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诗词一万首 > 第233章 夏侯湛《周诗》

诗词一万首 第233章 夏侯湛《周诗》

    周诗

    夏侯湛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穆不已,仲山甫之德。

    克明克俊,载挺其出。

    遹骏有声,不遐有闻。

    谓天盖高,曾莫我临。

    谓地盖厚,曾莫我承。

    原言配命,自求多福。

    我祖唯德,迈迹来臻。

    微猷是经,莫之能运。

    肃肃我祖,其德不回。

    邦国是经,士民攸归。

    肆余承祖,敢不钦止。

    翼翼小心,昭事君子。

    小大二篆,何足称纪。

    峨峨西岳,峻极天际。

    山则委蛇,嵯峨崛崎。

    或踊或跱,带以泾渭。

    吁我君子,作人斯拟。

    堂堂盛汉,显允通儒。

    秩秩大猷,纪纲庶式。

    匪唯彬彬,兼也文质。

    彬蔚彧彧,不可备述。

    ……

    赏析:

    《周诗》是夏侯湛的作品,此诗以四言句式为主,语言古朴典雅,借对祖先的歌颂与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思想内容

    1. 对祖先的崇敬与赞美:诗的开篇便以崇敬之情描绘祖先形象。“肃矣我祖,慎终如始”,强调祖先庄重且始终保持谨慎的品质,为全诗奠定了对祖先高度尊崇的基调。“直方二台,惠和千里”,通过描述祖先居高位时正直端方,其仁德惠政泽被千里,凸显祖先不仅品德高尚,且政绩斐然。以“仲山甫之德”类比,更将祖先的品德提升到贤臣典范的高度,“克明克俊,载挺其出”等句进一步细化对祖先才能与品德的赞美,展现出祖先德才兼备、出众于世的形象,表达诗人对祖先深深的敬仰与追慕。

    2. 个人境遇的感慨与无奈:在对祖先的赞美之后,诗人笔锋一转,发出“谓天盖高,曾莫我临。谓地盖厚,曾莫我承”的感慨。以天地不眷顾自己,形象地表达出怀才不遇的郁闷与无奈。尽管遵循“微猷”行事,却无法改变困境,“微猷是经,莫之能运”一句,深刻体现出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力感,这种无奈情绪与前文对祖先辉煌的描述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失落。

    3. 积极的自我期许与追求:即便身处困境,诗人并未一味消沉。“原言配命,自求多福”表明诗人希望顺应天命,通过自身努力去追求福祉,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自我期许不仅是对自身命运的抗争,也是对祖先优秀品德的传承与呼应,体现诗人渴望凭借自身努力,像祖先一样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

    二、艺术特色

    1. 借古喻今,情感真挚:诗人借助对祖先事迹与品德的描述,映射自身所处时代与个人境遇。以祖先的辉煌来衬托自己的困境,使情感表达更为强烈且真挚。对祖先的赞美发自肺腑,对自身遭遇的感慨真实自然,两者相互交织,引发读者对诗人境遇的深切同情与对其积极态度的由衷赞赏。

    2. 用典巧妙,增强底蕴:诗中运用“仲山甫之德”这一典故,以周朝着名贤臣仲山甫来类比祖先,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更使祖先的品德形象更为具体可感。通过典故的运用,将祖先的品德提升到历史贤臣的高度,增强了诗歌的权威性与说服力,同时也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

    3. 语言古朴,节奏明快:采用四言诗形式,语言简洁古朴,符合古代诗歌的传统风格,与所表达的对祖先的追慕之情相得益彰。四言句式使得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简洁的语言中,诗人能够精准地表达丰富的情感,如“肃矣我祖”“直方二台”等表述,简洁有力地勾勒出祖先的形象与品德,体现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

    解析:

    1.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 解析:开篇以“肃矣”这一庄重的表述,营造出对祖先敬重的氛围。“慎终如始”化用《道德经》中“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强调祖先无论做何事,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谨慎认真的态度。这不仅是一种优秀的个人品质,更暗示这种品质对家族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文对祖先功绩的描述埋下伏笔,奠定了全诗崇敬庄重的情感基调。

    2.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 解析:“直方”一词源自《易经》“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代表正直端方的高尚品格。“二台”通常指代三公之位,象征着高位。此句表明诗人的祖先身处高位时,秉持正直端方的原则行事。“惠和千里”描绘出祖先的仁爱与温和,使千里之地都感受到他的恩泽,呈现出一幅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突出祖先德政广布,深受百姓爱戴,从品德与政绩两方面高度赞美了祖先。

    3. 於穆不已,仲山甫之德。

    - 解析:“於穆不已”出自《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原是歌颂天命深远无穷,此处用来形容祖先的德行庄严肃穆、绵延不绝。“仲山甫”是周宣王时期的贤臣,以贤能和高尚品德着称。诗人将祖先的品德与仲山甫相提并论,借古贤之名,进一步强调祖先品德的崇高与卓越,让读者对祖先的高尚形象有更具体的认知。

