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 第41章 孔颖达:太子殿下,何故如此这般?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第41章 孔颖达:太子殿下,何故如此这般?

    就如同他造反被抓后,连学突厥的事情都被拉出来老生常谈。

    也如高阳和辩机和尚私通,简直狗屁不通。

    房遗爱那个人,就是一个绝对的莽夫,脾气比他妈还要倔。

    他妈都能把吃醋那个词,变成妒忌的专属名称,他只会做得更过分。

    让他给高阳公主私通守门,不如说他不管公主身份,把高阳公主砍了来得靠谱。

    想到后宫,李承乾又想到自己的太子妃苏婉。

    苏婉回娘家省亲,说不定现在都没有收到长安巨变的消息。

    省亲本就是舟车劳顿,太子妃省亲,一应车马排场都不能省,走起来速度算比较慢的。

    她父亲苏亶虽然就在长安,现在是给事中,属于门下省的实权官员,负责审核诏令等。

    但苏婉省亲,可不只是回娘家,还有一整个大家族要走,哪里能跑那么快。

    按照原定计划,这次省亲是要走一个月到两个月,目前才走了差不多半个月。

    李承乾走到自己看表演的宫殿门口,喊道:“来人,把称心送回太乐署去!”

    “是,太子殿下!”

    侍卫赶紧领命而去,神态恭敬中透着畏惧。

    要是以前的话,侍卫虽然会听命,却不会有这种神态。

    以前的李承乾,不管内心有多么的压抑,至少在外在的表现上,是一个合格又仁慈的储君。

    就算打骂宫女,那也是在私底下,以至于让侍卫都缺乏对他的敬畏。

    目前李承乾还和称心还没什么事,可一想到后世那些传闻,他就浑身不得劲。

    还是快快送走,眼不见心不烦。

    让他无理由砍了称心,他又不是那种人。

    反正,他东宫不需要目前这套配置了。

    嫡长子李厥还在喝奶,等他长大了也是重新配置。

    很快,高崔巍带队前来,表演了全新编排的杂技,让李承乾看得心情舒缓了很多。

    好好的吃了一顿饭,又欣赏了高崔巍带队的杂技表演后,李承乾想要随处走走散散心,不料跟孔颖达撞上了。

    看他那左手背在背后,右手摸着胡须的高姿态,孔颖达必然是故意蹲他。

    看这老家伙不但不躲着他走,还敢挡住他的去路,李承乾心中升起一团火气。

    孔颖达,时任东宫右春坊庶子,是他的老师之一。

    太子东宫有太子詹事,总管东宫一切事务,负责东宫和皇帝大臣以及朝堂之间的沟通。

    原本是于志宁这个太子少师担任,在头两年跟李承乾起冲突,被他丢出去了,现在是长孙无忌兼任。

    下设左右春坊,可以理解为文武两方,左文右武。

    左庶子是张素玄,时常唧唧歪歪,之前被李承乾打了一顿后老实了,一般不出现在他面前。

    右庶子本来是掌管武官的事务,因为李世民的安排,还是给了孔颖达这个,当代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这家伙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时常拿他刷政绩。

    在李承乾的心里,孔颖达就是个喜欢告黑状的小人。

    像孔颖达这样的人,在东宫的职务也是属于兼任,他还是国子监的祭酒,协助魏征编着隋史,跟颜师古等人编注五经义训等。

    其本身是孔子三十二代孙,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

    以前的李承乾,虽然对他很愤怒,但也不敢像打张素玄一样,提起拳头揍他一顿。

    这家伙,算得上是“儒教”领头人之一。

    真要是给他一顿老拳,李承乾得被天下读书人喷死。

    舆论暴乱之下,就跟皇位绝对无缘了。

    “孔师……”

    见到孔颖达这老家伙拦路,李承乾心思百转,最终还是恭敬行礼。

    他心里面却在想着,怎么让孔颖达这个老家伙吃个大亏。

    最好让他里子面子全无,让天下所谓的读书人都羞与他为伍。

    舆论这个东西,经历过九世轮回的李承乾,心里非常清楚。

    要掌管天下,舆论是必须要注意的,这是没办法的事。

    就连后世那个倡导自由的时代,那也是在律法下有限制的自由。

    啥都自由的话,就会变成混乱。

    那种情况下,由于都是一个脑袋,权贵都自由不起来。

    更何况,那个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时代,还有无数人喜欢人云亦云,只长脑袋不长脑子,更别说现在了。

    孔颖达眼中闪过一抹诧异,赶紧回礼道:“太子殿下!”

    私下学生先朝老师行礼,不管学生身份如何。

    老师也得还礼,和君臣无关。

    在公开场合,君臣关系下,那就会以职务相称,臣先行礼。

    那个时候,君臣有别。

    “孔师何故拦着孤?”李承乾发问。

    心中打定主意,要让孔颖达至少先吃个大亏,现在就等孔颖达出招了。

    李承乾就不相信,凭自己九世的见识,还会像以前那么憋屈,找不到能怼死他的地方。

    跟文人打交道,用钢刀是没有用的。

    在李承乾看来,有些文人的脑袋,他们就是养着让君拿去的。

    只不过,拿去的前提是青史留名。

    因此,非常的恶心人。

    不杀的话,但凡不是昏君,都被怼得不要不要的。

    随手杀了的话,史书上的名声又会极不好听,天下的舆论也很难压。

    他们那一颗脑袋,有时候君主还真拿不起,那个代价承受不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

    太子殿下,何故如此这般?”

    孔颖达摸着自己的胡须,声音平淡而严肃。

    李承乾闻声知其意,这是对自己的试探,想看看自己现在对他的态度。

    儒教的人虽然头比较铁,但头必须掉得值得。

    如果人头落地,得到的不是‘万世称颂’,那可就不值得了。

    头发这事可大可小,不说远了,只怕现在全长安都知道,他李承乾的头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孔颖达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聪明人提都不会提,孔颖达再蠢也不可能如此蠢,可见是在试探他的态度。

    如果李承乾老老实实的回答原因,可就落入算计了。

    因此,李承乾反问:“孔师的意思是,祖宗之法不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