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第252章 半夜才停笔,英儿心声急
热门推荐:
修仙大佬重回七十年代混日子
中古战锤:救世鼠辈
来自一位盗墓者的自传
巅峰青云路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
极品透视之流氓天眼
我接受联姻离开后,言总哭红眼
校花女神从无绯闻,直到他出山
元传
没等朱元璋说明原因,牛谅笔直地跪下了。
“陛下,臣有罪!”
朱元璋撇了撇嘴。
还来这一套?
看来刚才毛骧下手太轻了。
要不是本该继任牛谅这个礼部尚书的吕本死了,暂无后继之人,他还真想亲手试试荆条的倒刺利不利!
还有刚才抬着丁斌离开的那群官员,暂时也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选着能用的用。
相信这次吃完亏,他们下次做事会谨言慎行,不再挑战皇权的决断力了。
朱元璋审视着跪在地上的牛谅,饶有兴趣的问。
“爱卿何错之有啊?”
“臣身为礼部尚书却不知礼数,冒犯陛下,臣保证绝不再犯,望陛下恕罪!”
牛谅当即行了个叩拜大礼。
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形势所迫,朱元璋念在他认错挨打的态度很积极,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
“行了,咱知道你有改过的心,跪着说话吧。”
“谢陛下。”
牛谅手双撑地刚站起来。
见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盯着地面。
他反应过来,立即又跪下了。
朱元璋这才满意一笑,直入主题说起了正事。
“咱想给吴王换个封号。”
牛谅还以为是新官制的礼部有何变动,他刚才不在殿内,没赶上趟,陛下特意留下来告知他。
没想到,竟是为了给五皇子朱橚改封号。
牛谅困顿不已。
“陛下为何要给吴王殿下换封号?”
朱元璋眉毛一挑,心说:咱这不是让你找理由吗?
朱元璋不说话,牛谅稍微一琢磨,就知道自己问错了话。
身为礼部尚书,对于一些字眼十分的敏感,由于“吴王”这个封号,朱元璋曾经用过,当初给五皇子确定这个封号时,前任礼部尚书还曾提出来这一点,被朱元璋斥责小题大做。
如今轮到牛谅,他猜不透朱元璋的心思,只能小心翼翼的重新开口询问。
“陛下可有新的封号了吗?”
“周王。”
这个封号把牛谅吓了一跳。
虽然它没有和陛下撞称呼的尴尬,但周字意义非凡,只能再次询问。
“陛下还打算增加周王殿下的封地吗?”
周曾是许多国家的国号,它代表的寓意也很广大。
朱元璋知道自己改封号的事,实在难以让人揣摩心思,只能提点牛谅。
“五皇子喜欢研究草药,咱就寻思着,这草药满山遍野都是,用周字是想让五皇子能够去往更多的地方。”
原来如此!
牛谅松了口气,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
他还以为陛下刚给太子分了兵权,确认了不会更改储君,转头就给五皇子改封号加封地,扶持另一路皇子党呢。
陛下想让这些兄弟们怎么干那是陛下的事,可别让太子误会是他这个礼部尚书在里面瞎鼓捣就行。
如今明白了陛下的用意,牛谅也懂了陛下想让他真正解决的事。
“陛下,五皇子因事即将离宫,却无法就藩,为了感念寄托陛下对五皇子的殷切希望,特由吴王改封为周王,代表五皇子能够周游各地,不局限于受封的吴地,这样可好?”
许多事只需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哪怕是五皇子自己,只怕也不会想深究。
朱元璋心道,果然术业有专攻,只要敲打一下牛谅,能把这老小子用到钢刃上。
“哈哈哈!”
朱元璋亲自扶起牛谅。
“爱卿说得好,下次记住了,不该说的话别说,免得替别人承担罪过。”
“是是……不是……陛下,臣绝对没有下次了!”
改官制这么大的事,陛下没用韩国公,而是用的刘伯温。
就凭刘伯温准备当孤臣,不再维护浙东文官集团的模样,再加上新官制的作用,往后他这个礼部尚书,除了对陛下负责以外,不用再对哪个顶头上官卑躬屈膝。
他还抱啥团?
抱着陛下这一条大腿就够用了!
朱元璋见牛谅的眼神越来越清澈,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
“行了,除了给老五改封号,咱也没别的事跟你说,你回礼部衙门办差去吧。”
“是,臣告退。”
“等等!”
朱元璋招了招手,牛谅立即小跑回来。
“陛下还有何事吩咐?”
“礼部今日送来的奏疏比平时多不少,最近没有外宾往来,没有祭天大典,咱才知道礼部平时这么多事啊。”
牛谅心虚的舔脸一笑。
“请陛下放心,臣这就回去告诉下官们,往后奏疏捡要紧的事说。”
“字也写少些,别写没用的车轱辘话。”
“是是!”
