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24章 这就是武道的力量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24章 这就是武道的力量

    接着,赵迟问及此行目的:“韩非情况如何?”

    千人将立即指向牢房深处:“韩非就在那里。”

    赵迟望去,韩非坐在地上,面无表情,不像那些投降秦帝国的大臣般哭喊求饶,似乎已放弃对生存的期望,全身弥漫着一种沉寂的气息。

    “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赵迟暗自思忖。

    后世称,在战国时期商鞅开创法家治国之道,自此法家兴起,各国得以变革。

    而到了战国末年,唯韩非一人堪称法家集大成者,而非李思。

    昔日稷下学宫论辩,韩非的风采便远超李思,令后者深感不安。

    李思始终活在韩非的阴影下,因嫉妒萌生杀机。

    “若此人归顺,必助我成就大业;若不肯,当除之。”

    赵迟暗自权衡。

    他对千夫长说道:“带他出来,我要与他说话。”

    转身离开时,赵迟的目光仅锁定韩非一人,旁人皆被忽视。

    “我愿为秦效力,请求释放我。”

    韩非语气诚挚。

    “我是廷尉,可助秦治理天下。”

    韩非补充道。

    听闻赵迟离去,牢中韩臣纷纷呼喊求救,却被千夫长呵止。

    “肃静!若有骚动,格杀勿论!”

    千夫长下令,亲卫随即持剑警戒,寒光逼人,众人瞬间闭口。

    “带韩非前来见我。”

    赵迟吩咐道。

    两名锐士领命,至韩非囚室前打开铁门。

    “赵将军召唤你。”

    锐士告知。

    韩非闻言略显困惑,但神情依旧平静,随锐士走出牢房。

    室外,赵迟身旁留有空位。

    “让他进来。”

    赵迟对千夫长说道。

    待众人退开,赵迟微笑示意韩非坐下。

    相比往昔在狱中的颓丧,如今的韩非虽显倦容,却依旧保留几分傲气。

    韩非并未多言,径直落座,目光平静而笃定。

    作为秦帝国最年轻的统帅,他凭军功赢得秦王器重,现坐镇新得之地,位高权重,主将之职近乎上将。

    “我在韩国略有名声,但素不识将军,不知将军召我何事?”

    “今日该不会是来送我赴死吧?”

    韩非从容对视赵迟。

    “韩公子,果然名副其实。”

    “临危不惧,世间罕见,与韩氏宗亲中那些畏缩者截然不同。”

    赵迟笑言赞叹。

    “将军所言或许有理,但韩某不敢苟同。”

    “哦?”

    赵迟笑意满面:“愿闻公子详解。”

    “天地广阔,万物繁杂,世间岂能人人皆为舍身取义之辈?”

    “我国为秦所并,国破家亡,哪还有完整个体留存?”

    “他们求生,亦属常理。”

    “若秦有朝一日陷入我等境地,将军以为秦廷群臣会有何反应?”

    韩非缓缓道出。

    听完韩非之言,赵迟笑了,未予反驳。

    终究事实如此。

    “既然覆巢之下无完卵,公子为何执意赴死?”

    赵迟含笑发问。

    “国灭家亡,国运安危,身为韩臣,若降秦,世间正义何存?苟活非我所愿。”

    韩非淡然回应。

    赴死之意似不可阻挡。

    “公子如何看待当今局势?”

    赵迟转移话题。

    韩非浅笑答曰:“秦势强盛,他国渐显疲弱。

    韩已亡,秦王雄心毕露。

    灭韩之后,秦必攻山东诸国,彼等互疑争斗,孤立无援,终将逐一败亡。

    不过数年,天下必将尽归秦手。”

    “公子洞察时局,何不效命于秦?”

    赵迟再次询问。

    “我是韩臣,若弃国投敌,何以面对世人?”

    韩非答道。

    “秦统天下乃大势所趋,多我一人或少我一人并无区别。”

    他言辞坚定。

    “自周建国以来,分封已历八百年,其间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因战丧生者何止百万,乃至千万!”

