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201章 此次闭关只是权宜之策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201章 此次闭关只是权宜之策

    片刻后,当第一人开口时,所有人都已有所领悟。

    “臣已有内力!”

    “初步通武,已达后天一重!”

    “内力充盈,突破至后天二重!”

    时间悄然滑过,一个时辰后,所有人相继从修炼状态醒来,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喜悦。

    “臣等感激殿下栽培!”

    群臣齐齐俯身行礼。

    嬴迟微微颔首:“武道之路并非人人适得其所。

    天赋异禀者或能登峰造极,资质平庸者却难有寸进。

    今日机会既已赐予,成败取决于你们自身。”

    群臣眼神坚毅,异口同声:“殿下成全吾等登顶之愿,此恩铭刻于心。

    即便未能臻至化境,也是命定使然。

    吾等必将生死相守,护卫殿下与大秦!”

    “很好。”

    嬴迟满意点头,“诸天万界,唯强则尊。

    习武亦然,非人人能成仙化之躯。

    但本宫已尽己所能,未来如何,还需诸位努力。”

    目光扫过众人,他继续说道:“自今日起,本宫亲授武道。

    此举旨在开创大秦武道盛世。

    同时,将在五大营中逐步推行……”

    嬴迟目光扫过五大营主将,语气坚定:“本公定亲自督管武道修炼。”

    “殿下请吩咐。”

    五将齐声回应。

    “先由主将教导将领武艺,依品级递进。

    主将教授前八层,五万将士学前三层,万人学前四层,五千人学前五层。”

    “待将领掌握精髓,再逐步传授下级功法,最终普及全军。

    普通士卒仅授一层,须经实力与忠诚双重考核,且在武道停滞时,方得研习后续层次。”

    “诸将可明白?”

    嬴迟再次审视众人,声音低沉。

    “臣等领命。”

    五将恭敬答道。

    “此外,”

    嬴迟加重语气,“武道乃大秦秘技,尔等已达后天圆满,当知其重要性。

    无本公旨意,任何人不得泄露。

    违者,无论地位高低,皆以叛国论处,满门抄斩。

    军中亦然。

    若有泄密,格杀勿论。”

    话音落下,一股寒意弥漫全场,众臣俯首称是。

    “臣等绝不敢违背。”

    “若有违逆,甘受天罚。”

    五将伏地叩首。

    “很好。”

    嬴迟点头,“今日之事到此为止。

    除军中传播外,不得外泄,此为军中铁律,违者灭族。”

    “黑冰台与暗影负责监督。”

    “诺。”

    顿弱和铁鹰退场。

    黑冰台效忠秦帝国,是隐秘的死士,能在暗中完成任务。

    “他们堪比暗影行动。”

    嬴迟看向顿弱。

    “属下遵命。”

    顿弱立刻答道。

    “本公已下令全国收缴兵器,熔铸成铜。

    若有违抗,按叛国罪处置,锐士协助地方官平乱。”

    嬴迟冷声补充。

    章台宫内,父子对坐。

    “父王。”

    嬴迟轻声开口,“接下来几个月,我要专心修行。”

    “国事便托付于您。”

    他为自己倒酒,又替祖龙斟满,笑容温和。

    “你以为这叫修行?分明是偷懒!”

    祖龙接过酒杯,语气戏谑,“几个月前才刚把权力交给你,现在又要收回去?”

    多年君主生涯,祖龙从未真正卸下重担,直到如今,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享受片刻安宁。

    嬴迟只是淡然一笑,未作辩解。

    千古一帝岂会在意一时享乐?他对母后的愧疚未曾放下,却也未因修行耽误国事。

    “武道修行愈深,越难突破。”

    嬴迟笑道。

    听完这番话,祖龙眉宇间透着严肃。”几个月来,你的表现堪称完美。

    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十五字国策为大秦勾勒出未来数年的蓝图。

    除了些许小问题,秦帝国再无大事可忧。”

    祖龙笑着继续说道:“迟儿,你是大秦的根基。

    即便我无法在修炼或武道上助你,但若你想建立统御诸天万界的武道帝国,我必倾力相助。”

    “父子之间无需言谢。”

    祖龙补充道,“此后的天下,必将是大秦的天下。”

    嬴迟正色答道:“孩儿定不负父望,让您亲眼见证这一刻。”

    “既然你要闭关,先去同你娘告别,否则她会牵挂。”

    祖龙提醒道。

    “明白。”

    嬴迟点头答应。

    在阿房宫向母妃告辞后,他返回东宫。

    顿弱与铁鹰已在殿内等候多时。

    “参见主上。”

    二人恭敬行礼。

    嬴迟示意免礼,落座后问:“召你们来,不知有何要事?”

