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 第411章 这不是幻觉,而是事实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第411章 这不是幻觉,而是事实

    面对李元霸,各路诸侯还能利用他的某些缺陷设下圈套,但李存孝却毫无破绽可寻。

    也许他的统帅能力并非顶尖,但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武力,已然成为不可战胜的存在。

    正如原着所描述,李存孝曾横扫天下,无人能敌。

    然而,最终却因李存信和康居力的背叛,惨遭“五牛分尸”

    的酷刑。

    即便如此,若非他自己透露应对之法,他也未必会丧命。

    由此可见,即便如此强大的人物,也难逃被自己人暗害的命运。

    因此,诸侯们的担忧并非多余。

    表面上看,李存孝似乎毫无弱点。

    但如今,他在林枫麾下效力,而林枫深知历史与演义,绝不会让悲剧重演。

    加上西凉上下一心,更不会有奸佞小人如李存信般兴风作浪。

    故而在这一世,李存孝想要以这种方式离世,是不可能发生的。

    当人们了解到李存孝的事迹后,无不感叹。

    这位被金榜誉为“华夏历史武力巅峰”

    的武将,居然仅排名第二。

    那么,排名第一的究竟有多强大呢?或许,他才是真正的“历史武力第一人”

    。

    毕竟,天道认证的李元霸也只能屈居第三,而李存孝虽为第二,但也被称为“武将武力天花板”

    。

    由此推断,金榜第一的武力之强,恐怕已超越常人想象。

    要压制李存孝和李元霸这两位被誉为“历史第一”

    的人物,仅凭金榜第一的身份显然不够。

    若金榜第一无法被称为“历史武力第一人”

    ,就难以服众。

    否则,人们可能会质疑金榜的公正性。

    李存孝的上榜引发了广泛震惊,也激发了人们对金榜第一名实力的强烈好奇。

    ---

    兖州昌邑,曹操看到李存孝上榜后感慨道:“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李存孝的历史战绩。”

    他希望众人发表意见。

    随后,谋士荀彧出列表示:“主公,李存孝的实力确实令人敬畏。”

    其他文武官员则议论纷纷,对这位名将的实力充满敬意和警惕。

    各大诸侯对此也十分关注,有的深感震惊,有的则心生招揽之意。

    金榜所言,李存孝仅费数日便攻下汉中,实在令人震惊。

    我们之前还认为西凉王不可能在一个月内拿下汉中,但没想到李存孝连一周都没用到。

    荀彧停顿片刻,突然提高声音,神情严肃:“主公,李存孝是大敌!他的威胁远超李元霸!”

    他话音刚落,戏志才和程昱也表示赞同:“主公,确实如此!李存孝不仅武力出众,用兵之道同样高明。

    他能被金榜评为‘千古第一将’,绝非浪得虚名。”

    三人一致认为,李存孝不仅武力超群,更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

    而相比之下,李元霸更多依赖蛮力,缺乏智谋。

    听到三位谋士的分析后,曹营众人随声附和,虽然他们未必完全理解,但跟随三位主心骨不会出错。

    即便有误,责任也由荀彧、戏志才和程昱承担。

    曹操对此早已见怪不怪,这是曹营一贯的决策模式。

    自从天道发布金榜以来,每次查看榜单时,情况总是相似。

    曹操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他本就只关心荀彧、戏志才和程昱三位谋士,其他人不过是形式上的问候。

    以曹操的智慧,其余人自然无法相比。

    众人也深知这一点,因此选择沉默,毕竟少说少错。

    他们不像荀彧那样自信自己的判断,而且荀彧等人经常被打脸,尤其是涉及西凉王林枫的内容时,几乎全是错误。

    然而,曹操从未责怪他们,因为他自己的看法也大致相同。

    每当荀彧被打脸时,曹操又何尝不是一样?但他毫不在意,只是笑笑带过。

    若是换作袁绍或袁术这种爱面子的人,荀彧等人恐怕早就被严厉批评了。

    郭图便是个例子,多次被金榜打脸后,已被袁绍冷落,提出的建议也被当作负面教材。

    偶尔有人认可他的意见,但最终仍免不了袁绍的怒斥。

    这也让郭图萌生了投奔西凉林枫的想法。

    当然,郭图和荀彧不可相提并论,两人并非同一层次的谋士。

    郭图在《三国演义》中常被视为智谋不足的角色,而荀彧却被曹操尊为首席谋士,堪称辅国贤才。

    两者间的差距显而易见。

    曹操虽倚重手下谋士的建议,但最终决策权始终在他手中。

    当荀彧、戏志才、程昱提出一致看法时,曹操深感认同,并感慨李存孝的强大。

    据曹操所述,李存孝临危不乱,在万箭齐发下安然无恙。

    他仅凭手中长槊旋转成屏障,便成功抵挡箭雨,护住张辽与高顺。

    这一壮举让曹操不禁称其为“天人”

    。

    事后荀彧等人才明白虎牢关之战的惊险,也对李存孝的胆识与实力深感钦佩。

    李存孝不仅自己安然无恙地穿过万箭齐发,还顺便保护了张辽和高顺等人,最后从容离开。

    这个场景让在场的人都感到心惊胆战。

    谁能想象,在万箭如雨的情况下,竟能做到如此地步?

