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172章 此言确实不虚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172章 此言确实不虚

    “之后还有废六国文字、统一车轨与文字,皆为稳固大秦根基之举。”

    “但这些需待郡县制推行、天下安定后再行实施。

    废除文字不易,恐生波澜,须循序渐进。”

    嬴迟沉思,虽重生于此,却深知车同轨、书同文、天下一统至关重要。

    唯有如此,大秦方可驾驭江山。

    “造纸术、冶铁术吾已精通,更有诸多后世知识与高产作物如红薯、土豆,足以让大秦稳握这片土地。”

    “未来可期。”

    嬴迟心中喜悦。

    秦末前,嬴迟需待天下易主后启用某些事物,但局势突变,这天下注定属嬴迟,这些事物亦可提前准备。

    随这些跨越时代的成果问世,嬴迟作为天命之子的威名将更加远扬,所谓旧势力复国不过是空谈。

    对这个时代与炎黄子孙而言,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是最期盼的生活,然而历经数千年,这片大地仍存粮食短缺之忧。

    时光飞逝,吕不韦先行到达,坐于嬴迟左侧。

    不久,韩非、蒙毅、冯去疾等人率部将整理好的卷宗送达东宫正殿。

    “参见太子殿下。”

    众人行礼。

    蒙毅与冯去疾深知嬴迟成为储君对家族意义非凡;韩非更是全力辅佐嬴迟。

    嬴迟示意入座后,众人叩谢。

    吕不韦到来时,众人纷纷行礼问候。

    虽已辞去相邦之职,他依旧备受尊敬。

    “文书是否齐备?”

    嬴迟问。

    韩非恭敬回答:“储君,所有材料已呈交。

    臣可简述当前秦帝国人口情况。”

    嬴迟点头:“天下尽归大秦。”

    “秦原有约一千二百万人,韩约五百八十万,魏约一百八十五万,赵约九百多万,燕约一百五十多万,齐约百万,楚约八百多万。”

    “合计五千多万。”

    “这是秦未吞并六国前的数据。

    实际人数难免有误,误差应在两百万以上。”

    “历经八年战乱,中原荒废,人口骤减。

    据我推测,如今秦总人口恐不足五千万。”

    韩非向嬴迟汇报。

    “果然如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开战即增赋税,等于逼民赴死。

    若遇昏君,必成灾难。

    然若由我治理,可避此祸。”

    嬴迟沉思。

    “赋税现状如何?”

    嬴迟点头,看向冯去疾。

    “储君,战事影响下,各地赋税未统一。

    本国赋税已达十分之几,原六国之地更高,达十分之八或九。

    齐国因未遭战火主动投降,赋税较低,仅十分之几。”

    “百姓负担沉重,饿殍常见。”

    “须妥善处理。”

    “此事不易。”

    “刚统一,诸多事务待理,地方豪强和复国势力阻挠。

    六国土地多被他们控制,调税恐生连锁反应。”

    “减税作用有限。”

    “实难应对。”

    蒙毅神色凝重。

    赋税关乎国本,不可轻举妄动。

    各国未像秦通过变法收地,仅凭军功授田,秦亦未全面改革。

    贸然行动定会动荡。

    即便秦王亦难以从容处置。

    嬴迟闻言微皱眉头,已有决断:“赋税问题严重。

    民为国本,民安则国安。

    身为储君,我可监国,此问题定解决。

    先完善郡县制,强化朝廷掌控力。”

    “殿下英明!”

    众人齐声附和。

    “很好,现在我来谈谈对郡县制的思考,各位可提出意见或补充。”

    嬴迟见众人专注倾听,直接进入正题。

    即便距离朝会还有时日,他深知此事刻不容缓。

    “太子已对郡县制形成具体构想?”

    吕不韦心中疑惑。

    昨日秦王才将此事交托,太子竟一夜之间就有了头绪?吕不韦此行旨在协助嬴迟完善计划,认为自己能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怀有自己的见解。

    “不知太子对政务有何高见?传闻太子见解独到,若有不足,我愿直言。”

    吕不韦暗自思忖。

    “愿闻其详。”

    蒙毅等人屏息凝神,等待嬴迟发言。

    “我国疆域辽阔,现有各国旧地未明确划分,仍沿用原属国名号。”

    “本君欲将全国划为十郡。”

    “每郡依土地面积与人口规模决定辖县数量。”

    嬴迟语气坚定。

    “太子之意,似是先大致确定十郡范围,再由各县补充细节,整体方案由朝廷拟定,县区划分交由地方官员执行。”

    吕不韦迅速领会,兴奋道:“妙极!”

    嬴迟浅笑回应:“若由咸阳统一规划,所需资料庞杂,耗时恐以年计。

    我建议先以咸阳为中心构建十郡基础框架,再交各地郡守细化县区设置,最终决策权在我,还需呈报咸阳核准。”

    众人听毕,皆展露喜色。

    作为朝廷重臣,他们深知此法若推行,郡县制度将迅速落地,或许不到一年便可全面铺开。

    “太子远见卓识,令人钦佩。”

    吕不韦由衷赞叹。

    “臣等折服。”

    蒙毅等人也同声称颂。

    “以十郡为基,再逐层划分县区,此策可行无疑。”

    “果然,前人经验不可轻忽。”

    见群臣情绪高涨,嬴迟心满意足。

    “太子既已确立十郡布局,想必已有详细划分方案?”

