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年代快穿凡人求生路 > 第60章 七零村姑的精彩人生09

年代快穿凡人求生路 第60章 七零村姑的精彩人生09

    一根棍子一条麻绳,上面系着蚯蚓或者剥皮的癞蛤蟆,就是钓龙虾的全部武器。

    何天把农具修好,顺嘴问了老常家的情况。

    就是上门提亲不成,来了好几趟何天都不在,周氏也不松口,有点恼了,说话就不好听。

    周氏弱了一辈子,最为敏感,自尊心也强,跳起来就骂,何野维护奶奶,伸手去打,压根不对比敌我力量。

    是大队长家周志武路过出手,解决了这件事。

    何天在心里狠狠记一笔常家。

    傍晚,大少爷回来了,他把上衣脱下来,袖口领子都被扎起来,里面装满了小龙虾,田螺,手指长的小鱼,把剁猪草的破木盆装的满满当当。

    何天看着满地爬的小龙虾,还有跃跃欲试的大公鸡跟大钳子搏斗,整个院子鸡飞狗跳,再看何野,皮猴子成了泥猴子,晒得黢黑,要不是一双溜圆的大眼睛,龇着大牙讨好的笑,简直不知道这堆泥巴里还藏着个小孩儿。

    “姐,你回来了?”

    何天抽出一根柴火棍,在半空中挥舞,破风之声,烈烈袭来。

    何野上蹿下跳。

    “姐姐姐,我不敢了,再也不下水了,我作业都写完了,嗷嗷嗷~”

    最终获得一顿棍子炒肉。

    何天绝对不相信这么多是钓上来的,钓龙虾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小鱼和田螺。

    绝对是选中河段,淤泥打堰,刮干净河段里的水,直接下去摸的。

    每年夏天,都有淹死孩子的传闻,何天在这方面管束绝对严苛,发现一次,打的何野瘸好几天。

    到了收玉米的时候,又是全村出动,无论男女老少,就是瘸子瘫子也要下地。

    砍玉米,掰玉米棒子,捆玉米秸秆,玉米棒子拉进大队部粮仓,晚上一起剥玉米粒,拉到谷场晾晒,砍完玉米的田地深耕一遍,再犁一遍。

    最后撒上麦种,再犁一遍盖土,施肥。

    除了一辆拖拉机,其他全靠人力和牛马。

    晚上大家拉着板凳去粮仓剥玉米。

    大家自制工具,各显神通。

    周志武拿着一张图纸找到何天。

    “我听我爸说,你去锡柴厂学习了两个多月?”

    何天点头,看图纸。

    “这是剥玉米的机器?”

    周志武耳尖红了红。

    “嗯,你看能做出来吗?我也是自己瞎琢磨的。”

    这是一个简易的,手摇式脱粒机,就是一个铁皮圆桶,里面用铁片做出波轮,手摇转动,搓掉玉米粒。

    何天写信给傅钊,请他帮忙做一下试试。

    机器拿到手的时候,大队玉米才剥了一半。

    不管剥没剥完,每天都要摊开晾晒,玉米棒子越晒越硬,越硬越硌手难剥。

    周志武研究的机器,试用的时候,阻力略有些大。

    何天跟他一起研究了一下,调整铁皮桶里的铁片波轮方向,经过几次实验,终于用顺手了。

    一个完整的玉米棒子塞进去,只需要摇几秒钟,就能成功脱粒。

    这下整个生产队都沸腾了。

    “要是做他十几二十个,玉米脱粒早完事儿了。”

    “还得是年轻人啊,我早就说大队长家老三不得了。”

    “志武可是高中生,看来还是得送孩子去读书啊!”

    “拉倒吧,周山家的长伟也是高中生,有个屁用,天天在家闲着,屁事不干,工都不上,今年要是还分给他家人头粮,我就要闹了!”

    “就是,我爹气喘还下地挣自己的人头粮工分呢,他家周长伟好手好脚,凭啥欠着!”

    社员们聊着聊着,话题就扯远了。

    何天跟周志武几次调试之后,歇人不歇机器,剩下的玉米很快剥完了。

    只是磨损有些严重,何天写信给傅钊反馈。

    没想到锡柴厂还挺重视这件事,没多久,厂里就有人来生产队,还带着好几台新作的脱粒机。

    傅钊拿到何天调整过的机器就开始拆。

    拆开了对比新拿来的,寻找差距,旁边还有人忙着记录。

    大队长又去找了一堆玉米来,给带队的余总工,分发下去,大家一起尝试剥玉米。

    在大队住了四五天,余总工敲定了最终成品。

    “一切生产事业,还要到实践中去,才能取得真正的有效成果。”

    余总工带来调试好的机器,很快投入使用,在周边生产队广受欢迎,成品图纸也已经上报,即将投入批量生产。

    几位工程师抹一把脸上的汗水,虽然个个都晒黑了,瘦了,但是看到老农们拿到工具提高效率,欢喜感激的样子,人人都觉得成就感十足。

    这是在车间里获得任何荣誉都无法代替的。

    这是来自劳动人民的认可。

    余总工带人离开的时候,还从大队带走一批芝麻杆和油菜杆。

    “要想研究出老百姓急切需要的东西,还得到老百姓中来。”

    何天跟傅钊熟悉了,也说起这件事。

    “比起玉米脱粒,我们更想要的是小麦脱粒,豫省大地上万万亩良田,出产小麦,每年因为脱粒不完善浪费的粮食,不知道能多养活多少家庭。”

    周志武又有了新的想法。

    “我感觉只要把玉米脱粒机放大,用柴油带动,应该就能做成大型的玉米脱粒机,也能为小麦脱粒,原理都是差不多的。”

    傅钊点头。

    “早在三十多年前,国外就有大型脱粒机研发成功,西北农场就有老毛子那边的大型机器,就是我们的技术还跟不上,需要一点时间。”

    余总工极力邀请周志武到厂里去参与新品研发。

    “其实我们在实验室画再多的图纸,都不如亲自在田间生产劳动的农民有经验,我们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的脑子。”

    周志武欣然应邀,大队长一家子喜不自胜。

    晚上大队长媳妇还给何天家里送了一兜子变蛋。

    小麦种下去,社员们又能有几天假期休整一下了。

    何天带着何野去林子里打柴,冬天漫长,生火做饭储备干菜什么的,都是个大工程。

    不少人家也开始给子女相看亲事,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

    让何天意外的是周长伟跟杨梅的婚至今还没结,她记得早就订了婚。

    周云来找何天说话。

    “杨梅家本来以为周长伟能在县里有一份工作,结果等了一个夏天,周长伟一点动静都没有不说,他还不肯下地挣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