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 第242章 惊喜
静安走到门口,问了一句:“找谁呀?”
门外有个声音说:“找你呀!”
这声音有点像弟弟静禹呢?静安惊喜地开门。
门外站着的果然是静禹,还有穿着呢子大衣的母亲。
静安高兴坏了,连忙回头喊:“爸,你看看谁来了!”
父亲的伤口都在愈合当中,他的手已经可以回弯,脖子也敢低头和抬头了。
父亲一抬头,看到儿子和妻子来了,他脸上顿时容光焕发,激动地说:“哎呀,老伴来了,我老儿子也来了——”
父亲眼角湿润了,他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
父亲说:“你们坐火车来的?大年三十儿,火车还跑吗?”
静禹说:“爸,大年初一火车都通,一年365天火车没有停的,我妈前天晚上就让我到火车站买了今天下午的火车票,我要打电话告诉你们,我妈不让我告诉,要给你们一个惊喜!”
父亲高兴地说:“惊喜!惊喜!太惊喜了!这回可好了,全家人聚齐了,咱们在医院过除夕。”
静禹说:“爸,全家人可没齐啊,我姐的孩子还没来呢,我姐夫也没来,你说这算齐吗?”
父亲自责地说:“可不是吗,静安因为我的事不能回去给冬儿过生日,太遗憾了,要不然,静安——”
父亲看着静安:“你明天坐火车回去,有你弟弟和你妈陪我两天,你看行不行?”
静安也活心了,她实在太想女儿了。
她从来没有和女儿分开这么久,好几次梦里都惊醒,好像遥远的地方,传来女儿叫妈妈的声音——
静安说:“老弟,你和妈能在医院待多久?”
静禹说:“我没事了,我能待到初五,初六再回去出摊。”
静安犹豫着:“那,我初几再来?”
母亲说:“随你。”
静安的心雀跃着,像小鸟一样飞了起来,想到要看到女儿了,她恨不得马上就去火车站。
忽然,门外又传来敲门声。
静安对静禹和母亲说:“坏了,我们刚才说话声太大,肯定是护士来了,要我们小点声,影响到别人了。”
静禹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表情:“是吗?姐你去看看。”
静安连忙往门口走,还没等走到门口,门就缓缓地被推开——
一个小小的人,站在门口,脚上穿着一双漂亮的虎头鞋,抬着脸,笑着看着静安。
静安的眼泪一下子就落下来,是激动的泪水,这不是冬儿吗?
冬儿的身后,站着笑吟吟的九光。
九光对冬儿说:“看看她是谁?是不是妈妈?”
静安连忙蹲在地上,张开双臂叫了一声:“冬儿,我的冬儿——”
冬儿刚学走路,乍吧两步,小燕子一样扑进静安的怀里,搂住静安的脖子,小嘴在静安的脸上、脖子上、鼻子上,一个劲地亲。
冬儿哭着,小嘴一张一合,哇啦哇啦地一直说,但她还是不会叫妈妈。
静安抱起冬儿,把脸深深地埋在冬儿的脖颈上。孩子身上还是浓浓的奶香。
这一刻,就是让静安干什么静安都是愿意的,为了女儿,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九光走过来,一下子把冬儿和静安都抱到怀里。九光的两条手臂紧紧地抱着母女俩。
静安抬头看着九光,九光背对着静安的家人,在静安的脸上狠狠地亲了一下。
静安的心动了动。
在丈夫的臂弯里,在女儿的呢喃中,她的心又柔软了。
这回,全家人可都聚齐了,母亲弟弟带来很多吃的,九光从门外拎进来一个大蛋糕。
静安轻轻地攥住九光的手,九光用力地攥了一下她的手。
冬儿已经好几天没见到妈妈了,在静安怀里待了片刻,就开始弯腰,伸手,要吃奶。
静安吓唬冬儿:“没有了,妈妈没有了,我们吃蛋糕好不好?”
冬儿直摇头,她伸手还到静安怀里去抓,把静安的衬衫领口都撕开。
静安一阵心酸,如果要是有,她真想再喂冬儿一段日子。可她真的没有了。
住院第三天,静安的乳房就不再胀,慢慢地,松软了,也不疼了。挤一下,也没有多少奶水。
没有孩子吃奶,乳房也不分泌乳汁。哺乳期就这么过去了。
吃完饭,弟弟静禹从兜里掏出一盒扑克,他举着扑克,笑着对众人说:“在火车买的,咱们玩一会儿扑克,我再到外面放鞭炮去!”
