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367集:达标效果评估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367集:达标效果评估

    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手里握着一支激光测温仪,眼神却落在不远处那台刚装好的废气处理塔上。阳光从高高的玻璃窗斜射进来,把塔身照得亮堂堂的,像是个刚换上新衣服的老朋友。

    “刘哥,数据都传上来了。”技术组的小王跑过来,手里举着平板,“这波处理效率比上次提升了差不多15%。”

    “不错。”刘好仃点点头,“不过别急着高兴,咱们还得看看全天的数据曲线。”

    小王咧嘴一笑:“您这是要搞‘环保马拉松’啊?”

    “不是马拉松,是长跑。”刘好仃一边说一边打开笔记本,翻到一页密密麻麻的图表,“你记不记得上周那几次排放波动?看着挺稳定,其实都是假象。”

    “嗯……”小王挠挠头,“那天我值班,确实有点懵。”

    “不是你懵,是系统没跟上。”刘好仃指着屏幕,“我们现在的设备是能干活,但就像个只会做题的学生——题目一变,就开始慌。”

    小王听得直点头:“那咋办?总不能天天盯着它吧?”

    “当然不用。”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今天下午,咱们来一次全流程走查,从源头到出口,一个环节都不能漏。”

    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调试新装的过滤器。空气中还残留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但比起以前那种呛人的气息,已经温和了许多。

    “刘哥!”维修班的李师傅从底下钻出来,脸上沾着点灰,“你说的那个传感器,我已经按你的要求加了两处监测点。”

    “辛苦了。”刘好仃递过去一瓶水,“我记得你之前说过,这些老设备最怕温度突变?”

    “可不是嘛。”李师傅接过水灌了一口,“特别是夏天,冷热一交替,管道容易裂。”

    “所以这次我们不仅要控温,还要控节奏。”刘好仃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会儿我们一起看看数据变化情况。”

    李师傅点了点头:“行,我叫几个兄弟一起。”

    三人一组,五人一队,技术组、维修组、安全部门的人陆续集合。刘好仃站在中间,像个小指挥官似的,挥挥手:“出发!”

    第一站是废气排放口。刘好仃拿着检测仪挨个测试,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这个数值,嗯……有点偏高,回头让电气组再调一下pId参数。”

    小王在旁边记录,一边写一边问:“刘哥,你觉得这次能稳住吗?”

    “稳不住也得稳。”刘好仃笑了笑,“你以为环保局是来听报告的?人家是要看真材实料。”

    他们一路查到废水处理池边,水面上浮着一层淡淡的泡沫,像是刚煮开的汤。

    “这个颜色正常吗?”刘好仃蹲下来,用手指轻轻拨了拨水面。

    “看起来没问题。”负责水质的小赵凑过来看,“不过还是得抽样送检。”

    “对,样品拿回去分析。”刘好仃起身拍拍裤子,“还有,你们注意下ph值的变化,要是有异常,立刻上报。”

    中午饭点到了,一群人围坐在休息区的长桌旁,吃着盒饭聊着上午的检查结果。

    “刘哥,我觉得这套流程下来,咱们至少能稳住80%的问题。”小王咬着筷子说道。

    “80%不够。”刘好仃夹了一块土豆放进嘴里,“我们要的是95%以上的稳定性。”

    “那可不容易。”李师傅插话,“光靠人工盯,肯定不行。”

    “所以我打算推动一套实时监测系统。”刘好仃放下筷子,“以后每个关键节点都加上自动报警功能。”

    “听起来像给厂子装了个大脑。”小王笑着打趣。

    “没错。”刘好仃点头,“而且是个不会打瞌睡的大脑。”

    午饭过后,会议室里又热闹起来。刘好仃把上午采集的数据投影出来,一张张分析。

    “大家看这里。”他指着屏幕上的一段曲线,“这个时间段排放波动明显,问题出在哪儿?”

    “可能是控制系统反应慢。”有人回答。

    “也有操作延迟的因素。”另一个补充。

    “都不是根本原因。”刘好仃摇头,“是我们整个流程的协同性还不够。设备更新了,人员意识也要跟上。”

    “那怎么提升协同?”小王问。

    “两个办法。”刘好仃竖起两根手指,“一是建立每日巡检制度,二是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

    “听起来像个班长管纪律。”李师傅笑道。

    “就是得有人管。”刘好仃认真地说,“环保不是喊口号,是实实在在的操作规范。”

    会议结束时,窗外已是傍晚时分。天边染着一抹橘红,像是给厂区披上了温柔的外衣。

    “刘哥,核查表我已经整理好了。”小王把一份打印稿递给他,“你看要不要明天开始试行?”

    “可以。”刘好仃接过表格扫了一眼,忽然停顿了一下,“这一栏写什么?”

    “哦,那个是让员工签字确认执行情况。”小王指了指最后一行,“有问题就报上来。”

    “很好。”刘好仃点点头,“明天早上班前会,我们就从这儿开始。”

    夜色慢慢降临,车间里的灯光一盏盏亮了起来。刘好仃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那台还在运行的熔炉,心里想着:

    达标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他转身拿起外套,准备回家。

    可就在他走出办公室的时候,手机响了。

    阿梅发来消息:

    “刘哥,我发现那份2018年的报告里,有个细节好像被改过。”

    刘好仃的手一顿,眉头微微皱起。

    他没有立刻回复,只是把手机放进口袋,脚步坚定地朝门口走去。

    风从厂区吹来,带着机油混着水汽的味道。

    而这一次,他知道,有些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