    “更有无数人饿死荒野,田地荒芜,此数难以计数。”

    “公子若认定天下仍将如此**,战乱恐延绵百年,甚至千年。

    若公子心存偏见,何不为万民生计着想?”

    赵迟对韩非说道。

    “诸国可否视为同族?是否源自同一渊源?”

    “自中原肇始,我炎黄先祖奠定宏图伟业,无论秦、韩、赵、魏、齐、楚、燕,皆为炎黄血脉,此点毋庸置疑。”

    韩非答道。

    赵迟语气低沉地说:“兄弟阋墙从来算不上生存之策。

    纵使秦帝国一统天下,虽起初可能引发纷扰,最终也会止戈息武,此乃天意所属。”

    “一旦秦室一统,必能使华夏儿女免受内斗之苦,天下苍生皆可享安宁之福。”

    “这难道不是世人共同期盼,也是公子心中所愿?”

    \"若人人固守门户之见,相互仇视,我族何时才能永享太平?\"韩迟语气平静。

    韩非聪慧果敢,胸怀宏图大志。

    与智者辩论,威胁毫无作用,唯有以理服人、以情感化,方能触动其内心。

    毕竟。

    赵迟苦心孤诣与韩非交谈,不仅为秦帝国,更为自身谋利。

    若能招揽韩非这样的贤才,对他未来定有益处。

    韩非听后陷入沉思。

    他一直决心为家国大义奉献,但赵迟的话让这份大义显得渺小。

    相较族群的长久安定,家族兴亡不过是沧海一粟。

    赵迟所言不虚,族群的整体稳定远胜一国的覆灭。

    百姓只愿免战乱、安居乐业。

    韩非沉默许久,不知如何回应。

    \"我虽见识短浅,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赵迟见韩非不语,暗自窃喜,认为局势对自己愈发有利。

    \"你是来劝我归顺秦帝国?\"韩非终于开口。

    \"不仅如此。”赵迟笑容满面。

    韩非疑惑:\"这话怎么理解?\"

    赵迟直视韩非:\"我希望你能效忠于我,然后为秦效力。”

    \"效忠于你?\"韩非神情怪异,惊讶地望着赵迟。

    \"你不甘屈居人下?不愿臣服?\"

    \"秦王给你这般权力,你竟要反叛?\"韩非严肃质问。

    \"秦王虽对我有恩,但这恩惠有限。

    *在生死之间赢得功绩,是命运使然。

    我生来尊崇皇权,但若有人逼我赴死,我也绝不会妥协。”

    此刻四周无人,赵迟毫无顾忌。

    若韩非执意反抗,他即刻准备将其除掉。

    韩非闻言震惊。

    在这个时代,无论哪个国家,王权始终至高无上。

    赵迟对谁都表现得毕恭毕敬,唯独提到皇权时毫无敬意。

    韩非明白赵迟的深意,若今天拒绝,恐怕性命难保。

    赵迟直言秦王已下令,所有擒获的韩臣若不从,立即处斩。

    韩非质问赵迟有何证据向秦王投降,赵迟起身靠近,问他是否相信世间有非凡之力。

    赵迟话音刚落,体内真气瞬间涌出,直指韩非的穴道。

    刹那间,韩非全身僵硬,无法言语,也无法移动,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

    待赵迟再次施针解穴,韩非才能自由活动。

    这时,他对赵迟生出敬意,这种能力绝非凡品,而是深不可测的神秘力量。

    \"这是一种超凡的能力。”

    \"可以称其为武道之力。”

    赵迟缓缓说道。

    \"武,道。”

    韩非低声重复,但心中依旧充满疑问。

    在这个尚未涉足修行的时代,这样的术语极为罕见。

    \"臣服于我,尽忠之后,我能赐予你这种力量。”

    赵迟再次强调。

    “我不过一介书生,这等力量又有何用?”

