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 第347章 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第347章 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林枫并非心慈手软之人,他深知放虎归山的危害。

    若是郭嘉投奔他人,将是一大威胁。

    与其日后为敌,不如提前扼杀隐患。

    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情况。

    林枫认为,郭嘉不远千里来到西凉,或许本身就有着归附之意。

    若真是如此,倒也不必做得太过分。

    还是先去看看情况再说。

    林枫换上了便装,带着几名亲卫出城,打算有所行动。

    另一边,郭嘉抵达了尉犁郡的城门外。

    望着高耸入云的城门,他不禁感慨:“这般雄伟的城墙,恐怕世间难寻对手。”

    赞叹之余,郭嘉观察到城墙四周的守卫。

    这些士兵体格健壮,全副武装,气势非凡。

    他又忍不住说道:“好一支精锐之师!”

    随后,郭嘉自言自语:“日常守城尚且如此威武,那真正的精锐部队又会如何英勇?西凉王有此强军,何愁天下不安定?”

    感慨完毕后,郭嘉入了城门。

    城门口的检查十分严密,他等待许久才通过。

    进城后的郭嘉见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到十分惊讶。

    “这么多人,洛阳也没有这么多吧?”

    他喃喃自语。

    人潮涌动让他寸步难行,即便坐在马车上也难以快速前进。

    无奈之下,他只能缓缓前行。

    途中遇到有趣的事物,他总会停下看看。

    半个多时辰后,郭嘉路过一家书店,看到招牌上写着“兴华书店”

    。

    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书店?难道真有售卖书籍的地方?

    在东汉末年,书籍极为珍贵,几乎是不可触及的存在,郭嘉对此充满疑惑。

    他走近书店时,一名守门人立刻迎上前,恭敬地询问他的来意。

    “这位先生,请问您是想看书、借书还是买书?”

    郭嘉愣住了。

    看书?借书?买书?这些概念对他来说太陌生了。

    “难不成这里真的能免费看书?”

    郭嘉心里满是疑惑,“书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容易获取了?”

    他挠了挠头:“看书怎么个看法?借书又是怎么借?买书呢?”

    门台耐心地解释道:“看书就是在店里阅读,这是免费的,但必须在营业时间进行,而且书不能带走;借书需要付费,可以将书带回家,但有三十天期限,过期要赔偿;买书就简单了,直接付钱就行。”

    郭嘉听完后一脸茫然,心说:“世上还有这种事?真是闻所未闻!”

    郭嘉从未想过,读书竟然还能花钱借阅甚至购买。

    他心中满是疑惑,但表面上却保持镇定,决定先探个究竟。

    他选择进入看书区,工作人员提醒他要保持安静,他点头应允。

    走进看书区后,眼前的景象让郭嘉大吃一惊。

    许多人正专注地阅读,仿佛这一切都是免费提供的。

    他心中震惊,怀疑自己是不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随手拿起一本书,郭嘉顿时感到一阵恍惚。

    这本书轻盈得不可思议,纸质光滑细腻,完全没有竹简的影子。

    他难以置信地自言自语:“这真的是书?”

    面对未知的新事物,郭嘉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

    他猜测这可能是某种新型纸张,这种材料或许能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

    为了确认,他向身旁的工作人员请教。

    郭嘉渴望了解更多,因为他意识到这项技术可能会改变整个读书人的生活。

    果然不出所料,那人察觉到郭奉孝的目光后,未等开口便主动询问:“先生您好,有何需要帮忙?”

    郭奉孝心中一愣:这人怎么一看就知道我要找他?

    其实这些工作人员皆受过专业训练,接待顾客早已形成一套固定流程。

    在他们眼里,郭嘉简单的目光已暴露意图。

    可惜郭嘉不知内情,若知情,定会以为他们是隐藏身份的情报人员。

    殊不知,这些人不过是普通的服务员,真正的谍报人员远胜于此。

    或许待郭嘉投身西凉王麾下后,才能见识到更厉害的存在。

    不得不说,西凉王治下的管理水准令人惊叹,一个普通服务员的洞察力,在其他地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情报人才,但在这里却只是一名平凡的雇员。

    面对服务员的疑问,郭嘉稍作迟疑,随即谦逊地问道:“请问,这白色的东西是不是纸?”

    他态度诚恳,毕竟向人请教问题时,自然不能摆架子。

    加之他出身寒门,天生缺乏世家子弟的傲气。

    服务员听后先是一怔,继而反应过来,微笑道:“先生似乎不是本地人?”

