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423集:客户关怀活动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第423集:客户关怀活动

    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窗外的玻璃幕墙在夜色中泛着柔和的光。刘好仃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支红色记号笔,在一份客户名单上轻轻划动。

    他面前摆着三份不同的方案:节日回访、定制礼品、感谢信撰写模板。

    “这次不是为了卖产品。”他自言自语,“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听。”

    小林敲门进来,手里抱着一沓打印好的资料:“刘哥,这是筛选出来的老客户名单,合作三年以上但几乎没怎么正式接触过的,一共十七家。”

    “十七家?”刘好仃笑了笑,“那这个月,咱们得忙起来了。”

    阿芳也凑了过来,手里拎着两个热乎的饭盒:“你们还没吃饭吧?我顺路带了点粥和包子。”

    “你这姑娘心真细。”刘好仃接过饭盒,“不过今天可不只是吃顿饭的事儿。”

    “我知道。”阿芳一边打开电脑登录cRm系统,一边说,“刚才看到系统里张工的信息更新了,情绪评估从‘冷淡’变成了‘中性’。”

    “不错。”刘好仃点点头,“说明我们开始被听见了。”

    阿芳翻看着客户名单,忽然指着其中一个名字:“这家公司在西北,订单挺稳定,但从来没人去拜访过。”

    刘好仃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嘴角微微扬起:“嗯……是时候去看看了。”

    他拿起笔,在那个公司名旁边画了个圈,又在下面写了一行字:“实地走访,优先安排。”

    小林咬了一口包子,含糊不清地说:“那要不要做个统一的关怀计划?比如节日送礼、写感谢信这些,别让客户觉得我们只是临时起意。”

    “正有此意。”刘好仃放下筷子,打开笔记本,“我们搞个‘客户关怀月’,从节前开始,一直持续到年后返工高峰。”

    “听起来有点像商场的促销活动。”阿芳笑着打趣。

    “但我们不是卖东西。”刘好仃语气认真,“我们要做的,是把那些被忽略的声音,重新拾起来。”

    几天后,会议室里气氛热烈。

    市场部的小王正在展示设计好的礼品包装:“这次选的是定制保温杯,背面印有客户公司logo,内胆刻着一句‘感谢一路同行’。”

    “挺温馨的。”阿芳点头,“不过会不会太轻了?有些客户可能觉得不够重视。”

    “重点不在贵重。”刘好仃插话,“而在用心。我们要传达的是:我们记得您,感谢您,愿意为您的反馈做出改变。”

    销售部的老李皱眉:“可这样投入不少,万一客户不领情呢?”

    “那就再努力一次。”刘好仃笑着说,“人与人之间,哪有一上来就投缘的?总得先迈出第一步。”

    老李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行吧,我负责联系几个大客户,安排回访时间。”

    “我也来帮忙。”小林举手,“我可以整理每位客户的专属服务记录,附在感谢信后面。”

    “对。”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每封信都要手写签名,哪怕只是一句‘希望下次能听到您的新建议’。”

    阿芳看着大家忙碌的样子,忍不住感慨:“以前总觉得客户就是数据,现在倒像是朋友了。”

    “本来就是朋友。”刘好仃合上笔记本,“只是我们以前没好好做他们的朋友。”

    张工的行程被排在了第一站。

    刘好仃亲自准备了礼物:一个定制保温杯、一封手写感谢信、一张客户专属服务卡,还有一块经过边缘优化的x-187样品。

    “这次不能谈销售。”他在出发前反复叮嘱自己,“要让他知道,我们不是为了成交而来。”

    飞机降落在西北小城时,天已经黑了。

    刘好仃拖着行李箱走在街道上,寒风扑面而来,街边的路灯昏黄而温暖。

    第二天上午,他准时出现在张工的厂门口。

    张工穿着工作服走出来,看见他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真的来了?”

    “答应了要上门,就不能食言。”刘好仃笑着递上名片。

    “我不是客户代表,只是个普通采购。”张工语气冷淡。

    “但您提的意见,我们都听了。”刘好仃从包里拿出样品,“这是根据您的建议优化后的x-187,请您看看是否还有问题。”

    张工接过样品,仔细看了看边缘处理,眉头慢慢松开:“嗯,确实比之前顺手多了。”

    “技术部专门做了工艺改进。”刘好仃解释,“运输和安装环节也加强了质检流程。”

    张工点点头,没说话。

    刘好仃也不着急,从包里取出保温杯和感谢信:“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不是为了推销,只是为了表达感谢。”

    张工接过杯子,看着上面的刻字,眼神变了变。

    “我一直以为,你们只会打电话催款。”他低声说,“没想到还能有人亲自来。”

    “我们该来的。”刘好仃笑了,“只是来晚了些。”

    临走前,他将那张服务卡递给张工:“下次您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找我。我不一定立刻解决问题,但一定会认真听。”

    张工接过卡片,看了很久,最后说了一句:“你这人……挺实在。”

    刘好仃转身离开,心里却踏实了许多。

    机场大厅里,他掏出手机,打开cRm系统。

    张工的信息页上,情绪评估已更新为“积极”。

    他轻轻点击鼠标,在备注栏写下一行字:

    “客户不是数据,是人。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听。”

    屏幕蓝光映在他脸上,嘴角带着笑意。

    飞机起飞前,他收到一条消息:

    “张工回复了问卷,给了五星评价,并留言说:‘第一次感觉被尊重’。”

    刘好仃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但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