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魂记 寓言故事43
热门推荐:
治病加寿:她们都来找我了!
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
龙游乾坤
法则即我:重返地球定乾坤
黄土女儿情
网游之重生开天
60年能透视打猎寻宝带全家吃肉
重生官场:开局救了女市长
快穿之咸鱼她躺赢了
阿楚揉了揉眼睛,发现自己站在一片云雾缭绕的山门前,牌匾上“崂山”两个字苍劲有力。
晏辰正低头检查他的背包,拉链发出轻微的声响。
“晏辰,你看这山门,”阿楚拽了拽他的袖子,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这不是《崂山道士》吗?”
晏辰抬起头,目光扫过那古朴的建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看来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是这个想学穿墙术的故事里了。”
阿楚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望远镜,对着山上望了望。
“不知道能不能见到那个王七,还有那位仙风道骨的道长。”
晏辰从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拧开递给她。
“别急,按照剧情,王七应该很快就会出现了。”
话音尚未飘散,就见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囊,一脸虔诚地走到山门前,对着山门深深鞠了一躬。
阿楚用胳膊肘碰了碰晏辰,压低声音。
“来了来了,标准的拜师学艺开局,我赌五包薯片,他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晏辰轻笑一声,伸手刮了下她的鼻子。
“赌就赌,不过我赌他会因为想走捷径,最后闹个笑话。”
两人跟在王七身后,随着他一起被道童引进了道观。
道观里仙气飘飘,几个道士正在打扫庭院,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带着某种韵律。
阿楚看得眼睛都直了,悄悄对晏辰说。
“哇,这气质,比电视剧里演的好多了,简直是行走的道家宣传片。”
晏辰点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在打坐的道长身上。
“那位应该就是师父了,看起来确实有几分道行。”
王七恭恭敬敬地跪在道长面前,说明了自己想拜师学道的来意。
道长捋着胡须,慢悠悠地开口。
“学道辛苦,需得先砍柴挑水,磨练心性。”
王七立刻表态,说自己不怕苦。
阿楚在一旁小声嘀咕。
“现在说得好听,等下劈柴劈到手软,看你还怎么嘴硬。”
晏辰递给她一包坚果,低声回应。
“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总想着一步登天。”
接下来的日子,阿楚和晏辰也假装是来学道的,跟在王七后面一起干活。
王七一开始还干劲十足,但没过几天,就开始唉声叹气,手脚都磨出了水泡。
阿楚看着他笨拙地劈柴,忍不住对晏辰说。
“你看他那样子,像是来学道的吗?我看他更像是来体验生活的,还是差评的那种。”
晏辰帮她擦掉脸上沾到的灰尘,语气带着宠溺。
“别笑他了,说不定我们刚来的时候,比他还狼狈。”
阿楚吐了吐舌头,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把自己的那堆柴劈得整整齐齐。
某天晚上,王七偷懒躲在墙角,看到道长和两位弟子在月下饮酒,还能穿墙而过,顿时眼睛都亮了。
阿楚和晏辰正好路过,看到这一幕,阿楚激动地抓住晏辰的手。
“来了来了,名场面!等下他肯定要去求道长教他穿墙术。”
晏辰握紧她的手,眼中也带着期待。
“嗯,接下来就是他自作自受的环节了。”
果然,王七第二天一早就去跪求道长,说自己想学穿墙术。
道长拗不过他,便教了他口诀,叮嘱他不可用此术作恶,否则法术就会失灵。
王七连连答应,心里却只想着快点学会回家炫耀。
阿楚看着他那敷衍的样子,翻了个白眼。
“就他这心性,能学好才怪,等下肯定要出糗。”
晏辰点点头,补充道:“而且他肯定会忘了道长的叮嘱,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啊。”
王七学会口诀后,迫不及待地想试试,在道观里试了几次,都成功穿过去了。
他兴奋得不得了,立马收拾东西要回家。
阿楚和晏辰跟在他后面,想看看他到底会闹出什么笑话。
回到家后,王七得意洋洋地在妻子面前炫耀,说自己学会了穿墙术。
他的妻子不信,让他表演。
王七深吸一口气,念起口诀,然后猛地朝墙壁撞去。
“砰”的一声,他结结实实地撞在了墙上,额头立刻起了个大包。
他的妻子吓了一跳,连忙上前查看。
王七捂着额头,一脸茫然,嘴里还念叨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阿楚在门外笑得直不起腰,对着晏辰说。
“哈哈哈,我就说吧,他肯定会忘乎所以,果然应验了。”
晏辰也忍不住笑了,揉了揉阿楚的头发。
“这就是贪心和不守信的下场,一点都不冤。”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道长不知何时出现在了院子里,摇了摇头,然后转身消失了。
阿楚若有所思地说:“其实道长早就知道他会这样吧,说不定就是故意让他吃个教训。”
晏辰赞同道:“有可能,有些道理,不亲身经历一次,是不会明白的。”
突然,周围的景象开始模糊,阿楚知道他们要离开这个故事了。
她拉着晏辰的手,笑着说:“下一个故事,会是什么呢?还挺期待的。”
晏辰回握住她的手,目光温柔。
“不管是什么,只要和你在一起,都有趣。”
周围的一切彻底消失,再睁开眼时,他们来到了一个热闹的集市上。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还有小贩们的吆喝声。
阿楚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哇,这里好热闹啊,晏辰,你看那边,有人在卖糖葫芦。”
晏辰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然后目光落在了一个拿着锄头的农夫身上。
那农夫正愁眉苦脸地看着自己的禾苗,嘴里还念念有词。
阿楚也注意到了他,凑近晏辰身边。
“你看他那样子,该不会是《揠苗助长》里的那个农夫吧?”
