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 第236章 风未止,局难平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第236章 风未止,局难平

    西北边陲,黄沙漫天,风卷残云。

    风彦之立于荒原高丘之上,披一身白狐氅,眼中映着漫天残阳。

    身后一名老者伏地而拜,低声道:“少主,宫中来信。”

    风彦之接过,展信细读,唇角轻勾,神情淡漠。

    “林思之……果然按捺不住。”

    信中言道:太后欲借风彦之在西北之机,策反北军旧部,起兵逼宫,辅立新君。

    信末附句:‘风未止,局难平。婉儿虽利,不如你之狠。’

    风彦之手指轻捻信纸,淡淡吐出一句:“太后这步棋……终于走出来了。”

    “林婉儿,我走的时候说过,这局还没完。”

    **

    长安宫中,林婉儿却迎来一桩大事——

    北疆告急。

    据报,北庭三郡军粮不济,边将李延升命人入宫请赈,称若再不发粮,三月之内将失守大漠要塞。

    户部尚书犹豫不决,太子李玖主张缓议,理由是:“今年秋赋未足,仓储告急,难以再调粮草。”

    众臣分议三日,无果。

    林婉儿眼见局势拖延,亲自上朝:“陛下,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若边军溃败,宫中再多储粮也无用。”

    “臣妾请——由内帑拨银十万两,先赈边军。”

    太后却于此时发声,冷笑道:“皇后自请调帑,倒是慷慨。”

    “莫非你欲借边事,立威六宫?”

    林婉儿不怒反笑:“太后若疑臣妾意图不轨,不如亲自提议,遣六宫随俸入赈如何?”

    此话一出,众臣哗然。

    太后脸色骤冷,却无从反驳。

    皇帝拈须沉思,终道:“允皇后所请,由内帑拨银赈边,御史严督,务必送达前线。”

    林婉儿领命退下,目光却不动声色地掠过站于侧列的礼部侍郎——林思之。

    他神色平静,却握拳微紧,眼底有光如焰。

    **

    当夜,林婉儿独坐内殿,翻阅三郡粮册与边军名册。

    小蝶送上一封匿名急信,落款处以“南鸢”署名。

    林婉儿展开细读,眸色微变:“林思之果然插手边军?”

    信中提及:林思之已暗中与西北旧部来往,私发信鸽,言有‘新主当立’之议。

    “新主……难道是风彦之?”

    林婉儿心头一凛。

    她猛然想起两日前东市书肆中一幅匿名书画,画中三山五岳,题字曰:

    “寒星不坠,北辰可替。”

    **

    翌日清晨,林婉儿召来权王萧瑾瑜。

    “我有一事,需你立刻前往边境。”

    她将信函交与萧瑾瑜,道:“西北恐有兵变迹象。”

    “林思之与风彦之暗通,太后也未必真愿息手。若让风彦之重聚旧部,宫中必再动荡。”

    萧瑾瑜眉目沉静,淡淡点头:“你放心,我去。”

    他语气微顿,凝望林婉儿:“可你一个人,能挡得住太后?”

    林婉儿望向窗外初升朝阳:“挡不住,也得挡。”

    “天下已乱不起,我绝不能再容他们翻盘。”

    萧瑾瑜沉默片刻,忽而上前将她轻轻揽入怀中,低声在她耳边道:

    “若我不归,你可愿……随我共亡?”

    林婉儿微微一颤,随即轻笑:“我若肯随你亡,当年便不坐这凤仪宫。”

    “你去西北,我守皇城。”

    “若有一日你回,我在此处为你开门。”

    “若你不回……我便再无此门。”

    **

    七日后,萧瑾瑜领兵悄然启程,西行赴边。

    林婉儿披凤袍目送其离去,宫墙风起,一如当年离别秋水的那个黄昏。

    而她却不知,就在她背转身的那一刻,御花园深处,林思之正缓步而来。

    他手中翻转一枚玉佩,冷冷低语:

    “婉儿,你终究太仁。”

    “若我要这江山,你……挡不住我。”

    **

    夜幕再落,太后宫中,烛火通明。

    林思之跪地呈上边军布防图,语气森然:

    “西北风起,一战可翻。”

    “风彦之已待命,只待您一句话。”

    太后抚掌冷笑:“林婉儿终是棋中人,怎能为后?”

    “便由我……来落此局。”

    **

    而凤仪宫中,林婉儿独坐灯前,眉目静如止水,心却如寒潮奔涌。

    她心知——风彦之未死,太后未退,林思之反骨,战事将起。

    这场棋,她虽赢一局,却尚未胜全局。

    她低声轻语:

    “这一局,我会赢。”

    “无论付出什么。”

    **

    月冷星寒,夜风穿窗。

    风未止,局难平。

    而林婉儿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