打发走了牛谅。
朱元璋又让毛骧去打听打听,丁斌摔得怎么样了。
当得知丁斌被送到丁家马车时,丁家下人险些没认出丁斌来,奉天大殿里响起爽朗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
朱元璋心情愉快,去了趟东宫,跟睡着的乖孙,说了说今日的趣事。
又去了坤宁宫,把李善长教唆官员,想争当丞相的野心告诉了马皇后。
闲着没事,还和马皇后一起种了会儿菜,锄了会儿草。
累了吃过多午膳睡了个难得的午觉,傍晚时分走进华盖殿,看到堆在他桌案前,那小山般的奏疏,他笑不出来了。
“标儿,这是什么意思?”
“回父皇,这是让你确认一下,儿臣分类批阅的轻重缓急,还有自行处理的部分,与你想的对不对的意思。”
“……”
朱元璋感受到了好大儿对他身为皇帝的尊重。
就是没感到对他身为父亲的半点儿孝心。
什么叫乐极生悲?
这就是!
“咱不会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得呆在华盖殿批奏疏吧?”
“儿臣会陪着父皇的。”
“……”
朱元璋看到标儿笔架秃了头的一毛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连忙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翻阅起奏疏来。
翻着翻着,他不时抬头往东宫看了过去,心里叫苦。
乖孙!
救救咱!
咱不想当劳模!
……
“啊欠!”
朱雄英半夜醒来,灌了一嘴的凉风。
把凉风带进殿内的朱标,见状苦涩一笑。
“英儿,对不起,把你吵醒了。”
常氏一边给他换上便服,一边低声叮咛他。
“殿下,你下次批奏疏再批这么晚,就别来回奔波了,在华盖殿歇着就行。”
“父皇还没看完奏疏,今晚他歇在那里,我可不想陪着父皇,等到明日天不亮,就被送来的新奏疏埋没。”
朱标暗叹一声,看到英儿正乖巧地自己扯着被踢飞的薄被,睁着圆眼认真地听他讲话,眉头紧锁的模样像是在思考着国家大事,他忍俊不禁,揶揄一声。
“英儿想什么呢?想得这么入迷?难道是想着赶紧长大,帮为父批奏疏吗?”
【不不不!】
朱雄英在心里呐喊。
朱标猝不及防,被三个字震得心头一颤。
他没想到,英儿居然真的能够听懂自己说的话,还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而让他更加震惊的是……
“陛下,臣有罪!”
朱元璋撇了撇嘴。
还来这一套?
看来刚才毛骧下手太轻了。
要不是本该继任牛谅这个礼部尚书的吕本死了,暂无后继之人,他还真想亲手试试荆条的倒刺利不利!
还有刚才抬着丁斌离开的那群官员,暂时也只能矮子里面拔将军,选着能用的用。
相信这次吃完亏,他们下次做事会谨言慎行,不再挑战皇权的决断力了。
朱元璋审视着跪在地上的牛谅,饶有兴趣的问。
“爱卿何错之有啊?”
“臣身为礼部尚书却不知礼数,冒犯陛下,臣保证绝不再犯,望陛下恕罪!”
牛谅当即行了个叩拜大礼。
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形势所迫,朱元璋念在他认错挨打的态度很积极,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
“行了,咱知道你有改过的心,跪着说话吧。”
“谢陛下。”
牛谅手双撑地刚站起来。
见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盯着地面。
他反应过来,立即又跪下了。
朱元璋这才满意一笑,直入主题说起了正事。
“咱想给吴王换个封号。”
牛谅还以为是新官制的礼部有何变动,他刚才不在殿内,没赶上趟,陛下特意留下来告知他。
没想到,竟是为了给五皇子朱橚改封号。
牛谅困顿不已。
“陛下为何要给吴王殿下换封号?”
朱元璋眉毛一挑,心说:咱这不是让你找理由吗?
朱元璋不说话,牛谅稍微一琢磨,就知道自己问错了话。
身为礼部尚书,对于一些字眼十分的敏感,由于“吴王”这个封号,朱元璋曾经用过,当初给五皇子确定这个封号时,前任礼部尚书还曾提出来这一点,被朱元璋斥责小题大做。
如今轮到牛谅,他猜不透朱元璋的心思,只能小心翼翼的重新开口询问。
“陛下可有新的封号了吗?”
“周王。”
这个封号把牛谅吓了一跳。
虽然它没有和陛下撞称呼的尴尬,但周字意义非凡,只能再次询问。
“陛下还打算增加周王殿下的封地吗?”