    “一个国家不宜有两个职能相似的情报机构。”

    嬴迟直言,“自今日起,暗影专注外部渗透与情报收集;黑冰台则侧重内部监管、肃清叛徒及应对特殊事务。

    这两方均需直接听命于我和父王。”

    此言一出,顿弱与铁鹰神情微变。

    他们早已预料到这种调整——暗影与黑冰台职责重叠确实不妥。

    “遵命。”

    二人齐声应答,情绪激昂。

    他们原以为自己的情报机构可能面临撤销或合并,尽管影响不大,即便合并后仍居主导,但对顿弱而言,暗影是他亲手创立的,若失去这名称,心中难免不舍。

    “如今,国内残余势力已基本肃清,暗影的工作范围需从中原拓展至更广区域。”

    嬴迟说道,“至于黑冰台,继续专注内部事务,具体事宜由你们商议决定。”

    顿弱为史上顶尖的谋略家,铁鹰亦是黑冰台首领,能力超群,且二人皆忠诚于秦帝国与嬴迟,因此可信任任用。

    “是。”

    二人恭敬点头。

    “这是份名单。”

    嬴迟递过一张羊皮卷轴。

    “名单上的均为秦帝国叛臣,一个不可留,必须全部处决。”

    “但在行动前,将名单交给冯去疾与韩非,让他们先行安排好空缺职位人选,以免出现漏洞。”

    嬴迟从怀中拿出卷轴递给顿弱,后者缓步上前,双手接过。

    展开一看,顿弱脸色骤变。

    “陛下。”

    “名单不仅涉及朝中重臣,还有地方郡守,是否真要全数处置?”

    顿弱惊疑问道。

    这份名单涵盖四百多人,遍布秦帝国各地,朝廷内外皆有涉及,无一不是秦帝国官员。

    若将他们全部处决,无疑会对秦帝国官场造成强烈冲击。

    “不忠之徒,有何价值?”

    嬴迟冷声说道。

    这些数百人,是嬴迟借助监国系统甄选出的,其忠诚度均低于标准线,对国家已构成威胁,唯有忠诚度达标者方能称为忠于国家,至少不会轻易背叛。

    名单上之人忠诚度低下,实为国家隐患,甚至可能暗中从事叛国行为。

    留其生存毫无意义。

    表面上看,嬴迟似无充足理由处决他们,即便取证亦需时日。

    他遂采取更直接方式,在暗中解决。

    既是他们对秦帝国不忠,嬴迟此举便无可厚非。

    顿弱听罢嬴迟之言,忆及主上手段高明,很快领悟到这些人的背叛早有预兆。

    天下广袤,嬴迟为何独对名单上之人下手,答案只有一字——不忠。

    “属下明白。”

    顿弱躬身领命,未再多言。

    “殿下。”

    “今日事务繁杂,尚有急事需处理否?”

    铁鹰突然问道。

    “嗯。”

    嬴迟点头道:“自明日始,本君闭关数月,时长未定。

    除剿灭叛贼外,暗影与黑冰台还需全力采药,充实国库,并送至丹殿,以保炼丹顺畅。”

    “属下明白。”

    二人领命后,默然无语。

    嬴迟早掌握通往异界之门,若不前去探索,实属可惜。”那是另一世界。”

    “很想去看看。”

    “以战斗提升自我,这是我成长之道。”

    “如今大秦正巩固根基,近期不会挑起战事,我正好借此机会前往异界探查一番。”

    实际上,此次闭关只是权宜之策。

    让嬴迟始终专注于修炼并不现实,他更倾向于稍作调整,待国力恢复后再统率大军出征,以便更快积累实战经验。

    趁着大秦治理天下的间隙,嬴迟借此机会涉足异界,既能磨炼自身,又能为未来大军入侵此地搜集情报。

    这个异界究竟如何?

    若是纷争频仍,再理想不过,嬴迟可尽情厮杀,增长见识。

    即便不然,亦有必要前去探察,毕竟为千军万马开辟道路才是重点。

    终究,这个世界……

    资源丰富,嬴迟绝不会轻言放弃。

    在东宫密室中,部署完成后,嬴迟步入其中,还令李青率府兵守护,严禁他人进入,违者格杀勿论。

    密室里,嬴迟满是期待:“异界啊,但愿你别让我失望。”

    嬴迟凝视前方,沉声发令:“系统,启动异界通道。”

    “指令已接收,异界已开启。”

    “主人即将踏入异界——《五胡乱华》。

    这是普通难度的副本,与《大秦世界》相似。”

    系统冰冷的声音在嬴迟耳边响起。

    他瞳孔微缩,眉宇间怒焰翻腾。

    这一方天地,他曾无数次于梦中回溯,却始终无法触及。

    “竟会是这里……”

    嬴迟握紧双拳,体内血气沸腾。

    炎黄的历史长河中,《五胡乱华》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劫难。

    外族的铁蹄踏碎了华夏的安宁,炎黄子民在这场浩劫中备受践踏,生命如草芥般轻贱。

    “前世我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看着族人蒙难。

    今世,我定要改变这一切!”

    话音未落,金光骤然绽放,包裹全身。

    一道璀璨门户浮现眼前。

    嬴迟跨步而入,身影随即隐没于光芒之中。

    五胡世界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片土地承载着炎黄兴衰的过往,却也是族人最深的痛楚。

    短短百年间,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到晋朝的倾颓,中原大地几易其主。

    司马氏夺权后引发八王之乱,中原再次沦为战场。

    战火连绵,百姓流离失所,炎黄血脉遭受重创。

    北方广袤的沃土被遗弃,中原仅剩不足两千万炎黄后裔苟延残喘。

    而那些曾臣服的外族,如今却崛起为不可一世的力量。

    五胡部族以百万之众攻入中原,烧杀抢掠,将昔日繁华化作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