父亲严肃起来:“医院能让放鞭炮吗?”
静禹说:“我点上药捻儿就跑,他们抓谁去?有能耐就把鞭炮扑灭了,不让鞭炮响。”
父亲还是不让静禹在医院放鞭炮。静禹答应了。
众人在房间里玩扑克,父亲在一旁哄着冬儿。
忽然,院子里火光一闪,噼里啪啦的声音传了进来!
静禹像弹簧一样跳了起来,甩掉手里的扑克,跑到窗口往楼下看。
静禹惊喜地说:“有人放鞭炮!姐夫——”
静禹披上大衣就往外面跑,一边跑,一边说:“姐夫,拿鞭炮,走啊。”
这鞭炮是弟弟静禹在腰里缠了两圈,外面披着军大衣,在火车上蒙混过关的。
九光拿起鞭炮,看了父亲一眼。见父亲没拦着,他跟在静禹身后,跑出去了。
很快,楼下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又响了起来。
不一会儿,静禹和九光跑回来关上门。
静禹笑着说:“保安出来管了,要是再不出来,我估计医院的院子里,还得有人放鞭炮!”
这个除夕之夜,很有纪念意义。
吃年夜饭的时候,母亲给了冬儿一百元的压腰钱。
静安不要:“妈,你给的太多了,给十块就行。”
母亲说:“这是下一辈儿人了,再说,我们冬儿是两个节日,一个是除夕,一个是生日,不能给孩子忘了。”
冬儿还是不会说话,九光想带着冬儿到省城的儿童医院去看看。静安也有这个想法。
正月里,医院也放假,就等着初五初六再去。
弟弟来了之后,初一上午他就带着静安,去了桂林路的旧书店。
静安以为书店不会开门营业,没想到,书店不仅开门了,买书的人络绎不绝,把门口都塞住。
静禹说:“大城市和咱们小城市不一样,都愿意看书。再说,这书店是个人的,自己的买卖过年也开,多挣点呗。”
静安见那些旧书,就如同小鸟见到树林,扑扇着翅膀飞了进去。
闻到书香,静安的心就出奇的静,好像外面的世界关上了,她开始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
好像面前是一望无垠的大海,她坐在书的海洋里,安静地看书,不被任何事所打扰。
静禹跟静安说话,静安也不搭理他。
静禹说:“姐,咱们出来一上午,该吃点啥了吧?”
静安笑了:“小馋巴,去吧,你去买。”
静禹什么时候走的,静安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她钻进书里,看不够。
这个旧书店的书太全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看着泛黄的书页,静安感到一种满足感。
尤其是外面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书,生活的滋味扑面而来,真实可亲,比大陆的小说要耐看。
那个时代,大陆的小说要么是伤痕文学,要么是改革文学,反正都距离生活很遥远,甚至,都带着一种框子,静安不喜欢。
她喜欢真实的东西,或者看起来是真实的。
她挑中几本书,其中有陈若曦的长篇小说《远见》,有萧丽红的长篇《千江有水千江月》。
陈若曦的《远见》,是女主人公到外国去做保姆的故事,深深打动了静安。
《千江有水千江月》,开头几句话,那么朴实,但一下子就抓住静安的心。
静安还挑了几个歌本,都是1993年1994年的流行歌曲。
静安爱不释手,买了一堆书,捧回医院的病房。
九光见到静安高兴成这样,略带嘲笑的口吻说:“我以为你买了个貂儿呢。”
静安说:“貂儿能跟我的书比吗?这是书啊,精神食粮,能温暖我一辈子。貂儿只能温暖身体,但书能温暖灵魂。”
九光撇嘴,不过,什么也没说话。在静安的家人面前,九光多数会选择沉默。
静禹是大学生,跟静安的想法是一样的。
静安的父亲和母亲虽然只是初中文化,但他们都喜欢看书,都希望儿女考学,跟九光家人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辩论起来,九光肯定吃亏,所以他就沉默。
这天晚上,静禹和九光出去逛夜市,省城有夜市,还有地下商场也开门营业。
病房里有父亲母亲,还有静安和冬儿。白天回来两个患者,晚上,他们又回家了。
父亲忽然对静安说:“你过来坐,妈和爸有话跟你说。”
静安一愣,不知道父亲这么郑重,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
门外有个声音说:“找你呀!”