晏辰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一丝了然。
“看样子是的,我们这是来到这个急于求成的故事里了。”
阿楚买了两串糖葫芦,递给晏辰一串。
“你说他等下会不会真的去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啊?”
晏辰咬了一口糖葫芦,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
“按照剧情,应该是会的,我们跟着去看看。”
他们跟着农夫来到他的田地里,只见农夫看着那些长得参差不齐的禾苗,急得抓耳挠腮。
“怎么长得这么慢啊,什么时候才能长高呢?”
阿楚在一旁小声对晏辰说:“这禾苗生长有它自己的规律,哪能急得来呢?”
晏辰轻声回应:“所以说,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
农夫在田埂上转来转去,突然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他挽起袖子,开始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往上拔。
阿楚看得目瞪口呆,拉了拉晏辰的衣角。
“我的天,他还真这么做了,就不怕把禾苗弄死吗?”
晏辰叹了口气:“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让禾苗长高,根本想不到后果。”
农夫拔得不亦乐乎,累得满头大汗,但看着“长高”了的禾苗,心里美滋滋的。
他得意地拍了拍手,收拾好东西回家了,还跟家人炫耀说自己让禾苗长高了不少。
阿楚摇了摇头:“他现在有多得意,明天就会有多失望。”
晏辰牵着她的手:“我们明天再来看看。”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跟着农夫来到了田地里。
远远地,就看到那些被拔过的禾苗全都蔫了,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有的甚至已经枯死了。
农夫看到这景象,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我的禾苗啊,怎么会变成这样啊?”
阿楚看着他伤心的样子,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对晏辰说:“虽然知道他会有这个结果,但看到他这样,还是有点同情。”
晏辰轻声说:“同情归同情,但这教训是他必须要受的,只有这样,他才能明白顺其自然的道理。”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旁边几个农夫在议论。
“听说了吗?村东头的老李,为了让庄稼长得快,用了一种新的肥料,结果庄稼长得可好了。”
“真的假的?那我们也去问问是什么肥料。”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阿楚小声说:“原来这个故事里,还有这样的隐藏情节啊,我还以为就只有农夫揠苗助长这一件事呢。”
晏辰若有所思:“每个故事背后,可能都有我们不知道的另一面,就像这个农夫,他或许也是看到别人有好办法,自己才急功近利的吧。”
他们跟着那几个农夫,找到了村东头的老李。
老李正在田地里忙碌,他的庄稼确实长得郁郁葱葱,比别人家的好很多。
老李看到他们,热情地打招呼。
阿楚好奇地问:“李大爷,您这庄稼长得这么好,用的是什么好方法啊?”
老李笑了笑,说:“哪有什么好方法,就是勤浇水,勤施肥,按照庄稼的生长规律来,不急不躁,慢慢等它长大。”
阿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看来还是得脚踏实地啊。”
晏辰点头:“是啊,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好结果。”
看着老李忙碌的身影,再想想那个拔苗的农夫,阿楚感慨道:“同样是种庄稼,态度不同,结果也天差地别。”
晏辰握紧她的手:“做人做事都是这样,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
周围的景象又开始变化,阿楚知道又要离开了。
她对晏辰笑了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收获不小呢。”
晏辰笑着回应:“嗯,希望我们也能记住这个道理。”
再次站稳脚跟时,他们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美丽的花园里。
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五颜六色,姹紫嫣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不远处,一个穿着华丽衣裙的女子正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一面镜子,唉声叹气。
阿楚凑到晏辰身边,小声说:“你看她那模样,还有这花园,该不会是《白雪公主》吧?不对,《白雪公主》在排除列表里。”
晏辰仔细观察了一下,目光落在女子头上的饰品上。
“不是《白雪公主》,你看她头上的金步摇,还有这花园的布局,倒像是《镜花缘》里的某个场景,但又不太像。等等,她手里的镜子,还有她的神态,我想到了,是《东施效颦》里的西施。”
阿楚恍然大悟:“对哦,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经常会捂着胸口皱着眉,东施看到了就去模仿她。”
正说着,就看到一个长得很丑的女子走了过来,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眉的样子,觉得很美,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捂着胸口,皱着眉头,在花园里走来走去。
结果,周围的人看到她这副模样,都吓得纷纷躲开了。
阿楚忍不住笑了:“你看她,不仅没学到西施的美,反而更丑了,这就是盲目模仿的下场。”
晏辰也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强行模仿别人,只会失去自我,变得不伦不类。”
西施看到东施的样子,并没有嘲笑她,反而温和地说:“姐姐,你不用学我,你有你自己的美。”
东施愣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就是觉得你这样很好看,所以才……”
西施笑了笑:“好看的不是动作,而是由内而外的气质,你心地善良,这就是你的美啊。”
东施听了,眼睛一亮,像是明白了什么。
阿楚惊讶地对晏辰说:“原来西施是这样的人啊,我还以为她会很骄傲呢,没想到这么温柔善良。”
晏辰说:“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都是从别人的描述中得来的,但真实的他们,可能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跟着西施和东施,来到了村子里。
看到东施主动帮一位老奶奶挑水,还帮着照看村里的小孩,村民们虽然觉得她长得丑,但对她的态度都很友好。
阿楚感慨道:“你看,大家其实更看重内心,东施虽然长得不好看,但心地好,大家还是很喜欢她的。”
晏辰点头:“是啊,外在的美会随着时间流逝,但内在的美却会一直存在。”
突然,村里传来一阵骚动。
原来是邻村的一个恶霸,听说西施长得美,要来抢人。
村民们都很害怕,纷纷躲了起来。
东施却站了出来,挡在西施面前,对着恶霸说:“你不许欺负西施妹妹!”
