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 第55章 负重前行
热门推荐:
我说,我有特意功能,你信吗
给大帝收尸,我暴涨万年修为!
黄金年代,我靠文娱立命
我入狱五年,出狱已无敌
灭元1399
我的美艳女房客
震惊,养个电子女友竟是绝世女帝!
鎏金岁月:带娃渔猎长白山
爱不起来?那是因为没有遇见我!
正在这时候,李雅娴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青鱼炖粉条,放到桌上。
“九光上货走了,晚上不回来,我今天晚上在东屋睡,你有事儿就去叫我。”
李雅娴忽然看到饭桌上有一碗豆包,她瞪了静安一眼。
“静安呢,这豆包你可不能多吃,这东西下坠,你吃多了,肚子会下坠的,你怀孕呢,容易出事——”
静安没太在意婆婆这句话。
晚饭时,静安又吃了几个豆包,她忽然感觉肚子不太舒服,有些胀,连忙撂下筷子,不敢吃了。
这天晚上,静安肚子疼。她想爬起来,到东屋去叫婆婆,可是,天气太冷了,她不想起来。
她也担心婆婆训她。她躺在炕上挺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肚子不怎么疼了,她也就睡着了。
昨日傍晚的时候,九光车里的货还剩下半板鱼,这天白天卖货卖得很顺利,仿佛要给九光出门进货加把油似的。
九光决定马上走,不能再等了。
他把手推车推到小铺门前:“妈,我打算一会儿走,车子不推回去了,就放在门前吧。车上还有半板鱼,你喜欢吃鱼,就炖了吃。要是有人买鱼,你就卖一秤盘子鱼。”
李雅娴也担心儿子:“那你吃饭了吗?”
九光说:“不吃了,到车上吃吧。”
李雅娴从柜台里拿了几个面包和香肠,又拿了一瓶水,两盒烟,装到方便袋里,让九光带着,路上吃。
九光往门外走的时候,周世斌在一旁叮嘱:“揣两瓶酒,半夜车里冷,就啁两口。”
两个小瓶的二锅头放到柜台上,九光揣到大衣兜里。
已经旧得褪色的军大衣,裹紧了他年轻的,有些瘦削的身体,他准备出门上货。
李雅娴问:“钱放哪了?别丢了。”
九光伸手按按肚子:“放心吧,让静安给我缝在裤衩上了。”
九光走到门口,手已经摸到门把手上,他回头,又叮嘱他妈:“妈,晚上你回大院住吧,院子里就静安一个人呢。”
李雅娴点点头:“放心走吧,我回去住。”
九光回头望望他爸,周世斌没吭声。九光走了出去。
李雅娴看着九光走到外面的雪地上,天已经暗下去,儿子的背影在路灯下,显得有些伶仃。
李雅娴就责备周世斌:“儿子出门做生意,你都叮嘱两句啊。”
周世斌冷哼一声:“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儿。”
李雅娴不高兴地顶了周世斌一句:“你常有理。”
周世斌横了李雅娴一眼:“你就是惯孩子。”
外面的雪,脚落下去,发出咯吱咯吱清脆的声音。
头顶的树枝似乎被雪压断了,发出咔嚓一声。
一只鸟雀扑扇着翅膀,有些惊慌地飞走。
天黑了,再听不见鸟雀的鸣叫。车声多了起来,人声多了起来。下班了。
大十字街口,有三轮车在等活。九光跳上一辆三轮车,蹬车的是个比九光还瘦的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身体用力地向前哈着,两只裹在棉裤裤管里的细腿,用力地蹬车。
无奈,雪地蹬车蹬不快,何况车上还坐着人,车夫干脆把头上的帽子扯下来,挂在车把上,屁股抬离了车座,两只腿架着身体,用整个身体奋力地向前蹬车。
车速终于快了起来。
九光看着前面蹬车的车夫,他没戴帽子的脑袋上,很快在夜色里冒着热气,车夫出汗了,像一只负重前行的瘦弱的毛驴。
这么冷的天,出完汗,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冻感冒。
