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我把易中海踹进炼钢炉 > 第360章 周宇这孩子聪明得很

四合院:我把易中海踹进炼钢炉 第360章 周宇这孩子聪明得很

    进入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堂,虽少有外部访客,但装修风格大气精致,彰显了科研中心的实力与气魄。

    林耀东所在的科研中心位于大堂的一侧,服务人员多达五六名。

    平时如果有客户或厂家来访,他们会负责带领参观。

    然而,由于该科研中心并非对外开放性质,因此来访者数量较少。

    当没有参观任务时,这些服务人员便承担起内部支持工作,如传递文件、记录数据等。

    常规对此深感满意,认为将这项任务交予他们处理是一个明智之举。

    潘总则表示赞同,并提到自己工厂里的接待人员也需要更多具体的工作安排。

    随后,在进入科研中心后,众人可以选择旋转楼梯或电梯上楼。

    林耀东如今展现出明显的成长,懂得征求他人意见后再做决定。

    最终,大家选择了旋转楼梯,潘总对落地窗的设计赞不绝口,并得知这是由知名设计师操刀打造,使用了全港仅一家厂商生产的定制玻璃。

    常规自豪地补充说,这类玻璃的运输费用几乎等同于其本身的价值。

    常规拿到账单时,既感到震惊又有些生气:“怎么这么贵?难道你们是用金子建的吗?”他愤怒地质问林耀东。

    这价格比他预想的高出近一倍。

    “苏总,我也不知如何解释,我们只是按计划行事。

    要不请设计师来说明?”林耀东被吼得不知所措,“他得给我个合理说法!”常规语气强硬。

    然而,设计师给出的解释确实令他信服。

    “苏总,我的设计成本确实超出您的预期。

    ”设计师坦承,“但您要明白,建的是科研中心,科研本身投入巨大。

    这点花费与未来的研究投入相比,微不足道。

    ”

    “再者,我们是做前沿科技的,设计自然也要先进。

    先进的东西当然需要更高的成本。

    ”

    听完这些话,常规原本的怒气已消散大半。

    参观完科研中心后,他意识到这笔钱花得很值得。

    这里的设计比这个时代大多数建筑都更显时尚高端。

    “你们这玻璃一块多少钱?我们公司也该换新装了。

    ”潘总看到科研中心的精致布局,难免心生羡慕,“大概五万块一块。

    ”

    “五万块一块玻璃”,这样的消费方式也只有常规这样的富豪能轻松承担。

    潘总听后略显惊讶,半开玩笑地说:“看来我得先成功才能给工厂换个新面貌。

    ”

    一路上闲谈,很快便抵达实验室。

    实验室整体为纯白色调,显得整洁明亮。

    繁忙的实验室中,几十名研究人员全神贯注地进行实验。

    每个人身着白大褂,佩戴护目镜,桌上摆放着各类精密仪器。

    有人请求协助调试设备,有人提醒记录数据,还有人急切地索要实验材料,但这一切并未因来访者而被打断。

    ---

    **实验室的核心精神**

    潘总站在楼梯上俯视实验室,感叹这里的氛围令人钦佩。

    偌大的空间内,众人专注于自己的任务,鲜有人察觉他们的存在。

    “这里之所以效率如此之高,是因为我们设定了明确的目标。

    ”林耀东微笑着解释道,“所有规章制度均由我和周宇共同商定——允许自由使用资源,但需每月提交详细报告。

    若连续三个月无实质性进展,则会被劝离。”

    这种机制让团队始终保持紧迫感,同时也确保了优厚待遇得以保留。

    “相比我的工厂,你们的做法确实更有效率。”

    潘总坦言,“有些人只顾混日子,毫无进取心。

    常规轻声补充道:“适度的压力往往能激发潜力。”

    即便在电懋公司,他也采取了一些类似管理方式,只是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调整,毕竟两者性质差异巨大,不能简单复制。

    常规在电懋公司推行了一项创新制度:每月评选优秀员工并给予奖励,同时对全勤员工提供额外激励。

    这些举措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独特。

    潘总对此表示赞赏,并决定效仿。

    尽管实验室的工作繁忙且无特别展示内容,潘总仍请求参观他们的新项目。

    出乎意料的是,常规爽快地同意了。

    随后,林耀东带领潘总前往周宇负责的实验区。

    周宇作为科研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向潘总介绍了当前的研究方向——一种便携式电池的研发工作。

    潘总对苏总的亲自接待深感荣幸,而周宇则坦然解释了因实验忙碌未能亲自迎接的情况。

    周宇原本打算优化监控设备,但遇到瓶颈后选择暂时搁置该项目。

    “最近我发现之前研发的电话存在重大问题,主要是电池续航极差。

    ”他解释道,“电池不仅充电速度慢,外出使用时往往一天就耗尽电量,这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

    ”

    常规立刻明白过来,这就是现代人常说的“充电宝”。

    “你这想法挺难实现的。

    ”常规感叹,因为提升电话续航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而要设计一款便捷高效的充电设备,对现在的周宇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周宇却信心满满:“虽然困难,但我已经找到一些思路了。

    ”他的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笑容。

    此时有外人在场,常规没有继续追问细节。

    然而,他观察到团队成员都在专注自己的工作,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

    从他们严谨记录实验数据的态度来看,这并非一时冲动之举。

    “苏总,您尽管放心,周宇这孩子聪明得很。

    ”林耀东在一旁附和,“有些难题我们怎么也想不到,但他总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听到这话,常规安心地点点头。

    “你们的科研中心果然名不虚传,是全香江最领先的机构之一。

    ”潘总在一旁惊叹不已。

    但常规笑着回应:“潘总过誉了,没那么夸张。

    ”

    林耀东补充道:“确实不容易,但我们一直努力保持领先。

    ”

    潘总坦言参观过许多科研中心,他认为大多数都无法与当前这家相比。

    他提到曾见过一个狭小且肮脏的实验室,只有三四人勉强工作,与其相比,眼前的中心无疑高端得多。

    潘总感叹,想要在科研领域获利,必须舍得投入资金,而这一点得到了常规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