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 第184章 册封风起,冷宫妃欲入中宫?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第184章 册封风起,冷宫妃欲入中宫?

    春光洒落,万物复苏,皇宫内却风雨欲来。

    自沈如玉抵达苏州以来,江家冤案一步步揭开,朝中已生波澜。内阁之上,众臣私下传言纷起,而今早朝,陛下竟未临朝,而由太子监国。

    一时间,百官目光齐聚东宫。

    太子裴景宸端坐龙椅之下,目光沉稳,举止威仪,竟有几分帝王之相。

    百官退朝后,东宫偏殿传出一道震惊朝野的旨意:

    冷宫妃林婉儿,虽贬幽禁,未尝失德;今清理旧案有功,特赐册封为贵妃,迁入紫宸宫。

    瞬间,宫中哗然。

    贵妃之位,乃六宫之首,除皇后外,尊贵无匹。而林婉儿曾为冷宫妃,今册封复宠,这背后,岂非太子意志的昭示?

    永和宫中,李贵妃一掌掀翻案几,碗盏滚落一地,翠帘呼啦作响。

    “她凭什么!凭什么!”

    侍女瑶兰低眉顺眼,不敢多言,只将散乱的茶盏拾起。

    “她有什么功劳?重审江家,不过是沈如玉的差事,她一个弃妃,凭什么染指前朝!”

    “陛下可曾准许?!”

    “是太子监国时颁布的圣旨……”瑶兰低声,“说是陛下已有口谕。”

    李贵妃手一顿,脸色骤白。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错了。

    不止是小觑了林婉儿,更小觑了那向来沉默寡言的太子。

    裴景宸此举,等同于告诉朝野:他已不再任人摆布。

    ……

    紫宸宫内,香烟袅袅,宫人忙碌,重新粉饰殿宇。林婉儿身着新制华服,颜色并不张扬,却别有一番风华。

    紫嫣扶她坐下,笑道:“主子,您如今已是贵妃娘娘了,往后这后宫中,谁还敢轻视您!”

    林婉儿却轻轻摇头,眼底无喜色。

    “这一道旨意,是太子赐我的。”

    “是恩,也是债。”

    紫嫣一怔:“那娘娘您的心意是?”

    “我要借这册封之机,将江家冤案继续推至极处。”她语气冷淡,“李贵妃不会罢休,沈如玉若要动她,必须先断其羽翼。”

    “那……”

    “备一份礼,送往沈如玉处。”

    “送什么?”

    林婉儿从袖中取出一枚旧香囊,绣着“墨”字。

    “这是当年我父临终前所留,里面藏着一枚曾随江大人南巡的药引,能验出某种毒物反应。沈如玉若能看懂,便知那年江大人之死绝非病重。”

    “若看不懂……”

    她轻轻一笑,“她也配不做钦差。”

    ……

    翌日,沈如玉在苏州驿馆收到林婉儿所赠香囊,微微蹙眉。

    随行亲信道:“大人,她这是何意?”

    沈如玉指尖抚过香囊边角,低声道:“她在试我,也在帮我。”

    她取出香囊中的药引,滴入事先准备好的药水之中,片刻后,药水颜色迅速由透明变作深蓝。

    “果然,是‘摄心草’。”

    “这种药只能在江南高地所种,极难保存,常用于定心,但一旦超量便成慢性剧毒,可致神智恍惚,心脉衰竭。”

    “江弘远之死,当年诊脉为旧疾突发,如今看来……分明是人为。”

    “是谁……”沈如玉咬牙,“竟敢动朝廷命官于公差之途!”

    她缓缓起身,“召本地知府,查十年前随江大人南巡一同的药官、随员,逐一问话。”

    “是!”

    ……

    当日夜间,京中御史台连夜递入密折数封,内容皆与江家旧案有关。

    陛下阅后,沉默不语。

    太监赵德海小心翼翼:“陛下,贵妃娘娘已移入紫宸宫。”

    “臣听说,她甚是清静,不与众妃往来。”

    皇帝点头,“她素来如此。”

    “太子监国期间之举,陛下是否……”

    皇帝抬手阻止他继续,道:“朕心中自有计较。”

    “但这后宫之事,她既已贵为妃位,自该行使职责。”

    赵德海低声道:“娘娘明日已拟行三宫初礼,礼部官员皆已入宫,太子殿下也亲书礼帖。”

    皇帝抿了口茶,淡淡道:“那便看看,她的这一步,究竟要走到哪里。”

    ……

    月色下,紫宸宫烛光未灭。

    林婉儿独坐殿中,手中翻阅沈如玉所寄来的密信。

    信中言道:“摄心草一案,线索渐明,李贵妃胞兄李义峰之人,十年前曾任南巡护卫,现为御林军副统。”

    她神情微动,将信轻轻燃尽,投于铜炉之中。

    “紫嫣。”

    “奴婢在。”

    “从今夜起,宫中之人,谁来见我、谁送礼、谁窥探、谁暗查,全数记下。”

    “是。”

    林婉儿转身看向窗外,低语:“既已至此,便不再回头。”

    “当年江家一案,死者魂魄不息,我林婉儿……替他们讨个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