    4. 克明克俊,载挺其出。

    - 解析:“克”在这里表示能够,“明”指明辨是非,“俊”表示才智出众。“克明克俊”突出祖先既具备清晰判断事物的能力,又拥有卓越的才华。“载挺其出”描绘祖先凭借这些优秀特质,卓然挺立于世间,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再次强调祖先的杰出,为下文对其声名的描述做铺垫。

    5. 遹骏有声,不遐有闻。

    - 解析:“遹骏有声”中,“遹”为发语词,“骏”表示大、盛,形容祖先建立了盛大的功业,声名远扬。然而,“不遐有闻”却话锋一转,按理说如此盛大的功绩应广为人知,但似乎其名声传播得还不够远。这一句既肯定了祖先的成就,又流露出诗人对祖先名声未能更广泛传播的遗憾,为诗歌增添了一丝惋惜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祖先的高度尊崇,希望其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6. 谓天盖高,曾莫我临。谓地盖厚,曾莫我承。

    - 解析:诗人在此运用比兴手法,感慨上天虽然高远,却好像没有眷顾自己;大地虽然深厚,似乎也未能承载自己。这种对天地的呼告,实则是借天地的宏大与自身的渺小、被忽视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无奈。在对祖先辉煌成就的描述之后,陡然转入自身境遇的感慨,使情感落差更为强烈,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7. 原言配命,自求多福。

    - 解析:“原言”即“愿言”,表达一种愿望。“配命”意为顺应天命。此句表明诗人虽身处困境,但并未消极沉沦,而是希望能够顺应天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追求更多的福分。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坚韧与乐观,在无奈之中寻求自我解脱与奋进的力量,使诗歌的情感基调从消极无奈转向积极进取。

    8. 我祖唯德,迈迹来臻。

    - 解析:再次强调祖先凭借高尚的品德,一路走来,留下了光辉的业绩。“唯德”突出品德在祖先人生轨迹中的核心地位,表明高尚品德是祖先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迈迹来臻”形象地描绘出祖先在品德的引领下,一步步达成卓越成就的过程,同时也暗示诗人对这种品德传承的重视,希望能继承祖先遗风。

    9. 微猷是经,莫之能运。

    - 解析:“微猷”指精妙的谋略,“经”表示遵循。诗人表示自己遵循着精妙的谋略行事,然而却“莫之能运”,即无法改变当前的困境,实现自己的抱负。此句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尽管拥有良好的策略与志向,但却难以施展,进一步深化了前文怀才不遇的主题,使读者对诗人的境遇产生更强烈的同情。

    10. 肃肃我祖,其德不回。

    - 解析:“肃肃”再次强调祖先庄重严肃的形象,“其德不回”表明祖先的品德正直无邪,不会违背正道。通过重复强调,加深读者对祖先高尚品德的印象,同时与前文对祖先品德的描述相呼应,强化诗歌对祖先品德赞美的主题,也为下文诗人表达继承祖德的决心做铺垫。

    11. 邦国是经,士民攸归。

    - 解析:“经”在这里有治理、规划之意,表明祖先以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治理邦国,使得国家秩序井然。“士民攸归”描绘出士子与百姓都纷纷归附,体现出祖先深受民众的爱戴与拥护,从国家治理和民众响应的角度,再次彰显祖先的伟大功绩与崇高威望。

    12. 肆余承祖,敢不钦止。

    - 解析:“肆”为发语词,“承祖”明确表达诗人要继承祖先的遗风。“敢不钦止”以反问的形式,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继承祖德的坚定决心,不敢有丝毫懈怠,凸显出祖德对诗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使诗歌从对祖先的赞美自然过渡到诗人自身的志向表达。

    13. 翼翼小心,昭事君子。

    - 解析:“翼翼小心”描绘出诗人谨慎恭敬的态度,“昭事君子”表示以光明磊落的方式侍奉君子。这里的“君子”既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之人,也可指代有地位的当权者,表明诗人将以谨慎、正直的态度为人处世,继承祖先的品德风范,期待能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抱负。

    14. 小大二篆,何足称纪。

    - 解析:“小大二篆”指代文字书写,可能暗指一些琐碎的功绩或记载。诗人认为与祖先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德相比,这些琐碎的记录不足以真正彰显祖先的风范,强调祖先的卓越难以用寻常文字来充分记述,从侧面烘托出祖先形象的高大与事迹的非凡,进一步强化了对祖先的赞美之情。

    15. 峨峨西岳,峻极天际。山则委蛇,嵯峨崛崎。或踊或跱,带以泾渭。吁我君子,作人斯拟。

    - 解析:诗人以雄伟的西岳华山起兴,描绘华山高耸入云,山势蜿蜒曲折,嵯峨险峻,有的山峰高耸,有的屹立不动,还有泾河和渭河环绕。如此壮丽的山川景象,引出“吁我君子,作人斯拟”,希望君子(或暗指自己)能以华山为榜样,拥有如华山般雄伟的气魄、坚定的意志和广阔的胸怀。这一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类比,表达诗人对高尚人格和远大志向的追求。

