那时,一切自会揭晓。

    院子里午后的光线被老槐树的影子切成碎片,听见院中一阵沉闷又清晰的咔嚓声——那是聋老太太的耳机底壳在地上掉落的声音。她蹙着眉低头拾起,旋即看见底座那处被拧穿的小孔,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哎呀妈呀!”她捂着手,把耳机扔回地上,一脸震惊,“这——这不是摔的!这——这是被——被拧的!”

    贾张氏轻手轻脚蹿过去,张嘴欲控,但嘴里的山呼海啸卡在喉咙里,变成了一个结巴。她眼底漏出的一瞬间自我辩解,比哼声还刺耳。

    院门口忽然传来了许大茂还没来得及进门的脚步声,他的脸色有些慌乱,仿佛被什么声音抓住了尾巴。

    “怎么回事?”他刚到门口就被一双眼睛锁定。

    “你说呢?”聋老太太颤声指向那耳机底座,声音要命地清脆,“你哪去的螺丝刀?谁给你拧坏我的耳机?”

    众人一时都站住了,尴尬像一张看不见的网罩上,压迫得空气喘不过气来。一瞬间,仿佛屋顶瓦片都要融化。

    许大茂紧张得脸颊都发抖,急忙擦了擦手心,“我……我没碰啊!我昨天带的是修门轴的那把,不是这……这耳机!”

    聋老太太已经怒火占据了头顶,她猛地伸手想抓住他衣襟,“那就在我面前掂掂,是不是你干的!”

    这时,徐峰慢慢走出,脸上带着那一贯温和的笑容,步骤却滴水不漏。他从口袋里掏出那本藏着笔记的日记本,优雅地翻到那页:

    “耳机事件,贾张氏。铁钉孔洞,三点十五分,证据如图。”

    他将日记本递给聋老太太,指尖轻微颤动,却故作镇定:“大娘,您自己看——这针孔太精准了,只有特意拧进去的。昨天三点钟您不在,那时院子就安静异常,我正看见贾张氏鬼鬼祟祟拿铁钉靠近——我没动笔,只写下了时间和证据。”

    时间停止了几秒——然后就是刹那的爆发。

    贾张氏脸色从辣椒红迅速转到苍白,嘴唇颤抖得像是被玲珑剜了锋利刀痕:

    “你——你这是诬陷!干!我动那——我为什么动你老太太那耳机!”

    她眼圈湿了,声音中却夹着破裂的冷笑:“你们这帮人真会联合起来,有人还真觉得我会干这种龌龊事!”

    聋老太太握着耳机,颤声质问:“你说的是真话或者假话?你那么爱安静,怎么不直接跟我说?反而偷偷……你这是怀疑我听不清耳朵?还是想逼我瞎了让你方便做什么?”

    众邻围观者沉默,只有老王妹、李大爷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目光——看来,两口子之间的积怨不止一次几回,这一炮打下去,好难收场。

    徐峰双手插腰,往两边挪了靠了靠,眼神冰冷却算不上冷酷,他只是低声又清晰地说道:“事情很简单,大娘不是没耳机就是没消息,大家都想清净非靠你一个人;你若有理由嫌吵,也该当面说,而不是动手去破坏。如今证据放这儿,选谁信,你们自己看。”

    空气像被狠狠抽出底气一样,静得听见瓦片上水滴落地的声音。渐渐地,有人察觉出了端倪,有人怜悯,有人冷眼,更有人觉得这戏要继续。

    聋老太太又抬起耳机去试,把那录音重播给众人听。真正的声音回荡在耳机里——戛然而止——然后像被踢开一扇门,破碎倒地,院子里再也没有那部剧,也再听不到热点剧情。

    几分钟后,庭中只剩下一场无声的审判:人们低声议论,有的说“可怜”、“下不了台”、“怨气真大”;有的说“收拾得好”、“再闹翻就换天了”;有意无意地盯着贾张氏,又看向徐峰,仿佛在衡量这场斗争是谁赢了,谁输了。

    徐峰轻轻叹了口气,把日记本翻回兜里。他知道,那不起眼的洞口和那根铁钉,正是这场争端的转折。在那一瞬间,他已然在院子里放下石头——而接下来的涟漪,会在每个人的日子里,慢慢扩散、摇晃、发酵,直到下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