    再看金榜上关于李存孝的其他战绩,每一个都让人惊叹不已。

    特别是他以十八骑攻下阳平关的壮举,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而他使用的禹王槊重达八百斤,却能将其掷出数百步远,直接砸断吊桥的锁链。

    曹操听到这些事迹时,几乎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文武群臣也是一脸震惊,他们无法理解这样的事情如何可能。

    直到荀彧缓过神来,才忍不住感慨:“主公,这一切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这不是幻觉,而是事实。”

    “李存孝或许真的干过这样的事。”

    荀彧对此感到难以置信,也不愿轻易相信。

    然而作为谋士,在重大问题上他必须为自己的主君负责。

    真相就是真相,绝不能含糊。

    尽管荀彧内心抗拒,但他还是向曹操汇报了这一严峻的现实。

    曹操原本就知道并非梦境,刚才只是无意识的自我安慰。

    看着金榜,曹操沉思片刻,感慨道:

    “我活了半辈子,从未见过如此惊人的壮举。”

    “李存孝真是旷世奇才!”

    旁边的戏志才也说道:

    “主公,阳平关是汉中通往雍凉的战略要地,天下闻名的坚固堡垒。”

    “我们曾判断西凉王若想进攻汉中,必先夺取阳平关。”

    “只有占领这个前哨站,西凉军队才能进一步控制汉中。”

    “正因为阳平关易守难攻,我们才认为西凉军不可能在一个月内攻克。”

    “但现在看来,我们的推测完全错误!”

    “西凉军并未花一个月时间攻占汉中,而是在几天之内就做到了。”

    “李存孝实在令人畏惧!”

    曹操听完谋士的话,点头表示认同,然后说道:

    “太厉害了!”

    “李存孝的胆量令人钦佩!”

    “深夜孤军深入敌营,实施反袭。”

    “令人震撼!”

    “可惜!”

    “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曹操随后注意到李存孝的智谋,未发一兵一卒,便使汉中守军倒戈。

    最终几乎没有伤亡,便征服了整个汉中。

    曹操感叹道:

    “李存孝不仅勇猛,而且足智多谋!”

    “再加上他无双神将的实力,简直是我们的重大威胁!”

    “真让人愤怒!”

    “为何如此强大的神将,会归西凉王所有?!”

    “实在不甘心啊!”

    …………

    不得不承认,曹老板正在变得越来越像刘备。

    只是程度还没有刘备那么极端。

    刘备只要见到林枫出色,就会感到不适。

    而曹操虽然也是第一次表现出类似的情绪,但他只是在“遗憾未能拥有xx”

    。

    这主要是因为李存孝太过出众。

    他是无双神将,智勇双全,更是金榜认证的‘千古第一将’。

    仅凭这些称号,就足以让爱才的曹操为之疯狂。

    不过他现在还能保持克制,已属不易。

    相较于李元霸,曹操更欣赏李存孝。

    并不是说猛将不好。

    历史上典韦、许褚就是猛将代表。

    他们虽勇猛但缺乏统兵能力,只能充当保镖。

    即便如此,曹操依然喜爱他们,因他们忠诚勇猛且心思单纯。

    李元霸也属此类,甚至因头脑问题更显憨厚。

    或许除了杀戮,他什么都不懂。

    但曹操对李元霸兴趣不大,是因为他对李元霸性格早有了解。

    明白这一点后,曹操对他自然兴趣索然。

    毕竟一个动不动就发疯伤人的部将,谁能受得了?

    尤其当李元霸发起狂来,整个曹营都无人能制。

    毕竟曹营里没有李存孝。

    放眼天下,也只有排名第二的李存孝和那位未知的第一名武将,才能压制发狂的李元霸。

    啊,对了,还有林枫这个西凉王。

    曹操差点忘记了他的存在,真是尴尬。

    曹操对林枫的能力深感钦佩,尤其佩服他对李元霸的驾驭。

    在他眼中,李元霸虽武力超群但性格桀骜,却能在林枫手下表现得极为顺从。

    这种管理才能堪称非凡,甚至令曹操自愧不如。

    曹操私下思量,若自己拥有李元霸这样的猛将,即便他偶尔行事莽撞,他也愿意包容,只因李元霸的强大战力值得如此。

    然而,据曹操观察,林枫对待李元霸的态度始终如一,并未因对方的实力而有所偏袒或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