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 第404章 炮炮炮,铳铳铳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第404章 炮炮炮,铳铳铳

    神威大将军炮?

    能打两公里远!

    两公里是多少里?

    比两里多一个字,指定比两里地远啊!

    朱元璋压抑住内心激动的情绪,试探着问朱棣。

    “老四,咱们火器局,只有这些火炮种类了吗,没有能够改制过后,可以增加射程的火炮了吗?”

    “有。”

    一个字,让在场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朱棣的身上。

    朱雄英心下暗忖。

    【我就说,明初的火炮种类怎么一个巴掌数得过来,还这么弱呢。】

    【原来我才看到了冰山一角啊。】

    三人正这么想着,却见朱棣又跑到书架前,从一个笔筒里,抽出了几张草稿纸后,屁颠屁颠地跑了回来。

    朱元璋看着那枯黄的草稿纸,正反面都有炭笔写过的痕迹,再看那熟悉的字迹,他眼皮直跳。

    “老四,你说的有,是焦玉新研究还没成功的这些吗?”

    “父皇你看过?”

    朱棣大喜过望,还想和父皇沟通几句。

    却见父皇一本正色地摆了摆手。

    “咱哪有空一张一张地看,是薛爱卿跟咱禀报过这事,咱今年给焦玉研究新火器,投入了十万两银子,咱得知道这银子花到哪里去了。”

    但具体是怎么花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朱元璋知道焦玉是一个地地道道,酷爱研究火器,但根本不贪图钱财也不眷恋官位的能人,所以只要给焦玉安排一个专门的账房先生,剩下的事,任由焦玉去发挥。

    “咱记得焦玉今年新研究的火器,除了铜把铳还能继续,其他的都因为失败叫停了。”

    制造火器,不单单是找个模子,弄个锻造司,套模量产就行了。

    它涉及到了钢铁冶炼,还有工匠技艺和国家财力等方方面面的综合实力。

    哪怕朱元璋深知火器会在未来战争里,成为重中之重,可多年的投入,可能因为走弯路而打了水漂,在面临着国库空虚,朝臣抵制的时候,他也得掂量掂量,还要不要继续研究下去。

    但有了乖孙的先见之明,还有老四愿意给予银钱支撑,朱元璋觉得,就算是五年十年,可能在火器上,不会再有一飞冲天之作,但保持着现有的水准,静待发展的时机,他也等得走!

    更何况。

    眼下乖孙又提出了新的思路。

    神威大将军炮!

    咱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咱可以一个字一个字拆了套话!

    先用哪个字来尝试呢?

    “老四,你对火器研究得比咱透彻,咱问你,这火炮是不是越大越好?”

    “是!”

    朱棣还没张嘴呢,朱雄英先举手发声。

    朱元璋自得一笑:咱就知道,神威大将军的重点在大字上面!

    毕竟将军有许多,但一军之中说起大将军,那就只能有一位!

    猜对了!

    “哈哈哈!”

    朱元璋发出爽朗的笑声,伸手勾了一下朱雄英的鼻子,故意激将。

    “乖孙,你别乱发言,要是这火炮越大越好,咱早就让焦玉造上千斤的大炮了。”

    “草!”

    “什么?”

    朱元璋被乖孙这一嗓子喊懵了。

    炮里装草吗?

    【我想说“造”,但说不出来。】

    【爷爷啊,神威大将军就是重达两千斤的超强力火炮。】

    【管身长才能射得远,管身越长它越重,但这种明末才能仿制的重型炮,对冶炼技术要求太高,目前想造也造不出来。】

    朱雄英想到这里,暗中叹了口气,都没心思给爷爷他们插科打诨搞提示了。

    神威大将军炮是重型红夷炮。

    宁远之战时,袁崇焕靠着十一门这样的火炮,驻守宁远城,愣是打得一路高歌猛进的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军,当场破防。

    它不是心理意义上的破防,是字面上的,破除了后金军的进攻阵队和防守措施,可以说明它的战略价值有多重要。

    只是这东西它不是说造就能造出来的,而且从碗口铳到红夷炮之间,有二百五十年左右的发展道路要走。

    最重要的是。

    【神威大将军炮,它太重了,上了战舰,万一出什么事,容易炮毁人亡,别看它射程远,但它更适合守家。】

    朱元璋微微点头。

    乖孙话糙理不糙,从实际出发,不是一个空想家。

    但这样一来的话,事情不就又绕回了原点?

    难道只剩下靠战术补齐将士晕船,还有火力不足的短板了吗?

    “父皇,造火炮,不是越大越好,而且战舰的吃水量摆在那里呢,我觉得我们不能太贪心,想着拿火炮打几里地,能打一二里地就行了,实在不行的话,让火器局,改制一下火铳,只要让火铳能够打得到一百步远,可以让战舰当补给,战船当冲锋,两个协同作战,把倭寇的船只赶到固定打击区域,再来几炮打穿它们。”

    朱棣见父皇一直点头不接话,就知道可能受到了什么打击,主动降低了内心的期望。

    想来也是。

    世上哪有一蹴而就的事,火器更迭也不可能拔苗助长,从石器直接大跨步到铁器,从上百斤重的锻造能力,跨越到上千斤重。

    所以,朱棣选择退而求其次。

    乖侄儿要是知道怎么造出新的火炮,别说一二里远,哪怕只在现有的程度上,增加五十步一百步,他也能够依靠实地战术补齐,打得倭寇来犯,回不了家!

    朱雄英听到四叔的话,若有所思。

    【论战略战术,别人拍马也赶不上咱们天生具有战斗天赋和头脑的华夏人,光凭现在的四叔去对付倭寇也足够了,可为了更早的清除倭患,确实要考虑增进武器。】

    哪种火炮或者火铳,火器局可以造得出来呢?

    朱雄英伸出小拳头敲了敲自己的脑袋。

    脑子你快转……想到了!

    【按照现有工艺,神威大将军炮是造不出来的,而且也不上战舰,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