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 第427章 旧宫画卷现,先帝遗令引巨雷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第427章 旧宫画卷现,先帝遗令引巨雷

    夜雨潺潺,落在宫墙檐角,染出一抹旧年残痕。

    思音阁内,林阮音正摊开一幅旧宫画卷,画面早已褪色,惟一角尚清晰可见。

    那是一幅名为《千灯映秋池》的宫景画,据传为先帝生前最爱,每逢秋祭,必命画师重绘。

    而如今这幅,乃是在清查宗正寺旧卷时,于秘阁一隅发现,被尘封十五年。

    凤元君一眼看去,便觉不对。

    “画中灯影,竟错落成字?”

    林阮音微点螓首,指尖轻移,那灯影在水中倒映,形成模糊而古怪的排列。

    她取出细笔,在画卷上逐一勾勒,片刻后,六字显现:

    “慎查摄魂旧局”

    凤元君心神一凛:

    “这是……先帝留信?”

    林阮音点头,却眸中透出一丝难言的哀凉:

    “这是先帝以画藏言,生前最后一幅秋卷。”

    “摄魂案,连他都难以掌控……甚至,只能用如此隐晦的方式警示后人。”

    她顿了顿,轻声道:

    “但如今,我会替他揭开这一切。”

    数日后,林阮音亲赴先帝寝殿旧址——承熙殿。

    此殿自先帝驾崩后即被封禁,十余年无人敢入。

    凤后持圣旨,带御前内侍、御史、内阁学士三人,正式开启封殿。

    殿门沉重推开,尘埃四起,旧物尚存。

    在寝殿左侧书架后壁,林阮音发现一道暗槽。

    抽开其内铜锁,一方紫金木匣显现,封印未破。

    她轻启匣盖,其中所藏之物,仅三样:

    一封血书,一枚玉印,一道手谕。

    血书乃先帝亲笔,落款日恰为驾崩前七日,信中仅数行:

    “朕病已深,知命将尽。”

    “摄魂旧局,逆子贺氏主谋,太后默许,沈妃知情。”

    “朕尝欲纠正,惜为时已晚。”

    “若有贤后,望其继朕志,雪旧冤,存清明。”

    林阮音读至此处,指尖微颤。

    那玉印,正是先帝私章,而那手谕,则昭示得更清晰:

    “授沈氏贵妃之位,允林如画入帝陵,以正册封。”

    这封手谕,当年被贺锦临私扣,从未得呈。

    此刻,林阮音将其高举,目光炽烈:

    “我母的名节、我沈家的血脉,不该埋葬在这暗室尘土之中。”

    当天傍晚,凤后携三证归朝。

    在太极殿之上,御前启卷,诵读先帝遗令。

    百官听罢,尽皆震惊,群情激荡!

    皇帝当场旨令:

    “册封沈氏为贵妃,追谥‘端靖’。”

    “林如画列入帝陵,从正品妃位入葬,重修族谱、正其名号。”

    而太后那边,得讯震怒,当夜砸碎香炉三盏。

    她知,她再无力阻凤后前行。

    杜嬷嬷劝道:

    “娘娘莫急……她能走多远,终归是一介女流……”

    太后缓缓转身,望向窗外:

    “不,她不是女流。”

    “她,是我亲手放出的獬豸,如今要反噬整座宫廷。”

    而朝堂之外,另一波暗潮悄然浮现。

    凤元君在整理宗正寺金账时,赫然发现:

    一批“金蝉卫余部”密名未灭,竟藏于三皇子旧部之下!

    这背后,牵连至前朝皇储之争——

    先帝病重之时,太后曾欲立三皇子,而沈妃一脉支持太子。

    这场旧日储君之争,早已被尘封,如今,却又因凤后的调查而渐次复燃。

    凤元君将此事密告林阮音,她神色如霜,缓缓开口:

    “若此局牵连的不止后宫,而是储君旧党与金蝉残脉……”

    “那么——我要查的,就不仅仅是母亲之死。”

    “而是整座皇权之巅,是否根基已腐。”

    殿中风起,帘影婆娑。

    林阮音抬眸望天,目光冷冽如刀。

    她的手,握着的不仅是一页旧案,而是一整部权谋血书。

    她将以凤后之名,以九门钦使之权,踏入那层层宫墙、层层杀局之中——

    只为,拨云见日,照破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