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第381章 已足以彰显其非凡之处
热门推荐:
四合院重生六零有妻有子有工作
万界龙祖
末世网游:开局唯一超神级天赋
无敌天命
高调闪婚陆少后,前任气的绝食了
孔雀石与疯犬
绝世天命大反派
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
我一个兵修,凭什么跟你单挑啊
回头再说,当刘备见到薛礼的惊人射程时,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五百步的距离,简直是“百步穿杨”
神射手的五倍,这简直超出了常理。
刘备再细看金榜对薛礼的评价——“将神话化为现实的当世战神”
,才明白这评价恰如其分。
仅凭这远超常人的射程,便知非同一般。
想到薛礼的强大,又见其归属林枫阵营,刘备更加愤懑。
他只能将怒火发泄在林枫身上,“可恶的小子,老天对他实在太偏袒了!”
同时,他也从未注意到,薛礼初投林枫便被委以重任,成为军中二号人物。
若换作是他,能否做到?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刘备选择忽视这一点,只一味嫉妒林枫的好运,认为所有成就都源于运气,而非实力使然。
然而,兖州昌邑的曹操却有不同的见解。
起初他对薛礼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当了解到他的事迹及金榜评价后,不禁赞叹:“西凉王果然胆识过人,一出手便启用新人,让其迅速超越其他将领,实在令人钦佩。”
西凉王重用薛礼之举令曹操赞叹不已,直言自己的气魄远不及。
兖州文武亦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这一任命令人钦佩,却也让人震惊。
自古以来,如此大胆的用人方式实属罕见,唯有刘邦初见韩信时有过类似举动,但彼时刘邦已败退益州,处于绝境之中。
而林枫坐拥数千万民众、百万雄师,麾下更是猛将如云,却选择启用薛礼这样一位新人作为核心将领,其胆识与眼光令人叹服。
若换作张邈或刘表,恐怕不会如此信任。
可以说,林枫不仅展现了非凡的决断力,更体现了他识人用人的卓越能力。
正如俗话所说,“千里马常有,伯乐难求”
,西凉王无疑是那能发现并重用人才的明主。
西凉王能够成为天下第一诸侯,与其卓越的能力密不可分。
即便换作曹操,也会渴望投效于他,因为唯有西凉王能让人迅速建立功勋、扬名立万,而非靠资历慢慢攀升。
曹操对西凉王的胆识深感钦佩,同时又被薛礼的【金榜评价】深深吸引。
“【当世战神】”
,这样的称号令人震撼。
这位从未听闻的人物,竟有百步之外射落大雁的神乎其技,实在难以置信。
曹操不禁疑惑,这是否超越了人力极限?
听闻此言,曹营众人陷入沉思。
他们同样被薛礼的技艺惊呆,尽管“当世战神”
的描述有些模糊,但那箭术却无比直观。
用“非人类”
来形容毫不为过,若在战场相遇,必是极大的威胁。
一旦想象自己暴露在敌人数百步外的狙击之下,众人都不寒而栗。
这时,荀彧进言:“主公,薛礼虽实力超凡,但金榜已明确指出,汉中已被西凉王掌控。
得汉中者如猛虎出山,势不可挡。”
在一旁的戏志才附和:“确实如此。
汉中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正如文若所说。”
汉中地理位置优越,东接荆襄,南连巴蜀,北控雍凉,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若西凉王占据汉中,便能向南攻取巴蜀,北进关中,东扩南阳和荆襄等地,潜力巨大。
巴蜀、关中与荆襄皆为富庶之地,西凉王若取得其中之一,实力必然大增。
程昱听完戏志才的分析后补充道:“主公留意西凉王授予薛礼的职位,他不仅是军中副帅,还兼任征东大元帅,这意味着西凉王即将全面出击。
按原计划,西凉王打算让岳飞北伐后再开始东征,我们本可利用这段时间巩固自身。
然而如今看来,岳飞负责北伐,而东征重任已交予薛礼。”
荀彧等人一致认为,薛礼不仅武艺超群,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
天道金榜对他的评价——【当世战神】,足以证明其指挥才能。
这样的对手对天下诸侯而言无疑是威胁。
听完谋士们的建议,曹操陷入深思。
他深知薛礼的能力远超常人,西凉军一旦全面东征,局势将更加严峻。
尤其是汉中已被西凉王拿下,其后续行动将更为顺畅,这让他倍感压力。
西蜀的刘璋不足为惧,即便益州地形险要,但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也难以持久抵抗。
