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云梦朝华 > 第277章 读书人的风骨

云梦朝华 第277章 读书人的风骨

    【慕容府·正堂】

    朝日透瓦,堂门未启,气息已凝。

    三十六席,满堂肃穆。

    护卫列阵,甲光寒冷如冰,紧压堂前。

    直系子弟几有面色苍白,退意纷起,而慕容家旁支阵营中则多见窃喜与自得。

    这一刻,刀未出鞘,血未溅地,却已有败势逼近。

    慕容骁眸中寒意一寸寸凝重,终于沉声道:

    “王夫人,秋元叔。”

    “我再问一次,今日族议,诸官佐在堂、朝命已至,是否仍执意妨议、拒诏?”

    他的语气仍带三分克制,七分威压,语中“朝命”、“官佐”二字尤其重。

    王氏持印而立,目光依旧冷静如冰泉,不答。

    秋元未动,眼眸轻垂。

    那两名亲随已再次上前半步,甲胄轻响,隐有剑意。

    局势濒临临界。

    ——

    就在此刻,慕容秋元终于缓缓起身,步履不疾,三步而出,立于堂心,背脊挺直,袖中空无一物,唯有一身灰袍,一眼浩然。

    他抬眼环视四周,目光落于那一列黑甲亲军,语声平稳,不怒自威:

    “你们吃的是谁家的粮,穿的是谁家的甲?守的是谁家的门?”

    “慕容秋阳,是你们旧主,曾亲授家训,嘱你们以‘护宗族安’为本,今日他虽病榻不语,却未薨、未废。”

    “而今嫡女在外,玺印未交,你们便敢列兵于族会,持刃压席?”

    他语调渐冷,袖中微张,声音却无一丝颤抖:

    “我虽不掌兵、不列官,然承宗家书传多年,读的是春秋之义、礼法之经!”

    “今你等擅动兵入议堂,非是护家,而是——胁家。”

    他顿了一顿,眼中如有烈焰燃烧,语声如金石铿然:

    “我问你们:你们——敢对慕容家的正脉动手?!”

    话音一落,宛若晨钟乍响,回荡四座。

    前排几名护卫神色微变,有人喉结滚动,有人悄然低下头,不敢直视。

    更有一人,手中长刀微微颤动,终究缓缓放下,刀尖触地,发出一声钝响。

    堂中气氛陡然一凝,如骤雨将落之前,天压风歇。

    那一刻,不是官威,不是族印,而是一位读书人——以礼律为锋,以家声为盾,直面兵锋,不动如山。

    慕容骁脸色阴沉如水,唇角微颤,眼中寒光乍现。

    他看着秋元,仿佛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多年未语、只教书授学的“老书生”——竟有斥军止兵之威。

    他正欲再言——

    却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马蹄声,自堂外遥遥而至,震碎沉默。

    ——

    “府令到——!”

    府门大开,脚步如雷。

    三道身影踏步而入,皆着官袍,靴声踏地,声震堂宇。

    为首者一袭青袍,眉眼狭长,冷峻沉稳,正是丹阳府主簿——胡翰林。

    身侧两人,一位是药司副署谢贞成,满面肃容,眼底冷光如针;一位是税务监录曹襄,笑容满面,步履轻浮,最善察言观色。

    三人甫一入堂,并未行礼,仅是摆出官威。

    胡翰林开口,字字清晰:

    “林娘娘口谕在前,慕容家主久病,家权空悬。”

    “今日三司齐至,是为宣令——”

    “命慕容骁即日代掌族印,总领医堂与药材通署一切事务。”

    “待秋阳大人醒后,再行继任之议。”

    此言一出,满堂侧目。

    他话音未落,谢贞成接声紧随:

    “此令已备文三日,族议迟缓,正合朝廷施令之时。”

    曹襄笑眯眯开口:“今堂在此,只待各位长老投票,决议落定,明日即可递册,城衙颁印。”

    三人并肩而立,不显刀剑,却锋芒毕现。

    这是“威压”——三位实职官员,三封密卷朝令,辅以摄政皇妃之名——意在堂前一举压垮嫡系抵抗。

    直系子弟面色惨白,旁支阵营神情振奋。

    慕容骁低眉而立,目光藏着得逞之意,嘴角轻扬。

    王氏却依旧未语,只将印信紧扣掌心。

    秋元看着三人,缓缓抬头,轻轻一笑:

    “主簿大人。”

    “你这‘三日前即定之令’,为何不早送?偏等今日族会将成之际,才赶着入堂?”