恶霸看到东施的样子,吓了一跳,随即哈哈大笑:“哪里来的丑八怪,也敢管我的闲事。”
东施毫不畏惧:“虽然我长得不好看,但我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这样抢人是不对的!”
就在这时,西施突然捂着胸口,疼得弯下了腰。
恶霸见状,正要上前,阿楚突然大喊一声:“Stop!”
恶霸和周围的人都愣住了,一脸懵逼地看着阿楚。
晏辰赶紧解释:“她的意思是,住手!”
阿楚趁机对晏辰说:“怎么办啊,晏辰,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西施被抢走啊。”
晏辰环顾四周,看到旁边有几个木棍,灵机一动。
他捡起木棍,对村民们说:“大家不要怕,我们一起把这个恶霸赶跑!”
村民们被东施和晏辰的勇气鼓舞,也纷纷拿起武器,和恶霸对峙起来。
恶霸见势不妙,吓得赶紧跑了。
村民们欢呼起来,纷纷感谢东施和阿楚、晏辰。
西施也缓过劲来,对他们表示感谢。
阿楚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东施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光芒。
阿楚看着她,对晏辰说:“你看,东施现在多自信啊,比之前好看多了。”
晏辰握紧她的手:“自信的人,永远是最美的。”
周围的景象开始模糊,阿楚知道又要出发了。
她对晏辰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相信自己,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晏辰点头:“而且,内心的美远比外在的美更重要。”
当他们再次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环境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古老的小镇上。
街道两旁的房子都是木质结构,古色古香。
一个穿着长衫的书生,正站在一个摊位前,对着一面镜子出神。
阿楚好奇地走过去,看到那面镜子很普通,但书生却看得津津有味。
她小声对晏辰说:“你看这个书生,对着镜子看这么久,该不会是《买椟还珠》里的那个买主吧?不对,《买椟还珠》在排除列表里。”
晏辰仔细看了看书生,又看了看摊位上的东西,说:“不是,你看摊位上的那些珠宝,还有这个书生的神态,倒像是《邯郸学步》里的寿陵少年,但又不太像。等等,他手里拿着的书,上面写着‘相镜术’,我知道了,这是《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邹忌。”
阿楚恍然大悟:“对哦,邹忌早上起来照镜子,问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他和城北徐公谁美,然后由此领悟出治国的道理。”
正说着,邹忌的妻子走了过来,邹忌指着镜子里的自己,问:“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帅?”
他的妻子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你帅,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邹忌听了,满意地点点头,但又有点不相信。
阿楚在一旁小声说:“他妻子肯定是偏爱他,所以才这么说的。”
晏辰说:“是啊,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赞美,可能都带有主观色彩。”
过了一会儿,邹忌的小妾来了,邹忌又问了她同样的问题。
小妾连忙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您比他帅多了。”
邹忌还是有点疑惑。
第二天,有个客人来拜访邹忌,邹忌又问了客人。
客人笑着说:“徐公不如您帅。”
邹忌更困惑了。
阿楚笑着说:“这下他更纠结了,既想相信大家的话,又觉得有点不对劲。”
晏辰说:“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之处,每个人说的话,都可能带有自己的目的。”
没过多久,城北徐公来到了邹忌家。
邹忌仔细打量着徐公,觉得自己远远比不上徐公帅。
他对着镜子又看了看自己,更加确定自己不如徐公。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在思考这件事。
阿楚和晏辰就在窗外,听着他的自言自语。
“妻子说我帅,是因为偏爱我;小妾说我帅,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帅,是因为有求于我。”
阿楚对晏辰说:“他终于想明白了,不容易啊。”
晏辰说:“有时候,认清自己,比听别人的评价更重要。”
第二天,邹忌上朝,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还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多听不同的意见,不要被身边的人蒙蔽。
齐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命令一下,很多人都来给齐王提意见,齐国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强大。
阿楚感慨道:“邹忌真的很聪明,能从一件小事领悟出治国的大道理。”
晏辰说:“是啊,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其实都蕴含着大智慧,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了。”
他们在齐国待了一段时间,发现齐国虽然强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一次,他们看到几个官员在偷偷摸摸地做交易,似乎在囤积粮食,准备抬高粮价。
阿楚气愤地说:“这些人太过分了,竟然趁着国家安定,想发国难财!”
