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 第50章 太傅回京,风雨欲来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第50章 太傅回京,风雨欲来

    盛夏初至,京郊云雾初散,一列玄衣铁骑自西而来,疾驰入城。

    城门口早有禁军列阵等候,领首者正是禁军副统领许昭,见那玄骑中走出一人,立刻躬身大拜:

    “末将恭迎太傅大人回京!”

    为首老者,身披银纹玄袍,眉目威严,鬓发虽白却神采不减,正是昔年辅佐太上皇、权倾朝野的——顾太傅。

    顾元卿。

    一朝辞官,十年归隐,如今再入朝堂,京城风声已变。

    —

    长乐宫内,太后亲自设宴迎接。

    “顾老卿家,您可算是回来了。”她语气温和,却藏不住眼中压抑的欣喜。

    顾元卿端坐主位,一身旧日肃然军风仍在,眉眼却含着深意:“臣听闻太后娘娘归宫,便知旧人尚在,心有所安。”

    “更何况——”他顿了一下,“如今朝中多事,正是老臣尽余热之时。”

    太后轻轻举杯:“那便劳烦卿家,再为哀家撑一撑这天。”

    二人一言一语,似寒暄,实交锋。旁人听不出玄机,唯有冯掌事在一旁躬身低首,眼角却满是锐光。

    —

    与此同时,凤仪宫。

    沈婉宁端坐榻前,翻阅一卷军政旧录,神情凝重。

    “顾太傅进京了。”谢无极禀报道。

    “太后这一步,确实稳准狠。”沈婉宁合卷,眼底浮起冷意。

    “顾元卿这人,最懂兵道律政,掌过兵,统过权,如今若辅太后再度夺宫权——只怕连陛下都未必拦得住。”

    谢无极道:“是否需要我安排人去‘迎接’一下太傅?”

    “不可。”沈婉宁摇头,“他若有失,太后反而借机上奏,直言‘本宫害忠臣、欲乱宫规’。”

    “她要借顾太傅之名,行朝堂逼压之实。”

    “而我——要在他未动前,先一步斩断他前路。”

    “他以军政为矛,那我便以朝臣为盾。”

    “备马,我要亲自去一趟翰林院。”

    —

    翌日,沈婉宁亲赴翰林院,密会三位年高德重的学政大人。

    三位学政皆为当年先帝所封,素来清廉刚直,虽与朝争少有干涉,却在文臣中德高望重。

    “本宫冒昧前来,是有一事相求。”沈婉宁行礼毕,道明来意。

    “如今太后携旧臣入宫,顾太傅复起,意在辅政,然其未奉诏、未过三省六部引荐,即行宫中设宴相迎,此为逾矩。”

    “若任其展开政务,恐有不妥。”

    三位学政沉吟良久,终由最年长的杨学正开口:

    “凤仪宫主所言极是。太傅归京,应由陛下亲诏召回,而非私宴设迎。”

    “我等三人,愿联名上奏,请太傅依旧例行三省听命,由陛下裁定其职责。”

    沈婉宁起身一礼:“此举,实乃社稷之福。”

    —

    三日后,顾太傅尚未正式觐见,便收到朝中奏折连连,皆言其“入京未奉诏,越礼私会”“应循旧制,谨守官仪”。

    顾元卿虽未发怒,面上却浮起淡淡冷意:

    “凤仪宫主,好手段。”

    太后气得将折子摔落:“她倒是未掌朝政,却处处插手政务,简直——”

    顾元卿却举手止言:“娘娘莫急,她此番是以文臣之力制我,不正说明——她手中无兵?”

    “臣请调回禁军教阅权,以‘防宫乱’为由。”

    “先从她的羽翼下手,一一拔除。”

    —

    而在凤仪宫内,沈婉宁已然提前收到密报:

    “顾太傅将上奏,请调回禁军部分权力。”

    她眉梢轻扬,笑意不减:

    “这是他在试探陛下。”

    “若圣上允他调兵,则说明信他胜我;若不允,他便知自己兵路未通。”

    “我已经让李阁老草拟一道章程,建议设‘禁军辅阅使’,专职训练,不得干政,由礼部三年一调。”

    “顾太傅若想调兵——先问问朝中满朝文武答不答应。”

    —

    数日后,圣上御批:

    “太傅虽为老臣,然军政有章。设‘辅阅使’一职,以礼部监察,禁军不得再归宫权调动。”

    顾元卿手捧圣旨,冷笑一声:

    “凤仪宫主,果然好棋。”

    —

    风雨将起,却仍未落。

    太后立于窗前,远望凤仪宫方向,眼中一片阴冷:

    “她太能算了。”

    “哀家要的,是她——一步走错,再无回头之路。”

    她转身看向顾元卿,语气缓缓:

    “传信——动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