    16. 堂堂盛汉,显允通儒。秩秩大猷,纪纲庶式。匪唯彬彬,兼也文质。彬蔚彧彧,不可备述。

    - 解析:“堂堂盛汉”描绘出汉朝的强盛与威严,“显允通儒”赞美汉朝涌现出众多声名显赫、诚信通达的儒士。“秩秩大猷”指他们有着井然有序的宏大谋略,“纪纲庶式”表明这些谋略成为众人遵循的准则。“匪唯彬彬,兼也文质”强调这些儒士不仅举止文雅,而且兼具内在品质与外在修养。“彬蔚彧彧,不可备述”形容他们的才华与品德丰富多彩,无法详尽表述。此段通过对汉朝儒士群体的赞美,一方面展现出诗人对那个时代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期望能像这些儒士一样,为时代贡献力量,实现自身价值。

    ……

    句译:

    1.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我庄重的祖先啊,做事自始至终都谨慎认真。

    2.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祖先居高位时正直端方,他的仁爱与温和使千里之地都感受到恩泽。

    3. 於穆不已,仲山甫之德。

    祖先的德行庄严肃穆、无穷无尽,就如同仲山甫那般贤德。

    4. 克明克俊,载挺其出。

    祖先既能明辨是非又才智出众,凭借这些特质卓然挺立于世间。

    5. 遹骏有声,不遐有闻。

    祖先建立了盛大的功业且声名远扬,但可惜名声传播得还不够广泛。

    6. 谓天盖高,曾莫我临。谓地盖厚,曾莫我承。

    都说天是那么高远,却不曾眷顾我;都说地是那么深厚,却不曾承载我。

    7. 原言配命,自求多福。

    我希望能顺应天命,依靠自己去追求更多的福气。

    8. 我祖唯德,迈迹来臻。

    我的祖先凭借高尚的品德,一路走来取得辉煌业绩。

    9. 微猷是经,莫之能运。

    我遵循着精妙的谋略行事,却无法改变当下的困境。

    10. 肃肃我祖,其德不回。

    我庄重严肃的祖先,他的品德正直不邪僻。

    11. 邦国是经,士民攸归。

    祖先以其才能治理邦国,使得士子与百姓都纷纷归附。

    12. 肆余承祖,敢不钦止。

    所以我要继承祖先(的遗风),怎敢不怀着崇敬之心。

    13. 翼翼小心,昭事君子。

    我会小心翼翼、恭恭敬敬,以光明磊落的态度侍奉君子。

    14. 小大二篆,何足称纪。

    那些琐碎的文字记载,哪里足以记述(祖先的伟大)。

    15. 峨峨西岳,峻极天际。山则委蛇,嵯峨崛崎。或踊或跱,带以泾渭。吁我君子,作人斯拟。

    巍峨的西岳华山,高耸入云与天际相接。山势蜿蜒曲折,险峻奇特。有的山峰高耸,有的屹立不动,泾河和渭河环绕着它。啊,我希望君子(或我自己),做人应以此为榜样。

    16. 堂堂盛汉,显允通儒。秩秩大猷,纪纲庶式。匪唯彬彬,兼也文质。彬蔚彧彧,不可备述。

    强盛威严的汉朝,有众多声名显赫、诚信通达的儒士。他们有着井然有序的宏大谋略,成为众人遵循的准则。这些儒士不仅举止文雅,而且兼具内在品质与外在修养。他们的才华与品德丰富多彩,无法详尽表述。

    ……

    全译:

    我庄重肃穆的祖先啊,做事始终谨慎,善始善终。

    居高位时正直端方,仁爱温和的德政,让千里之地都受其恩泽。

    祖先的德行庄严肃穆,无穷无尽,恰似仲山甫那般贤德。

    他既能明辨是非,又才智出众,凭借这些卓越特质,卓然挺立于世间。

    祖先建立盛大功业,声名远扬,只憾这名声传播得还不够广远。

    不禁感慨,都说天无比高远,却不曾对我有所照临;都说地无比深厚,却不曾将我承载。

    但我仍希望顺应天命,依靠自己去追求更多福泽。

    我的祖先凭借高尚品德,一路走来,成就辉煌。

    我虽遵循精妙谋略行事,却难以改变当下困境。

    我庄重严肃的祖先,品德正直从不邪僻。

    以其才能精心治理邦国,引得士子与百姓纷纷归附。

    故而我决心继承祖先遗风,怎敢不心怀崇敬。

    我会小心翼翼、恭恭敬敬,以光明磊落之态侍奉君子。

    那些琐碎的文字记载,实在不足以记述祖先的伟大。

    巍峨的西岳华山,高耸入云,与天际相连。山势蜿蜒曲折,巍峨险峻。

    有的山峰高耸,有的屹立不动,泾河与渭河如丝带环绕。

    啊,愿君子(或我自己)做人,能以这华山为楷模。

    强盛威严的汉朝,涌现众多声名显赫、诚信通达的儒士。

    他们有着条理井然的宏大谋略,成为众人遵循的准则。

    这些儒士不仅举止文雅,而且兼具内在品质与外在修养。

    他们才华横溢、品德高尚,其美好之处,实在无法详尽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