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191章 神情犹豫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191章 神情犹豫

    若只剩秦王一人,他定会专注于追求长生之道。

    届时我们便可借机控制秦王。”

    “然而嬴迟的出现彻底改变局势。

    他不仅手腕高明,行事更显狠辣。

    即便秦王遇害,有他在,秦帝国依然难以陷入混乱。”

    年轻文士接口道:“张良所言极是。

    祖龙之强在治国,嬴迟之危则在领军。

    只要他在,数百万秦军便会以他为轴心,秦帝国依旧稳固如山。”

    秦廷废除分封制,嬴迟推行郡县制,这对我们绝非好事。

    郡县制一旦普及,秦帝国必加强集权,我们的行动将更艰难。

    嬴迟深知此理,所以他才如此重视郡县制。

    若此策成功,秦帝国一统天下,他定会有更大图谋。

    众人议论纷纷,皆愁眉苦脸,忧心忡忡。

    秦王祖龙、太子嬴迟。

    大秦铁骑如两座山峰压顶,让他们无处可逃。

    他们是某大国覆灭后的残余势力。

    即使刺杀祖龙和嬴迟未果。

    但我们暗中推动,实力仍未尽显。

    只要胡亥、赵高尚存,我们在咸阳就有内应。

    加上我们故土的声望,秦帝国以暴虐治世的策略,我坚信难以持久。

    项梁握紧拳头,怒言道。

    项将军所言极是。

    当前暴秦强盛,正面抗衡无胜算。

    唯有隐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张良缓缓说道。

    然而有人担忧:“秦廷的密探已遍布各地,我们的资源不断被秦廷的探子发现并消灭。”

    “长此以往,我们的根基必遭重创。”

    “而且现在秦廷推行郡县制,昔日的贵族因怕被朝廷察觉而停止资助我们,断绝联系。

    这样下去对我们不利。”

    有人叹息。

    听到此话,在场数十人眉头紧锁,忧虑重重。

    他们的故国已灭亡,仅靠隐藏行踪和旧贵族的资助勉强维持。

    因无法公开活动,处境愈加危险。

    欲改变现状,只有一条路可走。

    张良眼中闪过坚定,说道。

    什么路?

    众人目光齐聚张良。

    嬴迟。

    取他性命,局势就会改观。

    张良咬牙说道。

    ...

    听完张良的话,在场之人满怀期待,对秦廷充满仇恨。

    祖龙发动灭六国之战,嬴迟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

    他的亲人和长辈中许多人死于嬴迟领军冲锋之时。

    例如张良的父亲就是在嬴迟麾下牺牲。

    项燕,项梁之父,则在王翦的乱军中殉国。

    他们或是敌人或是朋友,但嬴迟无疑是他们最畏惧的人。

    除去嬴迟谈何容易。

    若真要行动,该从何处着手?

    嬴迟神情冷峻,与他父亲如出一辙,清心寡欲,铁面无私。

    东宫守卫尽是秦王族精心挑选的亲信,固若金汤。

    “如何才能除去他?”

    项梁正色询问。

    “伯父。”

    一位青年自信满满地站出,“嬴迟虽擅长领兵,但我若与他对谈,必能找到破绽,取其性命。

    他一死,秦帝国必生内乱,六国复兴有望。”

    “羽儿,我多次提醒你,仅靠蛮力怎能复国?”

    项梁严厉呵斥,“嬴迟被称为战神,实力非凡。

    况且他身边高手云集,难以接近,更别提取他首级。”

    青年虽有不甘,却未再多言。

    “诸位,”

    张良突然发问,“当今之世,秦帝国最重视的是什么?祖龙与嬴迟最为在意的又是什么?”

    “自然是掌控江山社稷,彻底清除六国遗民。”

    项梁毫不犹豫地答道。

    “然也。

    但在他们心中,更为重要的是掌控人心。

    如今天下虽已平定,但靠的是强权,民心并未真正归顺。

    各地反秦势力频现,可见秦廷仍未赢得民心。”

    “我们需从民心入手。”

    张良冷笑,眸光闪烁,“乱局核心在于人心。

    若能借助人心之力对抗秦廷,便能动摇根基。”

    众人目光齐聚,静待指示。

    “秦廷推行郡县制,不出一年必根深蒂固。

    届时,只需些许妥协,百姓便可能依赖其治理。

    到时,我们借民心反秦,无异于登天摘月。”

    张良目光深邃,“百姓所需不过安稳与温饱。

    若秦廷施行仁政、减税,对我们这些复国者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他深知,与秦相比,他们的力量微不足道,唯一依靠的是能调动百姓之心。

    然而,郡县制全面实施,将是致命打击。

    秦廷权力集中,统治更加稳固。

    欲阻止此进程,唯有一法:除去嬴迟。

    嬴迟一死,祖龙震怒,不仅会强化统治,还会加速民心背离,甚至使郡县制停滞。

    “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机,借百姓之力行事。”

    张良继续说道,“若千百民众涌向咸阳,嬴迟怎会坐视不理?他即便派军镇压,也需亲自安抚。

    如此,我们的计划便能顺利推进。”

    群情激昂,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张良大人果然智谋卓绝!”

    楚国使节率先表态:“我国愿倾举国之力,派遣八百死士潜伏其中,伺机而动。”

    燕国代表紧随其后:“我燕虽不及楚国强盛,但太子丹心志未改,愿贡献五百精锐刺客。”

    赵国使者亦随之承诺:“赵国同样愿意效命。”

    片刻之间,各国使者争相许诺,不惜代价投入资源。

    他们深知,一旦秦廷全面推行郡县制,各国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唯有全力以赴,才有存活的可能。

    “嬴迟受祖龙倚重,若他殒命,祖龙必然震怒,加重暴政,民不聊生,郡县制也将难以维系。”

    张良沉声说道,“这便是我们的最后机会。”

    “为了复国!”

