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 第413章 无不为之震撼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第413章 无不为之震撼

    曹操试图安慰荀彧,表示失误很正常,不用太在意。

    然而荀彧内心十分无奈,对此选择沉默。

    一旁的戏志才则担心荀彧是否因压力过大出现了问题,而程昱只是冷眼旁观。

    气氛有些尴尬时,曹操赶紧打破僵局,提议大家等待金榜第一的结果揭晓。

    曹操满怀期待地说:“我倒是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能够力压李存孝和李元霸,成为天下第一。

    要是能被我招揽到麾下,那就太好了!”

    听闻此言,众人从刚才的尴尬中回过神来,纷纷附和:“主公英明!”

    身为曹操亲弟的曹仁更是一脸谄媚地说:“大兄爱才如命,想必金榜第一的强者若得知,定会前来投奔。”

    其他人也随声附和:“正是如此,主公对人才的重视无人能及。”

    就连一直沉默的荀彧,也硬着头皮恭喜道:“恭喜主公即将迎来金榜第一的武将。”

    曹操看着手下们的奉承,笑得合不拢嘴。

    他知道这些人是在拍马屁,但也不反感,反而觉得这样的恭维让人愉悦。

    毕竟,他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金榜即将揭晓,袁绍满心欢喜,尤其当得知李元霸位列第三时,他的笑容便未曾消退。

    他深信,金榜第二必是李存孝无疑,而榜首位置则属于尚未上榜的无主武将。

    这一消息让袁绍信心满满,认为自己是这名将的最佳选择。

    因此,当他见到李存孝排名第二时,内心的喜悦更是难以掩饰。

    在他看来,名气远比实力重要,能够招揽到名将才是关键。

    例如,他对太史慈的重视不仅因其忠孝品行和武艺,更因他在金榜上的声望。

    对于爱面子的袁绍而言,能拥有这样的武将是极大的荣耀。

    袁绍即使知晓太史慈的能力,也未必会主动招揽。

    即便招揽成功,大概率也不会给予重用。

    可如今,直接授予军中第三人待遇,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金榜第一更是如此。

    袁绍一想到招揽金榜第一后其他诸侯的反应,就满心欢喜。

    他料定那些诸侯必定满脸羡慕嫉妒,特别是他那个不成才的弟弟袁术,怕是要气得暴跳如雷。

    想到袁术从小瞧不起自己的样子,袁绍虽未亲见,却已心生得意。

    此刻,袁绍对金榜第一志在必得。

    尽管沮授、田丰不断讲解李元霸的强大,他却充耳不闻。

    在他心中,李元霸再强也只是金榜第三,怎可与即将到来的金榜第一相比?

    袁绍甚至认为,金榜将李元霸描述得越厉害,自己得到的金榜第一就越强大。

    这种“贷款”

    来的将领越出色,他越开心。

    因此,他才会如此自信满满。

    田丰和沮授对此忧心忡忡,苦口婆心地劝说主公重视李元霸,但袁绍态度敷衍,显然不以为意。

    二人看透了他的心思,明白他根本没把他们的建议放在心上。

    这金榜第一还未现身,袁绍竟已视其为囊中物,究竟是何底气?即便他各方面条件确实更优,也只是可能性最大,并非绝对。

    金榜第七的王彦章和金榜第六的宇文成都已投奔西凉王,有人担忧金榜第一是否也会效仿。

    田丰和沮授对主公的盲目自信感到困惑,却又不知如何劝阻。

    他们认为即使直言规劝,也可能适得其反,而且主公目前的状态不至于引发严重后果。

    自从金榜公布以来,主公已多次受挫,田丰认为无需多虑。

    当李存孝的名字出现在金榜上时,袁绍及众人都未表现出意外,只是仔细查看了他的评价。

    结果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即便是对李元霸和李存孝不屑一顾的袁绍,也忍不住震惊。

    不过,大家并非因李存孝的金榜评价而惊愕,而是因为其后列出的诸多辉煌战功。

    众人初见这些战绩时,无不为之震撼。

    李存孝的历史战绩极其丰富,且每一场都极具分量。

    无论是指挥大军作战、单挑敌将,还是攻城拔寨,甚至是以智取胜,都能展现他的全能才华。

    这与单纯依赖蛮力的李元霸截然不同,李存孝不仅武力超群,更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堪称一军之帅。

    这样的实力让对手感到极大的威胁。

    即便像袁绍这样自信满满的人,在看到李存孝的战绩后,也不禁心生寒意。

    毕竟金榜是以武力为首要标准,但若武力相当,则会考虑统兵能力。

    因此,金榜第一可能是一个像李存孝那样智勇双全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武力稍胜却头脑简单的莽夫。

