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 第422章 心里不是滋味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422章 心里不是滋味

    赵明面色一凛。

    未曾料到,这韩风行事竟如此狡诈,先是高价将宅邸售予自己,随后又在民众间散布流言,企图激起民愤。

    因赵明与陈武押着林凡等人,显得尤为显眼,很快便有人注意到了赵明。

    “赵公子来了!”

    闻此,原本围聚在云逸学院门前的民众突然转向,将赵明团团围住,讨要说法。

    “赵公子,我们愿信你为人,却不知你新购的那处宅邸竟是凶宅,孩子们如何能住?”

    “赵公子,我要给我家孩子退学,我不能让他住在凶宅之中,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家就绝嗣了。”

    “是啊,赵公子,若你真为孩子着想,希望你能另择宅邸。”

    ……

    见众人情绪激动,赵明高声说道:“各位,听我言,我所购之宅邸并非你们口中的凶宅。”

    “那宅邸之所以有闹鬼之说,皆因林凡等人在其中故弄玄虚。”

    “诸位都看到了,林凡头上所戴面具,昨日我在宅邸调查时,正巧撞见林凡戴面具欲吓我。”

    “如今,我已将他们拿下,正准备押往官府。”

    林凡的恶名,在场多数民众都有所耳闻。

    当他们看见林凡半张被面具遮掩的脸,纷纷认出了他。

    “原来是林凡他们在故弄玄虚!”

    “这林凡真是可恶,赵公子,请你们速速将他们送至官府,让县令大人治他们的罪!”

    “赵公子简直就是为民除害的侠士!”

    此刻,民众纷纷将矛头指向林凡一行人。

    林凡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不远处站着的韩风,目睹这一切,原本挂着的笑容瞬间消散。

    “王强,这就是你向我保证的万无一失?”

    ** 面色一沉,这主意原是他出的,眼下赵七一行落网,他自然难辞其咎。

    “大人,或许是那王贵太过粗心大意,未惧赵七他们假扮的鬼魂。”

    “不过大人您宽心,赵七他们绝不敢将咱们牵扯进去。” ** 勉强挤出一抹笑,说道。

    在 ** 心中,毕竟陈广是陈明的伯父,即便赵七将他们扯上关系,陈广也定会力保陈明。

    然而话音未落,陈明便猛地一耳光甩在 ** 脸上。

    “你这个笨蛋!”

    “我说的是这个吗?”

    “陈广是我伯父,就算他们供出是我指使,我也安然无恙!”

    “关键是我给了你一千两金子,你就找了赵七那帮酒囊饭袋?”

    陈明脸色铁青,命人驾车离去,独留 ** 愣在原地。

    ** 自始至终一声不吭。

    要知道,陈明为办此事,后又追加了一千两金子,本意是让 ** 妥善解决,而 ** 却私吞了五百两。

    ** 最怕的是此事败露。

    好在陈明似乎并未打算继续追究,这让 ** 暗自松了口气。

    一耳光换五百两,值了!

    赵七一行被押至官府后,此事便告一段落。

    百姓们知晓这宅邸并无鬼魅,不过是赵七那伙无赖装神弄鬼,从此对这宅邸再无畏惧。

    王贵也让周安排人手修缮宅邸,并增建几间屋舍供孩童居住。

    只是令王贵不解的是,任务明明已完成,系统提示音也已消失,但稻种却始终未见踪影。

    某日,王贵欲与周一同查看宅邸修缮进度,忽见春花与张伟二人似在咀嚼何物。

    如同小点心一般,一粒一粒往嘴里送。

    待王权走近一瞧,顿时惊愕万分。

    “春花,你在吃什么?”

    “公子,想不想尝尝?这味道真不错,又软又糯,是李明兄给我的,说是在西边游历时带回来的。”

    小红边吃边说道,几颗金黄的谷物在她指间跳跃。

    “还吃,瞧瞧你最近胖了多少!”赵宇找了个茬,一把从小红手中抢过那些谷物。

    然而,当他细看之下,发现这些谷物竟已熟透。

    赵宇沉默了,额上青筋隐现,转头看向李明,质问道:“这是谁煮的?”

    “自然是我啦,这东西原本硬邦邦的,根本嚼不动,但煮过之后就变得软糯香甜。”李明满不在乎地回答。

    煮熟的种子还能种活吗?

    赵宇心中一阵烦乱。

    完成任务后,系统迟迟不发奖励,原来是在这儿等着他呢,通过李明之手。

    为何种子都煮熟了?

    那自己还怎么种玉米?

    赵宇想象着家中因“亏损”而肉疼的表情,心里不是滋味。

    他怀疑,自己在交任务时,可能错怪了替罪羊张晨他们,而放过了真正的“祸首”李明,所以系统才故意戏弄他。

    见赵宇面色不对,李明好奇地问:“难道赵兄还知道这零食的其他做法?我这儿还有不少生的,赵兄不妨拿去试试?”

