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395章 枕中稻田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第395章 枕中稻田

    从前有个叫阿禾的姑娘,住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村子里。她生得清秀,性子却有些蔫蔫的,夜里总睡不安稳,不是梦见黑漆漆的巷子,就是梦见有人追她,醒来时枕头湿了一片,眼睛肿得像桃子。村里老人说她是“心事太重”,可阿禾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寻常姑娘,能有什么心事?不过是日子平淡,夜里总胡思乱想罢了。

    她用的枕头是母亲出嫁时带来的荞麦枕,枕芯里的荞麦皮是她亲手晒的,闻着有股清清凉凉的草香。可最近,阿禾总觉得枕头里有些古怪——夜里翻身时,似乎能听见细微的“沙沙”声,像是风吹过稻田,又像是小虫在爬。她起初没在意,直到有一夜,她被热醒,迷迷糊糊摸到枕头,指尖竟触到一片湿软的泥土。

    “这是怎么回事?”阿禾揉了揉眼睛,凑近一瞧,顿时吓得差点叫出声——她的荞麦枕里,竟长出了一片绿油油的稻苗!

    稻苗只有指甲盖长短,但根须扎在荞麦皮里,叶片上还挂着几颗露珠似的水珠,在月光下闪着微光。阿禾伸手想拔,指尖刚碰到叶片,忽然听见一个苍老的声音:“别碰!这是我的试验田!”

    阿禾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抬头四顾,屋里哪有人?可那声音又响了起来:“小姑娘,莫怕,我是土地公。”

    话音刚落,枕头的荞麦皮竟缓缓分开,一个须发皆白的小老头从里面探出头来。他穿着一身褪色的蓝布衫,脚踩草鞋,手里还拄着一根树枝当拐杖,活脱脱是个乡下老农的模样。阿禾瞪圆了眼睛,结结巴巴道:“土……土地公?”

    土地公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牙的豁口:“正是老朽。这枕头里的稻田,是我闲来无事开的试验田,专门种能治噩梦的稻种。”他指了指那片稻苗,“可最近闹虫害,噩梦化成的蝗虫总来啃食,我年纪大了,追不动它们,你能不能帮我赶一赶?”

    阿禾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她本就胆大,何况土地公看起来和善得很。土地公满意地捋了捋胡子,一挥手,稻田里忽然腾起一阵青烟,无数指甲盖大小的黑色蝗虫嗡嗡飞出,张牙舞爪地扑向稻苗。阿禾抄起枕头边的铜镜一照,蝗虫竟在镜中现了原形——原来是些黑乎乎的噩梦影子,有的像被追赶的小孩,有的像破碎的镜子,还有的像哭嚎的人影。

    “拍!拍!”阿禾挥舞铜镜,蝗虫碰到镜面便“滋滋”化作青烟消散。土地公在旁边拍手叫好:“好丫头!再使点劲!”

    折腾了大半夜,蝗虫终于被赶尽杀绝。土地公抹了把汗,从袖子里掏出一小包金黄的稻种递给阿禾:“这是能播种美梦的稻种,你拿去吧。往后每晚睡前,在枕边埋下一粒,梦里就会见到好光景。”

    阿禾接过稻种,指尖刚碰到,忽然一阵困意袭来,再睁眼时,天已大亮,土地公和稻田都不见了,只有她的荞麦枕静静躺在枕边,仿佛一切只是场梦。可掌心里,却真真切切躺着一粒金黄的稻种。

    她半信半疑,当晚睡前,偷偷在枕边埋了一粒。迷迷糊糊间,她梦见自己站在一片金黄的稻田里,微风拂过,稻穗沙沙作响,远处有个穿红衣的小女孩朝她跑来,手里举着一只糖葫芦。阿禾笑着接过,糖葫芦甜津津的,比蜜还甜。

    第二天醒来,她神清气爽,连日来的失眠竟好了大半。更奇的是,村里张婶家的小孙子那天夜里突然不再哭闹,睡得格外香甜;王铁匠的婆娘也说梦见了久别的爹娘,醒来时眼角还挂着笑。

    阿禾这才明白,土地公没骗她——她的稻种,真的能让人做美梦!

    从此,阿禾每晚都埋一粒稻种,渐渐地,村里人的梦里多了许多甜蜜的事:丢失的牛羊自己回了家,久病的老人突然康复,连总板着脸的私塾先生都梦见自己中了状元,笑得合不拢嘴。

    可稻种总有用完的一天。三个月后,最后一粒稻种埋下时,阿禾心里空落落的。她捧着空荡荡的掌心,忽然听见枕头里又传来那个熟悉的声音:“小姑娘,别担心,你的善心就是最好的稻种。”

    果然,第二天夜里,荞麦枕里又冒出了一片新绿——这次,稻苗长得更茂盛了,叶片上还挂着几颗晶莹的露珠,像极了土地公笑眯眯的眼睛。

    从此,阿禾的荞麦枕成了村里的宝贝。每逢月圆之夜,她都会打开枕头,让稻苗晒晒月光,而土地公偶尔也会探出头来,和她唠唠家常。村里人常说:“阿禾的枕头会开花,开的是甜梦的花。”

    而阿禾呢?她的失眠再也没犯过,夜里总梦见自己在稻田里奔跑,风里有稻香,脚边有蝴蝶,连梦都是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