    “不,该说是先生并非西凉人士,否则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确实,这就是纸。”

    服务员判断郭嘉非西凉人,是因为造纸技术两年前已在西凉全面推广。

    如今,书籍大量涌现,纸张之于西凉,就像寻常蔬菜般常见。

    服务员注意到郭嘉手中的白纸,立刻判断他并非西凉本地人。

    西凉地区的人与尉犁郡的居民有很大区别,尽管尉犁郡已有三百多万人口,是洛阳的三倍,但在整个西凉三千多万人口面前,仍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服务员修正了自己的说法,从“不是本地人”

    改为“不是西凉人”

    。

    郭嘉虽已到达西凉数日,但他一直忙于赶路,无暇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

    他对车窗外的行人和农田只是匆匆一瞥,根本没有时间深入了解这片土地,更别提接触到当地特有的白纸文化。

    当服务员确认了他的身份后,郭嘉内心虽早有准备,却仍感到震撼。

    他难以置信眼前这张纸竟如此整洁、精致。

    他鼓起勇气再次询问,以示自己虚心求教的态度,仿佛在模仿古人“不耻下问”

    的智慧。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以往的知识是否有所欠缺,毕竟面对如此新奇的事物,他的确缺乏相关的认知。

    于是,郭嘉带着谦逊的态度,向服务员请教关于这张纸的问题。

    郭嘉询问关于蔡伯纸的情况,但服务员却一脸茫然。

    他从未听说过这种纸,而且据描述,这似乎只是劣质的白纸罢了,知晓与否并无太大意义。

    服务员稍作思考后回答说,他虽不清楚蔡伯纸为何物,但对于白纸倒是有所了解。

    这种纸是由西凉王所发明,为天下独有,早在两年前便已实现量产,并广泛应用于西凉地区。

    郭嘉对此感到震惊,难以置信白纸竟出自一人之手。

    他认为白纸的重要性堪比推动文明进步的关键工具,不仅实用性强,成本低廉,还几乎不可替代。

    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学术界,都会被它深深吸引,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在乱世之中,白纸无疑是一种吸金利器,可以轻易获取世家和富人的财富,甚至连诸侯都无法拒绝。

    即便有人试图抵制,世家也不会支持,最终只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要复制白纸绝非易事,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蔡伯纸虽已问世数百年,但其缺点众人皆知,却无人能有效改善。

    即便尝试多次,也毫无进展,可见当时科技之落后。

    要在短短几年内复制白纸,简直是天方夜谭。

    而创造白纸更是难于登天,唯有像西凉王这样的天才方可为之。

    在郭嘉眼中,西凉王堪称妖孽级人物。

    放眼天下,又有几个诸侯会致力于发明创造?然而,这白纸一旦问世,必将成为吸金利器。

    郭嘉坚信,它将带来巨额财富。

    据服务员透露,西凉王造出白纸已有两年,且已在西凉广泛使用。

    如此长时间的普及,足以让它声名远扬,成为豪门争相追捧的珍品,同时也可为西凉扩充军备提供充足资金。

    但令郭嘉疑惑的是,既然白纸价值非凡,为何西凉王只在自己的领地推广,而不向外推广以谋取更多利益?他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决定在投奔西凉王后亲自询问。

    事实上,自从见到白纸的那一刻起,郭嘉就决心归顺西凉王。

    郭嘉深知西凉王的实力,即使未曾动用白纸这样的强大武器,依然能够威震天下、无人能敌。

    若真的将白纸祭出,这场战争恐怕无需再战,直接投降才是明智之举。

    至少郭嘉认为,若换作是他,面对西凉王的白纸绝招,自己毫无破解之法,这无疑是一道无解难题。

    既然如此,又何必效忠注定失败的诸侯,最后同归于尽?不如投身于早已心仪且必胜无疑的西凉王麾下。

    可以说,白纸的出现彻底扭转了郭嘉的态度,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后来的兴趣渐浓,直至如今的非投靠不可。

    不得不承认,这张白纸的影响力巨大,甚至让郭嘉这位名扬天下的智者甘拜下风。

    在目睹白纸的威力后,郭嘉便坚定了投奔西凉王的决心。

    投靠则前程似锦,拒绝则必死无疑。

    郭嘉清楚自己的选择。

    至于为何拒绝意味着绝路,他早有预感。

    踏入尉犁郡那一刻起,甚至更早进入西凉之时,他的行踪可能已被西凉王的情报组织锦衣卫察觉。

    此刻,西凉王的人很可能就在附近监视着他。

    想到这里,郭嘉不禁背脊发凉,连忙转身四下查看,却未发现任何异样。

    或许只是自己多虑了。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眼前的服务员正是监视他的锦衣卫成员。

    自进入尉犁郡以来,郭嘉的一举一动始终处于锦衣卫的严密监控之下。

    锦衣卫的身影遍布各处,从城门守卫到书店的门台,再到此刻为林枫提供信息的服务员,无一例外都是经过乔装打扮的锦衣卫。

    最初系统赠送的五千名锦衣卫确实是清一色的男子,但随着势力的发展,林枫早已扩充了多批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