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云梦朝华 > 第390章 割席之盟

云梦朝华 第390章 割席之盟

    偏院夜深,风雨未止。

    青灯如豆,帘外雷声滚动,似为屋内将起之局蓄势蓬张。

    陆之骞破门而入,未待脚步站稳,话已如箭离弦:

    “我能解决你们的问题。”

    他的衣襟还带雨,眉间藏锋,声音不大,却在这昏黄一隅里掀起比风更重的涌动。

    萧然未言,眼神落于他唇角,静待下文。

    萧重霄则眉目微沉,眼带试探,尚未开口,陆之骞已紧接着道出——“信任,不是说出来的。”

    “要压得住棋,就得有人,把命——押在这棋上。”

    话音未落,他从怀中抽出一卷帛册,一拍案上,展开一角。

    “我建议……”

    “将老宗主的家眷,全部迁至丹阳。”

    “由青阳军设卫‘照看’。”

    帛册边沿,隐隐可见几处宗室旁支女眷、子嗣姓名列位而下,行文工整,清楚到每一道香火承脉,连长孙行第也未遗漏。

    屋内气息,一瞬凝结。

    ——

    萧然未动,只沉默听完。

    片刻之后,他轻轻挑眉,低声道:

    “此策……稳妥。”

    话语平静,却如长刃轻过雪衣,薄冷如骨。

    萧重霄神情骤变,身上玄袍一抖,拐杖重重点地!

    “照看?说的真好听。无非是人质罢了。”

    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雷,击落空堂冷意。

    “你要兵、要权、要宗名——我皆让。如今连老骨头的子孙你也要掐在手里?”

    “这不是南萧的家,这是权谋的牢笼!”

    “不是人质。”陆之骞摇头,语气不疾不徐。

    “这是互保。”

    “你要稳南境,就要稳你家里的人;我们要信你能守规矩,也得让你知道,一旦你心有旁骛,你最牵挂的那一线血,也在我军麾下。”

    “这样……老宗主才不会被燕王所牵制。”

    萧然终于开口,语声冷得仿佛透出剑鞘锋芒:

    “我不是不信你。”

    “我是不信你在输了之后,还能守规矩。”

    “权落一半,你还能忍;权落到底,你便未必不翻脸。”

    “况且……如果燕王控制了老宗主的家人,你又该如何呢?”

    他站起身,身影映于烛火之侧,黑影拉长,仿佛连着旧世的回声。

    “所以我不冒这个险。”

    “不是你值不值得信,而是我输不起。”

    萧重霄眼中怒火压至极致,拐杖死死握紧,却终究未言。

    他本想留一线。

    那宗谱之外,未记其名的一支旁系子嗣,他悄然藏于外乡,托旧部送往西境,未来若有变局,尚可保南萧血脉不断。

    这是他自认的底牌——

    却不料,下一刻,陆之骞轻声补了一句:

    “老族长,您那支旁脉——”

    “我刚才已经让魏将军‘护送青阳军’,入驻丹阳城外的南营。”

    话音未落,他从案侧取出一卷拓本宗谱,一纸驻军册印,摆于萧重霄面前。

    “陆某愚钝。”

    “为您守谱十年——就是为了看清,这姓‘萧’的,到底值不值得守。”

    烛火照纸,名字逐行,家世脉络清晰,一笔不漏。

    萧重霄脸色骇然,顷刻间变了三变。

    他怒极,拐杖一震,刚欲开口,视线却落在那拓本与军令之间——落了片刻。

    他终于意识到:

    他以为的底牌——早已在别人手中。

    他手握的最后一点独行权力,连同他的“保留线”,其实从很早起,就被一刀一刀切走了。

    他不是败于今天。

    他是败于“局已布成”的昨日。

    烛火跳动,他忽然笑了。

    低声一笑,像是吐出压了半生的自负,也像是笑自己“兵书看尽,却输在一册宗谱之上。”。

    他缓缓起身,望向萧然,声音淡淡:

    “好一个书生之策。”