    吕不韦恭敬请教。

    “确有谋划。”

    嬴迟轻轻点头。

    “诸位可携带天下地图?”

    他问道。

    “只需太子划定十郡框架,后续事务便容易许多。”

    吕不韦随即转向蒙毅说道。

    “带着呢。”

    韩非从身后拿出一幅地图,由无数小图拼接而成。

    显而易见,这些地图是秦帝国灭六国后所得,较之前秦帝国地图更为详尽。

    然而,与嬴迟掌握的世界地图相比,仍略显不足。

    但当前的世界地图并不适合展示,因秦帝国刚完成统一,还需巩固国力。

    夺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却难,此言确实不虚。

    过去嬴迟只是臣子时,只需专注于征战即可,但如今身为东宫储君,代理秦帝国政务,手中掌握着王权、粮草军需以及军机要务,每件事都必须慎之又慎。

    嬴迟追求的并非穷兵黩武之国,而是真正的强国,为日后扩展奠定坚实的后勤基础。

    韩非恭敬地将地图放在嬴迟案头,吕不韦等人也围上前,想知道嬴迟打算如何划分天下十郡。

    “很好。”

    嬴迟说道,“郡县制先从本国本土开始。”

    “本国本土包括巴蜀、关中、陇西三部分。”

    “巴蜀分为巴郡和蜀郡。”

    “关中设为北地郡。”

    “陇西设为陇西郡。”

    “至于咸阳周边地区,不属于郡县划分范围,它是我国都城,超越于天下十郡之上。”

    嬴迟手指本国疆土,语气严肃地说。

    话音刚落,吕不韦、蒙毅、韩非等人都点头赞同。

    接着众人听嬴迟讲述天下布局。

    “至于韩地旧址,划为十郡,名为颍川郡。”

    时间悄悄流逝,无人察觉。

    大秦的郡县制初步形成,在嬴迟推动下逐渐完善,只等朝议得到祖龙的认可后就能在全国推行。

    扶苏府内。

    偏殿里,淳于越冷脸坐在主位上,面前站着一群身穿儒衫的人。

    作为儒家当代宗师,也是扶苏的老师,扶苏府邸自然成为咸阳儒家的重要据点。

    儒生在此出现并不奇怪。

    “一切都准备好了吗?”

    淳于越环顾众人,语气诚恳地问道。

    “回禀师父,一切已准备妥当。”

    “每件事都按照您的吩咐去做。”

    几个儒生谦卑地回答。

    “很好。”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你们要告知所有同门,为了儒学和天下纲常,必须全力以赴,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

    淳于越声音坚定。

    “是。”

    儒生们行礼后离开偏殿。

    “公子。”

    “师生缘分一场,如果你放弃争夺王位,我也不会责怪你。

    嬴迟威名远扬,无可匹敌,但他不应夺取属于你的东西。”

    “这些东西不该被剥夺。”

    “这次,我一定全力帮助你,或许能让嬴迟失势,这样你就能登上储君之位。”

    目送儒生离去的身影,淳于越眼中闪过一丝狂热与决心。

    ……

    数日后。

    朝会召开。

    秦王宫依旧矗立在群山之巅,受到万民敬仰。

    如今秦王殿已成为中原唯一的朝廷,唯一的王权象征。

    秦王宫内。

    文武官员齐聚一堂,气氛和平日不同。

    今日大殿上,武安君仍在场,但他多了个身份——监国太子。

    无形中,朝廷格局悄然变化。

    嬴迟身为东宫太子,已脱离朝臣之列,位居王座之下,俯瞰殿内诸官,此乃王权确立之始。

    今日嬴迟未披秦官服,而着东宫冕袍,虽形似王袍却品级稍逊,金冠耀目显其尊荣。

    王者气度自嬴迟周身溢出,与祖龙的刚硬不同,他霸道之余更带令人心悸的杀意。

    嬴迟出身贫贱,入伍后亲手击杀无数敌军,统军时亦多有屠戮。

    若他展露杀道之力,大殿必笼罩窒息之感。

    “朝堂与大秦将现巨变。”

    朝臣望向嬴迟,既有崇敬又有复杂情感。

    短短数日,秦廷局势已剧变。

    日前众人以为太子之位将在扶苏与胡亥间定夺,谁知结果令人大惊,一位几乎无人预见且现今权势至高者登基。

    若说祖龙能震慑朝廷、统御天下,嬴迟毫不逊色,甚至手段更冷峻,因他虽为太子未登基,行事无需顾虑朝臣或外人观感。

    于是,朝堂中诸多大臣对嬴迟的敬畏超出了对祖龙的敬畏。

    “韩非早知嬴迟是长公子。”

    ‘难怪你如此大胆。

    ’李思心中满是悔意。

    回想起当初支持胡亥时韩非的话,直至嬴迟复位认祖,李思方知自己才是被愚弄之人。

    ‘这便是王权?’

    ‘果然令人迷醉。

    ’

    ‘昔日我最敬仰之人已被我掌控。

    ’

    嬴迟环视朝堂,见众臣皆不敢直视,心生畏惧。

    此刻嬴迟已然显现令人敬畏之势。

    ‘或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