    袁绍对前者充满期待,但如果后者胜出,他可能会失望。

    毕竟一个武力稍高的莽夫,远不及一位既能打又能谋划的战略型将领有价值,哪怕后者只是位居第二。

    袁绍在得知李存孝的【将不过李,千古第一将】称号后,内心十分不安。

    他认为这个称号意味着李存孝不仅是武力超群,还具备卓越的统兵才能,远胜金榜排名第一的在野武将。

    他原以为能得到一位顶尖武将已是幸事,但如今对比李存孝,他意识到这位排名第一的武将可能只是徒有蛮力的莽夫。

    尽管如此,袁绍仍对李存孝的强大充满渴望,但也明白自己再也无法拥有超越他的存在。

    金榜榜首之人被普遍认为是位如李元霸般刚猛无畏的武将。

    否则,为何金榜第二的李存孝被称为“千古第一将”

    ,而榜首却非此称号呢?

    这种固有思维不仅困扰着袁绍,也影响着几乎所有人的判断。

    人们倾向于认为,金榜第一必定是未归附朝廷的武将,而非其他身份。

    即便历史上有西楚霸王项羽这样的例子,大家依然未曾联想到王者之才。

    诸侯们难以接受金榜第一是王者的事实,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无法招揽这样的人物。

    毕竟诸侯们自视甚高,虽未正式称王,却早已以王者自居。

    王者之间,怎会甘愿屈居人下?

    袁绍也不例外,他宁愿相信金榜第一只是位武将,也不愿面对潜在的强大对手。

    然而,当他确认榜首确实是武将时,内心的期待瞬间破灭。

    他嫉妒林枫能拥有如此出色的将领,心中满是不甘与怨愤。

    最终,袁绍也像曹操一样,陷入对他人成功的羡慕与不满之中,成为又一位因嫉妒而苦恼的“刘备式”

    人物。

    郭图站在一旁,本欲上前奉承袁绍,可刚迈出一步便停下。

    他想起自己已决心投奔西凉王,此刻对袁绍应怀恨在心才是。

    于是,他收回了脚步,冷哼一声,暗骂袁绍不配拥有李存孝这样的猛将,也不足以与他的主公相比。

    郭图甚至出言讥讽,让袁绍自省。

    不得不说,郭图确实够厚颜无耻。

    他未卜先知般称李存孝为将军,称西凉王为主公。

    这般嘴脸令人叹服,明明事情还未定,他就擅自做主,甚至开始诋毁旧主。

    即便仍在袁绍身边,他的心思已飘向西凉王,这种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若此事被林枫得知,林枫必定对其嗤之以鼻。

    林枫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表里不一的小人,尤其是毫无才能之人。

    许攸虽有不少缺点,但至少有些本领,而郭图却一无是处,只会耍些小手段。

    这样的人有何资格追随明主?林枫虽对袁绍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袁绍比郭图强得多。

    尽管如此,袁绍的实力远超郭图这样的无能之辈。

    若林枫得知袁绍的境遇,恐怕不会幸灾乐祸,反而会怜悯地看着他。

    话说回来,虽然郭图及时收回了右脚,但这一幕仍被袁绍瞥见。

    心情本就不佳的袁绍,此刻更加怒火中烧,冷哼一声质问:

    “郭图,你究竟想做什么?!”

    郭图意识到自己的小动作被发现,心中暗自咒骂自己的粗心。

    随后,他站出来拱手行礼,说道:

    “主公,我只是见您心情不好,想来安慰您。”

    袁绍愣住了,没想到郭图竟敢在这种场合说出这样失体面的话。

    平日精明的郭图,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其实,郭图的心思早已飘到西凉,根本没把注意力放在袁绍身上。

    不过,郭图不在意并不代表袁绍不在意。

    袁绍虽认为郭图是个毫无价值的人,但他拍马屁的技巧确属一流。

    因此,即便郭图再无能,袁绍也未舍弃他,只是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然而今天,郭图竟公然在众人面前提及袁绍的心情,并声称要安慰他,这简直是对权威的挑衅。

    身为臣子,怎可用“安慰”

    二字?

    郭图的某次言行让袁绍感到十分困惑,但这也成了袁绍发泄情绪的目标。

    袁绍本来就心情不佳,如今正好抓住机会,毫不留情地指责郭图。

    “郭图,你这是在胡言乱语什么?我什么时候生气了,还需要你来宽慰?”

    袁绍气势汹汹地质问,显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情绪波动。

    面对袁绍的怒火,郭图意识到自己可能失言了。

    他慌忙道歉:“主公息怒,我一时疏忽才出口不当,请您原谅。”

    然而,袁绍并未打算轻易放过他。

    “疏忽?这可是不小的失误。

    难道你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袁绍步步紧逼,语气更加严厉。

    郭图心中懊恼万分,但也只能当场下跪,试图平息袁绍的怒气:“主公,是我一时糊涂,请您看在我一贯忠心的份上饶恕我这一回吧。”

    “主公明察!”

    “属下绝无此意!”