九光不由得裹紧自己的棉大衣。他其实跟车夫也一样,都在负重前行。
这次出门上货,九光并不像在静安面前表现得那么成竹在胸,他也忐忑不安。
但他不安于现状,他想试试运气,想探探路子。他觉得找对门路的话,进货肯定比在李家拿货要便宜很多。
三轮车一直往大安北火车站蹬去,还没等到道口,就听到远远的火车驶过的声音。
远处,铁轨上,一辆黑魆魆的火车,风驰电掣,穿过安城,穿过黑夜,向南驶去。
九光下了车,往道口去。是上坡,他不想看到三轮车夫拼命蹬车的样子。那样子,太像他自己了。
道口两侧一边一个路灯,铁轨穿过302国道。
沿着302国道行驶的大货车,都会在道口停一停,如果有搭车的人,那就上车,上车之后再讲价。
一般给几块钱,就能把你捎到地方。
如果坐火车去大连,这个时间就没有去大连的火车,况且,火车票也贵。安城的人,很多都是这样搭车走。
九光如果搭车顺利的话,第二天上午能到大连。白天上货,晚上再搭车回来,走一夜,也到家了。
这样的话,他就只耽误一天工夫。
这天傍晚,道口冷冷清清,路灯照着雪地,更见清冷。九光穿着大头皮鞋,袜子外面还套了一双毡袜,但还是被寒冷的天气打透。
他在雪地里来回地踱步,暖和着手脚。
道口旁边,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房子,房顶冒着灰白的烟,里面住着人,小小的窗口,露出橘黄色的灯光。
九光冻得实在挺不住,就向小房子跑去。他跑到门口,门就从里面推开了。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
男人打量:“你等车呀?进来暖和暖和吧。”
屋子很小,地当间点着铁炉子,炉火正红,一个炉筒子伸到屋顶,将炉子里的烟送到夜空里。
窗玻璃结着厚厚的冰,玻璃上面的冰已经被炉火烤得融化,水淌下玻璃,在窗台上形成一道浅浅的沟壑。
九光站在窗口,从没有冰的玻璃上方,往国道上望去,看到远远的有大货车开过来,他就马上出去,询问是不是往大连方向走。
终于,又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后面用苫布捆扎着满满的一车货物。
九光站在路口招手,货车驶过他,在前面停下。
九光跑到驾驶室,司机打开车门问:“上哪去?”
九光说:“大连。”
司机一摆头:“上来吧。”
九光说:“大哥,稍等我一会儿,我上小房子说一句话。”
九光跑回小房子,把兜里的一小瓶二锅头,放到窗台上:“大叔,谢谢你了。下次我上货,再来看你。”
九光在雪地里,咔嚓咔嚓地地踩着积雪,跑向大货车。
副驾驶的门打开了,九光跳上车,坐在副驾驶上,大货车又呼呼地沿着国道,飞奔而去。
“九光上货走了,晚上不回来,我今天晚上在东屋睡,你有事儿就去叫我。”
李雅娴忽然看到饭桌上有一碗豆包,她瞪了静安一眼。
“静安呢,这豆包你可不能多吃,这东西下坠,你吃多了,肚子会下坠的,你怀孕呢,容易出事——”
静安没太在意婆婆这句话。
晚饭时,静安又吃了几个豆包,她忽然感觉肚子不太舒服,有些胀,连忙撂下筷子,不敢吃了。
这天晚上,静安肚子疼。她想爬起来,到东屋去叫婆婆,可是,天气太冷了,她不想起来。
她也担心婆婆训她。她躺在炕上挺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肚子不怎么疼了,她也就睡着了。
昨日傍晚的时候,九光车里的货还剩下半板鱼,这天白天卖货卖得很顺利,仿佛要给九光出门进货加把油似的。
九光决定马上走,不能再等了。
他把手推车推到小铺门前:“妈,我打算一会儿走,车子不推回去了,就放在门前吧。车上还有半板鱼,你喜欢吃鱼,就炖了吃。要是有人买鱼,你就卖一秤盘子鱼。”
李雅娴也担心儿子:“那你吃饭了吗?”
