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军官被迫娶妻,奈何全家宠爆 第386章 跑一次也不容易
挂上电话,乔安喜便招呼田秀芳,“田姨,咱们查点一下那些货。”
“好。”
田秀芳连忙走去放货物的小隔间,把东西都给拿了出来。
各种干鲍鱼和干货,大大小小,分门别类,一袋一袋的装好。
上面标签也是贴得清楚明白。
乔安喜打开袋子,和田秀芳两人又仔细地查看了一下,确认没有什么大问题。
溏心鲍鱼和那些高品质的大干鲍,乔安喜单独另放。
第二天上午,宋民强按着乔安喜给的地址,驱车来到了乔家老宅所在的胡同口。
黄月菊看着车窗外幽深清静的胡同。
几棵金黄的银杏树伫立在路边,有些似乎又是从某处宅院里探出的半棵。
初冬稀疏的阳光透过金黄的叶子,洒下斑驳的光影。
地上飘落着一层薄薄的金黄,不过多数都已经被打扫过,堆在树底下,
她望着外面感叹,“这里真安静。”
宋民强笑道:“也不想想,以前的这里,非富即贵,就是现在也不似别处那些大杂院。”
胡同里人影稀少,也没有什么打闹的孩童。
一路进去,门口都并不多,更不挨着,眼里可见的,大都是长长的围墙。
可想而知,这胡同里多是高门大户。
来到乔家老宅前,宋民强下去敲开了门。
蔡叔打开门,宋民强说明了来意。
“您把车开那边,从那进。”
蔡叔指了指车库的角门,他自己随即也转身进去,走向那边。
宋民强把车开到角门上,门已经从里面打开。
车开进去后,才发现这里是一个不小的车库,里面停着一辆吉普车。
车里几人看着这个车库,心里有点小小的震惊。
从车上下来,目测了一下这个宅子,非常大,且透着古朴与典雅。
当蔡叔带着他们,往花园处走去,一行人被大大地震住了。
京城里,除了以前那些王府,皇亲国戚们住的地方,一般才会有那么大的花园。
普通宅子里,最多也就是小小一处。
而眼前这个花园又大又漂亮,里面还有难得一见的亭台流水,显得非常的雅致风流。
这可不是太多见。
宋民强不禁感慨着赞了一句,“不愧是老牌的书香世家。”
黄月菊和宋雅静母女默不出声,这大宅子和这园子里的景致,让她们的心头都涌上了一点点怯意。
那些从港城而来的优越感面临崩塌。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树一叶。
扑面而来都是一种深层而厚重的底蕴。
港城那些豪门世家,不也大多数来源于这样的家族吗?
不用出走也能立得稳的,才是真正厉害的。
几人静默着没有说话,只跟着蔡叔往前走。
穿过长长的花园小径,来到树木掩映中的房子。
乔安喜已经等在了堂屋里。
不过只有她自己,宝宝们她没有带出来,田秀芳带着宝宝们在房间里。
乔应怀和连正瑛两人去上班,也没有在家。
看见蔡叔带着他们进屋,热情地招呼了他们。
还是上回那几个人,宋民强带着妻女,还有那个鉴定鲍鱼的师傅。
蔡婶利落地给他们奉上点心和茶水。
刚一坐好,在宋民强的示意之下,黄月菊拿出来他们早已经准备好的礼物和红包。
“我们前几个月回了港城,这两天刚刚过来,没能赶上你的满月酒,这是我们给宝宝们的一点心意。”
“谢谢。”乔安喜没有推辞,大方地收下。
两家合作着生意,人家也是送上门来的心意,推了不合适,怎么都得收下。
“我们是想赶过来的,实在是那边有事没有处理完,走不开。”
宋民强有点遗憾,他是非常想过来参加这个满月酒的。
都能想象得到有多少大人物的出现,多好的一个机会。
黄月菊看着乔安喜忍不住道:“你这也刚出月子没多久,恢复得挺好。”
心下感叹,这是因为年轻的缘故吧?年轻就是好啊。
她们母女俩还以为会看见一个身材臃肿,皮肤不好,满脸疲态的乔安喜。
月子里的女人,不大都那样,晚上照顾孩子都睡不了几个好觉。
而且都知道她生了双胎,那不是更加折腾。
谁能想到眼前的人,光鲜亮丽,面色红润,身材又恢复得极好。
