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25章 这是幼稚之举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25章 这是幼稚之举

    归府后,赵迟眉梢带喜:“集法家精髓者韩非,如今已投诚于我,吾之势渐强。”

    “将军,府外有人求见。”

    李青在外禀报。

    “谁?”

    赵迟疑惑发问。

    按理不应此时有人来访,难道是秦始皇派来的冯去疾?

    “末将不知姓名,但他来自咸阳,持路引 ** ,称见将军后才述要事。”

    李青答道。

    “来自咸阳?”

    赵迟愈发迷茫。

    他虽手握实权,但在咸阳并无根基,朝中重臣也不看重他这个地方官。

    赵迟示意召见,李青躬身退出。

    片刻,一名三十许男子入殿。

    他看向赵迟时,眼中既有惊疑,又隐含忌妒,似不满赵迟年纪轻轻便居高位。

    “你是何人?”

    赵迟问,神色疑惑。

    “大人,请令旁人回避。”

    那男子环顾四周,用俯视姿态开口。

    赵迟瞥了李青一眼,后者便退出殿外。

    “讲。”

    赵迟平静说道。

    “在下乃廷尉府吴达。”

    退去众人后,此人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

    廷尉掌管秦帝国律法,地位仅次丞相,如此姿态也在情理之中。

    换个角度看,他也是仗势欺人。

    吴达的模样令赵迟微蹙眉头,但他并未立刻表露情绪,而是再次坐下,语气平和道:“继续说。”

    吴达见状,面露不满。

    他是李思的管家,在咸阳行事皆代表李思权威,谁人不敬。

    可赵迟不但无礼,还显轻蔑,这让他极为不悦。

    “这就是你待客之道?”

    吴达语气不快。

    “莫在我面前装腔作势。

    李思虽为廷尉,但我乃一军之将,不受其制,你也别倚仗他人。

    有话直说。”

    “有话便说,有事速办。”

    赵迟皱眉训斥,毫不客气。

    赵迟一贯如此,你对他一分恭敬,他便对你十分礼遇;若有人在他面前嚣张跋扈,他绝不容忍,无论对方身份如何,他都毫无畏惧。

    “你……”

    赵迟的态度令吴达愈加愤怒,正要开口,却因赵迟冷峻的眼神而噤声,再不敢多言。

    “将军息怒。”

    “在下来此是受廷尉之托拜见将军,有一事相求。”

    吴达迅速换上谦卑的表情说道。

    “欺软怕硬、仗势欺人的家伙。”

    赵迟淡淡一瞥。

    “廷尉有何吩咐?”

    “可有大王旨意?”

    “我隶属雍城大军,镇守韩国境内,唯王命是从。”

    赵迟语气平和。

    “此事属廷尉私务,然关乎国本,故无王命。”

    吴达压低声音道。

    “私务?”

    赵迟看着吴达,又想起李思,似有所悟:“说吧。”

    “此次灭韩行动中,被俘的韩国官员里可有名为韩非者?”

    吴达笑着问。

    “果然如此。”

    “如史所载,李思惧韩非在朝威胁自身地位,遂欲除去韩非。”

    或许因蝴蝶效应,韩非未被送至咸阳,李思失去机会。

    于是转而求助赵迟,妄图借力除韩非。

    殊不知,这是幼稚之举。

    若韩非未曾投靠,赵迟或会动念,但今韩非已是亲信。”继续讲。”

    赵迟明知故问。”此韩非乃韩室宗亲,曾与廷尉同窗,二人交恶,且忠于韩国,必不肯归顺。

    故廷尉盼将军助其身死。”

    吴达比划抹颈动作。”有廷尉令符否?”

    “无,仅廷尉家仆,奉命前来,唯有口谕。”

    吴达答。”李思,依旧如故。”

    利用隐秘手段,既无文书留证,上报亦无法究责。

    赵迟暗自好笑。

    李思行事缜密,然心胸狭隘,难怪终遭赵高陷害致满门覆灭,为私利虽有才略,亦不及韩非之胸怀。

    “呵呵。”

    赵迟冷笑,“可惜,让廷尉失望了。”

    “将军此言何意?”

    吴达神情微乱。”韩非今日已归降我国,愿效命大王,助治韩国。

    你可以回去了。”

    赵迟徐徐道……

    章节 李烟言的忧虑,阵亡预警?

    韩非投降的消息让吴达震惊不已,临行时主人都以为韩非绝不可能屈服,如今却为何突然变卦?

    “若无其他事,你可以走了。”

    赵迟显得不耐烦,“我尚有许多事务要处理。”

    “赵将军。”

    吴达语气急切,“即便韩非投降了,但他毕竟是韩国人,难保不是诈降。

    再说,韩非是否投降,难道不该由他本人决定吗?”

    他稍作停顿,“廷尉大人叮嘱过,只要协助此事,您的功绩定会被铭记,朝堂之上也必有人为您美言,助您晋升。”

    赵迟冷眼瞪视:“滚!”

