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第271章 东征的失败经验,父皇也能听到英儿心里话?
热门推荐:
星际寻宝直播地球篇
我在木叶修长生
至尊红颜,我召唤群雄立无上神朝
规则怪谈?精神病的她给诡异洗脑
科科科科科科科科学斩神!
惊!娱乐圈花瓶重生去做学神了
贤妻良母操劳死,重生摆烂赢麻了
一只麻雀在S级副本里安家了
一边读书一边修行
刘敏看着朱标一起长大的,见惯了太子殿下喜怒不形于色的反应。
像这种见鬼的表情,他也是第一次见,不免好奇,燕王殿下只是冲陛下撒个娇而已,自家殿下怎么这么大反应?
“殿下,要叫住燕王殿下吗?”
“不……”
没等朱标回答清楚,走到殿门口的朱棣,转身朝着他挥了挥手。
“大哥,下次我再来找你和乖侄儿玩!”
“嗯……”
朱标蚊子嗡嗡似地应了一声,见四弟站在门口没走,重重地点了点头,像平时一样叮咛他。
“路上慢些,做事的时候别毛躁。”
“大哥你真爱操心。”
朱棣嘴上这么说着,但脸上却笑开了花。
他看到大哥脸色不太对,还以为和父皇的秘密被大哥知道了,担心他远航到倭国的安危呢。
看来是他想太多了。
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朱标,在目送四弟离开后,视线定格到了自己的儿身身上。
他真想问问英儿,明成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他绝不相信,四弟会当皇帝。
除非父皇死了,他死了,连英儿都死了,他这一脉一个不剩,不然,四弟怎么能用明成祖这样的称号?
【爹,你看我干什么?】
【刚才四叔蹭我一脸果汁,难道爷爷没擦干净吗?】
要脸的奶娃娃,伸出小手胡乱地抹着脸。
满腹疑虑的朱标,看到儿子那肉嘟嘟的小脸,心情稍微轻缓了许多。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问不出什么东西来,此事还得从长计议,慢慢地套一套英儿的话,问清楚明成祖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标站起身来,朝着自己的儿子伸出双手。
谁知,朱雄英习惯性地先向朱元璋伸出了小手。
“爷爷!”
“……”
刘敏偷偷瞄了一眼,一屁股重新落坐,脸色黑得像抹了层灰似的太子殿下,既同情又觉得好笑。
皇孙和陛下亲近是好事,但这对爷孙俩好得,排到了太子殿下前头去,就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唉唉!”
朱元璋连声应着,急忙将羊皮卷卷起来,塞进抽屉里又用钥匙上了锁。
倒不是地图珍贵,因为他已经让人临摹了好几份,等着老四离京的时候带走。
也不是他不放心殿里走动的人,而是去倭国挖矿的事,确实不宜让太多人知道,因此减少与别人接触是最好的防范手段。
放完羊皮卷,朱元璋连忙一路小跑向他的乖孙。
此时,春雨等人已经将摇篮抬了进来,常氏为了避嫌,便将朱雄英放进了摇篮里。
【我还不困!】
【我想知道爷爷到底给四叔资助了多少银子!】
【打倭寇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没有足够的银子支撑,那战船可到不了倭国!】
对于乖孙的这个判断,朱元璋并不觉得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切断南宋海上贸易补给线,曾派使者前去倭国,让他们归附于当时的“大元”统治。
原本一直归附中原的倭国,早已在镰仓幕府的控制下,武士阶层逐渐壮大,因常年没有外来敌人入侵,自诩是“神国”,根本不理会忽必烈派去的使者。
后来元朝建立,对于忽必烈要将他们天皇,封为国王,更是不满,此后两地关系就陷入水火,切断了官方往来。
最后一批前往倭国的使者赵良弼,在回国面见忽必烈时,曾报告说:其民俗狠勇嗜杀。
于是。
忽必烈更加坚定了,要用武力征服这座小岛的决心。
这么做,一是因为忽必烈要推行“四海为家”的政治大方向,不可能让一个小岛国蹬鼻子上脸,二是因为南宋降将降兵太多,不消耗一下,转移矛盾会发生大事。
于是,东征开始。
一切都很顺利,就在即将得胜时,遇到了“妖风”。
惨败。
还是惨败。
倭国人将此视为“神风”助阵,忽必烈不服,隔了一段时间再战。
结果,在一个坑里跌倒了好几次,最终把后勤耗穿了,没能实现征服小岛的愿望。
“乖孙,你这脸色怎么这么黑呢?”
【我的脸上果然有脏东西。】
朱雄英伸手摸着,就听朱元璋叹息一声。
“你是不是也担心你四叔,会跟元世祖打倭国一样,屡战屡败?”
