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贝的炒股人生 第457章 美元逼100!美联储死扛利率,背后竟是这盘全球杀局?
热门推荐:
末世歪厨
海贼:这个毛皮族过分友善?!
恰好对你心动
三爷,你家小姑娘又立功了
重生,从救下被拐美女大学生开始
西游:收徒孙悟空,圣人被玩坏了
只有F级异能的我被迫炼化万物
列国大修士
穿成癫庶子后我靠魂力值养空间
美元指数99.97,都要冲100了,这种走势如果说没有资金在引导是走不出来的吧?
马特贝在书房里看呆了,6:35,眼睛都还没完全睁开。
鲍威尔:尚未就9月会议做出决定 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仍待观察。——这就是美元指数上攻100的理由,肉真的要烂在锅里了?
美联储周三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自今年 1 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五次在利率会议上按兵不动。
“如果美债不打算还了,利息高点确实也问题不大,以这些利息拖垮其他经济体,肉就烂在锅里了,对吧?”
马特贝唇干舌燥的,因为早上起来还没沏茶,滴水未沾,昨晚睡觉前其实就看到美元这种变化,也大概猜到美联储这个议息结果,现在进一步确认的就是9月美元利率仍旧不动,那美债是不是也暂时不动?大美丽法案提高了美债上限,也不继续发债了?
今年 1 月 29 日,美联储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宣布维持利率不变,此后 3 月、5 月、6 月、7 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均未调整利率。
根据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的日程,2025 年美联储共安排 8 次议息会议,目前已举行了 5 次,剩余 3 次会议时间分别为 9 月 16 日 - 17 日、10 月 28 日 - 29 日和 12 月 9 日 - 10 日。其中,9 月和 12 月的会议会后将发布经济展望和点阵图。
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债务问题日益严峻,截至 2025 年 3 月,美国国债余额已突破 36.2 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率也远高于国际公认警戒线。“大而美” 法案虽已生效,提高了债务上限,但这也意味着美国政府部门继续大幅加杠杆,持续透支国家信用。若美国持续利用美元霸权与美债地位,试图转嫁经济压力,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无疑将受到严重冲击,而这种 “肉烂在锅里” 的想法,最终可能引发全球经济秩序的紊乱,对美国自身经济根基也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后续 9 月美联储会议以及美债、美元的走势,无疑将成为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 。
此次利率会议中,有两名官员反对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分别是美联储理事沃勒和鲍曼,他们要求立即降息 25 个基点,这一情况颇为罕见,是自 1993 年以来首次同时有两位理事对利率决定持异议。
在通胀与关税方面,鲍威尔称部分商品的价格已经更明显地反映出更高关税的影响,但关税对整体经济活动和通胀的影响仍有待观察,他还指出核心通胀中有 30% 或 40% 来自关税。鲍威尔认为,一个 “合理的基本情境” 是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是 “短暂的”,但也警告称这些关税可能引发 “更持久” 的通胀变化,美联储的职责是确保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并防止一次性的价格水平上升演变为持续的通胀问题。
随着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美元指数走势备受瞩目。在鲍威尔发表讲话后,美元指数一度呈现上攻态势,逼近 100 关口。
市场人士认为,鲍威尔对 9 月利率决策的模糊表态,以及关税对通胀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对未来美元走向的预期更为复杂。
一方面,若 9 月不降息,美元可能因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获得支撑;另一方面,关税若持续影响通胀,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又可能对美元形成压力。
而美债市场同样暗流涌动。
美债的最新情况如何?今年美债的总量有什么变化?下半年美债的到期情况如何?
马特贝带着这些疑问进一步查询,按现在的情况,美国关税也收了,欧洲和日本对美投资的协议也签了,合计上万亿美元的投资,美元指数的拉升进一步吸引全球资本流入美国,美债最终就这么解决了?