    吴达脸色顿时惨白,“李青!送他出城,今后不准入内。”

    赵迟不愿再多言。

    以李思狭隘的性情,若不助他除去韩非,日后必怀恨在心,但这又如何?赵迟手握重兵,实力雄厚,毫无畏惧。

    况且,一旦秦王得知此事,李思定会受到严惩。

    秦王并非昏庸之辈,正值壮年,事事亲力亲为,绝非糊涂之人。

    李青迈入殿堂,直截了当对吴达说道:“走。”

    赵迟冷眼看着李青:“你知道我身后的人是谁吗?”

    “为了韩非得罪廷尉,后果如何,你心里应该明白吧?”

    吴达怒斥,却被李青一巴掌推向门外,随即被拖出城门。

    “事情已解决。”

    李青复命。

    “你走后,问题便结束了。”

    赵迟声音冷漠。

    “遵命。”

    李青领命。

    赵迟的话如圣旨般不容违抗。

    “李思,你虽是人才,但有韩非存在,我不得不与你为敌。”

    “你针对韩非,不过是嫉妒他的才能超过自己,担心他会威胁到你的地位。

    但我偏要与你对抗到底,支持韩非争取相位,助他开启治理韩国的辉煌事业。”

    赵迟冷笑。

    管家无礼,赵迟岂会犹豫,既已结仇,便应果断处置。

    ---

    李家村传来消息,村民纷纷聚拢。

    “雍城大军返回,村里参军的子弟们的战况、爵位及俸禄发放有了眉目。”

    老村长敲锣通报。

    李烟言挺着大腹走出,满怀希望却又忧心忡忡。

    军中消息常延迟,家人只能静候大军归来或战事结束。

    在此期间,爵位封赏与俸禄发放也会同步进行。

    在军营里,俸禄难得直接使用,若不主动领取,通常会寄回家中。

    而在大秦境内,

    军纪严明,依法治国。

    即便战死沙场,军饷照发不误,更有双倍抚恤相伴。

    大秦以军为荣,敬重每位将士。

    因此,投身军旅不仅能让家人衣食无忧,还能获封爵位、前途无量,荣耀门楣。

    虽有人惧怕征战,但热血青年对沙场依然心怀憧憬。

    “迟哥哥,你不会有事的。”

    “你说过要回来娶我的。”

    “我们的孩子很快就要出生了。”

    “你不能丢下我们。”

    李烟言挺着孕肚,满心焦虑,若赵迟遭遇不幸,她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烟言,你怎么出来了?”

    “快回去躺着,你快生产了,何必操劳?”

    村中几位大娘见状,急忙上前搀扶,她们的关怀出自真心。

    幸得她们相助,李烟言的日子虽艰难,却免去了伤及胎儿的风险。

    “大娘,大婶。”

    “军队派人来了,我可能得知迟哥哥的消息。”

    李烟言强忍忧愁,勉强一笑,渴望知晓赵迟的境况。

    大娘们对视一眼,眼底尽是忧虑。

    军中的消息常如迷雾,即便使者到来,也难辨吉凶。

    若是噩耗传来,李烟言该如何应对?

    “你且回去歇息,这里交给我们。

    消息一到便通知你,安心养胎要紧,迟哥哥一定会平安归来。”

    大娘轻拍她的肩膀,安慰道。

    “没错。”

    “先回去吧,养好身子最重要。”

    “我们会第一时间告诉你。”

    “烟言,你先回去。”

    众人附和,不愿她面对可能的坏消息,这打击太重。

    “大婶,我知道你们担心。”

    “可这是我唯一知晓迟哥哥消息的机会,怎能错过?”

    “你们放心,无论什么结果,我都已做好准备。

    因为我腹中怀着迟哥哥的孩子。”

    李烟言强忍泪水,挤出一丝笑容,向众人解释。

    她出身富贵,却生于乡间,识文断字,通晓道理,在那个年代尤为难得。

    她深知大娘们的忧虑。

    “好吧。”

    “我们扶你过去。”

    看着李烟言的决心,大娘们只能搀扶着她走向村口。

    抵达村口,村民们已在路旁等候。

    不远处,百余名披甲士兵整齐排列,由一名百夫长指挥。

    他们身后堆放着军饷物资,包括粮食与财宝。

    秦军军饷分为钱粮与实物两种,也可两者兼具。

    军饷管理极为严格,秦王亲自监督,丞相全权处理,绝无人敢侵吞军饷。

    早年有人妄图克扣军饷,最终落得灭门重罚,自此无人敢违逆。

    “村正。”

    “人都到齐了吗?”

    村民到齐后,百夫长走近村正询问:“大家都到了吗?”

    老村长笑着回答:“回大人,均已到齐。”

    百夫长点头后,从马车上取下竹简,记录着李家村入伍士兵的军情及应得奖励。

    此类事务通常由专管军职的官员处理。

    “各位乡亲,”

    百夫长说道,“我是雍城军营的军务官,前来告知李家村入伍士兵的从军情况、授爵详情和年俸安排。

    我军征韩之战已结束,多有斩获,不仅击败韩国,更扩地千里。

    诸多将士英勇杀敌,不少因功受封,亦有壮烈牺牲者。”

    “战场无情,无论结果如何,请大家坦然接受。

    他们都是我秦帝国英雄,永载史册。”

    百夫长声音沉稳,村民闻言神情凝重,李烟言更是紧张不已。

    她紧握双拳,默默祈祷丈夫赵迟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