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第431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南京与应天府
热门推荐:
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李门主,东方教主又逃了
学姐,我对你们真没非分之想!
钢铁,枪炮与穿越异界的工业党
半岛之我真是顶流
万族尊我为天帝,只因我九个徒弟!
买下飞科,成为LPL守护神!
特种兵之摊牌了你姐我是红四代
灵耀逆世天尊之路
难怪陛下刚才说,要让锦衣卫去京营将士们的户籍地去调查官田情况呢。
原来是在给未来的监察体系铺路啊!
“毛骧,徐兄弟来了,你赶紧和标儿商量一下,派哪些人手前去调查官田情况,记得把负责的区域调整好,落下几处,让当地的官员自己上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其实都不用去调查户籍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哪个士兵想知道,自己写封家书,就能了解官田有多少亩,在自家哪个方位。
朱元璋特意这么安排,就是让京中军营里的所有普通士兵知道。
地方官员靠不住,直接听命于他朱元璋的锦衣卫做事,才能不偏不倚,是向着他们的。
只要是知好歹的人,就知道风往哪里追,他们以后该听谁的,让往哪里站,就往哪里站。
徐达知道朱标虽然在京营里训练过不少时日,但没有参与过具体的事宜中去,便专门解释了一句。
“陛下,三大营的将士,户籍都是应天府区域内的,而京营里的将士,则大多是南京城与溧阳县的。”
应天府,它在此时,并不是专指某个固定的地点。
它和松江府、扬州府等府县治行政划分一样,是南直隶下辖的府级行政单位,应天府在初设时仅下辖五县,在洪武八年的当下,不光包括南京,还下辖六县,方圆三四百里,远至江苏的句容县,并且随着皇权加固,辖区还在扩大,会继续增加下辖县域。
应天府的前身是元朝的集庆路,集庆路也和应天府一样,不是指具体的哪一条路,而是统治着上元、江宁两县,外加溧水州与溧阳州两州的行政区域,治所为集庆。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攻下集庆,建立自己政权的根据地后,改集庆为应天,意为顺应天意,集庆路随之更名应天府。
至正二十八年,也就是大明成立的洪武元年,应天再次更名为南京,并将北宋故都开封,暂时命名为“北京”,实行两京制。
这表明了朱元璋迟早要收复山河的决心,绝对不会像三国时期的某人一样,偏居江南一隅。
自此,南京取代了“金陵”、“应天”等称呼,并成为应天府的治所。
虽然当时早在数百年前的文学创作中,便有人将金陵称作南京,但据官方记载,是在元至正二十八年,大明洪武元年正式更名的。
要是此时徐达在京营里,确认将士的籍贯是否有误,对方回答一句“我是应天府的人”,徐达一定会耐心地等待片刻,等着对方说出具体是来自南京城,还是下辖的哪个县。
“溧阳县(今江苏常州市溧阳市)离着南京可不近,有二百多里呢。”
朱标听完徐达的提醒,便知道这次锦衣卫要跑这一趟,会很不容易,甚至发生意外。
溧阳县如今虽为应天府统辖,但实际原本位于常州,那里的江南士族与地方豪绅相互勾结,在元朝实施包税制以后,便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
哪怕如今江山易主变成了大明朝,利用各种手段压迫百姓,逼良为奴的事,也时有发生。
地方上官官相护,朝廷派钦差前去查案便推出背黑锅的,老实一段时间,周而复始,难以除根。
“父皇,看来儿臣要加派一些人手前去,顺便搜集一下当地官员的罪证。”
朱元璋担心标儿太着急,提醒了一句。
“这件事,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要分好几步走,明面上先紧着确认田地亩数来,剩下的事缓办。”
“父皇你放心吧,锦衣卫干这些事是行家,绝对不会打草惊蛇的。”
朱标对此心里有数。
《周礼》有云,距王城百里称为郊,三百里称为野,它不是夸张的说法。
不管是何时何地,中央的政令想要推行到具体的地方,都非常的困难。
在南京,如今父皇能做到令行禁止,但是,在应天府辖区内的县城地方,想全凭冲动办事,直接派钦差和军队前去镇压,势必会让那些地方豪绅煽动着刚刚稳定下来的百姓揭竿而起,引起民变。
所以汤将军这个钦差到了温州查案,必须重用一个当地通,并且家族在当地仕族豪绅之中相当有影响力的人,才能速战速决,还不会造成其他不良的影响与阻碍。
朱标与毛骧带着徐达前往偏殿,商量具体的章程。
朱元璋站在华盖殿正殿廊下,背着手,朝着溧阳县所在的东南方向看去,脸上露出一抹肃杀之色。
“他们最好把该吐的全部吐出来,否则等到开膛破肚让咱掏出来的那一刻,咱可不管你是过江龙还是地头蛇,全部杀了埋进土里当养料!”