晏辰皱着眉头:“看来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蛀虫存在,就算是在这样的故事里,也不例外。”
他们想把这件事告诉齐王,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联系齐王。
正在发愁的时候,遇到了邹忌。
邹忌看到他们,笑着打招呼。
阿楚赶紧把他们看到的事情告诉了邹忌。
邹忌听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多谢你们告诉我这件事,我一定会禀报齐王,严惩这些人。”
果然,没过多久,那些囤积粮食的官员就被抓了起来,粮食价格也恢复了正常。
百姓们都拍手称快。
阿楚笑着说:“没想到我们还能在这个故事里,做一件好事。”
晏辰捏了捏她的脸:“我的阿楚,本来就很善良。”
阿楚脸红了,轻轻推了他一下:“别闹。”
周围的景象又开始变化,阿楚知道他们又要离开了。
她对晏辰说:“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要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话,还要有敢于进谏的勇气。”
晏辰点头:“而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正义,不能被利益诱惑。”
再次睁开眼,他们来到了一个湖边。
湖水清澈见底,岸边有一棵大柳树,随风摇曳。
一个穿着蓑衣的渔夫,正坐在湖边钓鱼,神情专注。
阿楚走到渔夫身边,看了看他的鱼钩,惊讶地说:“你的鱼钩怎么是直的?而且没有鱼饵?”
渔夫笑了笑,说:“我钓鱼,不在乎能不能钓到鱼,在乎的是这个过程。”
晏辰在一旁恍然大悟:“我知道了,这是《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阿楚也反应过来:“对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他。”
姜太公一边钓鱼,一边哼着小曲,看起来悠闲自在。
阿楚好奇地问:“姜太公,您一直在这里钓鱼,难道不觉得无聊吗?”
姜太公笑着说:“不无聊啊,钓鱼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很多事情。”
晏辰也在旁边坐下:“您是在等周文王吧?”
姜太公看了晏辰一眼,点了点头:“是啊,我在等一个能懂我,能让我施展才华的人。”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一群人簇拥着一个气度不凡的人走了过来,正是周文王。
周文王看到姜太公在用直钩钓鱼,觉得很奇怪,于是上前搭话。
两人聊了起来,越聊越投机。
周文王发现姜太公很有才华,于是邀请他辅佐自己。
姜太公欣然答应。
阿楚激动地对晏辰说:“来了来了,他们要一起回去了,然后姜太公就会帮助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
晏辰也很激动:“这可是改变历史的时刻啊。”
他们跟着周文王和姜太公一起回到了王宫。
周文王对姜太公非常信任,什么事情都和他商量。
姜太公也不负所望,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让周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阿楚看着姜太公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忍不住对晏辰说:“姜太公真的很厉害,年纪这么大了,还有这么大的抱负和才华。”
晏辰说:“有志不在年高,只要有才华,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
在周国待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周国虽然在发展,但也面临着商朝的威胁。
商朝的纣王非常残暴,经常欺压百姓,还杀害了很多忠臣。
有一次,他们看到几个从商朝逃过来的百姓,身上伤痕累累,诉说着纣王的暴行。
阿楚心疼地说:“这些百姓太可怜了,纣王太可恶了。”
晏辰叹了口气:“所以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伐纣,是顺应民心的事情。”
他们也想为伐纣出一份力,于是把自己知道的一些现代知识,比如简单的阵法、急救方法等,告诉了姜太公。
姜太公很惊讶,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认真地记了下来。
“多谢你们,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太有用了。”
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决定伐纣。
出兵那天,士气高昂,百姓们都纷纷前来送行。
阿楚和晏辰也站在人群中,看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
阿楚激动地说:“这就是正义之战,一定会胜利的!”
晏辰握紧她的手:“嗯,邪不压正,这是永恒的真理。”
伐纣的过程很顺利,在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的军队大败商军,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天下终于太平了,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阿楚感慨道:“真是不容易啊,经历了这么多战争,终于迎来了和平。”
晏辰说:“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他们在周朝待了一段时间,发现周朝虽然建立了,但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有一次,他们看到一些贵族仗着自己的身份,欺压百姓。
阿楚生气地说:“这些人怎么这样,刚建立的王朝,就开始作威作福了。”
晏辰说:“这就是人性的贪婪吧,权力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但他们也看到了很多积极的一面,比如周武王和姜太公一直在努力制定各种制度,改善百姓的生活。
姜太公还经常微服私访,了解百姓的需求。
阿楚笑着说:“有这样的君主和大臣,周朝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晏辰点头:“希望如此。”
一天,他们在湖边散步,看到姜太公又在钓鱼,还是用的直钩。
阿楚走过去,问:“姜太公,现在天下太平了,您还钓鱼啊?”
姜太公笑了笑:“钓鱼是我的爱好,和天下太平不太平没关系。”
晏辰说:“您现在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姜太公摇了摇头:“天下太平只是暂时的,治理国家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
周围的景象开始变得模糊,这一次,阿楚没有感到不舍,反而觉得很平静。
她看着晏辰,笑了笑。
晏辰也看着她,眼神温柔。
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美好。
晏辰正低头检查他的背包,拉链发出轻微的声响。
“晏辰,你看这山门,”阿楚拽了拽他的袖子,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这不是《崂山道士》吗?”