如果不说,谁知道她刚刚生完孩子。
乔安喜只笑道:“月子里家人照顾得比较好。”
闲聊了几句,便把话题转到了干货上面。
乔安喜让蔡叔帮忙把干货都搬出来。
她笑着对宋民强说道:“这次的货有点儿多,你看着要多少。”
宋民强内心激动,不过他面上很淡定,并不显露情绪,“合适的话就都带走,路途不近,跑一次也不容易。”
上次拿回去的干鲍鱼,效果很好。
就是那些普通的小个头干鲍鱼,也比一般的好。
他把价格都提得要比普通的干鲍贵。
一开始是相熟的老顾客给他面子,买了一些回去煲汤。
没过多久,回头来找的顾客是越来越多,反馈非常的好。
都说滋味浓郁,口感细腻,煲出的汤特别鲜美。
稍大一点的拿去煨制或者炖肉,也是意想不到的好。
拿回去的那一批货,很快就卖完。
当然,最为惊喜的还是那几个一百块一个收的干鲍鱼。
他当时有一个老顾客,家里老母亲重病手术之后,身体一直比较孱弱,不断吃着各种补品滋补身体。
也是常在他家买鲍鱼。
宋民强记得乔安喜说的这个干鲍来源特殊,营养价值不同一般。
于是他给那个老顾客极力推荐了这款干鲍。
那顾客呢也是个不差钱的,看着这干鲍个头不小,品相也是极佳。
他也就买了俩回去尝试一下。
宋民强赌了一把,在价格上是翻了好几倍。
他知道,对于不差钱的人来说,卖得太便宜了,人家反倒不见得认为这东西好。
没过几天,那个老顾客兴冲冲地找了过来,“你上回那款干鲍还有吗?”
宋民强一看,就知道稳了,这款干鲍果然是好东西。
那老顾客也不瞒着,“我母亲吃了这鲍鱼,精神头好了许多,还能下地走走了,之前身上一点劲都没有,根本下不了床。”
“好。”
田秀芳连忙走去放货物的小隔间,把东西都给拿了出来。
各种干鲍鱼和干货,大大小小,分门别类,一袋一袋的装好。
上面标签也是贴得清楚明白。
乔安喜打开袋子,和田秀芳两人又仔细地查看了一下,确认没有什么大问题。
溏心鲍鱼和那些高品质的大干鲍,乔安喜单独另放。
第二天上午,宋民强按着乔安喜给的地址,驱车来到了乔家老宅所在的胡同口。
黄月菊看着车窗外幽深清静的胡同。
几棵金黄的银杏树伫立在路边,有些似乎又是从某处宅院里探出的半棵。
初冬稀疏的阳光透过金黄的叶子,洒下斑驳的光影。
地上飘落着一层薄薄的金黄,不过多数都已经被打扫过,堆在树底下,
她望着外面感叹,“这里真安静。”
宋民强笑道:“也不想想,以前的这里,非富即贵,就是现在也不似别处那些大杂院。”
胡同里人影稀少,也没有什么打闹的孩童。
一路进去,门口都并不多,更不挨着,眼里可见的,大都是长长的围墙。
可想而知,这胡同里多是高门大户。
来到乔家老宅前,宋民强下去敲开了门。
蔡叔打开门,宋民强说明了来意。
“您把车开那边,从那进。”
蔡叔指了指车库的角门,他自己随即也转身进去,走向那边。
宋民强把车开到角门上,门已经从里面打开。
车开进去后,才发现这里是一个不小的车库,里面停着一辆吉普车。
车里几人看着这个车库,心里有点小小的震惊。
从车上下来,目测了一下这个宅子,非常大,且透着古朴与典雅。
当蔡叔带着他们,往花园处走去,一行人被大大地震住了。
京城里,除了以前那些王府,皇亲国戚们住的地方,一般才会有那么大的花园。
普通宅子里,最多也就是小小一处。
而眼前这个花园又大又漂亮,里面还有难得一见的亭台流水,显得非常的雅致风流。
这可不是太多见。
宋民强不禁感慨着赞了一句,“不愧是老牌的书香世家。”
黄月菊和宋雅静母女默不出声,这大宅子和这园子里的景致,让她们的心头都涌上了一点点怯意。
那些从港城而来的优越感面临崩塌。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树一叶。
扑面而来都是一种深层而厚重的底蕴。
港城那些豪门世家,不也大多数来源于这样的家族吗?
