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 第427章 李靖,一等功,军神封号

大唐:开局攻打长安,决胜父子局 第427章 李靖,一等功,军神封号

    “既然如此,卢国公程咬金听旨!”李承乾道。

    “陛下万年!”

    程咬金大跨步而出,满脸严肃,单膝跪地,双臂交护在胸前,微微低下头去。

    “宣旨!”李承乾淡淡道。

    新的殿廷通奏女官站出来,把手中的圣旨展开,大声道:“卢国公,礼部尚书程知节,骁勇善战,文事军事无不通晓,在……”

    圣旨上,细数了程咬金加入李唐以来,曾经获得过的,大的战功。

    着重又提到,其多年无偿调度边关后勤之功。

    之后又细数其整合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造船等功劳。

    “综合上述,授予卢国公程知节,国级二等功一次!

    卢国公程知节,接旨!”

    “臣,接旨!”程咬金应答道。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还有些鼻音。

    没人知道,他现在已经泪湿眼眶,非常想哭。

    这一封圣旨,细数了他所有的大功劳。

    看起来,颇有点多此一举的意思。

    但实际上,他既然因为这些功劳,而获得了这个二等功。

    那就代表着,皇帝承认了他所有的功劳。

    这就相当于说,把他‘前朝旧臣’的帽子给摘了。

    他现在是乾元皇帝李承乾座下的卢国公,礼部尚书。

    从今天开始,他可以站直腰杆,不再是地位空悬,李承乾随时想扔了他就扔了他的状态。

    百官也明白这个道理,心中小九九顿时泛滥。

    程咬金这个浑不吝能够走到今天,对很多同一时期的官员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

    现在才明白,原来他后期看似站在朝堂上当背景板,实际上却在主持各处边关的后勤调度,看起来还是李世民私下里所为。

    这是多大的信任?

    这是多大的恩宠?

    这种恩宠,居然还延续到现在这一代,继续受到恩宠。

    妥妥的三朝老臣了呀!

    果然是只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取错的外号。

    程妖精,名不虚传!

    大殿阴暗处,走出来一个太监,手里捧着一个红木盒子,交给程咬金。

    程咬金刚准备起身,就接到这么个红木盒子,他忍不住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

    李承乾说:“盒子之中,有一块朕特别命人打造的金牌,还有一本证书!

    证书之中,同样写着何人获得,为何而获得,由朕签名盖上了玉玺和私印。

    如果有必要,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出金牌即可。

    但是万一,到了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

    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就需要核对。

    这四等功,由圣旨,证件,金牌,还有档案组成。

    档案存在于六部之中,万一有所损毁,也不会所有档案都损毁。”

    程咬金闻言,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怀里抱着圣旨打开盒子,拿出那块金牌翻来覆去,笑嘻嘻的问:“陛下,是纯金的不?”

    李承乾微笑道:“你可以咬一下试试!”

    “嘿嘿,那多不好意思!

    要是咬出牙印来再传下去,那不是让子孙后代嘲笑吗?

    臣相信,陛下肯定是用纯金,毕竟现在大唐有的是钱。”

    “那你还不滚回去,你以为朕就封赏你一个人吗?”

    “好嘞……”

    程咬金不要脸,说滚就真的滚,表示自己绝对听话。

    朝堂上的人直接无视了,因为习惯了。

    接下来,李承乾点名李靖,李靖出来接旨。

    “……,综合上述,授予卫国公李靖,国级一等功一次!

    特赐封号——军神!

    死后,享武庙单独祭祀。

    卫国公李靖,接旨!”

    “臣,接旨!”李靖应答道。

    这一波,同样李靖到目前所有的功劳,尤其是多次灭国之功。

    百官们懂了,李承乾这是在做补偿,同样也是让这些老臣,彻底融入到新帝一朝,不必再提心吊胆,害怕被清算。

    但同时也意味着,除了这一批老臣之外,以后都不会有国公一类的存在了,而是直接以四等功来代替。

    大致上,国级一等功等于公爵,国级二等功等于侯爵,国际三等功等于伯爵。

    国级特等功,等于一字并肩王。

    子爵和男爵,本来一般就只存在于地方上。

    去掉李承乾绝不允许存在的世袭传承,这个四等功制度,显然更加公开透明也更好。

    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想要的同级别中排名靠前,那就继续多多立功吧。

    没有人甘于人后,更何况在往后的排名中,排名靠前,那就是荣耀。

    至于为何程咬金没有封一等功,显然比起李靖这种功劳,确实是不足的。

    只不过在以前,程咬金算是李世民的心腹,所以才提拔得比较高。

    而李靖,却已经高到不得不避嫌,害怕功高震主的程度。

    所以,李靖这个一等功,没人有话说。

    而李靖自己获得这个一等功后,也是激动不已。

    从此以后,不用担心飞鸟尽良弓藏,还可以庇护五代后人。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已经够了。

    若子孙不争气,五代都还不能重新起来,那就罢了。

    从此他再也不用小心翼翼,必将竭尽所能,让自己在一等功获得者之中,争他个一二三。

    同时,军神这个特殊的封号,也算是把他拉到了武将的最巅峰。

    按理是该推辞的,但李靖接下了!

    接下来,李秀宁,尉迟恭、秦琼等去吐蕃的主将,都获得了二等功。

    牛进达,李积、李恪等,获得三等功一次。

    段纶这个工部尚书,还有唐俭这个民部尚书,获得三等功一次。

    房玄龄、魏征,这两位获得二等功一次。

    新提拔的,诸如王玄策、杜荷等人,没有获得额外封赏。

    这一波封赏过后,已经是下午三四点钟。

    按照目前的气候来说,含元殿中已经亮起了电灯。

    虽然其他人没有获得封赏,不过有了这一套制度之后,也算是激起了百官奋勇争先的想法。

    一等功,二等功他们不敢想,大多数目标只是三等功。

    只要拿到三等功,就能够庇护自己的子孙,也会单独列传,这已经是他们毕生所愿。

    “今日朝会也差不多了!

    对了,唐俭,遣人出使吐蕃,不用给他们带别的东西,就给他们带上点儿下一期的报纸,顺便看看松赞干部干得如何了。”

    “臣遵旨!”

    唐俭秒懂,这是要吐蕃那边,真正看到大唐实质性的强大,让他们别挣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