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你好,我真是精神病 > 第70章 医院新规定

你好,我真是精神病 第70章 医院新规定

    齐墨坐在床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的边角,眼神还停留在刚刚讨论过的细节上。老张靠在床头,手里握着一支笔,似乎还在消化那些线索。小郭打了个哈欠,咕哝着说困了,小赵则低头沉默不语。

    “明天再说吧。”齐墨低声说,“大家先休息。”

    几人各自散去,病房重新归于寂静。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风掠过树梢的沙沙声,像是某种低语,又像是谁的脚步。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走廊,护士推着药车缓缓走过,轮子与地面摩擦出轻微的吱呀声。早餐时间刚过不久,医院广播突然响起:

    “请全体病友注意,今日起我院将实施新的管理规定,请各位务必遵守……”

    众人面面相觑,连平时最淡定的老张也皱起了眉头。

    广播内容很快张贴在公告栏上:

    **《关于加强住院患者行为管理的通知》**

    为进一步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及治疗秩序,即日起实行以下新规定:

    一、禁止三名以上患者在同一区域长时间聚集;

    二、非指定探访时间不得互相串门;

    三、夜间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私下交流;

    四、违反规定者将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

    “这什么鬼?”小郭第一个跳起来,“这不是把我们都关成孤魂野鬼了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齐墨看着公告栏上的文字,嘴角微微抽动,“看来,我们最近做的事,影响到了一些人或者一些人啊。”

    “我看这就是冲着我们来的。”老张低声说,“昨天晚上才聊完疗养院的事,今天就出台这种限制措施,哪有这么巧。”

    小赵站在一旁,紧张地搓着手:“要不……要不我们老实点,别惹事了?”

    “不行。”齐墨摇头,“这规定要是真执行下去,以后别说一起查线索了,连正常聊天都得偷偷摸摸。”

    病房里顿时炸开了锅,几个关系好的病友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有人愤怒,有人不解,还有人已经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当成“重点对象”。

    中午饭后,齐墨带着老张、小郭和小赵躲进了活动室。屋里没有其他人,窗帘拉得严实。

    “现在问题来了。”齐墨环视一圈,“我们要不要反抗?怎么反抗?”

    “直接找医生理论?”小郭提议。

    “没用。”老张摇头,“他们肯定早准备好了说辞,而且你去找他们,等于主动撞枪口。”

    “那怎么办?”小郭不甘心地问。

    “绕过去。”齐墨笑了笑,“既然他们不准我们明着聚,我们就暗着来。”

    “你是说……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小郭眼睛一亮。

    “差不多吧。”齐墨点头,“不过不能太夸张,得自然一点,不然反而会引起怀疑。”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几人围坐在桌前,开始头脑风暴。考虑到几人的精神状况,也可以称之为头脑沙尘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不少办法。

    “我们可以每天换地方碰头。”小赵小声说,“比如今天在图书室,明天在洗衣房,后天在楼梯间……”

    “好主意。”齐墨点头,“但还不够隐蔽。”

    “那可以用手势交流。”小郭兴奋地说,“就像特工一样,眨眨眼代表‘安全’,摸耳朵代表‘危险’,这样别人看不懂我们在说什么。”

    “听起来有点中二。”老张忍不住笑,“不过也不是完全不可行。”

    “还可以用代号。”齐墨补充,“比如我叫‘老张’,老张叫‘小赵’,小郭叫‘齐墨’,小赵叫‘小郭’。”

    “完美闭环!”小赵无语了。

    “这只是内部称呼。”齐墨拍拍他的肩,“放心,不会外传。”

    “大可不必,是不是外传也没啥影响,代号换一换吧,我觉得可以试试。”老张点头,“至少比什么都不做强。”

    于是,一套临时的“交流系统”初步成型。

    当天下午,几人就开始尝试这套方案。第一次实践是在图书室,齐墨故意拿起一本小说坐在角落,老张则装作在查阅医学资料,小郭拿着耳机假装听音乐,小赵则坐在旁边看书。

    “墨鱼,情况如何?”老张低声问。

    “暂时安全。”齐墨回答,“大嘴,注意门口。”

    小郭立刻抬头扫了一眼门口,见没人靠近,便轻轻点了下头。

    然而就在几人以为一切顺利时,护士突然走了进来。

    “你们几个怎么凑一块儿了?”她狐疑地问。

    “哦,我们在做读书分享会。”齐墨一脸正经地说,“听说这是有助于心理康复的新疗法。”

    护士愣了一下,看着齐墨手里的一摞纸,某某超市618促销活动。随即笑道:“读书是好事,你们继续。”

    对于这帮精神病人做出的任何事,护士都不意外。等护士离开后,几人才松了口气。

    “看来还是得更小心点。”老张说,“不能表现得太刻意。”

    “没错。”齐墨点头,“接下来我们得分散行动,轮流观察情况。”

    接下来几天,他们按照计划调整策略。有时候是两人一组,有时候是单独行动,甚至还会利用医院日常安排的时间差进行短暂碰头。

    某天晚饭后,齐墨和老张在散步时悄悄交换了信息。

    “地下一层的锁换了。”老张低声说,“之前那个旧锁已经不见了。”

    “说明他们可能察觉到我们在关注那里。”齐墨若有所思,“看来我们的行动确实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那我们还要继续吗?”老张问。

    “当然。”齐墨笑了,“越是这样,越说明那里藏着东西。”

    与此同时,医院方面似乎也在观察他们的反应。护士们变得更加警觉,查房次数增多,甚至连病人之间的普通对话都被记录下来。

    “他们想让我们知难而退。”齐墨对众人说,“但我们不能退。”

    “可万一被抓个正着怎么办?”小赵担心地问。

    “那就让他们抓不到证据。”齐墨胸有成竹地说,“只要我们做得足够自然,就不会有问题。”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甚至开始组织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活动。比如每周一次的“健康知识问答”,表面上是为了提升病人素养,实际上却是他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之一。

    “你们看,这个题目说‘过度社交会影响心理健康’。”齐墨在问答环节读题,“答案是‘错误’,因为适度社交其实有助于情绪调节。”

    台下的病友们纷纷点头,没人意识到这句话背后隐藏的信息。

    夜深人静时,齐墨独自坐在窗前,望着远处漆黑的楼群。他知道,这场对抗才刚刚开始。

    而就在他思考下一步行动时,走廊尽头的灯光忽然一闪,像是被人按下了开关。

    他眯起眼睛,隐约看到一个人影从监控摄像头下方迅速穿过,动作轻盈得几乎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