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 第430章 惊现秘诏副本,圣心再起波澜

冷宫有娇妃,权王日日来 第430章 惊现秘诏副本,圣心再起波澜

    六月初五,长夏骤雨。

    太极殿议政方罢,皇帝刚回御书房,便有内侍急呈密折一封,署名者正是东厂督主沈泽临。

    皇帝展开一阅,眼神骤冷,额角微跳。

    ——那密折内写道:

    “启禀圣上,凤后呈交之先帝遗诏,恐并非唯一版本。”

    “微臣追查寿宁宫旧藏,竟于内阁阁老司徒慎业之故书箱中,发现另一封手诏副本,内容……有所出入。”

    皇帝将信中的字字句句读遍,指节紧扣,眼中掠过一抹震惊与迟疑。

    这封副本诏书中,确实也有“世孙归中宫抚教”之言,却在最后加注一行:

    “若凤后摄政心重、跋越纲纪,宜由三皇子之后辅君摄理。”

    这与林阮音呈上的那封“先帝遗诏”文义上相斥、意向相敌!

    皇帝心头翻涌,不禁握紧那页纸,眉宇沉沉:

    “这是……父皇早设的两手?”

    翌日清晨,林阮音如常启奏,入御书房。

    皇帝凝视她良久,语气不似往常温和:

    “你所呈先帝诏书,是否曾检校真伪?”

    林阮音并未惊讶,只淡淡一笑:

    “臣妾所持诏书出自先帝寝殿暗阁,玉印亲封,内有血书,其字迹臣妾可认,与先帝亲批卷轴无异。”

    皇帝却缓缓道:

    “朕昨夜,亦见另一副本。”

    “落款亦是玉印,所言却与你所呈不同。”

    凤后闻言,轻轻阖眸,片刻后睁开,神情宁定。

    她低声回应:

    “圣上疑臣,臣无怨。”

    “但臣恳请问一句——那封副本,是从何处得来?”

    皇帝沉声:

    “东厂督主沈泽临奏称,于故阁老司徒慎业私藏书箱中得之。”

    林阮音轻笑:

    “司徒慎业已逝七年,其人昔日为三皇子舅父,当年即有‘私入宫门,欲议立君’之嫌。”

    “圣上信他所藏?不如信奴婢茶话。”

    皇帝眉头微动,眼中闪过动摇之色。

    林阮音继续道:

    “摄政之权,臣妾从未逾矩,只为清旧冤、止内乱。”

    “若真心向权,何不趁太后病中,以‘误国’之名加废?”

    她轻抚案边玉玺,语调温婉却铿锵:

    “臣妾之权,非为自己一人而争,而是替圣上扫平深宫杀局。”

    “那封副诏,不是先帝所留,而是太后所藏,司徒慎业之手笔,亦或三皇子旧党的筹谋。”

    “圣上若疑臣——请即日罢免臣妾之职,臣妾愿回冷宫,再不问政。”

    此言一出,殿中静寂无声。

    良久,皇帝闭目吐息,道:

    “不必。”

    “林阮音,你从不让我省心。”

    他语气虽淡,却听不出责意,反似一种……纵容的无奈。

    林阮音福身一礼,不再多言,起身而退。

    而她前脚刚出御书房,沈泽临便悄然入殿。

    皇帝看着他,冷声道:

    “那封副本,真的出自司徒慎业?”

    沈泽临低眉应答:

    “属下只言所查,不言其真。”

    皇帝冷哼一声:

    “朕知你何意。”

    “你也在试她,看她会不会……借权篡政。”

    沈泽临垂首:

    “凤后步步惊心,心计缜密,非旧宫妃嫔可比。”

    皇帝忽然站起,望向窗外乌云压顶的天色:

    “但也正因她如此,朕才放心将后宫交给她。”

    “哪怕她有摄政之实,亦不越朕君权一寸。”

    沈泽临一惊,忙躬身:

    “圣上明断。”

    皇帝轻声自语:

    “她只是想为她母亲争一口气,为天下女子争一份命。”

    午后,林阮音回至思音阁。

    凤元君已得密报,急道:

    “副本之事暴露,沈泽临当是太后所使,意图再启圣心疑影。”

    林阮音却摇头一笑:

    “不,沈泽临未必只为太后。”

    “他是个两面立场者,此时送副本,是试我有没有异心。”

    凤元君一愣:

    “那您为何不辩?”

    林阮音望向窗外烈风:

    “我若处处自辩,岂非显虚?”

    “他疑我一尺,我退一步,反令他信我三分。”

    是夜,一纸密令传至锦衣卫:

    “缉查司徒慎业孙辈往来,追查副诏来源。”

    “若证伪,密斩传者,封口禁声。”

    而风波未平,太后却于寿宁宫中悄然召来一人。

    那人身穿青衣锦袍,目如鹰隼,腰佩断金令牌——正是十五年前三皇子最得力的幕僚,蒋归云。

    太后望着他,沉声道:

    “你该出手了。”

    “林阮音步步紧逼,如今又得圣心信重,若不除她,我之孙……终究只是宫中一纸名册。”

    蒋归云拱手低语:

    “太后放心,归云已布下杀局。”

    “三日后,她若仍不收手,便叫她万劫不复。”

    而这三日之内,林阮音已敏锐察觉——

    有人开始在宫外布局,调动尚书郎中之子,游说户部将领,甚至与边军旧将私会。

    她伏案沉思良久,缓缓勾勒下一步棋。

    她知:

    “太后不甘、旧党再起,沈泽临摇摆不定,而圣心……已起波澜。”

    “我要在他们合围之前,先发一击。”

    风雷欲来,局面骤紧。

    林阮音将以凤后之名,斩一线生机于危局之中。

    下一步,她将设夺情之局、夺命之险——为母清冤,为己争命,为天下女子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