    还有生的?

    那岂不是种植计划有望?

    赵宇眼睛一亮,连忙追问:“李兄,你说的那些生的在哪儿?快拿出来让我看看!”

    “都在我之前住的那个院子里。”

    闻言,赵宇顾不得许多,独自骑马奔往李明之前所住的院落。

    一番搜寻后,赵宇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玉米种子。

    赵宇瞥了一眼,估摸着大约还有半斤,且颗颗饱满完好,这意味着他可以着手播种了!

    想到此,赵宇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此时,李浩匆匆策马而至。

    身为习武之人,李浩鲜少出现如此喘息之态。

    见赵煜小心翼翼地将那些谷物揣入怀中,李浩满心疑惑,问:“这些小吃有何特别之处?”

    “你有所不知,这可不是普通小吃,而是一种作物。一旦成功种植,不仅能带来巨大的财富,还能缓解安城以北的食物短缺问题。”

    大明北方,冬日严寒,土豆产量锐减,且不适于该地种植。

    然而,这谷物却与众不同,它耐寒且专为北方而生。

    尽管作为粗粮,但与面粉混合后,亦可成为主食。

    “李兄,此番你可是帮了我大忙。待时机成熟,你想吃多少便有多少。而且,我保证到时候这谷物的做法,将远胜于你现在所尝!”

    赵煜无暇顾及宅院的修建进度,径直带着谷物种子返回庄园,命暗影卫种下,并安排人手24小时轮班守护。

    半月之后,宅院的房屋大致修缮完毕,虽仍有大型建筑在建,但学前班已可先行开课。

    只因住宿用房尚未竣工,孩子们暂无法留宿。

    然而,百姓们并无怨言,孩子们在外用餐一日,家中便少了一张吃饭的嘴,减轻了不少负担。

    又过了三日,张辰携韩风与林海漫步于武宁县城的街道上。

    林海乃大明右丞相。

    张辰此行带上林海,意在让他亲眼见证赵煜的才能,为将来立赵煜为太子铺路,争取林海的支持。

    而林海对此行的真正目的浑然不知。

    望着武宁城的人文与经济状况,林海不禁蹙眉。

    陛下屡次亲临此地,他原以为武宁有着不同于京城的魅力,方能吸引陛下。

    然而此番造访,汪东澜深感沮丧。

    若究其缘由,只能说武宁城的繁华景象,竟不及京城周遭的任何一座小城。

    实在难以理解陛下缘何频频青睐此地。

    “东澜,今日所见颇多,你对武宁城有何看法?”

    “回禀家主,臣以为武宁城并无特别之处。”汪东澜答道。

    朱元璋不禁翻了个白眼,提醒道:“东澜,出门在外,我已多次嘱咐,改掉这称呼。我现是老朱,你与蓝兄皆属朱家,他称老蓝,你便是老东东,莫要再弄错了!”

    “是,家……家主。”汪东澜战战兢兢地回应。

    “人之初,性本善……”

    恰在此时,不远处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奇怪,这些孩子读书怎会如此整齐划一?”

    “更奇的是他们所读内容,我竟闻所未闻,明明只是简短三字句,却似乎蕴含深意……”

    “家……家主,能创作出此书之人,实乃天才!”汪东澜满脸敬佩。

    第八十四章 护院李勇

    朱元璋默默点头,拦住一位路人,好奇地问道:“请问这读书声,源自何处?”

    路人先是审视了三人一番,随即自豪地说:“三位应是初来武宁城吧?”

    “这读书声来自澜海书院,而澜海书院正是由我们武宁城的养鸡大王,李策所创!”

    李策所创?

    尽管朱元璋早前已闻李策提及创办书院之事,却未料到他真的付诸实践。

    只是不知他是否真如自己所说,免费招生,且提供住宿与膳食。

    “原是澜海书院之声,不过这李策之名,似乎有些熟悉……”汪东澜陷入沉思,总觉得这个名字似曾相识。

    “我们去澜海书院瞧瞧,这位李兄,我识得,他是个胸怀壮志之人。”朱元璋面色平静地说。

    李浩然最初是知晓赵煜的存在,只是后来不慎失联,多年过去,李浩然几乎已将此事淡忘。

    赵高明白,若不及时打断,李浩然或许真能回想起那段过往。

    目前,赵高并不打算揭露赵煜的真实身份。

    三人伴随着孩童朗朗的读书声,来到了云溪书院门前。此刻,孩子们的勃勃生机与书院的热闹景象,令三人倍感惊讶。

    云溪书院竟有如此众多的学子?

    林婉清留意到三位陌生人步入书院,于是上前询问。

    “小女子林婉清,见过三位贵客。三位似乎面生,不知光临云溪书院有何贵干?”林婉清礼貌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