关中之地,董卓虽看似强大,但对西凉王而言不过是软弱可欺的对象。
沉迷享乐的董卓和松散不堪的凉州军队,在西凉军的攻势下不堪一击。
至于东线的荆襄,刘表及其手下不过是一群平庸之辈,难以抗衡西凉军的人才优势。
长江虽是一道屏障,但江北的南阳和襄阳却几乎门户大开,毫无防守之力。
曹操深感忧虑,向谋士荀彧求策。
荀彧建议联合各路诸侯共抗强敌,但曹操对此存疑,担心当年讨伐董卓时的内部分歧重演。
曹操希望避免再次经历那种貌合神离的局面,更倾向于保持自身队伍的团结一致。
他希望找到一种既能抵御外敌,又不会被盟友掣肘的战略。
曹操因曾被诸侯欺骗的经历,对联合一事始终心存芥蒂。
但荀彧的一番话打消了他的顾虑。
荀彧指出,昔日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时,众人并无实际危险,只图虚名,而如今西凉王势如破竹,各路诸侯已面临生死存亡之境,必然同舟共济。
此言令曹操深以为然,最终采纳建议,决定联手抗敌。
戏志才受命负责此事后,曹操转而关注金榜上的招募情况,希望能吸纳顶尖人才以增强实力。
此时,他内心的焦虑显而易见,毕竟西凉王的强大压迫感让他倍感压力。
与此同时,在冀州邺城,各方势力正悄然酝酿着新的动向。
袁绍见到薛礼登榜,与曹操的反应类似,虽未如曹操般盛赞西凉王的胆识,却也忍不住感慨:“西凉王用人如此果敢,实在令人震惊。”
尽管语气平淡,却饱含惊叹之意。
周围的文臣武将纷纷附和,对西凉王的用人之道深感钦佩。
他们认为,自汉高祖刘邦之后,再无人能以这般方式选拔人才。
此次西凉王起用了薛礼,其真实才能无人知晓,但从榜单的评语来看,此人堪称“当世战神”
。
短短四字,已足以彰显其非凡之处。
袁绍听完后,有些恼怒地说道:“为何西凉王总能得到如此优秀的部下?”
田丰在一旁欲言又止,最终鼓起勇气劝谏:“主公,西凉王之所以吸引人才,正是因为他的远见和胸怀。
相比之下,我们却过于局限于家族关系,这对我们的事业极为不利。”
田丰指出,适当任用亲友并无不可,但如果因此忽视真正的人才,则会导致人才流失。
例如张合等人虽出身降将,但在军事指挥上远胜颜良、文丑,却被主公忽视。
这不仅埋没了人才,也让其他有能力者望而却步。
袁绍若继续坚持任人唯亲且压制贤才,恐怕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追随。
相比之下,西凉王以贤为本、大胆放手,自然更能赢得人心。
田丰内心也曾闪过一个念头,若非早早追随袁绍,或许他会选择投奔西凉王。
然而,他已深陷袁绍阵营,且深受其厚待与重用,因此绝无可能另攀高枝。
田丰并非郭图、许攸之流的小人,虽性情刚烈,却始终忠诚不二。
他摇摇头,将杂念抛开,正色向袁绍进言:
“主公,据情报显示,西凉王已任命薛礼为征东元帅,且汉中已被西凉军收入囊中。”
“接下来,西凉军的目标无非是益州、关中或荆州南阳。
一旦攻下其中之一,都将直接威胁到我们的中原腹地。”
“因此,主公切不可掉以轻心,西凉军的威胁迫在眉睫。”
袁绍听罢,眉头微蹙,认为田丰言过其实。
他疑惑道:“元皓,真的有这般严重吗?即便西凉王得手,受威胁的也是曹操、袁术和刘表等人,我们冀州并不接壤,何须担忧?”
田丰无奈,只得耐心解释:“主公,尽管西凉王当前的目标与我们并无直接关联,但凭他的野心,怎会轻易止步?一旦扫平刘表、袁术和曹操,下一个目标必定是我们冀州。”
“至于刘表等人能否抵挡西凉军,答案不言而喻,定然力有未逮。”
西凉军即将南下进攻的消息传来,袁绍深感危机。
他意识到,无论是袁术、曹操还是刘表,都难以阻挡西凉军的步伐。
而一旦西凉王统一南方,他的势力将更为强大,届时自己恐怕无法抵挡其攻势。
田丰适时进言,建议联合其他诸侯共同抵御西凉军。
这一提议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冀州文武上下齐心,决心携手共抗强敌,防止西凉军东进威胁中原。
袁绍虽非智勇双全,但在生死存亡之际,也展现出果断决策的能力。
生死存亡之际,众人罕见地未发生内斗。
毕竟生命比权力更重要,此时团结才是关键。
等度过难关,再计较得失也不迟。
田丰的建议得到一致认同,令袁绍既意外又惊喜,以为是建议过于完美无瑕。
他随即决定联合其他诸侯,并询问谁愿担当使者。
众人沉默时,荀谌主动请缨,令袁绍大喜。
随后,袁绍关注榜单,希望招募可用之才。
扬州丹阳,周瑜却有些崩溃。
先是“武圣”
,后有“战神”
登场,让他不知所措。
五百步的距离,简直是“百步穿杨”
神射手的五倍,这简直超出了常理。
刘备再细看金榜对薛礼的评价——“将神话化为现实的当世战神”
,才明白这评价恰如其分。
仅凭这远超常人的射程,便知非同一般。
想到薛礼的强大,又见其归属林枫阵营,刘备更加愤懑。
他只能将怒火发泄在林枫身上,“可恶的小子,老天对他实在太偏袒了!”