美债最新情况:总量突破 36 万亿美元,债务上限问题暂时缓解,下半年国债供给压力将显着增加,可能进一步推高收益率。
美联储持有的美债规模已从 2022 年 6 月的峰值5.77 万亿美元降至4.21 万亿美元,降幅近 30%,创 2020 年 7 月以来新低。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规模在 2025 年 2 月增至8.8 万亿美元,但中日两大债主持续减持。
2025 年 1 月美债规模为 36.1 万亿美元,7 月增至 36.2 万亿美元,增幅仅 0.3%。增长主要来自到期债务的再融资需求,而非新增财政支出。
利息支出首超国防预算,财政可持续性受质疑。
美债下半年到期情况:2025 年需偿还的国债本金和利息合计约9.2 万亿美元,其中下半年到期量占 70%,集中在 q3-q4。
2025 年下半年,美债市场将面临历史罕见的再融资压力、利率敏感性上升、流动性收紧三重挑战。
马特贝也开始怀疑,国债有美联储兜底,所以,有所谓大美丽法案,他们根本不担心美债的问题,企业债呢?他们估计最终害怕的还是资本流出,资本离开美国才是华尔街最不能接受的。这些判断对么?
“大美丽法案” 仅解决了债务上限的 “技术性违约” 风险,但美债的核心问题 ——高利息成本、再融资压力、海外持有量下降—— 并未缓解:2025 年美债利息支出预计达 1.5 万亿美元,超过医保支出;下半年 5.3 万亿美元短期债需以 5% 左右利率续作,每年多付 2000 亿美元利息;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占比从 2015 年的 34% 降至 2025 年的 24%,依赖本土机构接盘的压力加大。
“美联储虽未直接为美债‘兜底’,但美元霸权和市场流动性暂时支撑了其融资能力;‘大美丽法案’解决了债务上限的燃眉之急,却难掩高利息、再融资的长期压力。相比之下,企业债的风险更隐蔽 —— 利率高企下偿债压力陡增,而华尔街最忌惮的,是由此引发的资本外流:一旦资本撤离美国市场,美债、美股和企业债的价格体系可能连锁崩塌,这才是其真正的‘不能承受之重’。”
美国现在企业债的量能对美国金融系统形成冲击么?
截至 2025 年 7 月,美国企业债规模达 12 万亿美元,其中高收益债占比 20.8%(约 2.5 万亿美元)。
2025 年到期债务达 9102 亿美元,为 2016 年以来峰值,2026 年更将升至 1.24 万亿美元。企业债再融资成本因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 4.25%-4.50%)而飙升。投资级企业债收益率超 5%,高收益债收益率突破 8%。
高违约风险行业集中在依赖海外供应链的零售(如 michael''s、Staples)、能源及通信领域。2025 年 4 月关税政策后,美国垃圾债新发行市场陷入停滞,仅 1 笔高收益债发行,杠杆贷款项目零新增。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持有超 70% 的企业债。银行不仅直接持有企业债,还通过贷款和衍生品间接暴露。
当前美国企业债市场已处于 “高风险 - 高脆弱性” 状态,其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可能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违约潮引发机构抛售 → 企业债价格暴跌 → 金融机构资产减值 → 资本充足率下降 → 信贷紧缩。
流动性危机传导至股市 → 股票质押融资平仓 → 股市暴跌 → 财富效应逆转 → 消费萎缩。
美元流动性收紧与全球去美元化 → 外资减持美债和企业债 → 美元贬值压力 → 通胀螺旋。
马特贝在思考这个问题:美联储不敢降息,最终还是以国债的高利率为企业债做支撑,如果降息,企业债的崩溃更快,整体都会出问题,对吧?
