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 第276章 边关旧影,风起西北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第276章 边关旧影,风起西北

    月黑风高,西北风猎猎作响。

    一队密使悄然踏入大漠边关的荒村破庙中,风彦之亲自率队,寻找传说中“尘封”的老兵。那人或许正是楚将军未死的真身。

    村中空无一人,唯有破庙香火未绝,似有人常年守庙。

    风彦之带着密探在庙中逐一搜查,最终,在庙后的柴房中发现了一间隐秘密室。

    密室极深,藏有多本兵书、旧甲、残图,还有一方刻着“楚”字的破碎虎符。

    而最中央,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静坐灯下,正在磨一柄断刃长剑。

    风彦之缓步而入,沉声道:“楚云山?”

    老者手中动作一顿,却并不抬头,只道:

    “那是我早已死去的名字。”

    风彦之上前一步,取出林婉儿手书信函:“若你真死,何以藏此兵图、留此虎符?”

    老者抬头,双目锐利如鹰,声音如破冰:“你是她的人?”

    风彦之点头:“皇后之命,寻真相,还血仇。”

    楚云山长叹一声,闭目良久:“她……活着就好。”

    “但你告诉她,莫为我再掀风浪,我这把老骨头,撑不起天下。”

    风彦之不语,只将那枚凤钗中暗藏的玉珏放在案前。

    “她要你看这个。”

    楚云山低头,手指微颤。

    那玉珏正是当年他亲手赠予楚晚吟的家徽之一。

    “晚吟……真的把它留给她了……”

    他缓缓伸出手,接过玉珏,良久后沉声道:

    “我会回京。”

    宫中,林婉儿正在中宫内厅审问内务府掌事王启丰。

    王启丰冷汗涔涔,脸色煞白:“娘娘饶命,奴才只是……只是受太后之命,代为安插人手,未曾私吞银粮……”

    林婉儿冷笑:“你可知中宫每年账目混乱,致使太医院、膳房等处屡屡出差错?”

    “你一个掌事,却连账目本册都无法对清——你是庸,还是贼?”

    王启丰“扑通”跪地:“娘娘!奴才冤枉啊!”

    林婉儿冷声下令:

    “拖下去,杖责二十,关入宗人府,待三司会审。”

    风彦之闻讯赶至,将西北消息递上。

    林婉儿展开信纸,细细看过,眉头一皱:“他愿意回京?”

    风彦之点头:“他说,不为天下,只为晚吟。”

    林婉儿静了片刻,缓缓开口:“那便让他归位。楚氏之冤,是时候昭雪了。”

    与此同时,安华宫中,太后也收到了血书回信。

    密信中寥寥数语,却让她脸色阴沉如墨:

    “南疆旧人已动,问帝血之源。”

    她死死盯着信纸,指尖微颤:“林婉儿……你真要动我根基?”

    她沉吟片刻,吩咐:

    “传影卫密探,务必查出‘帝血之源’四字何意。”

    “还有——让‘夜烬’入宫。”

    当夜,风彦之在御书房将“帝血之源”的含义告知皇帝。

    皇帝目光微震:“你说……父皇当年曾收过一名秘密义子?”

    风彦之点头:“传言属实,此人藏于南疆王族之后,掌握南疆三十万精兵之脉。”

    “若他回京认祖归宗,势必威胁陛下血统纯正。”

    皇帝脸色苍白,忽而低声问:“他……是我的兄长?”

    风彦之未答,只取出一卷残图,图上赫然标注“南疆隐城·龙脉之源”。

    林婉儿随后赶到,看着皇帝神情复杂:“陛下,若血脉存疑,恐动天下根基。”

    皇帝缓缓起身,盯着那幅图,沉声道:“我即刻拟旨,命西南行宫密查南疆,限百日之内,查清帝脉归属。”

    “若真有兄长……我也要亲眼看看,他是何人。”

    三日后,楚云山终于归京。

    皇帝亲往宫门迎接。

    那一日,大雪初霁,京中万人空巷。

    白发将军缓缓步入宫门,苍老身影却气势不减,朝皇帝一拜——

    “微臣楚云山,叩见陛下。”

    林婉儿立于殿侧,眼角微湿,终于在这一刻,望见了她一直守护的那个信念,真正回归。

    而大殿之中,沉寂已久的龙吟之气,仿佛再度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