这声音有点像弟弟静禹呢?静安惊喜地开门。
门外站着的果然是静禹,还有穿着呢子大衣的母亲。
静安高兴坏了,连忙回头喊:“爸,你看看谁来了!”
父亲的伤口都在愈合当中,他的手已经可以回弯,脖子也敢低头和抬头了。
父亲一抬头,看到儿子和妻子来了,他脸上顿时容光焕发,激动地说:“哎呀,老伴来了,我老儿子也来了——”
父亲眼角湿润了,他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
父亲说:“你们坐火车来的?大年三十儿,火车还跑吗?”
静禹说:“爸,大年初一火车都通,一年365天火车没有停的,我妈前天晚上就让我到火车站买了今天下午的火车票,我要打电话告诉你们,我妈不让我告诉,要给你们一个惊喜!”
父亲高兴地说:“惊喜!惊喜!太惊喜了!这回可好了,全家人聚齐了,咱们在医院过除夕。”
静禹说:“爸,全家人可没齐啊,我姐的孩子还没来呢,我姐夫也没来,你说这算齐吗?”
父亲自责地说:“可不是吗,静安因为我的事不能回去给冬儿过生日,太遗憾了,要不然,静安——”
父亲看着静安:“你明天坐火车回去,有你弟弟和你妈陪我两天,你看行不行?”
静安也活心了,她实在太想女儿了。
她从来没有和女儿分开这么久,好几次梦里都惊醒,好像遥远的地方,传来女儿叫妈妈的声音——
静安说:“老弟,你和妈能在医院待多久?”
静禹说:“我没事了,我能待到初五,初六再回去出摊。”
静安犹豫着:“那,我初几再来?”
母亲说:“随你。”
静安的心雀跃着,像小鸟一样飞了起来,想到要看到女儿了,她恨不得马上就去火车站。
忽然,门外又传来敲门声。
静安对静禹和母亲说:“坏了,我们刚才说话声太大,肯定是护士来了,要我们小点声,影响到别人了。”
静禹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表情:“是吗?姐你去看看。”
静安连忙往门口走,还没等走到门口,门就缓缓地被推开——
一个小小的人,站在门口,脚上穿着一双漂亮的虎头鞋,抬着脸,笑着看着静安。
静安的眼泪一下子就落下来,是激动的泪水,这不是冬儿吗?
冬儿的身后,站着笑吟吟的九光。
九光对冬儿说:“看看她是谁?是不是妈妈?”
静安连忙蹲在地上,张开双臂叫了一声:“冬儿,我的冬儿——”
冬儿刚学走路,乍吧两步,小燕子一样扑进静安的怀里,搂住静安的脖子,小嘴在静安的脸上、脖子上、鼻子上,一个劲地亲。
冬儿哭着,小嘴一张一合,哇啦哇啦地一直说,但她还是不会叫妈妈。
静安抱起冬儿,把脸深深地埋在冬儿的脖颈上。孩子身上还是浓浓的奶香。
这一刻,就是让静安干什么静安都是愿意的,为了女儿,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九光走过来,一下子把冬儿和静安都抱到怀里。九光的两条手臂紧紧地抱着母女俩。
静安抬头看着九光,九光背对着静安的家人,在静安的脸上狠狠地亲了一下。
静安的心动了动。
在丈夫的臂弯里,在女儿的呢喃中,她的心又柔软了。
这回,全家人可都聚齐了,母亲弟弟带来很多吃的,九光从门外拎进来一个大蛋糕。
静安轻轻地攥住九光的手,九光用力地攥了一下她的手。
冬儿已经好几天没见到妈妈了,在静安怀里待了片刻,就开始弯腰,伸手,要吃奶。
静安吓唬冬儿:“没有了,妈妈没有了,我们吃蛋糕好不好?”
冬儿直摇头,她伸手还到静安怀里去抓,把静安的衬衫领口都撕开。
静安一阵心酸,如果要是有,她真想再喂冬儿一段日子。可她真的没有了。
住院第三天,静安的乳房就不再胀,慢慢地,松软了,也不疼了。挤一下,也没有多少奶水。
没有孩子吃奶,乳房也不分泌乳汁。哺乳期就这么过去了。
吃完饭,弟弟静禹从兜里掏出一盒扑克,他举着扑克,笑着对众人说:“在火车买的,咱们玩一会儿扑克,我再到外面放鞭炮去!”