对于忽必烈征战倭国的事情,朱元璋有所耳闻,也在书上看过只言片语。
但是,由于缺乏详细的记载,许多事情还多了些粉饰元世祖尊严的装饰词语,没啥实际经验价值,而且朱元璋一直以先北征蒙古为首要目标,还真没怎么重视那座小岛,关于那些战役失败的原因,书上既没写清楚,他也没从字缝里看明白。
好在。
有乖孙呢!
咱听乖孙给咱总结!
朱元璋伸出手要抚摸朱雄英的头顶。
正在思考问题的朱雄英,十分不给面子地偏了偏头。
【爷爷,真不是不想让你摸,而是我的胎毛也没长几棵,再拔就拔光了。】
朱元璋悻悻然地缩回手来,继续替老四卖惨。
“乖孙,你说要是你四叔驾着船去打倭寇,万一遇到妖风怎么办?”
要是朱元璋亲自领兵,他就要试试,所谓的倭国神风和龙气护体,到底哪个更厉害。
可老四不是……诶!等等!
咱记得老四上次在来福客栈遇险,好像也有风势助阵。
这东西,难道也能家传?
【爷爷,什么妖风神风的,那叫台风,是刘必烈他们不懂这个,到时候你给四叔指派几个钦天监会看气象的人去助阵,还有,刘必烈东征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
朱雄英的心声,到此戛然而止,可把朱元璋给愁坏了。
是什么?
乖孙你倒是快说啊!
还有,忽必烈什么时候改姓刘的?
咱怎么不记得史书上有这回事呢?
朱元璋正着急呢,就听乖孙在颤声大叫。
【我爹的气场好可怕!】
【不会是爷爷说话太大声,而且光说车轱辘话,把正在批奏疏的太子爹给惹烦了吧?】
【我爹终于要开始整顿老朱,撂挑子不干了吗?】
朱标时常因为跟不上英儿小脑袋瓜里,那些活蹦乱跳的想法,为英儿未来的教育问题发愁。
而朱元璋这个利用别人儿子给自己出主意的父皇,此时有些心虚。
“标儿,你来就来吧,怎么也不出个声儿?”
朱标顿时有种被人倒打一耙的冤屈感。
大家都在一间殿堂里,他又没出去,还不能来回走动了?
再者说,要不是父皇和英儿,你一言我一语地无障碍交流,他也不会放下手头的正事,凑近来听听他们爷孙俩在聊什么。
聊得这么欢。
让他都不禁怀疑,是不是父皇像他一样,也能听得见英儿的心里话!
像这种见鬼的表情,他也是第一次见,不免好奇,燕王殿下只是冲陛下撒个娇而已,自家殿下怎么这么大反应?
“殿下,要叫住燕王殿下吗?”
“不……”
没等朱标回答清楚,走到殿门口的朱棣,转身朝着他挥了挥手。
“大哥,下次我再来找你和乖侄儿玩!”
“嗯……”
朱标蚊子嗡嗡似地应了一声,见四弟站在门口没走,重重地点了点头,像平时一样叮咛他。
“路上慢些,做事的时候别毛躁。”
“大哥你真爱操心。”
朱棣嘴上这么说着,但脸上却笑开了花。
他看到大哥脸色不太对,还以为和父皇的秘密被大哥知道了,担心他远航到倭国的安危呢。
看来是他想太多了。
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朱标,在目送四弟离开后,视线定格到了自己的儿身身上。
他真想问问英儿,明成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他绝不相信,四弟会当皇帝。
除非父皇死了,他死了,连英儿都死了,他这一脉一个不剩,不然,四弟怎么能用明成祖这样的称号?
【爹,你看我干什么?】
【刚才四叔蹭我一脸果汁,难道爷爷没擦干净吗?】
要脸的奶娃娃,伸出小手胡乱地抹着脸。
满腹疑虑的朱标,看到儿子那肉嘟嘟的小脸,心情稍微轻缓了许多。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问不出什么东西来,此事还得从长计议,慢慢地套一套英儿的话,问清楚明成祖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标站起身来,朝着自己的儿子伸出双手。
谁知,朱雄英习惯性地先向朱元璋伸出了小手。
“爷爷!”
“……”
刘敏偷偷瞄了一眼,一屁股重新落坐,脸色黑得像抹了层灰似的太子殿下,既同情又觉得好笑。
皇孙和陛下亲近是好事,但这对爷孙俩好得,排到了太子殿下前头去,就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唉唉!”