    韩非忐忑答道。

    话音刚落,赵迟继续说道:“此力不仅能够克敌,最高境界甚至可以让人长生。”

    韩非听后大惊失色,难以置信地看着赵迟。

    自古以来,多少人心怀永生之念,却无人成功。

    如今眼前之人竟然承诺给予长生之力,韩非怎能不震撼?

    若非亲身感受过那股束缚身心的强大能量,他或许会认为赵迟在胡言乱语。

    但此刻,韩非确信赵迟所言属实。

    “武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韩非忍不住追问,“是传说中的修仙吗?”

    “哈哈。”

    赵迟笑着看向远方。

    五丈之外,有一石台。

    不等韩非细想,赵迟拔剑出鞘,挥剑之间,寒光闪过,一道无形剑气破空而出。

    瞬间,

    轰隆一声巨响传来。

    五丈外的坚固石台被剑气从中劈开,化为尘土。

    若剑气击中人体,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就是武道的力量。”

    “隐藏锋芒于无形。”

    “达到巅峰,堪比仙神。”

    剑归鞘中,赵迟转身对韩非说道。

    韩非凝视着被劈成两半的石台,许久才缓过神来。

    “难怪你不惧王权,也具备与其抗衡的能力,拥有这样的武道之力,自然无所畏惧。”

    “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何能成为秦帝国最年轻的统帅。

    这般实力,天下谁能抵挡?或许万人敌在他面前也不过如此。”

    韩非惊叹道。

    “那么,你有何打算?”

    “是否愿意效忠于我?”

    赵迟凝视韩非,再次问道。

    这是最后一次询问。

    此前的一切,都是为了韩非。

    若他不珍惜这个机会,也就罢了。

    世间不乏智者,也有许多谋略之士。

    “还有一事请教。”

    韩非缓缓站起身,神情严肃。

    “说吧。”

    赵迟回应道。

    “如果有一天秦王对你不利,反抗也是理所当然。

    但如果秦王一直对你仁慈,即使天下统一,也不会断绝关系,到那时你会背叛吗?”

    韩非正色问道。

    “不会。”

    赵迟坚定回答。

    始皇若存在,天下便会安宁。

    而且自己的地位,也是由秦始皇授予。

    虽然他对王权没有这种敬仰,却知道感恩戴德。

    他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想要避免将来受到王权的困扰罢了。

    全部是为了自保。

    “然而,如果秦王去世呢?”

    韩非再次问道。

    “必然反叛。”

    “因为他的儿子们都平庸无能,不值得我效忠。”

    赵迟浅笑安然。

    至此,韩非点头,似乎已经理解了赵迟的心意。

    对于秦,赵迟只敬秦王一人。

    待秦王去世,他的儿子们必定难以让赵迟臣服。

    因为赵迟对他们并不在意。

    “长生岂能实现?即便可能,也是一种幸运。”

    韩非眼神闪烁。

    忽然,深深一揖:“韩非愿效犬马之劳,甘愿赴汤蹈火。”

    听到这话,赵迟嘴角微微上扬,快步上前扶起韩非:“很好,你的选择定会无悔。”

    “吾之承诺永不变。

    从今日起,汝效忠于我,此事仅我二人知晓,吾定全力助汝在秦站稳脚跟,得要职。”

    韩非连忙致谢:“多谢将军。”

    赵迟心中微动,忠诚系统悄然生成。

    韩非:忠诚。

    见此结果,赵迟大悦。

    一诺千金,韩非承诺发自真心,其效忠毋庸置疑。

    不久,韩非或将全心归附,成为忠实追随者。

    “来人!”

    赵迟高声呼唤。

    “将军。”

    “何事?”

    李青率亲卫急至,恭敬行礼。

    “令韩非公子府邸修缮,自今日起,韩非便是秦之官吏。”

    “另,牢中不忠于秦者尽杀,对秦忠诚者释放,由朝廷官员分派职位。”

    赵迟沉声道。

    “遵命。”

    李青领命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