晏辰抬起头,目光扫过那古朴的建筑,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看来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是这个想学穿墙术的故事里了。”
阿楚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巧的望远镜,对着山上望了望。
“不知道能不能见到那个王七,还有那位仙风道骨的道长。”
晏辰从包里拿出一瓶矿泉水,拧开递给她。
“别急,按照剧情,王七应该很快就会出现了。”
话音尚未飘散,就见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囊,一脸虔诚地走到山门前,对着山门深深鞠了一躬。
阿楚用胳膊肘碰了碰晏辰,压低声音。
“来了来了,标准的拜师学艺开局,我赌五包薯片,他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晏辰轻笑一声,伸手刮了下她的鼻子。
“赌就赌,不过我赌他会因为想走捷径,最后闹个笑话。”
两人跟在王七身后,随着他一起被道童引进了道观。
道观里仙气飘飘,几个道士正在打扫庭院,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带着某种韵律。
阿楚看得眼睛都直了,悄悄对晏辰说。
“哇,这气质,比电视剧里演的好多了,简直是行走的道家宣传片。”
晏辰点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正在打坐的道长身上。
“那位应该就是师父了,看起来确实有几分道行。”
王七恭恭敬敬地跪在道长面前,说明了自己想拜师学道的来意。
道长捋着胡须,慢悠悠地开口。
“学道辛苦,需得先砍柴挑水,磨练心性。”
王七立刻表态,说自己不怕苦。
阿楚在一旁小声嘀咕。
“现在说得好听,等下劈柴劈到手软,看你还怎么嘴硬。”
晏辰递给她一包坚果,低声回应。
“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总想着一步登天。”
接下来的日子,阿楚和晏辰也假装是来学道的,跟在王七后面一起干活。
王七一开始还干劲十足,但没过几天,就开始唉声叹气,手脚都磨出了水泡。
阿楚看着他笨拙地劈柴,忍不住对晏辰说。
“你看他那样子,像是来学道的吗?我看他更像是来体验生活的,还是差评的那种。”
晏辰帮她擦掉脸上沾到的灰尘,语气带着宠溺。
“别笑他了,说不定我们刚来的时候,比他还狼狈。”
阿楚吐了吐舌头,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把自己的那堆柴劈得整整齐齐。
某天晚上,王七偷懒躲在墙角,看到道长和两位弟子在月下饮酒,还能穿墙而过,顿时眼睛都亮了。
阿楚和晏辰正好路过,看到这一幕,阿楚激动地抓住晏辰的手。
“来了来了,名场面!等下他肯定要去求道长教他穿墙术。”
晏辰握紧她的手,眼中也带着期待。
“嗯,接下来就是他自作自受的环节了。”
果然,王七第二天一早就去跪求道长,说自己想学穿墙术。
道长拗不过他,便教了他口诀,叮嘱他不可用此术作恶,否则法术就会失灵。
王七连连答应,心里却只想着快点学会回家炫耀。
阿楚看着他那敷衍的样子,翻了个白眼。
“就他这心性,能学好才怪,等下肯定要出糗。”
晏辰点点头,补充道:“而且他肯定会忘了道长的叮嘱,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啊。”
王七学会口诀后,迫不及待地想试试,在道观里试了几次,都成功穿过去了。
他兴奋得不得了,立马收拾东西要回家。
阿楚和晏辰跟在他后面,想看看他到底会闹出什么笑话。
回到家后,王七得意洋洋地在妻子面前炫耀,说自己学会了穿墙术。
他的妻子不信,让他表演。
王七深吸一口气,念起口诀,然后猛地朝墙壁撞去。
“砰”的一声,他结结实实地撞在了墙上,额头立刻起了个大包。
他的妻子吓了一跳,连忙上前查看。
王七捂着额头,一脸茫然,嘴里还念叨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阿楚在门外笑得直不起腰,对着晏辰说。
“哈哈哈,我就说吧,他肯定会忘乎所以,果然应验了。”
晏辰也忍不住笑了,揉了揉阿楚的头发。
“这就是贪心和不守信的下场,一点都不冤。”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道长不知何时出现在了院子里,摇了摇头,然后转身消失了。
阿楚若有所思地说:“其实道长早就知道他会这样吧,说不定就是故意让他吃个教训。”
晏辰赞同道:“有可能,有些道理,不亲身经历一次,是不会明白的。”
突然,周围的景象开始模糊,阿楚知道他们要离开这个故事了。
她拉着晏辰的手,笑着说:“下一个故事,会是什么呢?还挺期待的。”
晏辰回握住她的手,目光温柔。
“不管是什么,只要和你在一起,都有趣。”
周围的一切彻底消失,再睁开眼时,他们来到了一个热闹的集市上。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还有小贩们的吆喝声。
阿楚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
“哇,这里好热闹啊,晏辰,你看那边,有人在卖糖葫芦。”
晏辰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然后目光落在了一个拿着锄头的农夫身上。
那农夫正愁眉苦脸地看着自己的禾苗,嘴里还念念有词。
阿楚也注意到了他,凑近晏辰身边。
“你看他那样子,该不会是《揠苗助长》里的那个农夫吧?”