    众人齐声呐喊。

    “为雪秦暴之耻!”

    有人高呼。

    “我等必将竭尽全力!”

    “此外,咸阳城内所有对嬴迟抱有怨恨的暗探,都必须联合起来。”

    张良目光坚定。

    这时,一名探子匆匆进入茅屋。

    “何事?”

    张良急切问道。

    “紧急消息!秦王祖龙已将朝政交给太子嬴迟,退居幕后,自此国中大事皆由嬴迟决断。”

    探子恭敬禀报。

    “秦王果然胆识过人。”

    项梁惊叹。

    “他正值壮年便将权力移交,难道不怕嬴迟掌控大权后对付自己?”

    “或许在他看来,嬴迟更胜一筹,所以愿意放手。”

    “秦王千古一帝,这份胸怀实属罕见。”

    张良低语。

    即使面对宿敌,他也洞悉其意图。

    “秦王此举,是因为找到了秦帝国的王后,即嬴迟之母。

    她虽健在,却隐匿身份多年。”

    “还有……”

    探子欲言又止,神情犹豫。

    “还有什么?”

    张良眉头微蹙。

    “秦公子胡亥、赵高以及与我方有交集的诸多秦帝国权贵,都被嬴迟铲除。”

    “咸阳城遭到清洗,我方不少暗探也伤亡惨重。”

    探子声音低沉。

    “什么?”

    众人脸色骤变,陷入恐惧。

    “胡亥也被嬴迟杀害了吗?那可是祖龙的儿子啊!祖龙为何能狠下心来?”

    “恐怕正是因为父子之情,祖龙才不能亲自下手,只能让嬴迟代劳。”

    “嬴迟怎敢如此肆意屠戮权贵?”

    “诸位!”

    张良提高声音,“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管了,嬴迟的手段远超祖龙,况且他不是君主,行事必定无所顾忌。”

    “我决定,立即起兵。”

    “否则,再无回旋余地。”

    “不错,立刻行动,否则拖得越久,越可能生变。”

    “若嬴迟不死,我等复国之策便无从谈起。”

    “秦王祖龙或许可以苟延残喘,但嬴迟正当壮年,我等实在难以与之争锋……”

    一众遗民在此秘密商议。

    然而,嬴迟对此一无所知。

    即便知晓,他也会一笑置之。

    他们谋划对付秦帝国的手段极为毒辣,刺杀、**民变,花样百出。

    然而,有一处被他们忽略了。

    面对无可匹敌的实力,所有计谋都显得苍白无力。

    嬴迟当年不过先天境界时,刺杀便已毫无作用;如今晋升宗师,再多刺客也无法伤害他分毫。

    秦王宫中的阿房宫里。

    冬儿归来后,祖龙早早安排,将王后的居所命名为阿房宫。

    自从将权柄交给嬴迟那天起,祖龙每日都陪伴冬儿身旁,试图弥补二十年的分离与亏欠。

    对于祖龙来说,当年冬儿离世的消息令他痛彻心扉,如今重逢故人,仿佛失而复得。

    这份珍惜使他加倍小心,唯恐稍有不慎,冬儿再次离开。

    \"爷爷奶奶。”

    此时,阿房宫外传来清脆童音。

    祖龙和冬儿回头望去,眼中满是温柔,望向门外。

    两个孩子跑进来,投入他们的怀抱。

    冬儿回来后,首先看到渐渐老去的父亲,心中充满歉意;接着见到儿媳和两个孙儿,倍感温暖。

    这种朴实真挚的感情,远胜权势与荣华。

    \"奶奶。”

    孩子们依偎在冬儿怀里,亲密无间。

    \"这两个没良心的,见了阿奶就把阿耶抛到一边了。”祖龙看着这场景,笑着调侃。

    嬴钰琪随即转身,先给阿耶一个拥抱,再紧紧抱住阿奶。”血脉相连,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当初祖龙还未与嬴迟相认时,这对兄妹就对他格外喜爱,胜过他人。

    祖孙之间的情谊,大抵如此。

    如今冬儿归来,情况依旧。

    虽然相处时间不多,兄妹俩已对她非常亲近。

    \"阿房。”夏无且从殿外进来,看到冬儿愉悦的模样,嘴角也露出温和笑意。

    \"爹。”冬儿看见夏无且,急忙站起来。

    \"岳父大人。”祖龙同样起身迎接。

    宫中不论身份贵贱,家人的身份始终不变。

    祖龙一直尊夏无且为岳父,一如既往地恭敬,即使冬儿远行多年,这份尊重也未曾改变。

    \"你能回来,咱们能团聚,真是件好事。”夏无且看着眼前情景,满心欢喜。

    他本以为再也见不到女儿,谁知上天垂怜,让她平安归来。

    \"爹,孩儿对不起您。”冬儿听到父亲的话,忍不住落下泪来。

    夏无且轻轻拭去女儿眼角的泪水:\"傻孩子,别哭,现在一切都好了。

    咱们一家团聚,迟儿也很优秀,还给我们添了两个乖孙儿。

    看到你们在一起,我也很高兴。”

    \"娘,我们永远不分开。”李烟言牵着嬴迟的手走进来,轻声说道。

    \"烟言,迟儿。”夏无且脸上挂着笑意回应。

    冬儿望着嬴迟和儿媳,嘴角漾起温暖笑意。

    嬴迟转向祖龙,问:\"父亲,您如何照顾母亲?又怎样让她哭泣?\"

    祖龙叹息:\"是我的过错。

    未曾善待她。

    往后定加倍呵护,不再让她忧伤。”他的目光平静而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