这是美联储当前政策困境的核心矛盾 ——高利率对企业债市场的影响存在 “双刃剑” 效应,而降息的风险并非简单的 “加速崩溃”,而是可能触发市场对 “经济衰退 + 信用风险共振” 的恐慌,其传导路径比直观感受更复杂。
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当前 4.25%-4.50%),客观上通过国债利率的 “锚定效应” 暂时稳住了企业债市场的 “相对价值”,但这种 “支撑” 并非主动设计,而是资本流动的被动结果:高利率对企业债的 “支撑” 是被动且脆弱的,本质是 “以时间换空间” 的无奈。
若此时降息,美债收益率下行可能引发资本 “逐利出逃”—— 资金可能流向股票、新兴市场等高收益资产,导致企业债(尤其是高收益债)需求萎缩,价格下跌(利率与价格反向),这是市场担心的 “资本流出冲击”。
但这种 “支撑” 的代价是企业债的 “再融资成本” 持续高企。若以当前 5% 以上的利率续作,利息成本将飙升 50%-150%,长期会加剧企业现金流压力,埋下违约隐患。因此,高利率是 “饮鸩止渴”,并非主动 “支撑”,而是通胀目标下的无奈选择。
所以,降息的风险不在 “利率本身”,而在 “市场预期的连锁反应”。
若美联储降息,理论上应缓解企业债的再融资压力(利率下降直接降低新发债成本),但当前市场环境下,降息可能触发更危险的传导:
“降息 = 经济衰退” 的预期强化
资本流动的 “逆转恐慌”
高收益债的 “信心崩塌”
无论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还是降息,企业债市场的根本矛盾 ——“高规模 + 高到期 + 高利率敏感性” 并未解决。
总量上,12 万亿美元企业债中,2.5 万亿美元高收益债的 “利息覆盖倍数”(EbItdA \/ 利息)已降至 1.8 倍(警戒线为 2 倍),意味着近半数高收益债企业的现金流已难以覆盖利息。
维持高利率:延缓资本流出,但加速企业 “付息压力→盈利恶化→违约” 的进程(类似 “温水煮青蛙”)。降息:可能短期缓解付息压力,但加速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定价(类似 “捅破泡沫”)。
企业债市场的最终考验,其实是美国经济能否在高利率环境下维持增长(从而提升企业偿债能力),这才是比政策选择更根本的变量。
美债和美国企业债利息高企对企业运营的冲击确实正在逐步显现,且极有可能在下半年的三季报、年报中集中体现。下半年财报(三季报、年报)将集中反映冲击,三季报是 “第一块试金石”
太口渴了,先沏壶茶,马特贝大概理解了美联储不敢动的核心问题,关键看美元指数,美国如果真的熬到拖垮其他经济体,全球资本进一步持续流入美国,最终即使美股崩盘了,资本不能及时撤出,肉就烂在锅里了?
资本流动的本质是逐利避险,而非被动滞留。若美股崩盘伴随企业债危机,资本撤离的速度和规模将远超市场预期,美元指数可能在短期内剧烈波动后进入长期贬值通道。
再观察吧,下半年确实会更精彩,——这么写可以么?
马特贝在书房里看呆了,6:35,眼睛都还没完全睁开。
鲍威尔:尚未就9月会议做出决定 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仍待观察。——这就是美元指数上攻100的理由,肉真的要烂在锅里了?
美联储周三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自今年 1 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五次在利率会议上按兵不动。
“如果美债不打算还了,利息高点确实也问题不大,以这些利息拖垮其他经济体,肉就烂在锅里了,对吧?”
马特贝唇干舌燥的,因为早上起来还没沏茶,滴水未沾,昨晚睡觉前其实就看到美元这种变化,也大概猜到美联储这个议息结果,现在进一步确认的就是9月美元利率仍旧不动,那美债是不是也暂时不动?大美丽法案提高了美债上限,也不继续发债了?