晏辰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一丝了然。
“看样子是的,我们这是来到这个急于求成的故事里了。”
阿楚买了两串糖葫芦,递给晏辰一串。
“你说他等下会不会真的去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啊?”
晏辰咬了一口糖葫芦,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
“按照剧情,应该是会的,我们跟着去看看。”
他们跟着农夫来到他的田地里,只见农夫看着那些长得参差不齐的禾苗,急得抓耳挠腮。
“怎么长得这么慢啊,什么时候才能长高呢?”
阿楚在一旁小声对晏辰说:“这禾苗生长有它自己的规律,哪能急得来呢?”
晏辰轻声回应:“所以说,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
农夫在田埂上转来转去,突然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他挽起袖子,开始一棵一棵地把禾苗往上拔。
阿楚看得目瞪口呆,拉了拉晏辰的衣角。
“我的天,他还真这么做了,就不怕把禾苗弄死吗?”
晏辰叹了口气:“他现在满脑子都是让禾苗长高,根本想不到后果。”
农夫拔得不亦乐乎,累得满头大汗,但看着“长高”了的禾苗,心里美滋滋的。
他得意地拍了拍手,收拾好东西回家了,还跟家人炫耀说自己让禾苗长高了不少。
阿楚摇了摇头:“他现在有多得意,明天就会有多失望。”
晏辰牵着她的手:“我们明天再来看看。”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跟着农夫来到了田地里。
远远地,就看到那些被拔过的禾苗全都蔫了,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有的甚至已经枯死了。
农夫看到这景象,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我的禾苗啊,怎么会变成这样啊?”
阿楚看着他伤心的样子,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对晏辰说:“虽然知道他会有这个结果,但看到他这样,还是有点同情。”
晏辰轻声说:“同情归同情,但这教训是他必须要受的,只有这样,他才能明白顺其自然的道理。”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旁边几个农夫在议论。
“听说了吗?村东头的老李,为了让庄稼长得快,用了一种新的肥料,结果庄稼长得可好了。”
“真的假的?那我们也去问问是什么肥料。”
阿楚和晏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阿楚小声说:“原来这个故事里,还有这样的隐藏情节啊,我还以为就只有农夫揠苗助长这一件事呢。”
晏辰若有所思:“每个故事背后,可能都有我们不知道的另一面,就像这个农夫,他或许也是看到别人有好办法,自己才急功近利的吧。”
他们跟着那几个农夫,找到了村东头的老李。
老李正在田地里忙碌,他的庄稼确实长得郁郁葱葱,比别人家的好很多。
老李看到他们,热情地打招呼。
阿楚好奇地问:“李大爷,您这庄稼长得这么好,用的是什么好方法啊?”
老李笑了笑,说:“哪有什么好方法,就是勤浇水,勤施肥,按照庄稼的生长规律来,不急不躁,慢慢等它长大。”
阿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看来还是得脚踏实地啊。”
晏辰点头:“是啊,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好结果。”
看着老李忙碌的身影,再想想那个拔苗的农夫,阿楚感慨道:“同样是种庄稼,态度不同,结果也天差地别。”
晏辰握紧她的手:“做人做事都是这样,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
周围的景象又开始变化,阿楚知道又要离开了。
她对晏辰笑了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收获不小呢。”
晏辰笑着回应:“嗯,希望我们也能记住这个道理。”
再次站稳脚跟时,他们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美丽的花园里。
花园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五颜六色,姹紫嫣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不远处,一个穿着华丽衣裙的女子正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一面镜子,唉声叹气。
阿楚凑到晏辰身边,小声说:“你看她那模样,还有这花园,该不会是《白雪公主》吧?不对,《白雪公主》在排除列表里。”
晏辰仔细观察了一下,目光落在女子头上的饰品上。
“不是《白雪公主》,你看她头上的金步摇,还有这花园的布局,倒像是《镜花缘》里的某个场景,但又不太像。等等,她手里的镜子,还有她的神态,我想到了,是《东施效颦》里的西施。”
阿楚恍然大悟:“对哦,西施有心口疼的毛病,经常会捂着胸口皱着眉,东施看到了就去模仿她。”
正说着,就看到一个长得很丑的女子走了过来,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眉的样子,觉得很美,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捂着胸口,皱着眉头,在花园里走来走去。
结果,周围的人看到她这副模样,都吓得纷纷躲开了。
阿楚忍不住笑了:“你看她,不仅没学到西施的美,反而更丑了,这就是盲目模仿的下场。”
晏辰也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强行模仿别人,只会失去自我,变得不伦不类。”
西施看到东施的样子,并没有嘲笑她,反而温和地说:“姐姐,你不用学我,你有你自己的美。”
东施愣了一下,然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就是觉得你这样很好看,所以才……”
西施笑了笑:“好看的不是动作,而是由内而外的气质,你心地善良,这就是你的美啊。”
东施听了,眼睛一亮,像是明白了什么。
阿楚惊讶地对晏辰说:“原来西施是这样的人啊,我还以为她会很骄傲呢,没想到这么温柔善良。”
晏辰说:“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都是从别人的描述中得来的,但真实的他们,可能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跟着西施和东施,来到了村子里。
看到东施主动帮一位老奶奶挑水,还帮着照看村里的小孩,村民们虽然觉得她长得丑,但对她的态度都很友好。
阿楚感慨道:“你看,大家其实更看重内心,东施虽然长得不好看,但心地好,大家还是很喜欢她的。”
晏辰点头:“是啊,外在的美会随着时间流逝,但内在的美却会一直存在。”
突然,村里传来一阵骚动。
原来是邻村的一个恶霸,听说西施长得美,要来抢人。
村民们都很害怕,纷纷躲了起来。
东施却站了出来,挡在西施面前,对着恶霸说:“你不许欺负西施妹妹!”