周曾是许多国家的国号,它代表的寓意也很广大。
朱元璋知道自己改封号的事,实在难以让人揣摩心思,只能提点牛谅。
“五皇子喜欢研究草药,咱就寻思着,这草药满山遍野都是,用周字是想让五皇子能够去往更多的地方。”
原来如此!
牛谅松了口气,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
他还以为陛下刚给太子分了兵权,确认了不会更改储君,转头就给五皇子改封号加封地,扶持另一路皇子党呢。
陛下想让这些兄弟们怎么干那是陛下的事,可别让太子误会是他这个礼部尚书在里面瞎鼓捣就行。
如今明白了陛下的用意,牛谅也懂了陛下想让他真正解决的事。
“陛下,五皇子因事即将离宫,却无法就藩,为了感念寄托陛下对五皇子的殷切希望,特由吴王改封为周王,代表五皇子能够周游各地,不局限于受封的吴地,这样可好?”
许多事只需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哪怕是五皇子自己,只怕也不会想深究。
朱元璋心道,果然术业有专攻,只要敲打一下牛谅,能把这老小子用到钢刃上。
“哈哈哈!”
朱元璋亲自扶起牛谅。
“爱卿说得好,下次记住了,不该说的话别说,免得替别人承担罪过。”
“是是……不是……陛下,臣绝对没有下次了!”
改官制这么大的事,陛下没用韩国公,而是用的刘伯温。
就凭刘伯温准备当孤臣,不再维护浙东文官集团的模样,再加上新官制的作用,往后他这个礼部尚书,除了对陛下负责以外,不用再对哪个顶头上官卑躬屈膝。
他还抱啥团?
抱着陛下这一条大腿就够用了!
朱元璋见牛谅的眼神越来越清澈,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
“行了,除了给老五改封号,咱也没别的事跟你说,你回礼部衙门办差去吧。”
“是,臣告退。”
“等等!”
朱元璋招了招手,牛谅立即小跑回来。
“陛下还有何事吩咐?”
“礼部今日送来的奏疏比平时多不少,最近没有外宾往来,没有祭天大典,咱才知道礼部平时这么多事啊。”
牛谅心虚的舔脸一笑。
“请陛下放心,臣这就回去告诉下官们,往后奏疏捡要紧的事说。”
“字也写少些,别写没用的车轱辘话。”
“是是!”
打发走了牛谅。
朱元璋又让毛骧去打听打听,丁斌摔得怎么样了。
当得知丁斌被送到丁家马车时,丁家下人险些没认出丁斌来,奉天大殿里响起爽朗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
朱元璋心情愉快,去了趟东宫,跟睡着的乖孙,说了说今日的趣事。
又去了坤宁宫,把李善长教唆官员,想争当丞相的野心告诉了马皇后。
闲着没事,还和马皇后一起种了会儿菜,锄了会儿草。
累了吃过多午膳睡了个难得的午觉,傍晚时分走进华盖殿,看到堆在他桌案前,那小山般的奏疏,他笑不出来了。
“标儿,这是什么意思?”
“回父皇,这是让你确认一下,儿臣分类批阅的轻重缓急,还有自行处理的部分,与你想的对不对的意思。”
“……”
朱元璋感受到了好大儿对他身为皇帝的尊重。
就是没感到对他身为父亲的半点儿孝心。
什么叫乐极生悲?
这就是!
“咱不会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得呆在华盖殿批奏疏吧?”
“儿臣会陪着父皇的。”
“……”
朱元璋看到标儿笔架秃了头的一毛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连忙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翻阅起奏疏来。
翻着翻着,他不时抬头往东宫看了过去,心里叫苦。
乖孙!
救救咱!
咱不想当劳模!
……
“啊欠!”
朱雄英半夜醒来,灌了一嘴的凉风。
把凉风带进殿内的朱标,见状苦涩一笑。
“英儿,对不起,把你吵醒了。”
常氏一边给他换上便服,一边低声叮咛他。
“殿下,你下次批奏疏再批这么晚,就别来回奔波了,在华盖殿歇着就行。”
“父皇还没看完奏疏,今晚他歇在那里,我可不想陪着父皇,等到明日天不亮,就被送来的新奏疏埋没。”
朱标暗叹一声,看到英儿正乖巧地自己扯着被踢飞的薄被,睁着圆眼认真地听他讲话,眉头紧锁的模样像是在思考着国家大事,他忍俊不禁,揶揄一声。
“英儿想什么呢?想得这么入迷?难道是想着赶紧长大,帮为父批奏疏吗?”
【不不不!】
朱雄英在心里呐喊。
朱标猝不及防,被三个字震得心头一颤。
他没想到,英儿居然真的能够听懂自己说的话,还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而让他更加震惊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