今年 1 月 29 日,美联储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宣布维持利率不变,此后 3 月、5 月、6 月、7 月的货币政策会议均未调整利率。
根据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的日程,2025 年美联储共安排 8 次议息会议,目前已举行了 5 次,剩余 3 次会议时间分别为 9 月 16 日 - 17 日、10 月 28 日 - 29 日和 12 月 9 日 - 10 日。其中,9 月和 12 月的会议会后将发布经济展望和点阵图。
从现实情况来看,美国债务问题日益严峻,截至 2025 年 3 月,美国国债余额已突破 36.2 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率也远高于国际公认警戒线。“大而美” 法案虽已生效,提高了债务上限,但这也意味着美国政府部门继续大幅加杠杆,持续透支国家信用。若美国持续利用美元霸权与美债地位,试图转嫁经济压力,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无疑将受到严重冲击,而这种 “肉烂在锅里” 的想法,最终可能引发全球经济秩序的紊乱,对美国自身经济根基也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后续 9 月美联储会议以及美债、美元的走势,无疑将成为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 。
此次利率会议中,有两名官员反对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分别是美联储理事沃勒和鲍曼,他们要求立即降息 25 个基点,这一情况颇为罕见,是自 1993 年以来首次同时有两位理事对利率决定持异议。
在通胀与关税方面,鲍威尔称部分商品的价格已经更明显地反映出更高关税的影响,但关税对整体经济活动和通胀的影响仍有待观察,他还指出核心通胀中有 30% 或 40% 来自关税。鲍威尔认为,一个 “合理的基本情境” 是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可能是 “短暂的”,但也警告称这些关税可能引发 “更持久” 的通胀变化,美联储的职责是确保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并防止一次性的价格水平上升演变为持续的通胀问题。
随着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美元指数走势备受瞩目。在鲍威尔发表讲话后,美元指数一度呈现上攻态势,逼近 100 关口。
市场人士认为,鲍威尔对 9 月利率决策的模糊表态,以及关税对通胀影响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对未来美元走向的预期更为复杂。
一方面,若 9 月不降息,美元可能因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获得支撑;另一方面,关税若持续影响通胀,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又可能对美元形成压力。
而美债市场同样暗流涌动。
美债的最新情况如何?今年美债的总量有什么变化?下半年美债的到期情况如何?
马特贝带着这些疑问进一步查询,按现在的情况,美国关税也收了,欧洲和日本对美投资的协议也签了,合计上万亿美元的投资,美元指数的拉升进一步吸引全球资本流入美国,美债最终就这么解决了?
美债最新情况:总量突破 36 万亿美元,债务上限问题暂时缓解,下半年国债供给压力将显着增加,可能进一步推高收益率。
美联储持有的美债规模已从 2022 年 6 月的峰值5.77 万亿美元降至4.21 万亿美元,降幅近 30%,创 2020 年 7 月以来新低。
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规模在 2025 年 2 月增至8.8 万亿美元,但中日两大债主持续减持。
2025 年 1 月美债规模为 36.1 万亿美元,7 月增至 36.2 万亿美元,增幅仅 0.3%。增长主要来自到期债务的再融资需求,而非新增财政支出。
利息支出首超国防预算,财政可持续性受质疑。
美债下半年到期情况:2025 年需偿还的国债本金和利息合计约9.2 万亿美元,其中下半年到期量占 70%,集中在 q3-q4。
2025 年下半年,美债市场将面临历史罕见的再融资压力、利率敏感性上升、流动性收紧三重挑战。
马特贝也开始怀疑,国债有美联储兜底,所以,有所谓大美丽法案,他们根本不担心美债的问题,企业债呢?他们估计最终害怕的还是资本流出,资本离开美国才是华尔街最不能接受的。这些判断对么?
“大美丽法案” 仅解决了债务上限的 “技术性违约” 风险,但美债的核心问题 ——高利息成本、再融资压力、海外持有量下降—— 并未缓解:2025 年美债利息支出预计达 1.5 万亿美元,超过医保支出;下半年 5.3 万亿美元短期债需以 5% 左右利率续作,每年多付 2000 亿美元利息;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占比从 2015 年的 34% 降至 2025 年的 24%,依赖本土机构接盘的压力加大。
“美联储虽未直接为美债‘兜底’,但美元霸权和市场流动性暂时支撑了其融资能力;‘大美丽法案’解决了债务上限的燃眉之急,却难掩高利息、再融资的长期压力。相比之下,企业债的风险更隐蔽 —— 利率高企下偿债压力陡增,而华尔街最忌惮的,是由此引发的资本外流:一旦资本撤离美国市场,美债、美股和企业债的价格体系可能连锁崩塌,这才是其真正的‘不能承受之重’。”
美国现在企业债的量能对美国金融系统形成冲击么?