同时,他也从未注意到,薛礼初投林枫便被委以重任,成为军中二号人物。
若换作是他,能否做到?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刘备选择忽视这一点,只一味嫉妒林枫的好运,认为所有成就都源于运气,而非实力使然。
然而,兖州昌邑的曹操却有不同的见解。
起初他对薛礼的名字感到陌生,但当了解到他的事迹及金榜评价后,不禁赞叹:“西凉王果然胆识过人,一出手便启用新人,让其迅速超越其他将领,实在令人钦佩。”
西凉王重用薛礼之举令曹操赞叹不已,直言自己的气魄远不及。
兖州文武亦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这一任命令人钦佩,却也让人震惊。
自古以来,如此大胆的用人方式实属罕见,唯有刘邦初见韩信时有过类似举动,但彼时刘邦已败退益州,处于绝境之中。
而林枫坐拥数千万民众、百万雄师,麾下更是猛将如云,却选择启用薛礼这样一位新人作为核心将领,其胆识与眼光令人叹服。
若换作张邈或刘表,恐怕不会如此信任。
可以说,林枫不仅展现了非凡的决断力,更体现了他识人用人的卓越能力。
正如俗话所说,“千里马常有,伯乐难求”
,西凉王无疑是那能发现并重用人才的明主。
西凉王能够成为天下第一诸侯,与其卓越的能力密不可分。
即便换作曹操,也会渴望投效于他,因为唯有西凉王能让人迅速建立功勋、扬名立万,而非靠资历慢慢攀升。
曹操对西凉王的胆识深感钦佩,同时又被薛礼的【金榜评价】深深吸引。
“【当世战神】”
,这样的称号令人震撼。
这位从未听闻的人物,竟有百步之外射落大雁的神乎其技,实在难以置信。
曹操不禁疑惑,这是否超越了人力极限?
听闻此言,曹营众人陷入沉思。
他们同样被薛礼的技艺惊呆,尽管“当世战神”
的描述有些模糊,但那箭术却无比直观。
用“非人类”
来形容毫不为过,若在战场相遇,必是极大的威胁。
一旦想象自己暴露在敌人数百步外的狙击之下,众人都不寒而栗。
这时,荀彧进言:“主公,薛礼虽实力超凡,但金榜已明确指出,汉中已被西凉王掌控。
得汉中者如猛虎出山,势不可挡。”
在一旁的戏志才附和:“确实如此。
汉中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正如文若所说。”
汉中地理位置优越,东接荆襄,南连巴蜀,北控雍凉,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若西凉王占据汉中,便能向南攻取巴蜀,北进关中,东扩南阳和荆襄等地,潜力巨大。
巴蜀、关中与荆襄皆为富庶之地,西凉王若取得其中之一,实力必然大增。
程昱听完戏志才的分析后补充道:“主公留意西凉王授予薛礼的职位,他不仅是军中副帅,还兼任征东大元帅,这意味着西凉王即将全面出击。
按原计划,西凉王打算让岳飞北伐后再开始东征,我们本可利用这段时间巩固自身。
然而如今看来,岳飞负责北伐,而东征重任已交予薛礼。”
荀彧等人一致认为,薛礼不仅武艺超群,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
天道金榜对他的评价——【当世战神】,足以证明其指挥才能。
这样的对手对天下诸侯而言无疑是威胁。
听完谋士们的建议,曹操陷入深思。
他深知薛礼的能力远超常人,西凉军一旦全面东征,局势将更加严峻。
尤其是汉中已被西凉王拿下,其后续行动将更为顺畅,这让他倍感压力。
西蜀的刘璋不足为惧,即便益州地形险要,但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也难以持久抵抗。
关中之地,董卓虽看似强大,但对西凉王而言不过是软弱可欺的对象。
沉迷享乐的董卓和松散不堪的凉州军队,在西凉军的攻势下不堪一击。
至于东线的荆襄,刘表及其手下不过是一群平庸之辈,难以抗衡西凉军的人才优势。
长江虽是一道屏障,但江北的南阳和襄阳却几乎门户大开,毫无防守之力。
曹操深感忧虑,向谋士荀彧求策。
荀彧建议联合各路诸侯共抗强敌,但曹操对此存疑,担心当年讨伐董卓时的内部分歧重演。
