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60章 君上的认可源于其功绩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60章 君上的认可源于其功绩

    赵迟暗自思索,对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十分钦佩,自己的地位正是因此而来。

    然而,秦始皇的子孙难及父辈,特别是胡亥,若某日秦始皇离世,胡亥继位,赵迟绝不会屈服。

    对于现在的赵迟来说,建立功业、提升威名才是首要任务。

    日后即使局势变化,他的声望也能左右乾坤。

    譬如当前,金疮药问世,造福大秦百万将士,众人皆知这是赵迟的功劳,因此对他心怀感激。

    “宿主已达到先天之境,触发附属职业任务。”

    系统的声音适时响起。

    “附属职业?那是什么?”

    赵迟顿时来了兴致。

    系统提示道:“炼器、炼丹、布阵、驯兽、铭刻、锻造……你可以从多种职业中选择一项。

    目前你处于先天阶段,可解锁一项职业技能,具体任务如下:请选择你的职业技能。”

    “原来还有职业技能可选。”

    “每个境界都能选择吗?”

    “炼器、炼丹、布阵,这些是高武世界独有的事物,在我的地方可能没什么实际用途。

    况且我如今只是先天级别,灵力不足,即便开启这些技能,也未必有用。”

    ……

    赵迟思索片刻,已有决断。

    系统的技能种类繁多,但赵迟一眼便看中了驯兽。

    在这个猛兽数量众多的时代,若能精通驯兽之术,组建一支由猛兽数量构成的军队,如同后世所说的虎豹之师,将极具威胁。

    此外,此时信息传递缓慢,若能驯化老鹰与飞禽,可用作传递消息的工具,这对正在扩张势力的赵迟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机会。

    他决心借助这份力量建立自己的势力。

    想到这里,赵迟果断做出了选择。

    “系统,我要学习驯兽。”

    他说。

    “指令已接收。”

    “发布驯兽职业任务。”

    “摧毁赵国,击杀**,即可获得驯兽技能。”

    系统提示道。

    “这个任务难度适中,但绝非易事。”

    “不过这次,赵偃,我又多了一个必须亲手除掉你的理由。”

    赵迟嘴角扬起一抹冷笑。

    他绝不会错过击杀**带来的奖励。

    “接下来只需等待秦始皇那边有所动作。”

    ……

    秦赵边境,王翦的军营内。

    自秦王下令灭韩以来,王翦率军驻扎此地,威慑赵魏,至今已两年有余。

    他依然坚守岗位。

    平日无大事,只是不断训练大军,对赵魏边境施压,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

    但王翦深知,总有一天,他的部队会深入赵国,彻底消灭它。

    远观王翦的军营,占地广阔,营帐整齐排列,四周巡逻的精锐士兵分布均匀。

    这支十万大军的营地,既能攻又能守,统帅才能毋庸置疑。

    军营深处,中军大帐内。

    “妙极,妙极。”

    “赵迟果然没有辜负大王的期待。”

    “南阳一战,堪称经典。”

    “庞煖那个老贼终究死了,而且是死在我们最年轻将领手中。”

    “痛快。”

    “或许直到最后一刻,庞煖也没想到自己会败亡于我大秦这般年轻的勇将之手。”

    王翦看着军报,开怀大笑。

    帐内其他将领听闻此言,皆激动不已。

    函谷关守将庞煖屡败诸国,威名远播,却最终死于赵迟之手,令众人既惊且喜。

    “父亲,这赵迟实在了得,竟能击毙如庞煖这般老谋深算之人。

    如今他已除我秦军大患,赵迟必将成为一代名将。”

    王翦长子王贲点头称是,“赵迟此战堪称完美,他以一己之力震慑天下,显我秦军之威。”

    王贲与蒙恬年纪相仿,皆为秦军中坚力量。

    若蒙武卸任,蒙恬将接任上将军;而王翦退下后,函谷大营主帅无疑将是王贲。

    “父亲,赵迟何以仅凭一把火便击溃十八万敌军?”

    王贲及众将满是疑惑。

    王翦微笑道:“赵迟此胜并非偶然。

    我与陛下早有谋划,那所谓的遇刺传闻不过是他布下的烟雾弹。

    他先遣副将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再设伏兵,终致韩军全线崩溃。”

    众人听罢,无不叹服。

    “赵迟年纪轻轻便有此等智谋,实乃我秦帝国之福。”

    “成败的关键在于他对兵法韬略的灵活运用。

    庞煖此次落败,即便换作是我对阵赵迟,恐怕也难逃逐步陷入其圈套的命运。

    毕竟,他的手段实在防不胜防。”

    王翦叹息道。

    “确实令人惋惜。”

    “若是当初赵迟出自函谷大营,那我的威名或许早已传遍天下。”

    王贲半开玩笑地说。

    “倒是便宜了蒙武那个家伙,雍城大营竟孕育出这般猛将。”

    王翦语气间带着些许羡慕。

    作为秦帝国两大顶级将领,王翦、蒙武与桓漪彼此竞争,暗中较劲,皆欲为国家建功立业。

    雍城大营在灭韩之战中声名鹊起,也为秦帝国增添了一位新锐名将。

    “南阳一役,赵迟功不可没,大王定会重赏。”

    “依大王的性格,赵迟未来或许更可期待。”

    王贲感慨道。

    “赵迟在南阳的表现堪称完美,加速了我大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此战之后,韩国局势已基本稳定。”

    王翦环视厅内诸将,沉声道:“君上已颁下圣旨,授予赵迟上将军之职。

    从此,我大秦再添一名领兵统帅,赵迟被封为少上造,位列十五级,统率一军。”

    此言一出,满座将领尽皆震惊。

    “少上造,即上将军之职。”

    “赵迟竟得此高位?”