要是整个大明,无论是京城还是地方,全部都听咱的就好了!
这样就不用先拿京营将士做尝试,还要数日见成效,当下便能快速调动一切条件,补充兵员,该下海的下海,该北上的北上。
“难怪古往今来那么多暴君呢,咱要是学暴君,想杀就杀,不管善后还有崩盘的话,咱就让徐兄弟带着军队去清地方量土地去了。”
但是,最近有空跟妹子一起学历史,才知道每个想快速算清人口、丈量实际土地亩数的皇帝,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么做,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此事急不来。
便先从应天府开始!
“咱就不信,他们不服咱,难道真敢造反!”
话虽是这么说的,但朱元璋还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他眼下要干的事,是抢那些人的财物,再拿出来分给普通士兵和未来参军的普通百姓家庭。
拱手送上的那都是目光长远有别的打算的人。
但是,只顾眼前利益的贪官奸商,同样不在少数,这样的人,破坏力还更大,玩弄人心和百姓,从不把别人性命放在眼里。
“咱怎么越说,越感觉是在说李善长呢?”
对了。
李家子弟在京当官的,都自请调离京城了,但京营里的可没撤呢。
朱元璋在徐达走的时候,专门叮咛他。
原来是在给未来的监察体系铺路啊!
“毛骧,徐兄弟来了,你赶紧和标儿商量一下,派哪些人手前去调查官田情况,记得把负责的区域调整好,落下几处,让当地的官员自己上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其实都不用去调查户籍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哪个士兵想知道,自己写封家书,就能了解官田有多少亩,在自家哪个方位。
朱元璋特意这么安排,就是让京中军营里的所有普通士兵知道。
地方官员靠不住,直接听命于他朱元璋的锦衣卫做事,才能不偏不倚,是向着他们的。
只要是知好歹的人,就知道风往哪里追,他们以后该听谁的,让往哪里站,就往哪里站。
徐达知道朱标虽然在京营里训练过不少时日,但没有参与过具体的事宜中去,便专门解释了一句。
“陛下,三大营的将士,户籍都是应天府区域内的,而京营里的将士,则大多是南京城与溧阳县的。”
应天府,它在此时,并不是专指某个固定的地点。
它和松江府、扬州府等府县治行政划分一样,是南直隶下辖的府级行政单位,应天府在初设时仅下辖五县,在洪武八年的当下,不光包括南京,还下辖六县,方圆三四百里,远至江苏的句容县,并且随着皇权加固,辖区还在扩大,会继续增加下辖县域。
应天府的前身是元朝的集庆路,集庆路也和应天府一样,不是指具体的哪一条路,而是统治着上元、江宁两县,外加溧水州与溧阳州两州的行政区域,治所为集庆。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率兵攻下集庆,建立自己政权的根据地后,改集庆为应天,意为顺应天意,集庆路随之更名应天府。
至正二十八年,也就是大明成立的洪武元年,应天再次更名为南京,并将北宋故都开封,暂时命名为“北京”,实行两京制。
这表明了朱元璋迟早要收复山河的决心,绝对不会像三国时期的某人一样,偏居江南一隅。
自此,南京取代了“金陵”、“应天”等称呼,并成为应天府的治所。
虽然当时早在数百年前的文学创作中,便有人将金陵称作南京,但据官方记载,是在元至正二十八年,大明洪武元年正式更名的。
