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 > 第179章 吴县直播奏对

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 第179章 吴县直播奏对

    有了如此完善的全面布局,鲁肃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施为了。

    海盐、乌伤两地,两郡最重要的经济重镇,战事一起,立刻就把两郡的目光聚焦到两镇。

    孙策调来朱治,两军一齐,在绝对强大的武力面前,很快攻取乌伤。

    太史慈凭借绝对优势的武备,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盐场控制住。

    建设兵团培养出的大批骨干力量,分派到各地,以金钱开道。

    那些没见过钱,也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平民,瞬间就被巨大的利益所吸引。

    都知道闷声发大财的道理,穷人之间相互串联。

    纵使没有不透风的墙,被当地富绅知晓后,派兵前去阻拦。

    刘昊收到消息,立即下令张飞派兵前去攻打附近的城池。

    派出去阻拦平民的兵,见兵临城下,担心送命,果断逃到山里,投奔严白虎去了。

    很快,吴会两地,内外交困之下,已经接近完全失控。

    直到八月初一,各地百姓,就近往丹阳郡、长江、淞江、之江、鄮县沿海方向的预定地点,集体迁移。

    一夜之间,百万民众,集体在原来的田地间消失。

    各路百姓汇聚成群,越聚越多。

    且各路都有兵马接应。

    出城阻拦的官兵,对面数倍数十倍于己的人流,冷汗直流。

    “尔等是想造反不成?”

    建设兵团的人:“将军,非是我等想要造反,实在是日子过不下去了,只能逃荒到别处。”

    “这里既无天灾也无人祸,逃的哪门子的荒?”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更好谋生的去处,我们自然想去过好日子,将军,莫怪在下多嘴,我们这么多人,既有兵又有将,将军是无论如何也阻拦不住的,打将起来,将军必败,而将军回去又无法交差,与其如此,不如随我等一起,另谋高就,至少能留下一条命不是。”

    “哼!一群乌合之众,敢巧言糊弄本将!我看你是找死!”

    书生见对方拔剑,退回人群中,振臂一呼:

    “诸位父老,这群吃人不吐骨头的狗官,不许我等讨活路,非要将我等活活饿死在此地,给他们当牛做马,为奴为卑不可,现在见我等有了好的去处,便要将我等斩杀在此,老少爷们儿们,为了我们的父老,为了我们的姐妹,我们不能引颈待戮,拿起家伙事儿,跟他们干了!”

    无数男人,举起锄头,蜂拥而上。

    官军见这群刁民,人数太多,如同潮水一般涌来,这如何抵御。

    领头的拨马便逃。

    余众见状,纷纷跟着跑路。

    就在这时,对面来了一队骑兵,打着“替天行道”大旗。

    “燕人张飞在此!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小将见对方人数不多,只三百余骑。

    留下来恐怕被愤怒的百姓打死,不作停留,率军冲过去,挺枪就刺。

    “看枪!啊——”

    被张飞一矛刺于马下。

    余众见状,纷纷放下武器下跪求饶。

    “想活命的,跟随众人一齐往那边去,有家小无法离开的,速速把路让开,否则吃俺一矛!”

    五百来兵马,一半拿起武器混进人流里,跟随一起另谋高就,一半连滚带爬的逃之夭夭。

    张飞:“尔等往那边去,自有兵马接应于你。”

    “多谢将军相助。”

    “嗯,快去吧。”

    说罢带着三百余骑,往别处接应而去。

    赵成、许褚等人,纷纷把精兵化整为零,以四百人的部曲为一个单位,四处接应。

    而吴郡、会稽郡的主力,还在攻打海盐、乌伤两地。

    等许贡、王朗两名太守,收到消息时,人已经全部迁到几处聚集地。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黄盖攻取了长江沿岸的丹徒城;

    刘昊攻取了淞江入海口附近的娄县,距离吴郡港18里;

    钱唐本就是孙策家将朱治的地盘;

    周仓攻取了鄮县;

    关羽攻取了阳羡;

    人员全部迁到这几座县城,屯扎在城内城外。

    两名太守听闻,一夜之间两郡之民尽数迁走,顿时心里拔凉拔凉的。

    什么人,拥有如此恐怖的调度能力,百万之民,说给调走就给调走了?

    没有民,还如何治理本郡?

    收复经济重镇又有何用?

    就在两名太守,各种举旗不定,是罢兵言和,还是举旗投降之际,有人来报,辽东安乐王,驾临吴县,命两名太守,速去吴县见驾。

    两人只得各自罢兵。

    马不停蹄的赶往吴县。

    于城外,王朗与许贡碰面。

    就见吴县城头上,竖起“汉、安乐王、刘”的旗帜。

    守军已经换成张飞的人马。

    许贡下令,大军于十里外屯扎,与王朗二人,前去面见安乐王。

    太守府里,郡吏都在,只是多出几张陌生的面孔。

    专程远道调来的荀彧是他认识的。

    此外就是鲁肃、赵成、许褚、张飞。

    还有一个女子,手里拿着个小本本,正是蔡琰蔡昭姬,奉命前来对吴郡一事采访。

    许贡:“文若何时来的?可是随安乐王一同到此?”

    “奉安乐王之命特地前来。”

    “不知此来何事?可是为吴郡在姓一事?”

    “然也。”

    “安乐王也知吴郡百姓被人掠走一事?”

    “不,并非掠走,而是迁走。”

    二人顿觉不妙,这是安乐王的手笔啊。

    王朗:“安乐王这是为何?”

    就听后面传来一个声音:“为了公道!”

    人声落处,刘昊从后门进来。

    如今已换上安乐王的青龙袍,腰悬宝剑,迈着四方步而入。

    这里长年与安乐国贸易往来,家具陈设已经与安乐国相仿。

    刘昊当仁不让的一屁股坐到正中间的主位上,坐到一半没坐下去,把宝剑摘下来才坐好。

    二人急忙参拜。

    “参见安乐王殿下。”

    “免了。”

    王朗:“不知安乐王所说的公道是何意?”

    “你是王朗王景兴?”

    “正是下官。”

    这货是三国时期着名的重臣,经学家。

    其生平最着名的事件就是,被诸葛亮活活骂死在阵前。

    “早就听闻王景兴之大名,以学富五车,饱读诗书而闻名天下。”

    王朗胸中的优越感陡然而升,不禁挺了挺腰杆。

    “哪里哪里,坊间谬传而已,都是天下文人抬举罢了。”

    “本王请二位前来,只为奏对,不为其他,请坐,看茶。”

    二人拜谢落坐,上来茶水。

    与此同时,几名少男少女,在刘昊跟二人的案前一通忙碌,调试麦克风,向二人讲解此次广播直播的原理。

    二人顿感压力倍增。

    广播二人都听说过,此次奏对,是想用广播,传播至全天下啊。

    这可要小心应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