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126集:新挑战:环保要求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26集:新挑战:环保要求

    晚风轻拂,刘好仃刚从表彰大会的余温中走出,正准备回办公室泡杯茶歇口气。他刚推开会议室的门,就听见手机“叮”地一声响。

    是环保局发来的邮件。

    他皱了皱眉,点开一看,内容简单明了,语气却毫不含糊:根据最新政策调整,市里将对制造业企业提出更高环保标准,要求玻璃厂在三个月内完成相关整改,并提交详细报告。

    刘好仃看完,手里的茶杯顿了顿,心里升起一丝异样的感觉。这像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提醒——胜利的喜悦还没散尽,新的挑战已经悄悄站在门口。

    他抬头看了眼窗外,厂区里灯火通明,机器运转声此起彼伏。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仿佛刚才那封邮件只是个玩笑。

    可他知道,这不是玩笑。

    第二天上午,刘好仃召集了几个核心成员开了个小会。大家脸上还挂着昨天庆功宴的笑意,气氛轻松得像在聊周末去哪儿聚餐。

    “我有个事要跟大家说。”刘好仃清了清嗓子,语气比平时沉了几分,“环保局那边刚刚发来通知,我们厂要在三个月内完成新一轮环保升级。”

    屋子里突然安静了下来,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

    “啥?环保升级?”小李第一个反应过来,“不是去年才做过一次吗?”

    “这次是新标准。”刘好仃把邮件转发到投影仪上,“你看这个排放指标,比之前严格多了。”

    “这也太突然了吧!”市场部的小王忍不住抱怨,“咱们刚把客户关系稳住,现在又要搞环保整改,怕是要影响生产进度。”

    “而且设备都老了,哪那么容易改。”技术员老张也皱起了眉头。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看着他们,等情绪稍微平复了些,才缓缓开口:“我知道大家心里不舒服,我也一样。但这是硬性规定,不是我们愿不愿意的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们知道隔壁那个做陶瓷的厂子吧?前年因为环保不达标,直接被关停了。几百号人一夜之间没了工作。”

    这话一出,空气又凝固了几分。

    “我不是吓唬你们。”刘好仃扫视了一圈,“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来了,我们就得接住它。”

    会议结束之后,刘好仃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

    阳光透过厂房高高的窗户洒进来,在水泥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大家都陆续坐下,有人还在低声议论着早上的小会内容。

    “各位同事。”刘好仃站上讲台,声音不大,却格外清晰,“我们知道最近取得了不少成绩,订单量上涨,客户满意度提升,大家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

    台下响起一阵掌声。

    “但今天我要说的是另一件事。”他话锋一转,“环保局前几天发布了新规,我们厂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环保升级,否则可能面临停产整顿。”

    底下一片哗然。

    “什么?怎么又来?”

    “我们不是一直都很合规吗?”

    “三个月?这也太赶了吧!”

    刘好仃没有打断他们,等声音渐渐小了,才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担心生产受影响,担心自己的岗位受影响,担心又要加班加点……这些我都理解。”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但我还想请大家记住一件事——我们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运气,也不是偷工减料,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块玻璃,每一个环节。”

    他语气温和,却带着坚定,“这次环保升级,确实是个挑战,但它也是一个机会。如果我们能顺利通过,不仅能保住现有的成果,还能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品牌形象。”

    他环顾四周,看到有几个人慢慢点头。

    “我会全程跟进这件事,也会协调资源,确保不影响大家的基本工作。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一起想办法,出主意。毕竟,这是我们共同的厂。”

    台下开始有人窃窃私语,慢慢地,声音变得积极起来。

    “刘哥说得对,咱们以前也不是没挺过难关。”

    “是啊,上次改生产线的时候多难,不也过来了?”

    “要我说,这次说不定还能倒逼我们把一些老设备更新一下。”

    刘好仃听着这些声音,嘴角微微上扬。

    会议结束后,他回到办公室,刚坐下,小李就推门进来了。

    “刘哥,我觉得你今天讲得特别好。”小李一边递水一边说,“不过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有点打鼓。咱们真能在三个月内搞定这事?”

    刘好仃接过水,笑了笑:“你说呢?”

    “我……”小李愣住了。

    “还记得我们是怎么熬过那次产品迭代的吗?”刘好仃放下杯子,“那时候也是没人看好我们,觉得一个小厂根本搞不出什么名堂。但我们不仅做了出来,还卖得好。”

    小李点点头:“是啊,那次真是拼了命干。”

    “所以啊,困难从来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怎么去面对。”刘好仃站起身,拉开窗帘,阳光洒满了整个房间,“这次也一样,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小李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

    下午,刘好仃组织了一场头脑风暴会,把技术、生产、管理各个部门的人都叫了过来。

    “咱们现在的情况是,时间紧、任务重,经验少。”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所以,我们需要从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开始。”

    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我觉得应该先检查设备,尤其是那些用了十几年的老家伙。”

    “还有废气处理系统,得看看是不是符合新标准。”

    “员工培训也不能落下,环保意识得普及到位。”

    刘好仃一边听,一边记录,最后总结道:“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设备检查、工艺优化、人员培训。每个方向找一个人牵头,下周拿出初步方案。”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那台旧熔炉,我记得之前修过几次,环保性能一直不太稳定,这次得重点盯一下。”

    这句话说完,技术组的老张立刻记下了这个细节。

    会议结束时,已经是傍晚。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工厂的轮廓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清晰。

    刘好仃走出会议室,迎面吹来一阵微风,带着金属与玻璃特有的气息。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轻松。但正如他所说,他们早已习惯了迎接挑战。

    而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夜色渐深,厂区内依然亮着零星的灯光。刘好仃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忙碌的身影,心中默默许下一个承诺:

    “我们会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