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 第297章 刘邦不坐稳天下,谁坐稳天下?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第297章 刘邦不坐稳天下,谁坐稳天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

    百姓之利,在于家庭安康,活得舒服点。

    百官之利,在于高官厚禄,死后之名。

    尤其是当代,由于百官或出自世家大族,或与世家大族有关,阿堵之物他们不一定稀罕,更在意的是身后之名。

    就拿魏征来举例,他会变成现在这样,就在于他已经投奔好几个主子了。

    若是大伯能上位,他肯定不会像对父皇一样对大伯。

    毕竟皇爷爷的丞相,跟他夫人是同个家族。

    可大伯被父皇干掉后,他如果还想求身后名,他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要么让大唐更好,要么就死在你的刀下。

    可你当初不杀他,他要自刎的话也没有意义,那他就只能让大唐更好。

    你极其顾忌名声,于是他就投其所好,屡屡指出你的不是,利用你来成全他的身后名。

    也因为我是顺位继承人,就算百官都看出来,你已经开始厌弃我了,开始给我扶持对手了,他依然坚定的为我说话。

    并非是他被我收服了,也并不是他就那么看得上我。

    只不过是因为,我是大唐顺位继承人,就这么简单。”

    李世民捏着自己的胡子,脸上的神色千变万化。

    被李承乾这么一说,他才终于通透了起来,原来魏征是这么想的。

    某种意义上,他跟魏征是一样的,都是在求身后名。

    为了求身后名,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李承乾转过身来,面对着李世民说:“刘邦手下有一个叫纪信的人,我不知道父皇读到过没有。

    读没读到无关紧要,你只要知道,他当初在刘邦被围的时候,假扮刘邦让刘邦逃脱,被项羽抓住之后虐杀。

    完了之后,刘邦不管是在得到天下前,还是得到天下之后,每逢宴席,必然会时不时的提到他。

    当年的纪信官职不大,最多算是个中下层,要不也不会由他去假扮。

    可刘邦每每宴会都会怀念他,你说别的那些官听了之后,是什么感受?

    你别管刘邦是虚情还是假意,总有些人会感同身受吧?

    据说他给纪信封了城隍,让他永享香火。

    他封没封我是不知道,这一段的记载很模糊,但民间确实是这样做的。

    到了文景二帝的时候,就彻底给他正名了,官方给他册封了城隍。”

    “纪城隍啊……你要这么说来,朕还真就稍微有点印象了,然后呢?”李世民点头。

    “然后,你再对比秦朝看看。

    知名的白起,因为政治需求被杀了。

    知名的商鞅,因为政治需求被杀了。

    如果只是被杀,也不打紧。

    商鞅、白起等、他们名声很大。

    名声大到什么程度呢?

    大到如同就是靠着他们,秦国才发达的。

    诸如王翦蒙恬那些老将,在名声方面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

    如此大名声的人,他们因为政治需求被杀,当秦皇天下一统之后,按理来说该平反获得民心,可他没有。

    秦皇用着商鞅的变法,嘴里反复说着商鞅,大家会记起商鞅的功绩,还是商鞅被五马分尸?

    他只是觉得商鞅这个死人好用,需要的时候就提一下。

    可在别人的眼里,包括在朝堂那些大臣的眼里,那是个什么滋味?

    提起一次,大家想起的必然是五马分尸。

    秦皇觉得自己提起商鞅,是让大臣们跟他学,如此就能流芳百世了。

    毕竟在他的眼里,大秦肯定万年。

    可大家想到的都是五马分尸,而不会是流芳百世。

    这不是提起一次,就让人寒心一次吗?”

    李世民嘴巴微微张开,有种目瞪口呆的感觉。

    要是换到这个角度去看,的确是这样子。

    刘邦提纪信,会让人誓死效忠。

    而秦皇提商鞅,只会让人想到五马分尸。

    这两个待遇,简直是截然相反,如何能让人忠心耿耿?

    李承乾扫视着李世民脸上的神色,满脸讥笑道:“再说天下百姓!

    秦皇的时代,没统一之前,军功制没有半点毛病。

    秦皇能够在攻灭第一个国家之后,短短几年就一统中原,军功制功不可没。

    但是不要忘了,最根本的还是民心思定。

    已经打了几百年了,谁想再打下去?

    因此,尽管有所谓的六国余孽一直想要复国,但更多清醒的六国人才,看到秦国在军功制度下的强大,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身后之名,都纷纷投向秦国。

    于是,秦国一统天下了。

    可一统天下之后呢?

    本来民心思定,天下一统了,以为就能过上好日子了,结果呢?

    到了分配利益的时候,老秦人没得到利益,朝堂上站满了六国之人。

    留下的是一个个缺胳膊少腿,已经彻底寒心的老秦人。

    原六国的一些才能之士,站在了最顶端。

    你说说,他秦国的基本盘是不是崩了?

    这就是为什么,秦国要灭亡的时候,老秦人只是眼睁睁的看着。

    你细数秦皇朝堂上那些能人,几个原本不是其他六国的?

    不管他们当时忠心于谁,在拼命了几百年的老秦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父皇,换了你是老秦人,你寒心不寒心?”

    李世民嘴唇哆嗦,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只是站在老秦人的角度去看,的确是太寒心了。

    甚至宁愿没有一统天下,起码那时候还需要老秦人,在军功制下还能过得好一些。

    “父皇,按理来说,刘邦他屠过城,要比凶残的话,他比项羽差不到哪里去。

    但为什么对比项羽,他的名声却是仁义呢?

    这就在于他立国之后与民休息,彻底让乱世平息了。

    他还取消了秦法上诸多连坐和肉刑,让天下百姓的心放下来了。

    百姓们看到连坐和肉刑没了,中高层看到天下安定了,终于可以分配利益了。

    刘邦封王也好,赏赐各种东西也好,修改律法也好,满足了天下大多数阶层当前的利益。

    这种情况下,刘邦不坐稳天下,谁坐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