父亲严肃起来:“医院能让放鞭炮吗?”
静禹说:“我点上药捻儿就跑,他们抓谁去?有能耐就把鞭炮扑灭了,不让鞭炮响。”
父亲还是不让静禹在医院放鞭炮。静禹答应了。
众人在房间里玩扑克,父亲在一旁哄着冬儿。
忽然,院子里火光一闪,噼里啪啦的声音传了进来!
静禹像弹簧一样跳了起来,甩掉手里的扑克,跑到窗口往楼下看。
静禹惊喜地说:“有人放鞭炮!姐夫——”
静禹披上大衣就往外面跑,一边跑,一边说:“姐夫,拿鞭炮,走啊。”
这鞭炮是弟弟静禹在腰里缠了两圈,外面披着军大衣,在火车上蒙混过关的。
九光拿起鞭炮,看了父亲一眼。见父亲没拦着,他跟在静禹身后,跑出去了。
很快,楼下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又响了起来。
不一会儿,静禹和九光跑回来关上门。
静禹笑着说:“保安出来管了,要是再不出来,我估计医院的院子里,还得有人放鞭炮!”
这个除夕之夜,很有纪念意义。
吃年夜饭的时候,母亲给了冬儿一百元的压腰钱。
静安不要:“妈,你给的太多了,给十块就行。”
母亲说:“这是下一辈儿人了,再说,我们冬儿是两个节日,一个是除夕,一个是生日,不能给孩子忘了。”
冬儿还是不会说话,九光想带着冬儿到省城的儿童医院去看看。静安也有这个想法。
正月里,医院也放假,就等着初五初六再去。
弟弟来了之后,初一上午他就带着静安,去了桂林路的旧书店。
静安以为书店不会开门营业,没想到,书店不仅开门了,买书的人络绎不绝,把门口都塞住。
静禹说:“大城市和咱们小城市不一样,都愿意看书。再说,这书店是个人的,自己的买卖过年也开,多挣点呗。”
静安见那些旧书,就如同小鸟见到树林,扑扇着翅膀飞了进去。
闻到书香,静安的心就出奇的静,好像外面的世界关上了,她开始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
好像面前是一望无垠的大海,她坐在书的海洋里,安静地看书,不被任何事所打扰。
静禹跟静安说话,静安也不搭理他。
静禹说:“姐,咱们出来一上午,该吃点啥了吧?”
静安笑了:“小馋巴,去吧,你去买。”
静禹什么时候走的,静安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她钻进书里,看不够。
这个旧书店的书太全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看着泛黄的书页,静安感到一种满足感。
尤其是外面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书,生活的滋味扑面而来,真实可亲,比大陆的小说要耐看。
那个时代,大陆的小说要么是伤痕文学,要么是改革文学,反正都距离生活很遥远,甚至,都带着一种框子,静安不喜欢。
她喜欢真实的东西,或者看起来是真实的。
她挑中几本书,其中有陈若曦的长篇小说《远见》,有萧丽红的长篇《千江有水千江月》。
陈若曦的《远见》,是女主人公到外国去做保姆的故事,深深打动了静安。
《千江有水千江月》,开头几句话,那么朴实,但一下子就抓住静安的心。
静安还挑了几个歌本,都是1993年1994年的流行歌曲。
静安爱不释手,买了一堆书,捧回医院的病房。
九光见到静安高兴成这样,略带嘲笑的口吻说:“我以为你买了个貂儿呢。”
静安说:“貂儿能跟我的书比吗?这是书啊,精神食粮,能温暖我一辈子。貂儿只能温暖身体,但书能温暖灵魂。”
九光撇嘴,不过,什么也没说话。在静安的家人面前,九光多数会选择沉默。
静禹是大学生,跟静安的想法是一样的。
静安的父亲和母亲虽然只是初中文化,但他们都喜欢看书,都希望儿女考学,跟九光家人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辩论起来,九光肯定吃亏,所以他就沉默。
这天晚上,静禹和九光出去逛夜市,省城有夜市,还有地下商场也开门营业。
病房里有父亲母亲,还有静安和冬儿。白天回来两个患者,晚上,他们又回家了。
父亲忽然对静安说:“你过来坐,妈和爸有话跟你说。”
静安一愣,不知道父亲这么郑重,是有什么重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