截至 2025 年 7 月,美国企业债规模达 12 万亿美元,其中高收益债占比 20.8%(约 2.5 万亿美元)。
2025 年到期债务达 9102 亿美元,为 2016 年以来峰值,2026 年更将升至 1.24 万亿美元。企业债再融资成本因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 4.25%-4.50%)而飙升。投资级企业债收益率超 5%,高收益债收益率突破 8%。
高违约风险行业集中在依赖海外供应链的零售(如 michael''s、Staples)、能源及通信领域。2025 年 4 月关税政策后,美国垃圾债新发行市场陷入停滞,仅 1 笔高收益债发行,杠杆贷款项目零新增。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持有超 70% 的企业债。银行不仅直接持有企业债,还通过贷款和衍生品间接暴露。
当前美国企业债市场已处于 “高风险 - 高脆弱性” 状态,其对金融系统的冲击可能通过以下路径实现:
违约潮引发机构抛售 → 企业债价格暴跌 → 金融机构资产减值 → 资本充足率下降 → 信贷紧缩。
流动性危机传导至股市 → 股票质押融资平仓 → 股市暴跌 → 财富效应逆转 → 消费萎缩。
美元流动性收紧与全球去美元化 → 外资减持美债和企业债 → 美元贬值压力 → 通胀螺旋。
马特贝在思考这个问题:美联储不敢降息,最终还是以国债的高利率为企业债做支撑,如果降息,企业债的崩溃更快,整体都会出问题,对吧?
这是美联储当前政策困境的核心矛盾 ——高利率对企业债市场的影响存在 “双刃剑” 效应,而降息的风险并非简单的 “加速崩溃”,而是可能触发市场对 “经济衰退 + 信用风险共振” 的恐慌,其传导路径比直观感受更复杂。
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当前 4.25%-4.50%),客观上通过国债利率的 “锚定效应” 暂时稳住了企业债市场的 “相对价值”,但这种 “支撑” 并非主动设计,而是资本流动的被动结果:高利率对企业债的 “支撑” 是被动且脆弱的,本质是 “以时间换空间” 的无奈。
若此时降息,美债收益率下行可能引发资本 “逐利出逃”—— 资金可能流向股票、新兴市场等高收益资产,导致企业债(尤其是高收益债)需求萎缩,价格下跌(利率与价格反向),这是市场担心的 “资本流出冲击”。
但这种 “支撑” 的代价是企业债的 “再融资成本” 持续高企。若以当前 5% 以上的利率续作,利息成本将飙升 50%-150%,长期会加剧企业现金流压力,埋下违约隐患。因此,高利率是 “饮鸩止渴”,并非主动 “支撑”,而是通胀目标下的无奈选择。
所以,降息的风险不在 “利率本身”,而在 “市场预期的连锁反应”。
若美联储降息,理论上应缓解企业债的再融资压力(利率下降直接降低新发债成本),但当前市场环境下,降息可能触发更危险的传导:
“降息 = 经济衰退” 的预期强化
资本流动的 “逆转恐慌”
高收益债的 “信心崩塌”
无论美联储维持高利率还是降息,企业债市场的根本矛盾 ——“高规模 + 高到期 + 高利率敏感性” 并未解决。
总量上,12 万亿美元企业债中,2.5 万亿美元高收益债的 “利息覆盖倍数”(EbItdA \/ 利息)已降至 1.8 倍(警戒线为 2 倍),意味着近半数高收益债企业的现金流已难以覆盖利息。
维持高利率:延缓资本流出,但加速企业 “付息压力→盈利恶化→违约” 的进程(类似 “温水煮青蛙”)。降息:可能短期缓解付息压力,但加速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定价(类似 “捅破泡沫”)。
企业债市场的最终考验,其实是美国经济能否在高利率环境下维持增长(从而提升企业偿债能力),这才是比政策选择更根本的变量。
美债和美国企业债利息高企对企业运营的冲击确实正在逐步显现,且极有可能在下半年的三季报、年报中集中体现。下半年财报(三季报、年报)将集中反映冲击,三季报是 “第一块试金石”
太口渴了,先沏壶茶,马特贝大概理解了美联储不敢动的核心问题,关键看美元指数,美国如果真的熬到拖垮其他经济体,全球资本进一步持续流入美国,最终即使美股崩盘了,资本不能及时撤出,肉就烂在锅里了?
资本流动的本质是逐利避险,而非被动滞留。若美股崩盘伴随企业债危机,资本撤离的速度和规模将远超市场预期,美元指数可能在短期内剧烈波动后进入长期贬值通道。
再观察吧,下半年确实会更精彩,——这么写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