恶霸看到东施的样子,吓了一跳,随即哈哈大笑:“哪里来的丑八怪,也敢管我的闲事。”
东施毫不畏惧:“虽然我长得不好看,但我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这样抢人是不对的!”
就在这时,西施突然捂着胸口,疼得弯下了腰。
恶霸见状,正要上前,阿楚突然大喊一声:“Stop!”
恶霸和周围的人都愣住了,一脸懵逼地看着阿楚。
晏辰赶紧解释:“她的意思是,住手!”
阿楚趁机对晏辰说:“怎么办啊,晏辰,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西施被抢走啊。”
晏辰环顾四周,看到旁边有几个木棍,灵机一动。
他捡起木棍,对村民们说:“大家不要怕,我们一起把这个恶霸赶跑!”
村民们被东施和晏辰的勇气鼓舞,也纷纷拿起武器,和恶霸对峙起来。
恶霸见势不妙,吓得赶紧跑了。
村民们欢呼起来,纷纷感谢东施和阿楚、晏辰。
西施也缓过劲来,对他们表示感谢。
阿楚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东施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光芒。
阿楚看着她,对晏辰说:“你看,东施现在多自信啊,比之前好看多了。”
晏辰握紧她的手:“自信的人,永远是最美的。”
周围的景象开始模糊,阿楚知道又要出发了。
她对晏辰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相信自己,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晏辰点头:“而且,内心的美远比外在的美更重要。”
当他们再次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环境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古老的小镇上。
街道两旁的房子都是木质结构,古色古香。
一个穿着长衫的书生,正站在一个摊位前,对着一面镜子出神。
阿楚好奇地走过去,看到那面镜子很普通,但书生却看得津津有味。
她小声对晏辰说:“你看这个书生,对着镜子看这么久,该不会是《买椟还珠》里的那个买主吧?不对,《买椟还珠》在排除列表里。”
晏辰仔细看了看书生,又看了看摊位上的东西,说:“不是,你看摊位上的那些珠宝,还有这个书生的神态,倒像是《邯郸学步》里的寿陵少年,但又不太像。等等,他手里拿着的书,上面写着‘相镜术’,我知道了,这是《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邹忌。”
阿楚恍然大悟:“对哦,邹忌早上起来照镜子,问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他和城北徐公谁美,然后由此领悟出治国的道理。”
正说着,邹忌的妻子走了过来,邹忌指着镜子里的自己,问:“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帅?”
他的妻子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你帅,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邹忌听了,满意地点点头,但又有点不相信。
阿楚在一旁小声说:“他妻子肯定是偏爱他,所以才这么说的。”
晏辰说:“是啊,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赞美,可能都带有主观色彩。”
过了一会儿,邹忌的小妾来了,邹忌又问了她同样的问题。
小妾连忙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您比他帅多了。”
邹忌还是有点疑惑。
第二天,有个客人来拜访邹忌,邹忌又问了客人。
客人笑着说:“徐公不如您帅。”
邹忌更困惑了。
阿楚笑着说:“这下他更纠结了,既想相信大家的话,又觉得有点不对劲。”
晏辰说:“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之处,每个人说的话,都可能带有自己的目的。”
没过多久,城北徐公来到了邹忌家。
邹忌仔细打量着徐公,觉得自己远远比不上徐公帅。
他对着镜子又看了看自己,更加确定自己不如徐公。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在思考这件事。
阿楚和晏辰就在窗外,听着他的自言自语。
“妻子说我帅,是因为偏爱我;小妾说我帅,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帅,是因为有求于我。”
阿楚对晏辰说:“他终于想明白了,不容易啊。”
晏辰说:“有时候,认清自己,比听别人的评价更重要。”
第二天,邹忌上朝,把这件事告诉了齐王,还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多听不同的意见,不要被身边的人蒙蔽。
齐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命令一下,很多人都来给齐王提意见,齐国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强大。
阿楚感慨道:“邹忌真的很聪明,能从一件小事领悟出治国的大道理。”
晏辰说:“是啊,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其实都蕴含着大智慧,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了。”
他们在齐国待了一段时间,发现齐国虽然强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一次,他们看到几个官员在偷偷摸摸地做交易,似乎在囤积粮食,准备抬高粮价。
阿楚气愤地说:“这些人太过分了,竟然趁着国家安定,想发国难财!”