    胡翰林皱眉:“今日方见王夫人与秋元长老现身,故此而宣。”

    “若你等昨日不至,明日也不至,是否打算等我们闭门之后,再将‘印章’与‘兵符’一并取走?”

    “再来一个——‘事后通告’?”

    话音落下,曹襄脸色一变:“长老慎言!我等为官之人,自有章程!”

    秋元缓缓步至堂前大席,拂袖而立。

    他从袖中取出一封旧册,展页朗声:

    “宗族令·第六章——‘宗自理政,府不得代言;族未溃散,印信不得外借。’”

    “族有嫡支在位、印信尚存之际,除非灭门之证,不可代署‘摄政官令’,不得以‘乱局’之名,行‘代立’之实。”

    他一页一页翻着,声音平和却沉着,如钟似鼓:

    “你等借私书称‘皇妃’,却不走中枢节制之途、不披丹阳正印、不取议会文书,只一纸密信、三人作证,便妄图定宗主之位?”

    “这是代旨?——这叫‘私令僭号’,是假印干政。”

    全堂皆惊。

    胡翰林面色大变,手指用力叩案:“你不是官身,何言律章?”

    秋元目光不动,轻声道:“我虽不为吏,却是族中长老。今堂在前,你三人若敢冒名行令,我便亲上天都宗律司——”

    “论你——伪令、乱族、欺主之罪。”

    堂中低声交谈复起,连旁支中人也露出忌惮之色。

    胡翰林额角微跳,已隐有怒意。

    谢贞成阴冷一笑:“秋元长老莫非意图以私阻政?今堂主议既成,只需投票而定,岂容你一言封喉?”

    曹襄附和:“长老若不表态,我等便代为备案,官府册立,自此无争。”

    三人准备当场点票!

    王氏面色冷凝,秋元眉头紧锁,直系子弟纷纷起身,却无人敢妄动。

    ——

    ——就在此刻!

    外堂,忽传“咚!咚!咚!”的急促马蹄声与鼓响。

    门外人声鼎沸,官号之声接连响起。

    “丹阳城府衙役——到!”

    “持正印文书,有请慕容堂前听令!”

    全场大震!

    慕容骁面色猛变,暗中回头望向门外,只见那十余名衙役手持长棍与印信旗帜步入府内,两侧皆佩短刀,纪律肃整。

    为首两人,并非胡翰林、谢贞成所识的内署文官,而是——陌生面孔!

    但看其佩印金色丝带,竟是天都中司所属!

    胡翰林霍然起身:“谁准你们进来的?!我乃丹阳府主簿,这座城府由我管辖,你们是何来历?”

    为首官员却不理会,掏出一枚漆黑官令,高举过顶,声如洪钟:

    “奉正堂府台命,查丹阳三司贪墨案!”

    “胡翰林、谢贞成、曹襄,三人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恶行累累。”

    “今奉案牍明文,押令入府,三人即刻捉拿归案,候审!”

    话音落地,堂中炸响!

    一众族人面面相觑,心中皆惊——正堂御史,乃是监察中枢,素不轻动。

    此番直入丹阳拿人,且动的是三司实权官,怎会无故而为?

    慕容骁瞳孔微缩,手指紧扣案几,冷汗已自掌心渗出。

    王氏与秋元对视一眼,皆从彼此眼中看出了惊疑未定之色——

    他们并未听闻此案将发,更不知此人的真正用意。

    但堂下众人心中却都隐约明白:这事,绝不简单。

    不是正堂忽起风雷,而是有人——

    早已在幕后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