    又缓缓转目,落在陆之骞身上,语气带着一丝疲惫:

    “你不姓萧,却守得比我们还紧。”

    他望着桌上文册,半晌,低声:

    “你要我清军、整兵、稳南境——我都做。”

    语毕,转身拂袖,拐杖叩地。

    步履虽不乱,却比数日前祖堂之争后的退位更沉。

    ——

    走到门前,萧重霄脚步微顿。

    他未回头,却在雨声中停下许久。

    玄袍一动不动,仿佛夜色中嶙峋的一块石。

    片刻,他死死盯着陆之骞,低声吐出一句:“从今往后,我与你——割席。”

    声音不高,却像一柄生锈的刀,钝而沉地划过屋中每个人的心口。

    陆之骞望着他的背影。

    陆之骞望着他的背影,那一刻,心头忽有些钝痛。

    他记得他们初识于丹阳书院,雪夜围炉,谈古论今,谁都未曾居高。

    他记得那年春闱,是萧重霄一笔笔补下了缺口,而他,则一卷卷抄起尘封典籍,两人并肩三日三夜,未曾合眼。

    他们也曾一起夜宿藏经阁,举杯笑言“若南萧有难,你我一肩挑起一半”。

    那时没有权谋,没有猜忌,只有字纸墨香和未来可期。

    他不是不懂什么是坚持。

    他只是知道,那位坐在香案之下、亲自执笔的老人,从未真正将这宗族视为“政权”或“筹码”。

    他一心守着的,是一炷香火,是几页薄纸背后的家与魂。

    而如今——这份执念被现实剥去骨血。

    不是输,是……旧梦散了。

    “你以为我不敬你。”

    陆之骞眼中冷光一敛,指尖微收,“其实,我最敬重就是老宗主。只不过,现在……各为其主……”

    可敬与不敬,并不妨碍他——先出手。

    萧重霄终是迈步而出,拐杖一声重响,打断了烛火微颤的静夜。

    他走了,披着雨披,风未拂起衣角,却拂落了他肩上残存的最后一分高位。

    他走得笔直。

    笔直到连背影都像一把倔强的旧刀,虽锈,却不弯。

    这一场挚交好友间的对赌,至此算是短促落幕。

    可陆之骞心知:

    这不是谁赢了谁。

    这只是——一个旧秩序的哀鸣,一代人的背影,终于被一纸宗谱和一行军令,逼退至身后的长夜。

    而代价,是彼此再不回头的沉默。

    也是,谁也无法原谅谁的明天。

    ——

    院内,萧然坐回案前。

    他并未说话,只缓缓端起桌上一盏早已冷却的茶,轻轻饮下一口。

    茶苦,似风中旧土。

    陆之骞收拾文册,将帛卷一一封存,动作沉静而有序。

    良久,萧然低声开口:

    “他不会再试了。”

    “但他的兵……还要再看。”

    陆之骞点头:“一旦下手清洗,可能有震荡。”

    “但比起震荡——更可怕的是烂而不动。”

    就在此时,陆之骞忽又从袖中取出一卷密封竹简,推至案前。

    “殿下。”

    “名单在此。”

    “叛者、暗子、密通林家者,皆在此。”

    “老族长,终究还是要从他的家里,先动刀。”

    萧然指间微顿,目光在第一列名字上稍停,眼底似有一瞬不易察觉的冷意。

    ——他认得此人。

    几天前,在祠堂侧院请训时,此人曾向他行三跪九叩。

    如今,却在“通林者”之列。

    真是讽刺至极!

    ——

    夜已深,雨更紧。

    萧重霄披着披风,独自走在青石巷中。

    月影未现,老灯犹明。

    他望向前方街口的转角,正有三名年轻的宗兵小声交谈,见他来,慌忙拱手退避,却眼中并无敬意。

    他忽然停下,望着他们的背影,低低道了一句:

    “既然新主要整兵……”

    “那就从我的家——开始。”

    风雨打灯,他身影渐沉。

    那句咬牙切齿的低语,却在风中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