    “传闻他仅十八岁,便已荣登如此显赫之位,统领三军?”

    众人无不钦佩。

    赵迟不仅是秦朝最年轻的上将军,更是天下最年轻的上将军。

    “诸位无需怀疑。”

    “我大秦向来公平公正。”

    “赵迟之位凭战功所得,绝无舞弊。

    君上的认可源于其功绩。”

    “若有谁为国建此大功,也必将受到相同嘉奖。”

    王翦目光扫过帐内诸将,语气坚定有力。

    “末将明白。”

    众将齐声应答,虽面露惊异,却毫无嫉妒之心。

    正如王翦所言,赵迟的功绩皆源自战果。

    这表明,在大秦,人人皆有机遇,关键在于能否建功立业。

    ……

    **王翦此言意在激励士气,同时警示部属。

    赵迟因战功受封上将,其晋升公开透明,这是每位秦军将士皆知的事实。

    “赵迟。”

    “说实话,我从未见过此人。”

    “若有机会,定要亲眼见他一面。”

    王翦心中默默想着。

    对军人来说,统帅的智慧与勇敢是最值得敬仰的品质,而赵迟兼具这两点,且年纪轻轻,怎能不令王翦好奇?

    “父亲。”

    “赵迟在南阳大捷中击溃赵魏联军,彻底改变了我军的战略布局。

    君上是否已有伐赵计划?”

    王贲问道。

    他早已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嗯。”

    王翦微微颔首,目光愈加深邃。

    帐内诸将亦随之凝重,眼神中闪烁着期待。

    两年来,驻守边关,除操练士卒、威慑敌寇外,他们鲜有机会主动出击。

    此刻,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君上已有旨意。”

    “命桓漪统领蓝田大营五十万大军东进,数日后便入赵境,启动灭赵计划。”

    “函谷大营亦将协同行动。”

    王翦低沉而有力的声音回荡于帐中。

    “好!”

    众人齐声应和,士气高昂。

    “末将有一疑虑。”

    帐内一名年轻将领开口,正是李信。”李信,说吧。”

    王翦看向他。

    军中五万将士,多有青年才俊,皆为王翦悉心培养的悍将。

    “赵迟上将军在南阳大捷,大王是否遣使令其挥师攻赵?若函谷与蓝田两营合力北进,赵国会首尾难顾,陷入困境。”

    李信问道。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若有王命下达,前后夹击,定能奏效。

    “此事,王诏未曾提及。”

    “朝堂之上,尉缭等亦谏言此策,然大王未派使者传诏。”

    王翦镇定说道。

    “大王之意何在?”

    李信不解。

    “自咸阳至韩地需时数日,待诏书抵达,良机已逝。”

    王翦答。

    “或许大王信任赵迟能把握时机,故未下诏。”

    王翦补充道。

    “赵迟上将军能否把握?”

    李信不甘道,“我秦未与赵国正式交战,若他破赵魏联军后即撤回固守,此机缘岂非虚度?”

    如此良机若失,实为可惜。

    “换个角度看,若你是赵迟,在无王诏之下,会否主动攻赵?”

    王翦扫视诸将。

    “父亲,我想我会这样做。”

    王贲接口。

    “然赵魏近韩边境,依我所见,当趁势攻魏。”

    王贲续道。

    “我也这般想,不过此时优先攻魏更为妥当。

    相较赵国,魏国距我更近且势弱,攻魏必建奇功。”

    李信附和。

    “如此分析,纵使赵迟未得王诏,即便出兵,也应攻魏而非赵,对我方战局并无助益。”

    王贲严肃指出。

    “罢了。”

    王翦举手止住议论,语气温肃:“我信赵迟,他定会抓住这次机会,攻赵取胜,令赵国措手不及。”

    声音笃定。

    众人皆瞩目于他,王贲疑惑追问:“父亲,何以如此笃定?您从未见过赵迟将军。”

    王翦答:“虽未谋面,但两年来他战功赫赫、传闻甚广。

    我对他的品行知之不多,却深知他懂大王之志,明大王之心。”

    帐内诸将默然,赵迟能否准确判断局势并果断出兵仍存疑虑。

    他们都认为,攻魏显然更有利可图,而伐赵风险极高。

    若非奉命,赵迟未必知晓秦帝国欲灭赵,贸然出击恐陷赵国包围,魏国若断其后路,更是不堪设想。

    王翦听罢微笑:“让我们静观其变。

    赵迟此举,定会带来惊喜。”

    忽闻帐外急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