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198集:竞赛进行与监督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198集:竞赛进行与监督

    刘好仃站在多功能厅门口,看着一排排已经坐满的椅子,心里踏实了不少。昨晚报名截止的时候,总人数突破了一百人,比他预想的还要多。他低头看了看手表,六点四十五分,比赛正式开始还有十五分钟。

    “小王呢?”他问旁边的李师傅。

    “刚去检查评分表了。”李师傅一边说,一边调整着桌子上的计时器,“这玩意儿昨天晚上充过电没?”

    “充了。”刘好仃拍拍那台设备,“不过你再检查一遍也行。”

    他们现在面对的是一场全厂范围内的技能竞赛,涉及玻璃切割、质检、设备操作三个组别。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刘好仃特意安排了监督小组,每组两名成员,负责记录选手表现并及时反馈异常情况。

    七点整,灯光亮起,音响里传来开场音乐。虽然不是什么大型舞台,但整个氛围已经拉满了。几个年轻员工甚至带来了手机支架,打算直播比赛过程,被刘好仃一眼就发现了。

    “你们这是要上抖音啊?”他走过去笑眯眯地问。

    “这不是给大家看嘛,顺便给参赛的兄弟姐妹们加油。”一个小伙子挠头笑道。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别拍评委的脸,人家还得打分呢。”

    说完,他走向主控台,那里已经摆好了四块电子屏,分别对应四个监督区域。每个区域都由一名组长和一名老员工搭档,负责巡视各自片区的比赛情况。

    “刘哥,”小王跑过来递给他一份文件,“刚才有个选手问能不能用他自己的测量工具,说是更顺手。”

    “不行。”刘好仃毫不犹豫,“所有工具必须统一发放,否则标准就不一样了。”

    “明白了。”小王记下这一点,又补充道:“还有一个问题,质检组那边有人问,如果发现瑕疵是原材料的问题,怎么算?”

    “那就标注清楚。”刘好仃指着屏幕上的评分细则,“如果是操作失误导致的瑕疵,扣分;如果是材料本身的问题,我们会在复核环节处理。”

    小王点点头,转身继续协调其他事务。刘好仃则拿起对讲机,对着各个监督点逐一确认情况。

    “一号区准备完毕。”

    “二号区已就位。”

    “三号区有备用工具,随时可用。”

    “四号区……呃,这边有点问题。”

    “什么问题?”刘好仃立刻警觉。

    “好像有个签名重复了。”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记录表上,有两个名字签在同一个位置。”

    刘好仃皱了皱眉:“哪个监督员签的?”

    “是赵工。”

    他心里咯噔一下。赵工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平时做事也很严谨,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先别声张。”他说,“我一会儿过去看看。”

    说话间,比赛正式开始了。选手们迅速进入状态,现场顿时热闹起来。切割机嗡嗡作响,质检员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玻璃表面,设备操作区则是一片紧张有序的节奏。

    刘好仃在控制台前站了一会儿,观察着大屏幕上实时更新的数据。突然,一声急促的呼叫从对讲机里传来。

    “刘哥!三号区出事了!”

    他立刻按下通话键:“什么情况?”

    “有一个选手用了非指定焊材,被人举报了。”

    “谁?”刘好仃皱眉。

    “是李伟。”

    这个名字他记得,前几天在培训课上还积极提问过。没想到今天就出了问题。

    “我去看看。”他说完,抓起外套就往三号区赶。

    一路上,他脑子里已经在飞快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不是培训不到位?还是有人故意违规?

    赶到现场时,李伟正站在工作台前,脸色不太好。旁边站着另一个选手,手里举着一张标签纸。

    “你看,这个编号不对。”那人指着焊材上的标识,“我们的规定里写得很清楚,只能用红色包装的。”

    刘好仃接过标签一看,果然,这不是规定的型号。

    “李伟,怎么回事?”他语气平静地问。

    “我以为差不多就行……”李伟低下头,“我以前都是这么用的。”

    “这次不一样。”刘好仃把标签递回去,“我们是要评成绩的,不能靠感觉。”

    “我知道错了……”

    “警告一次,重新计时。”刘好仃做出决定,“如果你还能完成任务,那就继续;要是觉得太难,也可以退赛。”

    李伟咬了咬牙:“我不退。”

    刘好仃点点头:“那就好好干。”

    处理完这件事,他回到控制台,却发现小王正在翻那份监督记录表。

    “刘哥,那个重复签名的事……”小王低声说,“赵工说他只签了一次,可能是别人代签的。”

    “谁?”刘好仃问。

    “不清楚。”小王摇头,“但他记得自己是在上午十点左右签的,当时旁边没人。”

    刘好仃沉思片刻,拿起了笔,在记录本上写下一行字:注意监督员签字真实性,后续加强身份核对机制。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比赛进行到一半,意外接踵而至。先是质检组的一名选手在搬运样品时不小心摔碎了一块成品,紧接着,一台切割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停转。

    “怎么回事?”刘好仃第一时间赶过去。

    “线路松动了。”维修组的人蹲在地上检查设备,“可能是上次使用后没关紧。”

    “换备用机。”刘好仃果断下令,“受影响的选手补偿五分钟时间。”

    维修人员动作麻利,十分钟内就完成了更换。比赛得以继续进行。

    到了下午两点,整个赛事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组的比分逐渐拉开,气氛也越来越紧张。刘好仃注意到,有些评委开始频繁讨论,似乎对某些评分产生了分歧。

    他当即召集几位主要评审开会。

    “大家辛苦了。”他在会议桌上摊开评分细则,“我知道每个人的标准可能会有细微差别,但我们得尽量统一。”

    “可是刘哥,”一位评委皱眉说,“有的作品明显有问题,可分数却比一些做得好的还高。”

    “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刘好仃指了指表格,“咱们来一条条核对,看有没有理解偏差。”

    经过半小时的梳理,评委们基本达成了共识。同时,刘好仃也引入了一个临时复核机制,由另一位监督员随机抽查五份作品,重新打分。

    这一招很灵,争议立刻少了许多。

    临近傍晚,比赛进入尾声。最后一个项目是设备操作组的决赛,两位老将即将对决。

    刘好仃站在观众席后排,看着台上专注操作的两人,心里涌上一股莫名的感慨。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一线干活,很少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每个人都拼尽全力,不是为了奖金,而是为了证明自己。

    “刘哥。”小王凑过来,“林婉秋发了个建议,关于设备操作模块的评分细则。”

    刘好仃接过手机看了一眼,嘴角微微上扬:“她总是想得周到。”

    “要不要现在改?”小王问。

    “不急。”刘好仃收起手机,“等这场比赛结束了再说。”

    他抬头看向台上,那位年长的选手刚刚完成最后一项调试,手指稳稳地按下了确认键。

    全场响起掌声。

    刘好仃轻轻呼出一口气,心想,这场竞赛总算走上了正轨。

    只是,他还没注意到,在角落里,赵工正盯着那份监督记录表,眉头紧锁。

    他的签名……

    真的只有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