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地球交响曲 > 第191章 芜湖:江畔风起,渡口千帆——一座城市的工业与烟雨柔情

地球交响曲 第191章 芜湖:江畔风起,渡口千帆——一座城市的工业与烟雨柔情

    我是吴阿蒙。

    从宣城出发,向东北行不到百里,一条宽阔的江面就出现在视野之中。那是长江。

    江水从巴蜀奔流而下,至此蜿蜒拐弯,环抱一座城。

    芜湖,一座名字中就带着“渡口”与“烟雨”的城市,坐落在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如同一只展翼的鹤,栖息在江南水系的胸膛。

    而我,就是来这渡口探寻她的故事。

    我翻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江水拐角处、渡口旧道旁、新与旧交融之城郑重落笔:

    “第191站:芜湖。

    她是长江上的一颗明珠,

    也是一艘藏着旧梦的新船。”

    一、江东古渡:从繁华渡口到时间之岸

    我第一站,便来到“江东古渡”。

    站在江边,望着一艘艘客轮穿梭,脑中浮现出百年前无数商贾挑夫、文人骚客、南来北往者在此候渡的身影。

    岸边一座古碑,上书“江东门渡”,字迹斑驳却仍有气魄。一位船老大正在收帆,他告诉我:“小时候芜湖没有大桥,靠船摆渡,谁不从这儿走?”

    他拍拍旧船身,像在摸一段旧日时光。

    我写下:

    “芜湖的江,不只渡人,

    也渡故事、渡变迁;

    江水不言,却记得每一个踏上木板、眺望对岸的人。”

    二、鸠兹古镇:徽风江韵,一砖一瓦皆传承

    第二日,我前往鸠兹古镇。

    这里虽为后建,却不失风韵。黛瓦白墙、小桥流水,徽派建筑在江边舒展开来,却不流于表面装饰,而有一种收敛的庄重。

    我走进一家书铺,铺子主人是一位自称“半隐居”的中年文人,正抄写《芜湖赋》。

    他看我驻足,轻声道:“芜湖的根,是江,也是文脉。没有书香,再多钢铁也只是噪音。”

    我买下一本他手抄的古文集,翻开第一页,写着:

    “江水东来不舍昼夜,芜湖依江以韵生香。”

    我写下:

    “芜湖的古,不是景区式的陈设,

    是文人骨头里的字,是老街夜雨中的酒;

    她以书卷裹着城市的心,等你细读。”

    三、奇瑞工业园:造车之城,奔向世界的引擎

    第三日,我进入芜湖的另一张名片——奇瑞汽车工业园。

    宽阔厂区内,一辆辆整车正被组装、检测、驶出,输往全国乃至世界。

    工程师陈师傅带我参观车间,他说:“当年我们啥都不懂,天天熬夜搞研发。有人问我们凭什么造车,我说,凭不服输。”

    他戴着安全帽,眼神里有种典型芜湖人的倔强与实干。

    我写下:

    “芜湖的钢,不是冷冰的构件,

    是腾跃的引擎,是城市从内往外的能量释放;

    在这里,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是一代人的梦想载体。”

    四、青弋江夜色:水墨江南,灯火人间

    夜晚,我沿青弋江步道而行。

    江岸两侧灯光点点,倒映在水面,如一幅缓缓流动的画卷。偶有渔舟轻摆,偶有孩童在河边放灯,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安静。

    我在一家临江的老饭馆吃饭,老板娘给我上一锅徽州臭鳜鱼,她笑着说:“芜湖人嘴刁,但心热,吃得香、也活得实。”

    我吃着吃着,竟然想起家中母亲炖鱼的味道。

    我写下:

    “芜湖的夜,是一城不舍的温度;

    不是那种耀眼的夜景,而是能让人安心坐下、端碗热汤的真实。”

    五、赭山公园与雕塑公园:山城一角,绿意与艺术共生

    最后一日,我走上赭山。

    山不高,却有湖、有亭、有松柏连天。市民们在山道上散步、练太极。山脚雕塑公园中,一尊尊静默的艺术作品映衬着远处城市轮廓,别有一番意味。

    一位正在写生的女孩告诉我:“我喜欢芜湖,不是因为热闹,而是它给我空间做自己。”

    我站在山顶,俯瞰江城,仿佛一切工业、文化、市井、远梦,皆在这一刻汇聚。

    我写下:

    “芜湖的高,不靠摩天大楼,

    靠的是人心里藏着的那点不肯放弃的向上之意。”

    六、汽笛声中·地图落笔·下一站马鞍山

    五天芜湖之行,我从江边渡口走进城市腹地,从古街文气走向工业引擎,从钢铁中找到了柔情,也从书卷中听见了脚步。

    这座城市既有水的灵动,也有车的速度;

    既能造未来的引擎,也能守住老街的门;

    她不争不抢,却稳稳地,站在江畔,吹着晚风,等你来走近。

    我摊开《地球交响曲》地图,在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汽笛与诗句并行之地郑重落笔:

    “第191章,芜湖已记。

    她是渡口,是引擎;

    是一碗臭鳜鱼,是一部出厂的新车;

    是一座你下次还会来走一遍的城市。”

    下一站,是马鞍山。

    我要顺江而上,前往那座以钢铁命名、也以诗人闻名的城市。我想知道,铁与诗是否可以共存?一座炼钢之城,又是如何孕育出一位叫李白的天才?

    我提起行囊,搭上长江沿线的列车。

    “风未歇,诗将至——马鞍山,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