要是此时徐达在京营里,确认将士的籍贯是否有误,对方回答一句“我是应天府的人”,徐达一定会耐心地等待片刻,等着对方说出具体是来自南京城,还是下辖的哪个县。
“溧阳县(今江苏常州市溧阳市)离着南京可不近,有二百多里呢。”
朱标听完徐达的提醒,便知道这次锦衣卫要跑这一趟,会很不容易,甚至发生意外。
溧阳县如今虽为应天府统辖,但实际原本位于常州,那里的江南士族与地方豪绅相互勾结,在元朝实施包税制以后,便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
哪怕如今江山易主变成了大明朝,利用各种手段压迫百姓,逼良为奴的事,也时有发生。
地方上官官相护,朝廷派钦差前去查案便推出背黑锅的,老实一段时间,周而复始,难以除根。
“父皇,看来儿臣要加派一些人手前去,顺便搜集一下当地官员的罪证。”
朱元璋担心标儿太着急,提醒了一句。
“这件事,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要分好几步走,明面上先紧着确认田地亩数来,剩下的事缓办。”
“父皇你放心吧,锦衣卫干这些事是行家,绝对不会打草惊蛇的。”
朱标对此心里有数。
《周礼》有云,距王城百里称为郊,三百里称为野,它不是夸张的说法。
不管是何时何地,中央的政令想要推行到具体的地方,都非常的困难。
在南京,如今父皇能做到令行禁止,但是,在应天府辖区内的县城地方,想全凭冲动办事,直接派钦差和军队前去镇压,势必会让那些地方豪绅煽动着刚刚稳定下来的百姓揭竿而起,引起民变。
所以汤将军这个钦差到了温州查案,必须重用一个当地通,并且家族在当地仕族豪绅之中相当有影响力的人,才能速战速决,还不会造成其他不良的影响与阻碍。
朱标与毛骧带着徐达前往偏殿,商量具体的章程。
朱元璋站在华盖殿正殿廊下,背着手,朝着溧阳县所在的东南方向看去,脸上露出一抹肃杀之色。
“他们最好把该吐的全部吐出来,否则等到开膛破肚让咱掏出来的那一刻,咱可不管你是过江龙还是地头蛇,全部杀了埋进土里当养料!”
要是整个大明,无论是京城还是地方,全部都听咱的就好了!
这样就不用先拿京营将士做尝试,还要数日见成效,当下便能快速调动一切条件,补充兵员,该下海的下海,该北上的北上。
“难怪古往今来那么多暴君呢,咱要是学暴君,想杀就杀,不管善后还有崩盘的话,咱就让徐兄弟带着军队去清地方量土地去了。”
但是,最近有空跟妹子一起学历史,才知道每个想快速算清人口、丈量实际土地亩数的皇帝,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么做,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此事急不来。
便先从应天府开始!
“咱就不信,他们不服咱,难道真敢造反!”
话虽是这么说的,但朱元璋还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他眼下要干的事,是抢那些人的财物,再拿出来分给普通士兵和未来参军的普通百姓家庭。
拱手送上的那都是目光长远有别的打算的人。
但是,只顾眼前利益的贪官奸商,同样不在少数,这样的人,破坏力还更大,玩弄人心和百姓,从不把别人性命放在眼里。
“咱怎么越说,越感觉是在说李善长呢?”
对了。
李家子弟在京当官的,都自请调离京城了,但京营里的可没撤呢。
朱元璋在徐达走的时候,专门叮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