曹操希望避免再次经历那种貌合神离的局面,更倾向于保持自身队伍的团结一致。
他希望找到一种既能抵御外敌,又不会被盟友掣肘的战略。
曹操因曾被诸侯欺骗的经历,对联合一事始终心存芥蒂。
但荀彧的一番话打消了他的顾虑。
荀彧指出,昔日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时,众人并无实际危险,只图虚名,而如今西凉王势如破竹,各路诸侯已面临生死存亡之境,必然同舟共济。
此言令曹操深以为然,最终采纳建议,决定联手抗敌。
戏志才受命负责此事后,曹操转而关注金榜上的招募情况,希望能吸纳顶尖人才以增强实力。
此时,他内心的焦虑显而易见,毕竟西凉王的强大压迫感让他倍感压力。
与此同时,在冀州邺城,各方势力正悄然酝酿着新的动向。
袁绍见到薛礼登榜,与曹操的反应类似,虽未如曹操般盛赞西凉王的胆识,却也忍不住感慨:“西凉王用人如此果敢,实在令人震惊。”
尽管语气平淡,却饱含惊叹之意。
周围的文臣武将纷纷附和,对西凉王的用人之道深感钦佩。
他们认为,自汉高祖刘邦之后,再无人能以这般方式选拔人才。
此次西凉王起用了薛礼,其真实才能无人知晓,但从榜单的评语来看,此人堪称“当世战神”
。
短短四字,已足以彰显其非凡之处。
袁绍听完后,有些恼怒地说道:“为何西凉王总能得到如此优秀的部下?”
田丰在一旁欲言又止,最终鼓起勇气劝谏:“主公,西凉王之所以吸引人才,正是因为他的远见和胸怀。
相比之下,我们却过于局限于家族关系,这对我们的事业极为不利。”
田丰指出,适当任用亲友并无不可,但如果因此忽视真正的人才,则会导致人才流失。
例如张合等人虽出身降将,但在军事指挥上远胜颜良、文丑,却被主公忽视。
这不仅埋没了人才,也让其他有能力者望而却步。
袁绍若继续坚持任人唯亲且压制贤才,恐怕难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追随。
相比之下,西凉王以贤为本、大胆放手,自然更能赢得人心。
田丰内心也曾闪过一个念头,若非早早追随袁绍,或许他会选择投奔西凉王。
然而,他已深陷袁绍阵营,且深受其厚待与重用,因此绝无可能另攀高枝。
田丰并非郭图、许攸之流的小人,虽性情刚烈,却始终忠诚不二。
他摇摇头,将杂念抛开,正色向袁绍进言:
“主公,据情报显示,西凉王已任命薛礼为征东元帅,且汉中已被西凉军收入囊中。”
“接下来,西凉军的目标无非是益州、关中或荆州南阳。
一旦攻下其中之一,都将直接威胁到我们的中原腹地。”
“因此,主公切不可掉以轻心,西凉军的威胁迫在眉睫。”
袁绍听罢,眉头微蹙,认为田丰言过其实。
他疑惑道:“元皓,真的有这般严重吗?即便西凉王得手,受威胁的也是曹操、袁术和刘表等人,我们冀州并不接壤,何须担忧?”
田丰无奈,只得耐心解释:“主公,尽管西凉王当前的目标与我们并无直接关联,但凭他的野心,怎会轻易止步?一旦扫平刘表、袁术和曹操,下一个目标必定是我们冀州。”
“至于刘表等人能否抵挡西凉军,答案不言而喻,定然力有未逮。”
西凉军即将南下进攻的消息传来,袁绍深感危机。
他意识到,无论是袁术、曹操还是刘表,都难以阻挡西凉军的步伐。
而一旦西凉王统一南方,他的势力将更为强大,届时自己恐怕无法抵挡其攻势。
田丰适时进言,建议联合其他诸侯共同抵御西凉军。
这一提议得到众人一致赞同。
冀州文武上下齐心,决心携手共抗强敌,防止西凉军东进威胁中原。
袁绍虽非智勇双全,但在生死存亡之际,也展现出果断决策的能力。
生死存亡之际,众人罕见地未发生内斗。
毕竟生命比权力更重要,此时团结才是关键。
等度过难关,再计较得失也不迟。
田丰的建议得到一致认同,令袁绍既意外又惊喜,以为是建议过于完美无瑕。
他随即决定联合其他诸侯,并询问谁愿担当使者。
众人沉默时,荀谌主动请缨,令袁绍大喜。
随后,袁绍关注榜单,希望招募可用之才。
扬州丹阳,周瑜却有些崩溃。
先是“武圣”
,后有“战神”
登场,让他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