朱元璋连声应着,急忙将羊皮卷卷起来,塞进抽屉里又用钥匙上了锁。
倒不是地图珍贵,因为他已经让人临摹了好几份,等着老四离京的时候带走。
也不是他不放心殿里走动的人,而是去倭国挖矿的事,确实不宜让太多人知道,因此减少与别人接触是最好的防范手段。
放完羊皮卷,朱元璋连忙一路小跑向他的乖孙。
此时,春雨等人已经将摇篮抬了进来,常氏为了避嫌,便将朱雄英放进了摇篮里。
【我还不困!】
【我想知道爷爷到底给四叔资助了多少银子!】
【打倭寇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没有足够的银子支撑,那战船可到不了倭国!】
对于乖孙的这个判断,朱元璋并不觉得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切断南宋海上贸易补给线,曾派使者前去倭国,让他们归附于当时的“大元”统治。
原本一直归附中原的倭国,早已在镰仓幕府的控制下,武士阶层逐渐壮大,因常年没有外来敌人入侵,自诩是“神国”,根本不理会忽必烈派去的使者。
后来元朝建立,对于忽必烈要将他们天皇,封为国王,更是不满,此后两地关系就陷入水火,切断了官方往来。
最后一批前往倭国的使者赵良弼,在回国面见忽必烈时,曾报告说:其民俗狠勇嗜杀。
于是。
忽必烈更加坚定了,要用武力征服这座小岛的决心。
这么做,一是因为忽必烈要推行“四海为家”的政治大方向,不可能让一个小岛国蹬鼻子上脸,二是因为南宋降将降兵太多,不消耗一下,转移矛盾会发生大事。
于是,东征开始。
一切都很顺利,就在即将得胜时,遇到了“妖风”。
惨败。
还是惨败。
倭国人将此视为“神风”助阵,忽必烈不服,隔了一段时间再战。
结果,在一个坑里跌倒了好几次,最终把后勤耗穿了,没能实现征服小岛的愿望。
“乖孙,你这脸色怎么这么黑呢?”
【我的脸上果然有脏东西。】
朱雄英伸手摸着,就听朱元璋叹息一声。
“你是不是也担心你四叔,会跟元世祖打倭国一样,屡战屡败?”
对于忽必烈征战倭国的事情,朱元璋有所耳闻,也在书上看过只言片语。
但是,由于缺乏详细的记载,许多事情还多了些粉饰元世祖尊严的装饰词语,没啥实际经验价值,而且朱元璋一直以先北征蒙古为首要目标,还真没怎么重视那座小岛,关于那些战役失败的原因,书上既没写清楚,他也没从字缝里看明白。
好在。
有乖孙呢!
咱听乖孙给咱总结!
朱元璋伸出手要抚摸朱雄英的头顶。
正在思考问题的朱雄英,十分不给面子地偏了偏头。
【爷爷,真不是不想让你摸,而是我的胎毛也没长几棵,再拔就拔光了。】
朱元璋悻悻然地缩回手来,继续替老四卖惨。
“乖孙,你说要是你四叔驾着船去打倭寇,万一遇到妖风怎么办?”
要是朱元璋亲自领兵,他就要试试,所谓的倭国神风和龙气护体,到底哪个更厉害。
可老四不是……诶!等等!
咱记得老四上次在来福客栈遇险,好像也有风势助阵。
这东西,难道也能家传?
【爷爷,什么妖风神风的,那叫台风,是刘必烈他们不懂这个,到时候你给四叔指派几个钦天监会看气象的人去助阵,还有,刘必烈东征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
朱雄英的心声,到此戛然而止,可把朱元璋给愁坏了。
是什么?
乖孙你倒是快说啊!
还有,忽必烈什么时候改姓刘的?
咱怎么不记得史书上有这回事呢?
朱元璋正着急呢,就听乖孙在颤声大叫。
【我爹的气场好可怕!】
【不会是爷爷说话太大声,而且光说车轱辘话,把正在批奏疏的太子爹给惹烦了吧?】
【我爹终于要开始整顿老朱,撂挑子不干了吗?】
朱标时常因为跟不上英儿小脑袋瓜里,那些活蹦乱跳的想法,为英儿未来的教育问题发愁。
而朱元璋这个利用别人儿子给自己出主意的父皇,此时有些心虚。
“标儿,你来就来吧,怎么也不出个声儿?”
朱标顿时有种被人倒打一耙的冤屈感。
大家都在一间殿堂里,他又没出去,还不能来回走动了?
再者说,要不是父皇和英儿,你一言我一语地无障碍交流,他也不会放下手头的正事,凑近来听听他们爷孙俩在聊什么。
聊得这么欢。
让他都不禁怀疑,是不是父皇像他一样,也能听得见英儿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