九光说:“不吃了,到车上吃吧。”
李雅娴从柜台里拿了几个面包和香肠,又拿了一瓶水,两盒烟,装到方便袋里,让九光带着,路上吃。
九光往门外走的时候,周世斌在一旁叮嘱:“揣两瓶酒,半夜车里冷,就啁两口。”
两个小瓶的二锅头放到柜台上,九光揣到大衣兜里。
已经旧得褪色的军大衣,裹紧了他年轻的,有些瘦削的身体,他准备出门上货。
李雅娴问:“钱放哪了?别丢了。”
九光伸手按按肚子:“放心吧,让静安给我缝在裤衩上了。”
九光走到门口,手已经摸到门把手上,他回头,又叮嘱他妈:“妈,晚上你回大院住吧,院子里就静安一个人呢。”
李雅娴点点头:“放心走吧,我回去住。”
九光回头望望他爸,周世斌没吭声。九光走了出去。
李雅娴看着九光走到外面的雪地上,天已经暗下去,儿子的背影在路灯下,显得有些伶仃。
李雅娴就责备周世斌:“儿子出门做生意,你都叮嘱两句啊。”
周世斌冷哼一声:“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儿。”
李雅娴不高兴地顶了周世斌一句:“你常有理。”
周世斌横了李雅娴一眼:“你就是惯孩子。”
外面的雪,脚落下去,发出咯吱咯吱清脆的声音。
头顶的树枝似乎被雪压断了,发出咔嚓一声。
一只鸟雀扑扇着翅膀,有些惊慌地飞走。
天黑了,再听不见鸟雀的鸣叫。车声多了起来,人声多了起来。下班了。
大十字街口,有三轮车在等活。九光跳上一辆三轮车,蹬车的是个比九光还瘦的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身体用力地向前哈着,两只裹在棉裤裤管里的细腿,用力地蹬车。
无奈,雪地蹬车蹬不快,何况车上还坐着人,车夫干脆把头上的帽子扯下来,挂在车把上,屁股抬离了车座,两只腿架着身体,用整个身体奋力地向前蹬车。
车速终于快了起来。
九光看着前面蹬车的车夫,他没戴帽子的脑袋上,很快在夜色里冒着热气,车夫出汗了,像一只负重前行的瘦弱的毛驴。
这么冷的天,出完汗,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冻感冒。
九光不由得裹紧自己的棉大衣。他其实跟车夫也一样,都在负重前行。
这次出门上货,九光并不像在静安面前表现得那么成竹在胸,他也忐忑不安。
但他不安于现状,他想试试运气,想探探路子。他觉得找对门路的话,进货肯定比在李家拿货要便宜很多。
三轮车一直往大安北火车站蹬去,还没等到道口,就听到远远的火车驶过的声音。
远处,铁轨上,一辆黑魆魆的火车,风驰电掣,穿过安城,穿过黑夜,向南驶去。
九光下了车,往道口去。是上坡,他不想看到三轮车夫拼命蹬车的样子。那样子,太像他自己了。
道口两侧一边一个路灯,铁轨穿过302国道。
沿着302国道行驶的大货车,都会在道口停一停,如果有搭车的人,那就上车,上车之后再讲价。
一般给几块钱,就能把你捎到地方。
如果坐火车去大连,这个时间就没有去大连的火车,况且,火车票也贵。安城的人,很多都是这样搭车走。
九光如果搭车顺利的话,第二天上午能到大连。白天上货,晚上再搭车回来,走一夜,也到家了。
这样的话,他就只耽误一天工夫。
这天傍晚,道口冷冷清清,路灯照着雪地,更见清冷。九光穿着大头皮鞋,袜子外面还套了一双毡袜,但还是被寒冷的天气打透。
他在雪地里来回地踱步,暖和着手脚。
道口旁边,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房子,房顶冒着灰白的烟,里面住着人,小小的窗口,露出橘黄色的灯光。
九光冻得实在挺不住,就向小房子跑去。他跑到门口,门就从里面推开了。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
男人打量:“你等车呀?进来暖和暖和吧。”
屋子很小,地当间点着铁炉子,炉火正红,一个炉筒子伸到屋顶,将炉子里的烟送到夜空里。
窗玻璃结着厚厚的冰,玻璃上面的冰已经被炉火烤得融化,水淌下玻璃,在窗台上形成一道浅浅的沟壑。
九光站在窗口,从没有冰的玻璃上方,往国道上望去,看到远远的有大货车开过来,他就马上出去,询问是不是往大连方向走。
终于,又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后面用苫布捆扎着满满的一车货物。
九光站在路口招手,货车驶过他,在前面停下。
九光跑到驾驶室,司机打开车门问:“上哪去?”
九光说:“大连。”
司机一摆头:“上来吧。”
九光说:“大哥,稍等我一会儿,我上小房子说一句话。”
九光跑回小房子,把兜里的一小瓶二锅头,放到窗台上:“大叔,谢谢你了。下次我上货,再来看你。”
九光在雪地里,咔嚓咔嚓地地踩着积雪,跑向大货车。
副驾驶的门打开了,九光跳上车,坐在副驾驶上,大货车又呼呼地沿着国道,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