不用出走也能立得稳的,才是真正厉害的。
几人静默着没有说话,只跟着蔡叔往前走。
穿过长长的花园小径,来到树木掩映中的房子。
乔安喜已经等在了堂屋里。
不过只有她自己,宝宝们她没有带出来,田秀芳带着宝宝们在房间里。
乔应怀和连正瑛两人去上班,也没有在家。
看见蔡叔带着他们进屋,热情地招呼了他们。
还是上回那几个人,宋民强带着妻女,还有那个鉴定鲍鱼的师傅。
蔡婶利落地给他们奉上点心和茶水。
刚一坐好,在宋民强的示意之下,黄月菊拿出来他们早已经准备好的礼物和红包。
“我们前几个月回了港城,这两天刚刚过来,没能赶上你的满月酒,这是我们给宝宝们的一点心意。”
“谢谢。”乔安喜没有推辞,大方地收下。
两家合作着生意,人家也是送上门来的心意,推了不合适,怎么都得收下。
“我们是想赶过来的,实在是那边有事没有处理完,走不开。”
宋民强有点遗憾,他是非常想过来参加这个满月酒的。
都能想象得到有多少大人物的出现,多好的一个机会。
黄月菊看着乔安喜忍不住道:“你这也刚出月子没多久,恢复得挺好。”
心下感叹,这是因为年轻的缘故吧?年轻就是好啊。
她们母女俩还以为会看见一个身材臃肿,皮肤不好,满脸疲态的乔安喜。
月子里的女人,不大都那样,晚上照顾孩子都睡不了几个好觉。
而且都知道她生了双胎,那不是更加折腾。
谁能想到眼前的人,光鲜亮丽,面色红润,身材又恢复得极好。
如果不说,谁知道她刚刚生完孩子。
乔安喜只笑道:“月子里家人照顾得比较好。”
闲聊了几句,便把话题转到了干货上面。
乔安喜让蔡叔帮忙把干货都搬出来。
她笑着对宋民强说道:“这次的货有点儿多,你看着要多少。”
宋民强内心激动,不过他面上很淡定,并不显露情绪,“合适的话就都带走,路途不近,跑一次也不容易。”
上次拿回去的干鲍鱼,效果很好。
就是那些普通的小个头干鲍鱼,也比一般的好。
他把价格都提得要比普通的干鲍贵。
一开始是相熟的老顾客给他面子,买了一些回去煲汤。
没过多久,回头来找的顾客是越来越多,反馈非常的好。
都说滋味浓郁,口感细腻,煲出的汤特别鲜美。
稍大一点的拿去煨制或者炖肉,也是意想不到的好。
拿回去的那一批货,很快就卖完。
当然,最为惊喜的还是那几个一百块一个收的干鲍鱼。
他当时有一个老顾客,家里老母亲重病手术之后,身体一直比较孱弱,不断吃着各种补品滋补身体。
也是常在他家买鲍鱼。
宋民强记得乔安喜说的这个干鲍来源特殊,营养价值不同一般。
于是他给那个老顾客极力推荐了这款干鲍。
那顾客呢也是个不差钱的,看着这干鲍个头不小,品相也是极佳。
他也就买了俩回去尝试一下。
宋民强赌了一把,在价格上是翻了好几倍。
他知道,对于不差钱的人来说,卖得太便宜了,人家反倒不见得认为这东西好。
没过几天,那个老顾客兴冲冲地找了过来,“你上回那款干鲍还有吗?”
宋民强一看,就知道稳了,这款干鲍果然是好东西。
那老顾客也不瞒着,“我母亲吃了这鲍鱼,精神头好了许多,还能下地走走了,之前身上一点劲都没有,根本下不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