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我把易中海踹进炼钢炉 > 第366章 格格不入

四合院:我把易中海踹进炼钢炉 第366章 格格不入

    常规认为人应该干脆利落,不愿看到过于纠结的态度。

    于是鼓励周宇直接表达想法。

    周宇下定决心后坦言,自己一直认为所学不错,也得到了认可,更对科研中心的工作环境充满喜爱。

    然而,在实际研发中,他发现自己仍有诸多不足,难以应对复杂的问题。

    常规安慰道,进步需要时间和努力,不应操之过急。

    但周宇坚定回应,他已经计划出国深造。

    这让常规感到意外,但他并未表现出不满。

    周宇承认,一旦出国,将无法像以前那样专注科研中心的工作。

    他还提到,已安排他人接手正在进行的项目,并介绍了一位朋友前来协助。

    常规随后询问周宇的具体留学目的地。

    周宇在常规的科研中心工作已久,常规一直很关心这个年轻人。

    周宇兴奋地告诉常规,他已成功申请到全球顶尖的理工学院。

    提到这一点时,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常规由衷地祝贺周宇,称他非常出色。

    周宇却表示这一切都该归功于苏总。

    “多亏能在您的科研中心工作,我才攒下足够的钱支付学费。

    ”周宇来自普通家庭,原本从未想过能进入这样优秀的学府。

    常规听后深受感动,表示若需要帮助随时可以找他。

    周宇则感激地说:“有了这些积蓄,我完全能够负担接下来几年的费用。

    您不仅支持我的研究,还让我实现了经济独立。

    ”

    常规笑着回应:“你赚的钱是你应得的,全靠你自己努力。

    未来无论你想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虑地追求梦想。

    ”他对周宇前往理工学院深造充满期待,“那里资源丰富,我相信以你的智慧一定能快速适应新环境,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

    常规感慨地表示,而周宇深受触动,因为常规的话完全没有要求他回国后继续留在科研中心的意思。

    “等我学业完成回来,我还是会留在科研中心工作。

    ”周宇语气严肃而坚定。

    “不必了,你已经从那样优秀的学校毕业,应该去更广阔的天地发展,你想去哪里都可以自由选择。

    ”常规心中突然涌起一种孩子长大的感觉。

    “苏总,我对您的感激之情,下辈子也难以偿还。

    ”周宇没想到常规完全是真心为他着想,毫无私心。

    “何须如此,你是我的员工,我是你的领导,按理说我甚至不该得到你的尊敬。

    ”常规笑着说道。

    “怎么会呢?您这样的老板在香港找不出第二个。

    ”常规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当科研中心的同事遇到困难,只要他能帮忙,总会尽力伸出援手。

    周宇还记得一次实验室一位工作人员的家属重病住院,家徒四壁,连生活费都难以维持。

    常规得知后不仅支付了所有医疗费用,还额外给了三万元作为补助,希望他改善家庭状况。

    每每想起此事,周宇都深感感慨。

    “闲话不多说了,看来你的计划已经准备妥当,那么你的那位朋友打算何时带来让我见见?”常规微笑着问道。

    “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他应该很快就能到。

    ”周宇非常兴奋,没料到常规如此通情达理!

    “那就尽快吧,我的时间非常宝贵。

    ”

    周宇接到常规的消息后立即行动,迅速拨通了梁兄的电话。

    “梁兄,您现在有空吗?”周宇的声音中难掩兴奋。

    “我在实验室忙碌着,”梁兄回应道,他是一名专注于科研的香江大学成员,日常便是埋首于实验室,生活单调却充实。

    “您还记得我之前提到的事吗?”周宇知道梁兄的生活几乎围绕实验室展开。

    “当然记得,有何贵干?”他们曾在香江大学的三食堂二楼偶遇,那次相遇仿佛命运安排。

    当时周宇向梁兄介绍了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

    “听起来很有趣,改天带我看看吧!”梁兄对这类事情总是充满热情。

    然而,周宇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

    “恐怕不行了。

    其实,我已经决定出国深造,这个项目可能要暂时搁置两到三年。

    ”周宇原本期待梁兄能加入自己的研究,但事态发生了变化。

    “什么?你要去哪?”梁兄感到意外,“我以为你只是开玩笑。

    ”

    “我要去理工学院学习新技术,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周宇苦笑着解释。

    “祝贺你啊!理工学院可是我们的梦想之地。

    ”梁兄由衷说道。

    理工学院对理工科学子而言,如同耶路撒冷之于犹太人。

    “一流的学术环境、先进的社会资源以及顶级的师资力量,学弟,我很羡慕你的选择。

    ”梁兄感慨道,理工学院同样是他的理想之地,可惜现实让他只能留在香江大学。

    “没什么,我只是比较幸运而已。

    ”

    周宇微微一笑,显得从容自若。

    其实申请的过程充满艰辛,但周宇选择略过这些细节,只字未提。

    起初,周宇的申请遭到了拒绝。

    对方并非愚钝之辈,他的申请书过于直白,让对方一眼识破了他的意图——不过是想学点技术再回去应用。

    这种做法显然让他们难以接受。

    后来,在导师的帮助下,周宇重新撰写了一份申请书,并附上了自己已完成及正在开展的项目的简介。

    很快,那边传来消息,对能招到像周宇这样的优秀学生表示欣喜。

    “理工学院我去参观过一次,确实名不虚传,他们的实验室比我们香江大学先进太多了。

    ”

    梁兄感慨万千。

    “看来你对理工学院一直抱有期待。

    ”

    周宇笑着回应,目光认真。

    在校内,他几乎没有朋友,年纪轻轻却智力超群,这让他显得格格不入。

    而梁兄,是他难得的知心好友。

    两人因实验室结缘,因研究兴趣相投聊得投机。

    渐渐发现彼此竟如此相似,不仅目标一致,研究方向也极为相近。

    久而久之,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是啊,每个理工科学生都渴望进入理工学院。

    可惜我大概只能留在香江大学度过余生了。

    ”

    梁兄长叹一声。

    他出身于香港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母亲在菜市场卖菜。

    尽管职业平凡,但他们倾尽全力供梁兄读书,这份付出令他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