晏辰皱着眉头:“看来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蛀虫存在,就算是在这样的故事里,也不例外。”
他们想把这件事告诉齐王,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联系齐王。
正在发愁的时候,遇到了邹忌。
邹忌看到他们,笑着打招呼。
阿楚赶紧把他们看到的事情告诉了邹忌。
邹忌听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多谢你们告诉我这件事,我一定会禀报齐王,严惩这些人。”
果然,没过多久,那些囤积粮食的官员就被抓了起来,粮食价格也恢复了正常。
百姓们都拍手称快。
阿楚笑着说:“没想到我们还能在这个故事里,做一件好事。”
晏辰捏了捏她的脸:“我的阿楚,本来就很善良。”
阿楚脸红了,轻轻推了他一下:“别闹。”
周围的景象又开始变化,阿楚知道他们又要离开了。
她对晏辰说:“这个故事让我明白,要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话,还要有敢于进谏的勇气。”
晏辰点头:“而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正义,不能被利益诱惑。”
再次睁开眼,他们来到了一个湖边。
湖水清澈见底,岸边有一棵大柳树,随风摇曳。
一个穿着蓑衣的渔夫,正坐在湖边钓鱼,神情专注。
阿楚走到渔夫身边,看了看他的鱼钩,惊讶地说:“你的鱼钩怎么是直的?而且没有鱼饵?”
渔夫笑了笑,说:“我钓鱼,不在乎能不能钓到鱼,在乎的是这个过程。”
晏辰在一旁恍然大悟:“我知道了,这是《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阿楚也反应过来:“对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就是他。”
姜太公一边钓鱼,一边哼着小曲,看起来悠闲自在。
阿楚好奇地问:“姜太公,您一直在这里钓鱼,难道不觉得无聊吗?”
姜太公笑着说:“不无聊啊,钓鱼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很多事情。”
晏辰也在旁边坐下:“您是在等周文王吧?”
姜太公看了晏辰一眼,点了点头:“是啊,我在等一个能懂我,能让我施展才华的人。”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一群人簇拥着一个气度不凡的人走了过来,正是周文王。
周文王看到姜太公在用直钩钓鱼,觉得很奇怪,于是上前搭话。
两人聊了起来,越聊越投机。
周文王发现姜太公很有才华,于是邀请他辅佐自己。
姜太公欣然答应。
阿楚激动地对晏辰说:“来了来了,他们要一起回去了,然后姜太公就会帮助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
晏辰也很激动:“这可是改变历史的时刻啊。”
他们跟着周文王和姜太公一起回到了王宫。
周文王对姜太公非常信任,什么事情都和他商量。
姜太公也不负所望,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让周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阿楚看着姜太公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忍不住对晏辰说:“姜太公真的很厉害,年纪这么大了,还有这么大的抱负和才华。”
晏辰说:“有志不在年高,只要有才华,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
在周国待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周国虽然在发展,但也面临着商朝的威胁。
商朝的纣王非常残暴,经常欺压百姓,还杀害了很多忠臣。
有一次,他们看到几个从商朝逃过来的百姓,身上伤痕累累,诉说着纣王的暴行。
阿楚心疼地说:“这些百姓太可怜了,纣王太可恶了。”
晏辰叹了口气:“所以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伐纣,是顺应民心的事情。”
他们也想为伐纣出一份力,于是把自己知道的一些现代知识,比如简单的阵法、急救方法等,告诉了姜太公。
姜太公很惊讶,对这些知识很感兴趣,认真地记了下来。
“多谢你们,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太有用了。”
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决定伐纣。
出兵那天,士气高昂,百姓们都纷纷前来送行。
阿楚和晏辰也站在人群中,看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
阿楚激动地说:“这就是正义之战,一定会胜利的!”
晏辰握紧她的手:“嗯,邪不压正,这是永恒的真理。”
伐纣的过程很顺利,在牧野之战中,周武王的军队大败商军,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天下终于太平了,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阿楚感慨道:“真是不容易啊,经历了这么多战争,终于迎来了和平。”
晏辰说:“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他们在周朝待了一段时间,发现周朝虽然建立了,但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有一次,他们看到一些贵族仗着自己的身份,欺压百姓。
阿楚生气地说:“这些人怎么这样,刚建立的王朝,就开始作威作福了。”
晏辰说:“这就是人性的贪婪吧,权力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
但他们也看到了很多积极的一面,比如周武王和姜太公一直在努力制定各种制度,改善百姓的生活。
姜太公还经常微服私访,了解百姓的需求。
阿楚笑着说:“有这样的君主和大臣,周朝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晏辰点头:“希望如此。”
一天,他们在湖边散步,看到姜太公又在钓鱼,还是用的直钩。
阿楚走过去,问:“姜太公,现在天下太平了,您还钓鱼啊?”
姜太公笑了笑:“钓鱼是我的爱好,和天下太平不太平没关系。”
晏辰说:“您现在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姜太公摇了摇头:“天下太平只是暂时的,治理国家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
周围的景象开始变得模糊,这一次,阿楚没有感到不舍,反而觉得很平静。
她看着晏辰,笑了笑。
晏辰也看着她,眼神温柔。
阳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