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春山烟雨:九帝姬称帝还不叫官家 > 第395章 童德高,景莱和高转的落幕

春山烟雨:九帝姬称帝还不叫官家 第395章 童德高,景莱和高转的落幕

    宋锦文可以在禅让后选择修道,但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尽管宋荣承有意赐死童德高,但他还是行事谨慎,最终以结党营私的罪名,将童德高流放到岭南。

    此时的童德高,在之前与恒古王朝的战争中战败后,已被剥夺了兵权。原本这只是宋锦文对他的轻微惩罚,然而如今宋荣承想要清算他,就变得容易许多了。

    当童德高得知自己有可能被赐死时,他已经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

    然而,前来传旨的人却告诉他:“童枢密使,您误会了。现在百姓们对您的意见很大,所以才决定将您流放到岭南。而且,您是自己去岭南,到了那里也不用干活,只是做做样子罢了。”

    听到这番话,童德高稍稍松了口气。他心想,自己之前战败确实让百姓们怨声载道,去岭南走一趟,让百姓们消消气,倒也未尝不可。于是,他便带着几个随从,朝南边的岭南出发了。

    他以为这不过是新帝借流放平息民怨的权宜之计,遂带着随从踏上南行之路,却不知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杀局。

    谁能料到,当他按照规定抵达为他安排的南雄时,本以为尘埃落定,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变故。

    宋荣承卡着点又追加了十条童德高的罪名,让人带兵两百日夜兼程赶去南雄杀他。

    在南雄的驿站里,童德高望着四周如临大敌般包围着驿站的士兵,心中已然明了,这些人此番前来,目标正是自己。

    他缓缓走到门口,脸上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朗声道:“哟呵,瞧这阵仗,可真是够大的啊!难不成咱家我就如此可怕不成?”

    站在最前方的将领见状,手持长枪,直指童德高,怒喝道:“阉狗,休要在此胡言乱语!今日便是你的死期,你给我乖乖站好,听我宣读你的罪状!”

    童德高闻言,不仅没有丝毫惧色,反而突然间纵声大笑起来,笑声震耳欲聋,仿佛整个驿站都在为之颤抖。

    笑罢,他止住笑声,冷眼看着那将领,缓声道:“罪状?哈哈,我童德高的确有罪,可若要论及让我命丧黄泉的缘由,却绝非这些摆在明面上的罪名!”

    话一说完,他猛地倚靠在墙上,右手迅速从腰间摸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

    紧接着,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将匕首猛地刺进自己的胸口,然后顺势往下一划,只听得“嘶啦”一声,他的腹部瞬间被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如泉涌般汩汩流出。

    然而,这恐怖的一幕并未结束。童德高面不改色,左手竟伸进那道触目惊心的伤口里,摸索了一阵后,猛地掏出一颗还在微微跳动的心脏。他紧紧握住这颗心脏,仿佛它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一般。

    突然间,童德高像是用尽全身力气一般,狠狠地捏住那颗心脏。只听“啪”的一声脆响,那颗原本还在跳动的心脏,瞬间被捏得粉碎,鲜血四溅。

    如此血腥残忍的场面,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半晌都无法回过神来。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几个胆子稍大些的士兵,战战兢兢地走上前去,颤抖着将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的首级割了下来。

    另外一边景莱更惨,同样是流放岭南,他走到半路就死了,不是被人杀死而是饿死了。

    他手上不缺钱,流放之初仍十分张扬,他把平日搜刮来的钱财装了满满一大船,认为只要有钱什么事都可以办。

    然而他想错了,对于他这个巨贪大恶的奸人,从汴梁到岭南的路上,人们不卖给他“食饮之物”,且辱骂无所不至。

    毕竟老百姓可不管你变法失败有什么苦衷,反正就知道你的变法让他们受害了,而且你自己不干净。

    除了变法失败这一原因外,景莱如此招人怨恨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曾经推行过一种名为“什一当十钱”的货币政策。

    具体来说,他将三个铜板熔化后重新铸造成一个大钱,并下令这种大钱可以当作十个铜板来使用。

    如此一来,朝廷在征收赋税时,收取十个铜板,然后花一个铜板的火耗将其重新铸造成大钱,就相当于手中有了三十个铜板。

    这种做法实际上等同于变相地掠夺百姓的财富。毕竟,官府在征收赋税时收取的是小钱,而在购买物品时却使用当十钱,这无疑会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更为糟糕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景莱又突然下令废止这种大钱,并且规定老百姓手中持有的这种大钱只能按照重量兑换成三个铜钱。

    这样一来,老百姓不仅在之前的交易中遭受了损失,而且在兑换过程中也同样亏损严重。

    他们手中原本价值十个铜板的大钱,现在却只能换回三个铜板,这无疑让他们对景莱的恨意愈发深重。

    变法得罪人了还想全身而退,有一点是必须的那就是清廉,但是景莱绝对和清廉两个字不沾边。

    到了潭州,没人让他住店,所以无处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庙里。

    八十岁高龄的景莱实在是忍不了这种羞辱,在又饿又气中一命呜呼了。

    在此一个月后,高转也突发恶疾,死在了汴梁城的牢房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